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杨汪反目

(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祝各位读者朋友节日快乐!!!)

至于具体他胡惟庸是哪年当的宰相,哪年被收拾了,我可记不了这么详细。

我只好继续故弄玄虚,压低声音说道:“天机不可泄漏呀!只求大人将来大富大贵之后,不要忘记了还有我这个穷酸老弟就好了。”

我这话说完,胡惟庸突然起身对我打拱道:“老弟言重了!如果将来真如老弟今日所言,我必将不负老弟,否则,不得好死……”

胡惟庸还要继续说下去,我连忙打岔道:“大人言重了!胡大人与我相交多年,胡大人的人品我是最了解的了……”

四月中旬,汪广洋回到了应天,正式就任左相一职。

汪广洋回到应天之后,杨宪首先找到了他,窜掇他与自己一道在朱元璋面前告李善长的状。杨宪可是整了好些李善长的黑材料,说是要与汪广洋一同向皇上进言。

杨宪整的这些黑材料,大部分都是捕风捉影之事。而一些证据确凿的材料,往往又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要靠这些材料扳倒李善长,除非是朱元璋真的讨厌李善长了,早就有收拾李善长之心。

因此,汪广洋又私下找到刘伯温。汪广洋与刘伯温的私交也还不错,当汪广洋提起杨宪窜掇他一起扳倒李善长之事时,刘伯温只是淡然一笑。

刘伯温告诉汪广洋,杨宪在这件事情上有些魔症了。他也没少劝过他,可杨宪就是听不进去……

听刘伯温如此一说,汪广洋算是明白了,杨宪这是在诓自己呢!

之前,汪广洋没有回到应天,杨宪窜掇着刘伯温与他一道扳倒李善长。当时,杨宪虽然是中书省右相,由于李善长病倒,实际主持着中书省的工作。但只要刘伯温一同跟着告李善长的状,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这事儿是以刘伯温为首。毕竟在浙东集团三巨头中,刘伯温的资历最老。

刘伯温不掺和此事,杨宪现在又来窜掇汪广洋。虽然杨宪与汪广洋的资历不相上下,但毕竟现在汪广洋是左相,如果汪广洋掺和此事,众人便会认为此事是以他汪广洋为首。

关键是杨宪整的这些黑材料含金量并不高,杨宪只是指望着大家一起去告状,达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效果。这样看来,此事成功的把握并不大。

一旦此事不成功,将来被淮西集团翻过身来了,身为左相的汪广洋必然成为淮西集团的首要打击目标。

想到了这些,汪广洋肯定不会被杨宪当枪使,他便也跟刘伯温一样,每次杨宪跟他谈及此事,他就去劝解杨宪。

不仅是如此,因为汪广洋身为左相,杨宪有些上报给朱元璋的材料必须先经汪广洋审阅。为了不给朱元璋留下自己与杨宪一样想要不择手段扳倒李善长的印象,汪广洋便截留下了一些杨宪递上来的、“质量并不高的”材料。

正是因为身为左相的汪广洋截留了不少杨宪奏报给朱元璋的材料,这下惹得杨宪不大高兴了。

杨宪是检校出身,行事风格一向泼辣。相比之下,汪广洋的处事风格就要温柔许多了。对于汪广洋在对待李善长一事上和稀泥的态度,杨宪十分不满。

对于汪广洋私自截留杨宪上奏给朱元璋的举报材料,杨宪异常恼怒。他曾私下质问汪广洋,为什么要截留他的上报材料。

面对杨宪的质问,汪广洋早有准备。他再三劝诫杨宪,这些捕风捉影的材料还是尽量少递上去为妙,免得打不着狐狸却惹得一身骚。

对于汪广洋的好言相劝,杨宪哪里听得进去。他甚至扬言,汪广洋要是再敢截留他的材料,可别怪他翻脸无情。

对于杨宪的威胁言论,汪广洋并没有当一回事,毕竟二人同为浙东集团的领军人物,私交一直不错。杨宪的那个臭脾气,汪广洋也是十分了解的。

但这一回,汪广洋还真是失算了,他没有想到杨宪真的会对他下手。

就在汪广洋仍旧大量截留掉杨宪的一些告发李善长的材料之后,杨宪终于是准备对汪广洋下手了。

杨宪经过反复权衡,决定要先扳倒汪广洋。这样一来,他就很有可能升任左相。

虽然要论资历、要论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杨宪自知是比不过刘伯温的。但刘伯温曾私下告之过杨宪,朱元璋当初的确是希望他出任左相,但被他坚决回绝了。

杨宪相信,刘伯温之前不愿意就任左相,那么汪广洋倒了之后,他肯定还是不愿意就任左相的。只要刘伯温不抢这个左相的位置,放眼天下,似乎已经没有人能跟他杨宪抢了。

杨宪认为,只要自己升任了左相,那离扳倒李善长就又更进了一步。要说汪广洋从早年间朱元璋率军渡江夺取采石矶开始,就一直跟随朱元璋,为官还算比较清廉,那找个什么理由告发他呢?

由于杨宪与汪广洋私交不错,对于汪广洋的情况也算比较了解。很快,杨宪就想好了一个主意。

他先是授意御史台的两名与自己私交甚好的御史前往扬州、泰州一带公干。明初,沿用前朝旧制,御史台仍然存在,只是后来才撤销了这个机构,改为都察院。

当时,刘伯温身为御史台的长官御史中丞,有两名御史前往扬州、泰州一带肯定是要经过他批准的。

不过,杨宪这时利用了自己与刘伯温的私交,事先跟刘伯温打了个招呼,说是有人告发扬州、泰州军营有人吃空饷,他想让两名御史协助中书省的官员前往帮助调查核实。

对于这种协助办案的事情,御史台也不是第一次碰到,而是常有的事儿。再加上又是杨宪亲自来打过招呼的,刘伯温哪会放在心上。

就这样,御史台有两名御史前往扬州。不过,这两名御史可没有前往什么扬州、泰州军营,而是直奔汪广洋的老家高邮。

汪广洋少年丧父,年轻的时候曾到安庆向“庐阳三贤”之一的余阙求学,后来客居太平。朱元璋攻克采石矶、太平之后,汪广洋前往投奔。这么多年以来,汪广洋就没回过老家高邮一次。至于家中的老母亲,汪广洋自然也是没有顾得上了,只能是偶尔请人送个信,带点银子什么的回去。

对于汪广洋这样一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物,领导应该是十分喜欢的,应该是被表彰为“先进”、“模范”什么的。

可是明朝跟历朝历代一样,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以德治国、以孝治国。

像汪广洋这种长年不回家探望父母的人,是可以以不孝为由,进行处罚的。当然,古代的交通条件并不发达,有些子女长年在外,想回一趟家也是不易。

对于这种事儿,一般是“民不告,官不究”。也就是说,没有人告发,就没有人去管。但一旦有人告发,特别是当事人的父母、祖父母亲自告发,那当事人必定死得很惨。

杨宪派去的这两名御史及几名心腹人员,迅速在高邮取得了汪广洋多年未回老家探望其母、对其母极不孝顺的有力证据。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六月,杨宪授意那两名御史以收集到的证据率先向朱元璋密奏,弹劾汪广洋不孝。

朱元璋收到两名御史的密奏,大为震惊。他没想到汪广洋竟然这么多年都不回老家探望年迈的母亲,这可是为世人所不齿的。大明尚在立国之初,根基尚不稳,如果失了民心,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御史台的两名御史上密奏,弹劾左相,这可是大事。朱元璋揣摩着,这刘伯温是咋回事儿?按说他与汪广洋关系很铁呀?怎么会让属官弹劾汪广洋呢?

其实这事儿刘伯温根本就不知情,他还蒙在鼓里呢!

可朱元璋不这么想呀!他哪里知道这两名御史因为受到杨宪唆使,根本就没将此事向刘伯温提起过。

有些事情就是如此阴差阳错。朱元璋以为这事儿刘伯温必定知情,既然他知情,那他自然是赞同弹劾汪广洋的。那这事儿,就没必要去质询刘伯温了。

当然,遇上弹劾左相这么大的事儿,朱元璋还是要找人商量商量的。

这找的第一个人便是杨宪。毕竟除开汪广洋这个左相之外,中书省目前就属杨宪这个右相地位最高了。

朱元璋认为,杨宪与汪广洋私交还不错,先听听他对此事的看法。如果连杨宪都觉得汪广洋不孝之事不可原谅的话,朱元璋便决心要处罚汪广洋了。

可一向精明的朱元璋哪曾料到,这事儿的真正背后主使正是这杨宪。杨宪从朱元璋口中听闻有两名御史以汪广洋不孝之事弹劾他,也是大为惊讶。

不仅如此,杨宪还很快补刀,说道:“御史中丞刘大人向来不循私情,为人刚正不阿,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要说起来,我与汪大人也是相交多年,他家中的情况,我也多少有些了解。只是碍于面子,我不曾向皇上如实告之。这次,两名御史率先密奏,微臣也为此感到万分惭愧!”

第五百七十四章 论跑路的重要性第二百七十八章 议定改革方案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军首胜第二百九十章 我是男神?第十九章 兵行险着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长第八十八章 初见思淑第三百六十章 “野猪”来袭?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儿有喜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城墙已破!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为进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夺水军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六百零五章 争当“黄雀”第六百九十五章 攻克元上都第六百八十三章 汤和惨败第二百二十八章 软猬甲第三百八十章 今夜,咱们都是“活雷锋”!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一百九十二章 热脸贴了冷屁股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记第五百六十五章 瓮中捉鳖之计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门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态严重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康茂才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儿有喜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宁祭奠第一百一十五章 是暗恋吗?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当雷锋第三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的秘密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闹鬼”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六百一十四章 洪都闹翻天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陈叔明休妻第一百四十章 炼铁计划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顿吏治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达石门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来信第三百四十三章 征求意见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阴招第二百七十章 黑蛟帮遭人挑堂口第二百八十三章 要收租喽!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闹鬼”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宁危矣!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怂恿朱文正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当雷锋第六百章 争夺高冠山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第七十八章 救人于危难第四百五十章 刘基来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跟我们回应天?第一百一十章 初见朱升第六百五十一章 谢再兴复归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屁精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里逃生第二百二十章 双喜临门第八十二章 张思淑遭算计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第一百八十四章 探望傅友广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况第二十七章 思淑入川第四百零一章 诚王“化缘”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罗人才第九章 遇见了常遇春第五百四十四章 郁闷的谢再兴第四百五十章 刘基来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内”第四百四十二章 死神来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苗军反水第三百五十六章 营救朱文正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追兵来了第五百章 截胡高丽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蛊邪术第六百零六章 可馨思春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四百二十七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七十七章 带队赴峡州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户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驾第二百七十六章 “数落”常遇春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六百一十九章 朱文正之死
第五百七十四章 论跑路的重要性第二百七十八章 议定改革方案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军首胜第二百九十章 我是男神?第十九章 兵行险着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长第八十八章 初见思淑第三百六十章 “野猪”来袭?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儿有喜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城墙已破!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为进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夺水军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六百零五章 争当“黄雀”第六百九十五章 攻克元上都第六百八十三章 汤和惨败第二百二十八章 软猬甲第三百八十章 今夜,咱们都是“活雷锋”!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一百九十二章 热脸贴了冷屁股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记第五百六十五章 瓮中捉鳖之计第五百一十九章 遁入空门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态严重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康茂才第二百八十七章 霏儿有喜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宁祭奠第一百一十五章 是暗恋吗?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当雷锋第三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的秘密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闹鬼”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六百一十四章 洪都闹翻天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陈叔明休妻第一百四十章 炼铁计划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顿吏治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达石门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来信第三百四十三章 征求意见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阴招第二百七十章 黑蛟帮遭人挑堂口第二百八十三章 要收租喽!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闹鬼”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宁危矣!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怂恿朱文正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当雷锋第六百章 争夺高冠山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第七十八章 救人于危难第四百五十章 刘基来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跟我们回应天?第一百一十章 初见朱升第六百五十一章 谢再兴复归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屁精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里逃生第二百二十章 双喜临门第八十二章 张思淑遭算计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第一百八十四章 探望傅友广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况第二十七章 思淑入川第四百零一章 诚王“化缘”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罗人才第九章 遇见了常遇春第五百四十四章 郁闷的谢再兴第四百五十章 刘基来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内”第四百四十二章 死神来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苗军反水第三百五十六章 营救朱文正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追兵来了第五百章 截胡高丽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蛊邪术第六百零六章 可馨思春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四百二十七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七十七章 带队赴峡州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户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驾第二百七十六章 “数落”常遇春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六百一十九章 朱文正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