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

丰庆七年,暨夏历庚寅年,距离李渊长安称帝已经过去了一百九十三年……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时代。

新年的第一个早晨,随着洛水大营上一万两千人的齐声斥吼,和奔腾雄壮的马蹄声,突然就拉开了序幕。

天空中还挂着黯淡的星斗,夜色却已渐渐由浓转稀,终于泛出几分灰白的光亮来。就在卯时初刻演武大军从洛水大营出发的同时,除了昨夜便已经在洛阳宫中“入阁守岁”几位宰相,其他参加正旦大朝会的文武百官已经在皇城中集合完毕,准备辰时南三门一开,便依次进宫城贺礼朝拜。

陆鸿身穿簇新深绿色戎袍,外挂金沙造山文铠,正带着吴卫他们尴尬地等在定鼎门内,他们既不在李毅上报的大演武名单当中,又没收到鸿胪寺和礼部的邀请,因此虽然城内城外两头热闹,却两头都没他们的份……

而他的“老朋友”们,代表着所有参与或没能参与这场大朝会的人们,都在各司其职,紧张而又激动地准备着一切:

广平郡主刚刚换上受册、助祭、朝会等诸大事才穿的礼服,身着素纱青质翟衣并素纱中单蔽膝大带,头戴九钿钗、两鬓九树花,以及各色玉佩朱绶,一袭盛装不仅称得她高贵典雅,又明艳不可方物,她不一会便得跟着太子、太子妃带着一众扈从侍女,以及皇太子卤簿从东宫重光门出,率领各色百官从明德门进入洛阳宫朝拜。

花家老太爷此时正端端正正地坐在皇帝的身边,与丰庆帝谈论着去年冬至大朝会的趣事,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面前恭恭敬敬地立着几位政事堂宰相、上柱国将军。花老太爷虽然只是正三品太常卿,但是一来老爷子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既是三朝老臣,又精通音律,亲自教导过先圣文帝、丰庆帝,最重要的是他家族庞大、门生故旧数不胜数,而且在朝中不偏不倚,始终唯君令是从,所以在整个大周朝地位超然,能够与丰庆帝并坐,而这些二品三品的宰相在他面前必须谦恭谨慎、执后辈弟子之礼。这老爷子也是盛装华丽,八旒鷩冕,服七章衮服,水苍玉佩、紫绶、金饰剑等,乃是特赐二品公侯服饰。

兵部司郎中汤柏却跟在众官之间,身着青衣纁裳,外罩白纱,中间单革带钩,头戴爵弁,足踏赤履,正小心翼翼地手提着衣裳白纱的下摆,紧张忐忑地等待着辰时正刻入朝贺拜。

教坊容姑娘随着一众乐工舞伎一齐挤在明堂外的偏殿里,到处都是编钟大鼓、琴瑟琵琶

,长萧短笛的各色乐器,还有女伎们在人群中急匆匆地往来穿行,抓紧着最后的时间补妆换衣。好在除了几名新进乐人,大家都不算紧张,毕竟要演的曲目都是反复排练过的,基本不会出甚么差错。

东郭的绿杨楼,此刻也是忙翻了天,所有厨子、跑堂、杂役甚至掌柜账房天没亮就都爬了起来,一齐上阵,把早早备齐的对联、贴挂、窗花、福字从一到三楼粘贴排布,梁柱、桌椅、楼梯扶手一再掸灰的掸灰,擦洗的擦洗,烟花爆竹也都从库房里搬运出来,前门后院码了一溜齐,就等辰时正刻宫城那边钟鼓楼一响,便点炮放鞭,同贺新年。

不拘东郭,整个洛阳城甚至整个大周、南唐所有的人家几乎都是这般光景。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干起活儿来也是倍加带劲,都为这中华传统的新年在忙碌着。就在三河镇上河村,新盖的胡家大院,除了胡顺和他婆娘仍旧记挂那个没甚么音信的儿子之外,表面上也是一家三口喜气洋洋。

可是与这些人们形成巨大反差陆鸿和吴卫等人就显得有些憋闷了,他们躲在定鼎门内也不知熬了多久,但听得宫城方向钟楼“当——当——当——当——当——”地敲了五下,跟着鼓楼上响起了急促而有节律的鼓点,几乎是同一时刻,定鼎门外人声鼎沸,一串串整齐划一的马蹄声音由远及近,停在了郭城之外。城内也是万众欢呼,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宫城内忽然响起一声浑厚苍劲号角声,南三门缓缓开启,明德门外已经排好队伍的文武百官都是精神一震,鼓楼中发出的鼓点随即放缓,“咚咚”声连绵不绝,文武百官便踩着鼓点走进明德门,在前后各按品级,品级之中又分三省六部各寺各院,排成一道长龙,从明德门一直通到明堂之外,再于明堂前文武两分,左右各班。

百官之后是各色充满异域风情的胡使番官,由鸿胪寺藩属院的人带领着,各捧大箱小匣,也作两列,共七十六国近三百人,再往后是国子监文武学生并番邦留学生共一千六百余人,可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时一段清亮明快的羯鼓声拔地而起,编钟在后压阵,宫城、明堂四角各置石台,同时一声击鼓吹角,殿中已黑压压井然有序地站满了百官,藩属来使及太学生皆恭立殿外听候。

丰庆帝御辇出,曲直华盖,侍卫警跸如常。太乐令三撞黄钟,身侧五小钟应律齐奏,丰庆帝一身蟠龙衮冕,从御辇中走下,

他的身形甫一出现,乐官便奏响太和之乐,鼓吹振作,一派宏亮雄壮之音。

百官等当即尽皆跪拜,山呼“万岁”,丰庆帝就在一片跪拜呼喊声中,庄严肃穆,徐徐走上殿阶,在御座前转身站定。乐声顿止,众官客使等起身面相皇帝立定,典仪官高声唱道:“再拜赞者——”

众人再拜,又呼万岁。丰庆帝双臂开张,典仪官便道:“拜讫,贺礼——”

众人称谢起身,北向谨立。跟着皇太子衮冕垂珠,粗哑着嗓子出列跪贺道:“元正首祚,景福维新,伏惟丰庆大成圣明皇帝陛下与天同休!”跟着武氏诸王、李氏诸王拜贺,众官客使学生随后,殿内殿外同唱贺词。

丰庆帝虽然心中对太子略有不喜,却仍是笑吟吟地左手禀腹,右手虚扶,朗声宣制:“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

皇太子为首,率领众人再谢君恩。

与此同时,定鼎门已然大开,李毅一身赤红戎袍罩金边明光铠,八翅卷领赤绦兜鏊,手执将军剑,威风凛凛地独乘四驾战车居前,后军褚垓领新编旅各服簇新武士甲,背弓按刀随侍在后,左军两旅并沭河军各骑红花皮甲骏马,身着罩面骑甲,分列两边。

只听李毅举剑喝令:“众军同贺!”

身后诸军便齐声叱吼:“大周永镇,吾皇万岁——”声音震得定鼎门内嗡嗡作响。

这一声从城外传到宫内,将正在接受藩使贺拜的丰庆帝吓了一跳,随即展演笑道:“此乃吾之忠勇郎也!”

不一时诸贺礼毕,典仪官唱道:“贺讫,恭请圣皇检校大阅,天师演武——”

这道程序与平常的大朝会截然不同,好在众人早已事先得了安排,因此早有准备,各按新制,有条不紊。

大曲声中,丰庆帝重上御辇,隆重出宫,百官客使随行左右。当下金吾卫铁甲戎袍,重骑开道,两大将军分居左右,龙旗十二在中,左右青龙白虎诸幡在后,招招翻展,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千牛卫各遣百员雄兵扈从,各色乐工仪仗数不胜数,浩浩荡荡出了宫城、皇城、沿着御道走上天街。

洛阳城中万人空巷,百姓和纷纷走上街头,夹着御道敬贺跪拜,“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皇帝的卤簿与史实有出入,因为实在太过复杂,比第一卷第四章鲁国公卤簿复杂多倍,因此为了方便,文中乃是杜撰。)

(本章完)

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发难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乡去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贺高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帮忙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二百三十二章 两个“外援”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二十三章 新旅帅高登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风雨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一百七十一章 扫北的尾声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临的问题第一百三十章 清缴海匪(七)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与政事堂第一章 丰庆六年春第一百五十七章 军官们的心思第三百六十四章 陆经略揍了顾大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岂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爷的传话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气的神武卫第五十五章 六乘驿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军的墙角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凶险第五十九章 客栈大火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战(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军的办事方法(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风雨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发生第三百四十章 陆鸿的脾气第三百七十章 说客(三)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战(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二百一十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军的办事方法(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缴海匪(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阵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驿第二百七十四章 庞冠的目的第三十二章 夜袭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县的原野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七十八章 是祸躲不过第二百三十章 一团乱麻的局势第二百五十三章 与帝说(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驿第三十八章 “同乡会”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机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财主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县的原野第八十一章 倔强的金容第一百零八章 “审问”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敌营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扫北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庄子第六十六章 京都东郭城第二百零三章 都里镇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难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周的烦恼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书信第二百七十八章 连环计(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爷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变第一百七十六章 “鸿门宴”(下)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骑军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剑客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六十五章 神机策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栋梁张镒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拨人马第二百零八章 进入营州第二百七十九章 连环计(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导致的暴躁?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动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发难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
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发难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乡去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贺高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帮忙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二百三十二章 两个“外援”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二十三章 新旅帅高登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风雨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一百七十一章 扫北的尾声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临的问题第一百三十章 清缴海匪(七)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与政事堂第一章 丰庆六年春第一百五十七章 军官们的心思第三百六十四章 陆经略揍了顾大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岂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爷的传话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气的神武卫第五十五章 六乘驿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军的墙角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凶险第五十九章 客栈大火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战(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军的办事方法(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风雨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发生第三百四十章 陆鸿的脾气第三百七十章 说客(三)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战(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二百一十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军的办事方法(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缴海匪(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阵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驿第二百七十四章 庞冠的目的第三十二章 夜袭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县的原野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七十八章 是祸躲不过第二百三十章 一团乱麻的局势第二百五十三章 与帝说(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驿第三十八章 “同乡会”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机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财主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县的原野第八十一章 倔强的金容第一百零八章 “审问”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敌营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扫北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庄子第六十六章 京都东郭城第二百零三章 都里镇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难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周的烦恼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书信第二百七十八章 连环计(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爷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变第一百七十六章 “鸿门宴”(下)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骑军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剑客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六十五章 神机策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栋梁张镒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拨人马第二百零八章 进入营州第二百七十九章 连环计(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导致的暴躁?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动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发难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