第十三章 仗义救人

可以这样说,刘聚出生的家庭,不说是个大地主,起码也比一般的小地主要厉害。

小时候的刘聚人很聪明,但很顽皮。他父亲本想让他读书,他虽然也念了几年书,但心思根本不在书本上。

刘聚对刀枪棍棒、骑马射箭之类的东西倒是兴趣很大。因此到了十五六岁,也只能算是粗通文墨,但生得却是膀大腰圆,实是一条威风凛凛的大汉。

常遇春出生的家庭比起刘聚就差远了。如若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只能用“贫寒”。

公元1330年,常遇春出生在定远县西边的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其先祖是南宋时期,为躲避宋金战争而从北方迁居到怀远县。

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家里还有兄弟姐妹数人。因为是躲避战乱迁徙而来,自然也就没什么家业,常家数代都是靠给地主种地维持生计。

常遇春8岁那年,安徽境内发生了持续2个多月的干旱。常家租种地的收成不好,虽然东家也减免了一些粮租,但交了租之后,家里基本没什么余粮了。

常六六和高氏一合计,决定把常遇春送到大户人家去做长工。一来可以换点粮食维持生计,二来也是因为常遇春从小就聪明伶俐,窝在这个穷家一辈子,也难得有什么出息,不如让他去大户人家见见世面,说不定将来还能有所成就。

但要送到大户人家,也得找个厚道人家。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可不能往火炕里推。

常六六就到处去打听,看哪个大户人家要招小孩子做长工。在怀远县找了个把月,也没找到满意的。不是人家觉得这孩子太小不顶事,就是他觉得东家太刻薄,怕孩子吃亏。

最终,常六六打听到邻县定远县刘家不错。刘老爷为人厚道,从不亏待自家的佃户、雇工,而且刘老爷是想给自己16岁的儿子找个小书僮、小跟班。

常六六一看,这不错,当书僮就有机会自己也读读书。不求将来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求能粗通文墨,不象自己是个“睁眼瞎”就行了。

很快,常遇春就被送到了刘家,做了刘聚的小书僮。

要说刘家也真是不错,不论是刘老爷子,还是刘聚,对常遇春还真不错,从来就没有因为他是穷人家的孩子就看轻他。

另外,也是因为常遇春本人生得机灵,讨人喜欢。

刘老爷子本来是打算给儿子找个书僮伴读,但这对刘聚可没什么用,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反而是拿常遇春当成了小玩伴儿。

刘老爷子就这么一个独子,也拿刘聚没办法,就由着他了。

在刘聚的耳濡目染之下,常遇春不仅认得了一些字,也跟着刘聚学起了刀枪棍棒、骑马射箭这一套。

而且,常遇春在这方面还很有天赋,什么东西一学就会。用小说中的话说,那就叫“冰雪聪明、骨骼清奇,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

刘聚比常遇春大八岁,如果按照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的相合相冲之说,他们的生肖相合;他们都是三月中旬出生,生日只差三天,按照西方的星座学说,他们俩应该是一个星座,所以性格方面有太多相似之处。

因此,也不难理解,虽然他们差了八岁,为什么两的关系有这么融洽。

转眼就过去了两年,这时的刘聚已十八岁了,常遇春十岁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们遇到了一件足以改变他们一生的事。

这年九月的一天,天气已较凉爽。一大早,刘聚拉起还在被窝里的常遇春,说今年天气不错,哥俩儿一起去山上打猎。

常遇春一骨碌爬起来,胡乱擦了把脸,两人吃了点东西,带了点干粮和水,然后牵上刘聚的枣红马,带上弓箭便出发了。

也就个把时辰,约是巳时时分,他们就来到经常打猎的这片山上。

常遇春牵着马,刘聚背着弓箭在林子里转悠了一大圈,没有什么发现。偶尔只有一只野兔、野鸡的出现,但林子太密,还没张弓拉开架势,猎物就跑得没影了。

看太阳光景,已到了午时,哥俩也转得累了,就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喝水、啃干粮。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渐渐地由远即近。哥俩站在大石头上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张望。

只见远处有一骑飞奔而来,后面约相隔一里的地方,有一队人马在后追赶。

一时哥俩也搞不清状况,在这大石头上太显眼,哥俩赶紧跳下来。

刘聚、常遇春忙着将枣红马牵到树林中,找了个既便于观察,又利于隐蔽的地方探出头来观望。

须臾,前面那一骑离他们藏身之地只有约一里远,看装束,是汉人。后面追的那队人马,是官兵无疑,但还不清楚是蒙古人,还是汉人。

他们正看得出神。忽然,前面的汉人双手松开缰绳,双腿夹紧马肚,左手持弓,右手从背上的背筒的抽出一根箭,搭在弦上。一扭头,一侧身,“嗖”的一箭放出去,追在最前的官兵应声倒地。这汉人,忙又转回身子,抓起缰绳继续策马狂奔。

哥俩看得都惊呆了,隔着这么远,在马上还能射这么准,这人也太厉害了吧。

正在二人吃惊之际,那汉人已经就在眼前了。这时,他们才看清,这的确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但他左肩上还插着一根箭,肯定是被后面这队官兵射的。

但这人胸前还绑着个大包裹,隐隐约约觉得里面象是个孩子,有个小脑袋伸在外面。

那队官兵刚才被射死了一个,追赶的速度就稍微放缓了一点。可能是因为怕前面被追之人的弓箭再次射过来,也可能是因为,前面这人正在向山上跑,前面情况不明,怕有埋伏。

的确,再向前走,就没有正儿八经的路了。有些小道,也是打猎、砍柴之人踏出来的,骑马的话,十分不好行走。

刘聚、常遇春二人虽然还是十多岁的半大孩子,但因为都是汉人,都受蒙古的的欺压,对前面逃跑之人有了同情之心。

刘聚小声对着那人喊道:“喂,快过来,这边有很多小路。”

那人似乎是听到了,一侧头,看见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向他招手,稍一犹豫,也就拍马过来了。

这时,那队追赶的官兵,也快要追过来了。嘴里咋咋呼呼、叽哩咕噜地大喊大叫着。

这哥俩也就断定,这是队蒙古兵无疑了。俗话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哥俩也就下定决心要帮这汉人逃脱。

待这人来到了眼前,哥俩才看清,这人约四十岁左右的年纪。蓄着一头短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双目英气逼人,棱角分明的轮廓,浓密的胡须,生得是高大威猛。

左肩上插箭处还在向外渗血,面色有些惨白,看样子是有点失血过多。

这人翻身下马,双手抱拳,向哥俩道:“在下张然,今日身负重伤,恐难以逃脱蒙古挞子的追杀,还请两位小兄弟救我女儿张思淑一命,来世做牛做马自当报答。”

说着,把胸前的大包裹解下来,里面是一个约五、六岁的小丫头,眨巴着小眼睛。但面有饥色,生得较瘦弱,也没什么精神。估计被他父亲这样绑在身上,颠簸了很久,累了。

这人把女儿交给这哥俩,就准备再次上马,去引开蒙古兵。

这时,刘聚拦住他道:“这位英雄,今日我们得以相见,也是几世修来的缘份。我们兵分两路,让我的小弟常遇春带你女儿先走,我们俩上山去引开追兵。我们经常在这山上打猎,路熟得很,我们把追兵甩开了,再与他们汇合。”

这汉子一把拦住刘聚道:“二位小兄弟的恩情我心领了,但这蒙古挞子今天不要我的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不能连累你们,只求你们救我女儿一命就好。”

这时,常遇春也发话了:“大英雄,你刚才射杀蒙古兵的手段我们就瞧见了,你是我们汉人中的英雄。我们汉人就是要团结一心,争取早日把蒙古挞子赶走。所以,今天我们哥俩不仅要救你女儿,也要保你性命。”

常遇春当时只有十岁,人虽然不大,但这番话说出来,义正辞严的,不禁让这个大汉也有点感动。

这汉子转头看看刘聚,他也是这么一副坚定的神情。遂下定决心道:“那好,大恩不言谢!就按这位小兄弟说的,我们兵分两路。”

刘聚接了话茬道:

“那好,我和这位大英雄骑马往山上走,把追兵引开。

常遇春你带这个小妹妹从树林里走小路一直向东,在东边第二个山包北面那个我们经常打猎时避雨的小山洞里汇合。

如果太阳落山了,你们两个还没等到我们来,你们就直接回家。我们肯定是没甩开敌人,不能和你们汇合。

等天黑了,蒙古兵不认识路,自然追不到我们,我们就摸黑回家。”

常遇春道:“好。”随即拉着那个小丫头就往东边的密林里钻去。

第五百一十二章 朱文正上位第五百七十章 冲出湖口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第六百五十二章 吴城古镇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报信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朱文正之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一百三十五章 贪污腐败 无处不在?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儿有喜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快刀斩乱麻第四百五十九章 又一个老油条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屁精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猫发威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四百零二章 下辈子还做兄弟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二百四十一章 令人兴奋的灵感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阳神功》?第五百二十章 灭绝师太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达成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十九章 兵行险着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毙托音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达避雷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机会第六百五十章 见死不救第四百一十五章 刘李会面第462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四百七十八章 陈友谅称帝第六百六十五章 东南平定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严”?第二百六十七章 此人大有来历第五百五十章 张子明变节?第七十五章 再获大胜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五十一章 让我当军师?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第五十一章 让我当军师?第四百零五章 锥子山上的藏宝洞第七十章 抢柳家庄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获美人心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险第五百零六章 马垱受降第四百二十三章 烧毁粮仓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六百五十四章 老司机遇到新问题第七百一十四章 赐婚李祺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许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爷子的心病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顿刘基第五百七十章 冲出湖口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岛夷志》第五百七十二章 华容道再现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八十六章 贿赂的艺术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爷子的心病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屁精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七百二十七章 卖仆求荣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请罪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六章 乐极生悲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逊病逝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六百八十章 爱的代价第七百零九章 杨汪反目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资都交给老婆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纪律的张思淑第六百三十五章 暗杀计划第六百三十章 原来是施耐庵第三百八十五章 返回大陈国第六百三十五章 暗杀计划第六百二十四章 韩林儿之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六百二十五章 兑现承诺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们被包围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爷子的心病第六百五十三章 《马前神课》第七百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一百一十七章 快刀斩乱麻第一百九十六章 偰老爷子被囚第三百零八章 这个账算得不错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条耿再成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二十三章 追杀千户第二十三章 追杀千户
第五百一十二章 朱文正上位第五百七十章 冲出湖口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第六百五十二章 吴城古镇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报信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朱文正之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一百三十五章 贪污腐败 无处不在?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儿有喜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快刀斩乱麻第四百五十九章 又一个老油条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屁精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猫发威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四百零二章 下辈子还做兄弟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二百四十一章 令人兴奋的灵感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阳神功》?第五百二十章 灭绝师太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达成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十九章 兵行险着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毙托音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达避雷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机会第六百五十章 见死不救第四百一十五章 刘李会面第462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四百七十八章 陈友谅称帝第六百六十五章 东南平定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严”?第二百六十七章 此人大有来历第五百五十章 张子明变节?第七十五章 再获大胜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五十一章 让我当军师?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第五十一章 让我当军师?第四百零五章 锥子山上的藏宝洞第七十章 抢柳家庄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获美人心第九十五章 湖口救险第五百零六章 马垱受降第四百二十三章 烧毁粮仓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六百五十四章 老司机遇到新问题第七百一十四章 赐婚李祺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许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爷子的心病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顿刘基第五百七十章 冲出湖口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岛夷志》第五百七十二章 华容道再现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八十六章 贿赂的艺术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爷子的心病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聚遇袭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屁精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七百二十七章 卖仆求荣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请罪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六章 乐极生悲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逊病逝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六百八十章 爱的代价第七百零九章 杨汪反目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资都交给老婆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纪律的张思淑第六百三十五章 暗杀计划第六百三十章 原来是施耐庵第三百八十五章 返回大陈国第六百三十五章 暗杀计划第六百二十四章 韩林儿之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六百二十五章 兑现承诺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们被包围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爷子的心病第六百五十三章 《马前神课》第七百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一百一十七章 快刀斩乱麻第一百九十六章 偰老爷子被囚第三百零八章 这个账算得不错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条耿再成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二十三章 追杀千户第二十三章 追杀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