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朱文正上位

饶州、建昌二地先后投降也是迫于袁州、龙兴先后投降的局势。自从袁州、龙兴二地投降后,饶州、建昌就成了突前的孤军,再不投降,就要被朱元璋包饺子了。

朱元璋得了江西这一大片土地之后,立即进行了人事及兵力调整。

胡廷瑞继续担任江西行省丞相,不过让其移师驻防江州,因为朱元璋自己准备回应天了。

另外,任命邓愈为江西行省参政,统领除江州之外整个江西行省其他地方的驻防军队。当然,这其中就包括胡廷瑞原先驻防的地盘儿龙兴。

为了以示与元朝的区别,朱元璋将龙兴改名为洪都。朱元璋还曾私下授意邓愈,让其将兵力重心放在洪都一带。一是防止江州的胡廷瑞图谋不轨,另外,也是做好陈友谅大军东进,再度夺取江州的应对工作。

公元1361年,对于朱元璋来说,是相当成功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治下的地盘是大大扩张;在这一年中,他招降了不少大汉的将领,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又消弱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陈友谅。

如果当时朱元璋要写一篇年度工作总结,相信必然是成绩斐然、看点颇多、吸粉无数……

这一年,同样取得巨大成功,几乎走上人生巅峰的还有一位咱们熟悉的同志,他的名字就叫朱文正。

九月份,就在朱元璋攻克江州不久,朱文正应天家中的漂亮老婆谢翠英给他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当然,朱文正得知这一好消息已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娶娇妻、生贵子,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算得上是一件大喜事。如果再能来个升官发财什么的,那绝对是要步入人生巅峰的节奏。

很荣幸,咱们的朱文正同志马上就要中大奖了。

到了这一年年底,朱元璋在率军回应天的途中,与刘伯温密议了一件事。

这一日,朱元璋的座船在一众水军船只的护卫之下,沿江而下。刘伯温正独自坐在船头甲板之上,看着沿途的美丽风光。

一名兵士来报,说是吴国公大人请他去叙话。

听说朱元璋有请,刘伯温那敢怠慢,立即跟随兵士进入了朱元璋的房间。

兵士退下之后,屋子里就剩下朱元璋和刘伯温二人。

朱元璋问刘伯温,觉得朱文正这小子怎么样?

刘伯温何等机敏之人,他早已洞悉朱元璋有提拔朱文正之心,不然怎么偏偏让他当这西线主帅,要论资历,比朱文正合适的人多了。

刘伯温自然是什么都拣好听的说,说这朱文正虽然年纪轻轻,但办事够稳重。就任西线主帅以来,一直是勤勤恳恳工作。就是遇上成亲这等人生大事,也是在应天匆匆停留数日,便告别爱妻,奔赴太平前线。

今年西征以来,虽然是吴国公大人率军亲征,但他这个西线主帅,也是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朱文正身为朱元璋的亲侄子,与其他将领比起来,对朱元璋也是更加贴心……

总之,刘伯温是一边说,朱元璋一边点着头。意思很明显,你说得不错!当然,刘伯温所说的那一大堆话,朱元璋最赞同的还是那最后一点,朱文正对他朱元璋忠心。

也正是他们之间有着这种血缘关系,朱元璋才思谋着如何将自己的这位侄子迅速提拔起来。

刘伯温一番表扬朱文正的话说完之后,朱元璋问他,下一步,该如何给朱文正安排职务呢?

嘿嘿!这其实才是今天谈话的重点!

对于提拔朱文正,刘伯温自然是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的。刘伯温与朱文正无冤无仇,这人又是朱元璋的亲侄子,他有什么好反对的呢?

真要说起来,刘伯温倒是十分希望朱元璋提拔朱文正的。因为我与常遇春是结拜兄弟,朱文正又与常遇春走得十分近,如果朱文正得到提拔,对常遇春来说,自然是好事。

但当时的问题是,朱文正已经是西线主帅,地位已经与徐达、邓愈等人差不多。再提拔的话,怎么提拔呢?

其实这也正是朱元璋犯难的地方,他找刘伯温来谈这事儿的目的,就是希望刘伯温帮他出个主意。

当初,攻下集庆之后,为了创建自己的一套班子,朱元璋在征得龙凤政权的同意下,设立了江南行枢密院。朱元璋自己当然就是这江南行枢密院的一把手。

后来,他又陆续封徐达、汤和等一班老兄弟为同佥枢密院事、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什么的。就连朱文正也曾被封为同佥枢密院事。

反正这江南行枢密院就是朱元璋自己做主,前前后后封了很多人,也挺乱的。在这江南行枢密院,除了大家知道朱元璋是一把手,但真要大家分出谁是二把手来,还真是件难事。

朱元璋的意思是,给朱文正在这江南行枢密院封个什么官职好,让其能与其他人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二把手。

这下,就让刘伯温有些犯难了。这江南行枢密院当初封官太过随意,当然也是出于当时行军作战、鼓舞士气的需要,一切程序从简导致的。

现在真要把这个江南行枢密院理出个条理出来,还真是不容易。弄得不好,反而得罪了徐达、汤和这一帮老臣。

不过刘伯温就是刘伯温,他那“诸葛亮第二”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

略作思考之后,他给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

刘伯温的方案是,撤销江南行枢密院,成立大都督府,节制中外军事。这就相当于将这乱成一团麻的江南行枢密院推倒了重来。

刘伯温将话说到了这里,朱元璋当然也是明白了。不过,朱元璋立即追问道,那这大都督府谁当大都督合适呢?

刘伯温心中暗想,你这不是故意逗我玩儿吗?大都督当然是你朱元璋啦!至于你想提拔朱文正,让他当副都督,不就得了。

虽然刘伯温心中不爽,但也不敢表现出来。只好强作笑颜地回道:“这大都督当然是非吴国公大人莫属呀!”

谁知朱元璋却冒出了一句,“这大都督我还是不当的好。毕竟眼下咱们的地盘是越来越大了,要治理好这些地方,也是相当不易,要牵扯许多精力。这大都督一职是专理军务,我看是不是另找一个年富力强之人担任呀?”

这话一出,刘伯温心中一个激灵,朱元璋这是要玩儿一把大的呀!看他这话的意思,莫非是想将朱文正提拔为大都督?

为了印证这个推论,刘伯温故作不解地问道:“吴国公大人不当这大都督?”

朱元璋笑道:“实在是忙不过来呀!”

刘伯温假装为难地说道:“如果吴国公大人不当这大都督,这大都督的人选可就要慎重了。这大都督总理军务,治军能力固然重要,但忠于吴国公大人就更加重要呀!”

嘿嘿!刘伯温是什么人,他是故意将话题往朱文正身上引。

听了刘伯温这话,朱元璋也点了点头说道:“谁说不是呢!俗话说‘德才兼备’,有时候,这‘德’似乎比‘才’更加重要呀!”

刘伯温心中暗道:实锤了!你不就是想提拔自己的侄子嘛?还拿什么“德才兼备”说事?

于是,刘伯温假装努力思索了一番,小心地说道:“说起这‘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我还真想到了一个人。”

朱元璋假装惊讶地问道:“真的?你觉得谁合适?不妨说来听听!”

刘伯温故作严肃地说道:“我觉得吴国公大人的侄子朱文正能够胜任!”

朱元璋心中暗喜,但假装一本正经地说道:“文正?他资历是不是浅了点儿?”

刘伯温回道:“要在一年之前,可以这么说,他的确资历浅了点儿。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作为此次西征军的主帅,在吴国公大人的正确领导下,西征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我看他的资历够了。”

朱元璋听了这话,点了点头,便故意将话题岔开了。他觉得今天跟刘伯温的谈话算是成功了。刘伯温给他提供的这个撤销江南行枢密院,成立大都督府的建议很是不错。

至于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的事宜,他还得等到回应天之后,分别征求李善长、朱升等人的意见。

至于那些武将,也得适时跟他们透透风,让他们支持朱文正的工作。徐达、邓愈这二人作为一个方面军的主帅,自然是要跟他们单独谈谈。

常遇春那里也得谈一谈,现在这个先锋官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强大了。好在常遇春这人跟朱文正关系好,朱文正当大都督,常遇春肯定会大力支持。

回到应天之后,朱元璋先是单独找李善长、徐达等人谈话,作了大量的会前沟通工作。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632年)年初,朱元璋宣布了重要决定。撤销江南行枢密院,成立大都府,掌管军务。朱文正被任命为这大都督府的首任大都督,统领各地军事,节制诸位将领。

第四百三十九章 灭敌先锋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岛夷志》第589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十五章 杨过的原型第二百九十五章 谁守常州?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干双先锋第一百七十九章 刘聚的折衷方案第二百零五章 斩首行动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四十六章 郭子兴取怀远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击战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铜陵汇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逃出偰府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欧普祥的如意算盘第九十二章 逃离倚云楼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一百零五章 傅友广的计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三百四十二章 与陈叔明摊牌第五百五十一章 赵德胜中箭第二百七十八章 议定改革方案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二十三章 追杀千户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见朱元璋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报信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二百八十六章 贿赂的艺术第八十章 到达峡州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术第四百三十一章 双簧好戏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袭开始第四百五十五章 鸿门宴弱爆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九十章 营救思淑(上)第四百零一章 诚王“化缘”第五百二十九章 厚黑王者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战集庆第一百零三章 绝症肺痨第六百一十八章 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道扬镳第三十三章 阿古达木受奖第一百一十四章 竹林话别第八十二章 张思淑遭算计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围闯关第五十四章 勇攀悬崖第四百一十四章 沈万三的深谋远虑第五百五十六章 决战鄱阳湖第三百五十五章 潜入狮子山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岭第四百一十四章 沈万三的深谋远虑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许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丰告急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六百四十六章 群众的智慧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驾第二百五十二章 四季如春的“龙头”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蛟帮内讧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应天?第四百二十七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风?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们被包围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软猬甲第二百六十四章 现场规划第七十七章 带队赴峡州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得坚守一个月?第六百九十四章 恭宣王府的大火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孤山密谋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枪第一百二十九章 进军定远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请罪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严”?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万三大赚一笔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爷子立功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远行前的准备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获夷首第三百六十九章 名相殒命第七百二十二章 穷途末路
第四百三十九章 灭敌先锋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岛夷志》第589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十五章 杨过的原型第二百九十五章 谁守常州?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干双先锋第一百七十九章 刘聚的折衷方案第二百零五章 斩首行动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四十六章 郭子兴取怀远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击战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铜陵汇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逃出偰府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欧普祥的如意算盘第九十二章 逃离倚云楼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一百零五章 傅友广的计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三百四十二章 与陈叔明摊牌第五百五十一章 赵德胜中箭第二百七十八章 议定改革方案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二十三章 追杀千户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见朱元璋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达苏州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一百四十四章 滁州报信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讯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二百八十六章 贿赂的艺术第八十章 到达峡州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术第四百三十一章 双簧好戏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袭开始第四百五十五章 鸿门宴弱爆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清淤工程第九十章 营救思淑(上)第四百零一章 诚王“化缘”第五百二十九章 厚黑王者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战集庆第一百零三章 绝症肺痨第六百一十八章 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道扬镳第三十三章 阿古达木受奖第一百一十四章 竹林话别第八十二章 张思淑遭算计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脉神剑是假的?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围闯关第五十四章 勇攀悬崖第四百一十四章 沈万三的深谋远虑第五百五十六章 决战鄱阳湖第三百五十五章 潜入狮子山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岭第四百一十四章 沈万三的深谋远虑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许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丰告急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六百四十六章 群众的智慧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驾第二百五十二章 四季如春的“龙头”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蛟帮内讧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应天?第四百二十七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风?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们被包围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软猬甲第二百六十四章 现场规划第七十七章 带队赴峡州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得坚守一个月?第六百九十四章 恭宣王府的大火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孤山密谋第三百零四章 改良火枪第一百二十九章 进军定远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请罪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严”?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万三大赚一笔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爷子立功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远行前的准备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获夷首第三百六十九章 名相殒命第七百二十二章 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