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

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在进行,丰庆帝接受了百姓的祷祝跪拜,沿着御道车辚辚马萧萧,皇帝卤簿连着皇太子、皇太后、皇后、皇太子妃的合用仪仗,后边跟着文武百官、番邦使节、国学生,这边仪仗已经到了定鼎门后,那头宫城内明堂殿口还有两百几十个国学生没走,浩浩荡荡一条长龙,将天街两边民道上的百姓都看得傻了。

丰庆帝的御辇在定鼎门后停住,首先是登城楼洗手焚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接着为城内百姓贺新春,最后向城外检阅天师。当然了,他不用张口说一个字,都由典仪官全权代劳。

三番礼毕,丰庆帝下了城楼,在着赤服紫的十六卫大将军的左右拱卫下,走出城门。此刻李毅已经走下指挥战车,带领一众兵将行军礼呼万岁,并将丰庆帝扶上战车,亲自驾车御马,在兵将的拥戴声中,三军齐动,山呼海啸一般往西苑大校场而去。

丰庆帝站在战车之上,只觉又快又稳,下方大地飞快地往后倒退,两边青州左军、沭河军两大骑军侧卫驰骋,只要他目光扫过,士兵们尽皆举鞭至眉,行骑乘礼。

丰庆帝耳听得轰隆蹄声,眼见天师衣甲鲜明,四方拱卫,好生过了一把三军统帅的瘾,一时志得意满,不禁纵声大笑,同时心中也有些后悔,当初应该尽遣青州、沭河大部军马来朝大贺,那时十万大军尽在麾下,更是何等威风!

而驾车的李毅听着身后皇帝的笑声,嘴角冷冷地勾了起来,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甚么,但是如果有人用心观察的话,还能发现他的左手正轻轻地抚摸着腰间的将军剑……

陆鸿和吴卫等一行几个人就跟在国学生的后边,落在最后的几个国子监留学生时不时地拿眼睛嫖着这帮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军官。陆鸿对其中两个很明显是日本人的矮个儿青年不大感冒,只要见他们回头就恶狠狠地瞪过去,同时拍拍身边的障刀刀鞘。

那两个学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这位军官,被他恐吓了两次便战战兢兢,再也不敢回头了。

他们虽然没份儿参加大朝会,却有机会观看西苑校场的大演武,因此必须跟在大朝会队伍的末尾,到了西苑校场再找座位安顿下来。

吴卫一路上都在闷闷不乐,嘴里嘟囔着甚么,也不知是在说谁的坏话,还是仅仅在发泄不满。

“咋啦?”陆鸿从迟行背上歪过身子,在漫天的喧哗中大声地问。

吴卫斜觑了他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没说话。可是陆鸿太了解他的脾气了,呵呵,这小子不就是没在皇帝眼前出到风头?可是他也不想想,人家花源堂堂将军都没资格参

加大朝会,也因为调去了右军而参加不了大演武。人家才应该躲在家里生闷气哩!

再想想前军的季泽、徐贲那些人,进了京城便被软禁在驿馆,等待大演武封赏之后的处分——前军在整个南北两头的战役当中,不仅未立尺寸之功,反而在追击南唐败兵的过程中因为冒失轻进而吃了大亏。

据说季泽已经在让家人到处请托走关系,并且大说李毅的坏话:这个李毅就因为季泽不是他的嫡系,就将前军压制得动弹不得,出风头的让右军去——虽然玩儿砸了,啃骨头的仗都叫左军去打,捡便宜的仗便上中军,送死的让后军去!当然了,如果后军的褚世藩没有中途病倒的话,那在泗水南岸送死的肯定就是他们前军了……哼!整个青州行营只有杨鲲鹏、褚世藩和他的中军是亲生的,其他几个都是后娘养的!

数万人的队伍终于浩浩荡荡出了定鼎门,又过了半个时辰,这才在西苑大校场上安顿下来。鸿胪寺和礼部的官员一个个往来奔走,拿着名册座次核定人员,都忙得满头大汗,在这正月初一的寒冷天里头上都蒸蒸冒着热气。

整个北苑校场用布幕围挡起来,好不容易各人都安排坐定,观礼的座位排成北、东、西三面,只留下南面一个缺口,丰庆帝陪着皇太后、皇后坐在北面正中搭起的一人高平台上方,黄伞遮蔽,十六卫大将军肃立身后。

太子与太子妃、广平郡主领衔李氏诸王坐在台下左手边相陪,武氏诸王在右手,公卿宰相官员等依次左右排座,围出来一个方圆五里的空地。

这时只听丰庆帝苍劲深沉的声音道:“曹卿何在?”他一说话,校场中的喧哗声便立即收敛下来,跟着便见宰相之中一位五十来岁、相貌儒雅的文官越众而出,大步流星地经过皇太子及李氏诸王身边,在王台前躬身下拜:“臣曹梓在,参见圣君。”

丰庆帝十分和蔼地摆摆手,居高临下地笑道:“呵呵,罢了。本来嘛,演武该带上禁军才好看,但是朕念在曹卿的面子上,今日将禁军都丢在了家里,省的抢了贵婿的风头。”

曹梓捋了一把长须,拱手道:“禁军向来是皇上亲自训导教授,自然天下无敌,这是不必说的。小婿的这几个兵,勉强称得上天下第二那便是了。”

丰庆帝指着他向老太后道:“母后,您瞧,您常常在儿子面前夸奖曹卿‘谦恭谨慎’,今日看来您也有瞧走眼的时候。”

这老太后还算健旺,今日也是盛装出席,听完白了他一眼,笑着嗔道:“莫往哀家身上攀诬,都是你圣训之下调教出来的臣子。”

左右众人都笑了起来。

其实这太后与丰庆帝并非亲生母子,大周武帝和文帝都是出自武氏,娶的都是李氏皇后,只可惜文帝一生几个皇子接连早夭,最后不得不遵循“李武一氏”的祖训,从李皇后的亲族当中过继了一位继承皇位,也就是如今的丰庆帝。

不过这丰庆帝倒是个大大的孝子,圣文先帝驾崩后一直好生服侍皇太后,太后也将其视为己出,政令方面十分支持,这才使得政事堂一手扶起的丰庆帝平稳渡过“桃李园案”风波和后边的数年光景。

而最近一年当中,丰庆帝也终于渐渐摆脱政事堂的影响,开始崭露头角。

这边大家一说一笑,身后十六位扈从的大将军也没那么拘谨了,其中一个站出来禀道:“皇上、太后,曹大人的话臣有些不服,咱们卫军之中也尽是雄兵,怎么比还未比,就一不小心变成天下第三、第四了?”

众人又笑了起来,皇帝点点头,道:“朕以为确实该比,回头卫署和兵部写个章程下来,从各卫、军抽调马鞠队比一场。”

群臣齐道:“臣等遵旨。”

丰庆帝挥挥手,在御座之中挪动了一下略显臃肿的身子,显然前头一阵闹腾,已有些乏了。

此时典仪官见时机差不多了,便走到场地中心,曹梓便退回原班而去。这时只听典仪官宣:“陛前演武!”

早已准备好的李毅越众而出,大声道:“臣,遵旨!”从腰间取出两枚令旗高举交叉,大校场四角立即四号长鸣,跟着一通鼓响,人群外万马奔腾,地皮微微震颤,李毅拉着典仪官避到一旁。

只见司马巽一马当先,从左侧疾驱而入,身后无数铁骑装甲严整,步调统一,以锋矢之势径向高台冲刺而来,司马巽便是锋矢之尖锐,手中铁矛高高平举,闪着熠熠寒光!

皇帝身后十六卫将军齐声喝止,纷纷抢到皇帝身前护卫。丰庆帝虽然心中也有些打不住底,表面上却是一派镇定,挥手驱退了众将,斩钉截铁地道:“朕的天师岂能伤我!”

果然,司马巽驰到台前五十步处,忽然矛尖一颤,朔然横在身前,胯下骏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嘶吼,身后众军都在疾驰之中突然止住马匹,全军队形一晃,竟不散乱分毫!

数千马蹄原地一踏,发出蓬然一声巨响,顿时激得尘土飞扬,所有人的心头都栗栗而颤。

“青州行营左军拜见圣君,大周永镇,吾皇万岁!”司马巽坐在马上朗声念道。

身后众军齐声和应:“大周永镇,吾皇万岁!”一声响彻云霄。

(下午一更)

(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章 不约而同的来访第二百七十七章 连环计(三)第三十七章 一门往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传奇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个种马引发的血案第五十一章 两大督查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觉悟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战过后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驼队第二百七十七章 连环计(三)第八十章 战江东大曲第八章 蓝鹞子遁走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动静!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举措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三)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庞家的小动作(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连环计(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军的墙角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战(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诡异的妫州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该来的,终是要来第三百零二章 宿敌第二百七十八章 连环计(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导致的暴躁?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十三章 征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扫北的尾声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传奇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六十五章 神机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六十八章 建春门外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七十一章 积善坊花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敌境第一战第三百六十五章 忆江南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后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东西战线的局势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问题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来访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导致的暴躁?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二百零六章 苦难第三百三十三章 该来的,终是要来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三百八十二章 归去来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三十二章 夜袭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军的墙角第四十二章 离开徐州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后第三十九章 邓老将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罗王与朴仲忧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县的原野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难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庙(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监军巡察使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二百零六章 苦难第六十九章 倒霉的汤柏(上)第五十二章 司马巽的一席话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章 丰庆六年春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十八章 当不当兵?第三十二章 夜袭第二百九十三章 岳婿之争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厨子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动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当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周的烦恼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发难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伤的温司马第三百一十章 八门金锁阵第五十九章 客栈大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来访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缴海匪(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鸿门宴
第二百五十章 不约而同的来访第二百七十七章 连环计(三)第三十七章 一门往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传奇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个种马引发的血案第五十一章 两大督查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觉悟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战过后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驼队第二百七十七章 连环计(三)第八十章 战江东大曲第八章 蓝鹞子遁走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动静!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举措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三)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庞家的小动作(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连环计(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军的墙角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战(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诡异的妫州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该来的,终是要来第三百零二章 宿敌第二百七十八章 连环计(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导致的暴躁?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十三章 征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扫北的尾声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传奇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六十五章 神机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六十八章 建春门外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七十一章 积善坊花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敌境第一战第三百六十五章 忆江南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后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东西战线的局势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问题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来访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导致的暴躁?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二百零六章 苦难第三百三十三章 该来的,终是要来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三百八十二章 归去来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三十二章 夜袭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军的墙角第四十二章 离开徐州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后第三十九章 邓老将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罗王与朴仲忧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县的原野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难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庙(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监军巡察使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二百零六章 苦难第六十九章 倒霉的汤柏(上)第五十二章 司马巽的一席话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章 丰庆六年春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十八章 当不当兵?第三十二章 夜袭第二百九十三章 岳婿之争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厨子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动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当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周的烦恼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发难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伤的温司马第三百一十章 八门金锁阵第五十九章 客栈大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来访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缴海匪(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