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诡异气氛(中)

虽然孔良倒现在还没完全消化掉这种新制度,但是只由陆鸿的口里简单地描述之后,他已经预见到,这种改革会给科举带来多大的变革!

那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绝不夸张!

他简直不明白,陆见渔的脑子究竟是甚么做成的,他怎么可能会想到这种兵不血刃就能收复天下千千万万文人之心的大好东西。

最后他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东西肯定不是陆见渔想出来的——开玩笑,他一个武夫,连县学都没上过,凭甚么能够想出这种玩意儿!

而且从李嫣的身上他不难联想到,这东西肯定是曹梓那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捣鼓出的,或者说,是曹梓手下哪个幕僚的杰作,反正不是陆见渔。

原因是明摆着的:这种三级科举制度实在是太疯狂太有用了,而且这其中所包含的智慧,绝对是对科举制度精熟到极致的成果!

他转过头看看了上首空着的座位,陆见渔还没来。

陆鸿现在正在副都护署里陪着温蒲说话。

温蒲是刚刚从后门进来的,而且直接就找到了陆鸿,这个城府极深的地头蛇甚至根本没有掩饰他“诈伤”的事情,胡乱在胸口裹了一圈生布就大摇大摆地站在陆鸿面前了!

而且那天在司马府中,他明明说自己是伤在了肋部……

两人之间的谈话其实在不久前已经结束了,现在温蒲就坐在陆鸿的对面,手里捧着一份《关于安东都护府所辖地区试行“三级科举制度”的建议疏》,正在认真地研读着。

说实话,他不知道该用甚么词汇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他捧着这份《建议疏》的双手甚至都在微微颤抖着。

温蒲尽量掩饰着自己内心的震动,但是他睁得瞪圆的眼中流露出来的不可置信的神色已经出卖了他的心思——他没法儿忍得住激动。

“这……”温蒲想说点儿甚么,但是一开口就没法再继续说下去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嗓音沙哑得吓人,就连喉咙里喷出的气息都是火热干燥的。

在陆鸿给他解了围:“温司马,您看看这个东西可不可行,如果值得一试的话,我下了衙就派人六百里加急送到神都去。您知道的,安东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陆鸿没有对自己的目的藏着掖着,相反,他认为跟这种聪明人打交道,还是开诚布公来得简单——他们对对方的心思都心知肚明,不如干脆就敞开天窗说亮话,有条件谈条件,没条件就说利害,他相信自己的诚意能够打动温蒲。

毕竟温蒲与成凹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拿温恭让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心想要报效朝廷的,也只有大周朝这种真正上国,才能配得上他们这些文人的抱负和野心!

而高句丽即便是重新叛出大周的统治,并且独自立国,也没有容纳这些胸怀大志之士的天地。

高句丽太小了……

而现在温蒲与朝廷之间唯一的矛盾就是:大周没能给他一个想要的舞台,甚至一再扼杀住了他的晋升之路,而同时,他并没有看到大周能够解决五部傉萨的完美策略。

这是一个矛盾——

朝廷一天无法对安东实现全面而完整的统治,一天无法将五部的框架打散重组,他就总是背负着对北部莫大的影响力,也就永远无法真正被那些汉人皇帝和宰相们接受……

但是现在,他看到了大周平定安东的希望——倒不是说面前这一份《意见疏》就能完全解决安东的问题,事实上他认为还差得远——至少他看到了有人正在真心而全力地将安东向这个目标推进着,并且拿出了一个叫他无法不佩服的绝佳手段!

“这个绝对可行,绝对值得一试!”

这话在他嘴边绕了一匝,却没有说出口。

他不能这么轻易地表态,尽管站在他的立场上,他是千千万万个愿意这份方案能够真正在安东施行的!

因为如果这“三级科举制度”代替了原有的常举和制举,那么他座下无数的门生将有一大半能够获得一个匹配的功名,或者是秀才,或者是举人——这比非明经即进士的

残酷科举来得容易的多。

而且这份《意见疏》中所提出的“州试”、“道试”,也不再是全国性的考试,而是某一州、某一道单独会考,及第名额只在本州、道之中竞争产生,这就免去了辽东仕子与中原仕子共竞的苦处。

这一点对于整个儿辽东仕林是绝对公平的!

他也承认,因为辽东的局势,特别是安东地区的动荡,这里的灵气与教育相比中原来说,差的太远。如果永远是全国仕子同挤独木桥的话,那么辽东仕子们永远也没有出头之日!

中原地区每县有县学,乡有乡学,基层的学校遍地开花,这些都构成了培养读书人的土壤。而辽东基本上没有多少长久的学堂,高句丽地区就更加找不到一所官办学校,这也是他自己门生遍布辽东的原因……

“大人这份《意见疏》有几成的把握能在上三省通过?”温蒲犹豫许久,终于提出了他最担心的问题,并且从他的称呼也可以判断出,他对陆鸿的心态已经大幅度转变过来。

“这份《意见疏》已经拿给孔长史看过了,他同意这个方案,并且答应我会做崔相那边的工作。我也给卢大帅写了私信,请他出面斡旋。其他的途径也在努力,至于有多大的把握,谁也说不准!”

陆鸿淡淡地说,他并没有将曹梓这张底牌亮出来,因为他不愿意给温蒲一种把握十足的错觉,他想客观的知道温蒲本人的态度。

——温蒲的态度就代表着整个辽东仕林的态度,如果他们本身都不接受这种改革,那么即便朝廷和上三省通过,也是无济于事!

温蒲沉默了半晌,眉头上浮现出的皱纹深深地攒在了一起。

整个副都护署里静得针落可闻,陆鸿稳稳地坐在他的圈椅里,交叉着双手,静静地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温蒲忽然“啪”的一声合上了那份《意见疏》,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与他对视着。

“哪怕只有万一的可能,我也恳求大人尽力一试,如若能成,辽东幸甚!”

(本章完)

第三百零四章 所谓“军法”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辞(二)第三百四十章 陆鸿的脾气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二百三十二章 两个“外援”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动静!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难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财主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五十章 尴尬的陆校尉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怜的崔兆贤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萧婉出逃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两面的谈话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势异常紧张第三百零二章 宿敌第五十二章 司马巽的一席话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机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四)第一百零二章 范翔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五十四章 错综复杂的青州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庙(三)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兴的尴尬第九十六章 平海军副使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扫北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无我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变故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二百七十八章 连环计(四)第五十五章 六乘驿第五十二章 司马巽的一席话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爷的传话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会(中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战(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辞(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驿第三百五十二章 进宫去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人的诡计第二百零三章 都里镇第二百九十三章 岳婿之争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三百零四章 所谓“军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兵出奇将第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会(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战(二)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国治理概论第六十二章 陈石的背后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二百八十章 连环计(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举措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庄子上架感言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战(三)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后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四十章 游击战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百二十章 小陈庄的约会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陈三流的亲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监军巡察使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一百一十二章 肃清内敌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凶险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陈森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庙(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九十八章 侯义的投名状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缴海匪(三)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烦恼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一百八十四章 乔迁酒宴(中)
第三百零四章 所谓“军法”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辞(二)第三百四十章 陆鸿的脾气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二百三十二章 两个“外援”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动静!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难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财主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五十章 尴尬的陆校尉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怜的崔兆贤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萧婉出逃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两面的谈话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势异常紧张第三百零二章 宿敌第五十二章 司马巽的一席话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机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四)第一百零二章 范翔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五十四章 错综复杂的青州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庙(三)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兴的尴尬第九十六章 平海军副使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扫北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无我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变故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二百七十八章 连环计(四)第五十五章 六乘驿第五十二章 司马巽的一席话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爷的传话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会(中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战(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辞(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驿第三百五十二章 进宫去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人的诡计第二百零三章 都里镇第二百九十三章 岳婿之争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三百零四章 所谓“军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兵出奇将第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会(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战(二)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国治理概论第六十二章 陈石的背后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二百八十章 连环计(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举措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庄子上架感言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战(三)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后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四十章 游击战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百二十章 小陈庄的约会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陈三流的亲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监军巡察使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一百一十二章 肃清内敌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凶险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陈森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庙(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九十八章 侯义的投名状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缴海匪(三)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会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烦恼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一百八十四章 乔迁酒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