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岂

对于孔良和温蒲两个人的鬼话,陆鸿根本半点也不相信!

这两个人如果都像他们自己标榜的那样,全然是为了安东的发展和数百万黎民百姓着想的话,在平州的时候也不会为了互相之间的一点儿私人恩怨,或者说只是互相看不顺眼,就赌气懈怠工作、乃至于一个哭着喊着让陆鸿给他找场子,一个谎称遇刺并且躲在家里“诈伤”……

所以说,如果有谁能最先瞧出来陆鸿现在是在“诈伤”,甚至看破其中的缘由,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温蒲!

因为他有经验……

当然了,陆鸿可不能指着两人的鼻子说“你俩就吹吧”!

毕竟这二位是文官,又都是饱学风雅之士——至少在表面上是的——都是爱面子、要尊严的!

他们可不像郑新、赵大成那些耿直汉子们一样,当面骂娘或者动拳头,都不在话下,转眼就又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了。

这是酸文人和臭武人的区别。

因此哩,他还必须装出一副十分感动的神情,并且好好赞赏一番两人的赳赳气节和拳拳赤心:“孔长史、温司马,二位心中装着黎民苍生,又有如此志向,实乃安东之福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简直就是当下的一片真实写照——没说的,两位哥哥有何主张,小弟一力支持!”

孔良和温蒲两人听到“苟岂诗”的时候,眼前都是一亮,内心也都忍不住大为激动,不过这陆副都护话锋一转,就越说越不对味儿了。

得了!

一切又绕回了原点,他们巴巴地跑过来苦熬了一早上的光景,说起来是在喝茶,但是面前的茶水早就凉透了心,口水却说干了底,目的不就是为了请陆鸿带头跟朝廷打擂台,而他俩甘愿“附于骥尾”吗?

事实上,这个擂台该怎么打、跟谁打、打到甚么程度,他俩都已经谋划好了,连奏疏都已经洋洋洒洒写就了数千言,捉刀执笔的正是辽东文坛之首温大司马……

现在这封奏疏就在孔良的棉袍里,正挂在衣架之上。只要陆鸿小小地一点头,就能立即拿出来,让他在奏疏上签下大名,并且用了副都护的大印,那便万事大吉!

现在可好了,人家陆见渔一句“两位哥哥有何主张,小弟一力支持”,就把他俩又推到前头去了!

孔良又气又急,又无可奈何,一时间只觉一颗脑仁生生作疼,连日来的疲惫和愁烦一股脑儿涌将上来,险些儿当场便要失态。

好在他虽败下阵来,还剩一个温司马。

这温蒲到底是头老狐狸,眼珠一转,笑道:“为安东排忧解难、替大人出谋划策,原是下官的本分。下官与孔长史已经通盘合计过了,说实话,安东够资格做刺史的人不多,这个不用多争,也争不来。咱们只需要将县令的位子抓一些在手里,那么都护府便可跳过州刺史,直接掌控县一级的政务,最大程度地保证惠民政策的实施。大人若是觉得可行,那么下官与孔长史二人便这么办!”说着笑眯眯地瞧着对方,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这话其实已经说得十分露骨了,摆明了还是争权夺利的那一套。不过计策仍然是个好计策,倒不是说架空刺史这种计划有多妙,其实前

面虚头巴脑一大套,关键还是最后一句——“大人若是觉得可行”……

孔良听了顿时清明过来,精神一震,急等着陆鸿的反应。

温蒲这一句话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其中陷阱重重,不论陆鸿怎样作答,都免不了留下一句“陆大人认可了”的口实。

除非陆鸿干脆明了地拒绝,并且直截了当地表示“这不可行”!

因为这话里的意思并不在强行要求陆鸿出头,而是由陆副都护“认可”授权,他俩一力操作。至于操作到最后还是不是这么回事,那就保不齐了。

所以温蒲说了半天,前面都是虚的,那些所谓的计划条件太过宽泛、理由更加冠冕堂皇,陆鸿根本不会找得出理由来说“不认可”……

而温蒲的目的,就是让陆鸿点这个头,至于点完了头会发展成甚么样,那就再说啦!

孔良原本有些苍白的脸上洋溢着矜持的笑意,并且差点就笑出声来。

他在心里都忍不住给旁边这位老对头鼓掌了,他满怀着希冀地望着陆鸿,就等他点下头,或者说点儿甚么,总之把这件事定下基调来,他们这一趟就算没白来了。

温老狐狸这招引蛇出洞,可太毒啦!

谁知陆鸿仿佛没听见似得,根本没搭这个茬儿,忽然就站了起来,一拍脑门,懊悔地说道:“哎呀,光顾着喝茶了,差点儿忘了今天约了几个军官,其中有平海军的,我得尽快召见完让他们早早赶路回家——那甚么,二位先回罢,这事先缓缓,等我考虑考虑。”

他在孔良和温蒲两人的满面错愕之中径直向外走去,并且刚到门口又回过头来说道:“还有,温司马的平州刺史一职不日就要换了,我想推荐你做新的南州刺史。你知道的,南州那边有八万多户人口,足够分两个上州了。朝廷那边基本上算是同意,不过最终肯定不会给你从三品的品级,这个你得有个心理准备——这事儿回头再说罢!”说着挥了挥手,迈步出了大门之外。

一名亲兵侍卫见他出门,赶忙上来给他加披了一件袍子,然后这位传说中“重伤不能理事”的陆副都护,便在两名侍卫的跟随下,大步流星地向别院去了。

南州就是原北部大本营南苏州城即将改州后的称谓。连带着仓岩州、辽城州、安市州这些也改成了岩州、辽州、安州,就是为了摒弃旧有的高句丽称谓,是州县制推行过程当中的重要一步!

孔良和温蒲两人都傻了眼了,这他娘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先是孔良败阵认输,接着温蒲力挽狂澜,然后就在他们坐等陆鸿掉进坑里时,陆副都护却耍无赖般地干脆跑路了!并且面对温司马精心刨出来的坑跨也不跨,硬生生扭头就走……

就在两人对此愤恨不已的时候,事情却又出现了反转——原本他们已经不抱希望的几大刺史,却被告知已经不声不响地拿下一个!

而且就落在温蒲的头上。

如今咱们的温司马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团团一张圆脸胀得通红,他扭扭捏捏地与孔良对视了一眼,好像一名偷吃了红糖的小媳妇一般,羞怯地夹着双臂,低下了脑袋……

而孔长史哩,他一方面因为这件好事而感到高兴,一方面

又有些酸溜溜的嫉妒。这个老东西白捡了大便宜,从此以后就要和老子平起平坐了!

不过与此同时,他又有些疑惑和佩服。疑惑的是这个陆见渔明明摆出一副置身事外、明哲保身的样子,暗地里却又为何做下了这样的好事?还有,他是凭甚么拿下南州刺史的?

至于他的佩服,有一点原因很好理解:辽东新定,州县制势在必行,大家都盯着这几个州刺史的位置,已经几乎是明面上的事情了。

而陆见渔却能够从群狼环伺之中,不声不响地先行揣了一州进兜里,如同将众狼都盯着的一块大肥肉堂而皇之地拿在了手上,又毫发无伤地退了出来。

这不仅需要过人的胆识,更加需要强大的实力!

另一点就比较隐晦了,原本给温蒲加了个平州刺史,换来这老狐狸忠心耿耿,并甘冒奇险亲身前往北部,使劲浑身解数将已有反意的北部傉萨硬生生镇住了一个多月。

虽然北部始终观望,未曾出兵帮助朝廷平叛,却也没有一点儿作乱的迹象,做到了不偏不倚,不拉不帮。最后在局势完全明朗之后,北部傉萨也接受了丰庆帝的册封,献出统治权,前往中原就封。

不过当时的平州刺史只有品轶而无实权,平州的大权都掌握在别驾钱遥的手中。温蒲本人也没打算过问平州的那些破事儿,而是安心做他经营多年的安东都护府司马。

但是现在情形又有不同了,南州,一个即将立州立县的上州,比起人口稀少的下州平州,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温老狐狸此时就不得不考虑清楚了,是继续将重心放在安东都护府司马的任上,还是欣然接受任命,收拾收拾前往南州上任?

平心而论,如果是孔良自己的话,他肯定选择去南州,毕竟那里的舞台更大,更有施展的空间。

所以,看起来陆见渔是白白便宜了温蒲,其实是不声不响的将这个地头蛇推到了地方上去,整个儿都护府衙门就再没有人能和他抗衡了……

即便是同为正四品的孔良自己也不能——今天为了让陆见渔点个头,他和温蒲二人联手,两个时辰屁事没干成,最后还失败了!试问假若老温拍拍屁股跑了,靠他一个人如何制衡陆副都护?

要知道,现在的安东,已经不是那个内忧外患急需齐心一致的安东了,当日他可以无条件地支持陆鸿,只是因为唯有这样,他才有达到目标的希望。

而如今,阶段性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不论从朝廷公心和私人的追求来说,他都不可能再这么无条件地支持这个朝廷的边疆大吏、自己的这位年轻上司了。

对的依然支持,假如他认为陆鸿错了,虽然不至于立即反对,也会想方设法让陆鸿退让或者在对错之间谋求一个平衡。毕竟他们两人的私交还不错……

当然了,这么一想的话,他还是不得不无奈地承认,最后整个儿安东,依旧是陆鸿说了算……

所以他不得不佩服!

同时他斜眼看了看依旧如在云端的温蒲,心里冷哼一声:老东西,可着乐罢,有你焦愁的时候!

(今天就这样啦,早点儿睡罢,明天开始两章照常更新。)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观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岂第十二章 北国剧变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仓曹参军第二百一十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乱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转第一百七十一章 扫北的尾声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驼队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伤的温司马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一百五十六章 难以捉摸的形势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仓曹参军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伤的温司马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庙(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二百一十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三百一十章 八门金锁阵第九十八章 侯义的投名状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一百章 录事范翔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势异常紧张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一百二十章 小陈庄的约会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开战!第一百三十章 清缴海匪(七)第四十三章 再见高登第三章 坝集二月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连环计(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六)第三百五十七章 栋梁张镒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阵第二百零六章 苦难第六十七章 东郭绿杨楼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烦恼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袭营闹剧第七十七章 广平的邀请第十八章 当不当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殇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铁汉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周的烦恼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战(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缴海匪(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诡异气氛(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鸿门宴”(下)第四十一章 请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剑客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三百三十三章 该来的,终是要来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三百七十章 说客(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萧宛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仓曹参军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阵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八章 蓝鹞子遁走第二百九十章 所谓封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陆副都护看不下去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觉悟第九十二章 长亭送君别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开战!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来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第七十三章 纠结的李嫣第五十章 尴尬的陆校尉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兵出奇将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业坊的大院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维持现状第三百五十章 杀死王睿的真正意义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变故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财主第三百四十章 陆鸿的脾气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庙(一)第一百六十章 爆发的前夕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战(五)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陈石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七十章 倒霉的汤柏(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御使成凹斗
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观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岂第十二章 北国剧变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仓曹参军第二百一十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乱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转第一百七十一章 扫北的尾声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驼队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伤的温司马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一百五十六章 难以捉摸的形势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仓曹参军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伤的温司马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庙(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二百一十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三百一十章 八门金锁阵第九十八章 侯义的投名状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一百章 录事范翔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练兵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势异常紧张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一百二十章 小陈庄的约会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开战!第一百三十章 清缴海匪(七)第四十三章 再见高登第三章 坝集二月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连环计(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六)第三百五十七章 栋梁张镒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阵第二百零六章 苦难第六十七章 东郭绿杨楼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烦恼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袭营闹剧第七十七章 广平的邀请第十八章 当不当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殇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铁汉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周的烦恼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战(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缴海匪(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诡异气氛(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鸿门宴”(下)第四十一章 请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剑客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三百三十三章 该来的,终是要来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三百七十章 说客(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萧宛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仓曹参军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阵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八章 蓝鹞子遁走第二百九十章 所谓封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陆副都护看不下去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觉悟第九十二章 长亭送君别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开战!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来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第七十三章 纠结的李嫣第五十章 尴尬的陆校尉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兵出奇将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业坊的大院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维持现状第三百五十章 杀死王睿的真正意义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变故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财主第三百四十章 陆鸿的脾气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庙(一)第一百六十章 爆发的前夕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战(五)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陈石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七十章 倒霉的汤柏(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御使成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