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贺高

十一月初三,陆鸿便带着侍卫队一路到达清川。清川位于鸭绿水与浿水之中,有时也被称作浿水,一说与平壤之浿水乃是两水同源。

至于究竟是个怎样的缘由,至今已无法可考了。

陆鸿一行人趁着积雪尚存,一路快马加鞭,只用了四天时间便渡过清川,到达了东岸。可是就在十一月初四这一天,高悬的艳阳加速了积雪融化的速度,使得他们的行进速度大为减缓,因此直到十一月初六,才踏着泥泞,堪堪赶到平壤城……

而此时距离贺高通报浿水以东的异常已经过去十一天了。

当安东守捉使兼平壤城守将贺高大开城门迎接陆副都护的时候,这一行五十多人好像从泥里滚出来的猴子,浑身都是黑乎乎的泥水,几乎已经辨认不出他们原先的军袍颜色!

两位互相闻名已久,却未曾见面的将军此刻相会,都忍不住着意打量对方。

这贺高生得高大威猛,腰细膀宽,一张白皙面庞俊朗非凡,双目深邃、若绽星光,两道浓黑的剑眉斜飞入鬓,宽额而隆准,最叫人啧啧称奇的是,此人两条手臂十分修长,双手下垂时几乎过膝!

这贺高父亲是中原汉人,母亲却是突厥胡人,因此生得这般异相。

他身后道路两旁旌旗招展,一彪随同出迎的骑军也是个个儿身量足具、虎背熊腰,清一色的深青袍、黑皮甲,手中各执一柄亮灿灿的白铁矛,身跨高头大马,列成两纵,端的是威风凛凛,让人一见便生胆寒!

陆鸿见了此等情状,肚里暗暗喝彩,不禁想起三国时之“锦马超”,心想这贺高比之马孟起,应当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这人外表已是这般出众,勇力又是声名素著,属下都是如此剽悍,果然是人中龙凤!

相较之下,我们的陆副都护就逊色得多了——虽然身量上只比贺高稍逊半筹,可惜脸上被黑乎乎的泥浆糊得完全瞧不清面容,只有一双眸子倒彷如深夜中的两点郎朗星辰,显得格外明亮。

他身上那件绯色戎常袍却是半点亮色也无了,已经被泥染得瞧不清原来的绯红颜色,黑一块黄一块,比逃难的花子也强不出多少……

这让一个月前大发神威、将新罗、东部联军打得落荒而逃的贺守捉使颇为讶异,同时也对这位名声在外的陆副都护颇瞧低了不少。

——这陆小将军也不怎么样嘛,这等排场简直寒酸得不忍直视,根本没个一方都护的样子……

他一面客气地向陆鸿行礼,一面暗自想着。

“职下安东守捉使贺高,拜见陆副都护,劳动大驾远来,吃了这样大的苦头,实在是过意不去!职下已在城中备下薄酒,聊表接风之意,请大人及贵属进城。”

贺高满面春风,在马上行了个军礼,又拱手向陆鸿身后稍稍斜举了一下,以示对其属下的礼仪尊重。

陈三流等人急忙抱拳回礼,陆鸿也抬手还了个军礼

,笑道:“惭愧惭愧,让贺将军见笑了!早听说贺将军风流倜傥、英姿威武,今日一见方知此言不虚。”

贺高脸上登时浮现出几分得色,他向来对自己的外表十分自负,平素虽然是听惯了夸赞,但是今日面对的人物又不相同,乃是他的顶头上司、安东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

因此陆鸿这么一夸,他心中的满足与欢喜只有更甚。

同时心中不禁又想:这陆副都护不愧是一手策划平辽大计的人物,至少在眼光上还是颇有几分水准的!

平壤城因其地势平坦而得名,作为高句丽的故都,因为遍植柳树,又名“柳京”。

同时远溯商末周初,商纣王之叔父箕子被周武王封于箕,史称“箕子朝鲜”或“箕氏侯国”,封国定都于平壤一带,因此平壤城又名“箕城”。

当今大周承古周之统,便借用这个典故,推广州县制以后,平壤便将改名为箕州,不过这是后话了。

如今陆鸿等人便在平壤城守贺高的陪同下,在城头众军的注目当中,于两旁猎猎旌旗的掩映之间,缓缓步入了西城门。

所谓接风宴,其实就是在军营里摆了一大片流水席。

当然了,流动的都是底下的校官以及平壤城中的下属文官,这些文官都是紧急从都护府的吏员当中抽调,或者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耆老临时充任。

总之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这种情况不独平壤,在辽东各地基本都是这么个情况——没办法,谁教朝廷至今没把这块蛋糕分匀实哩……

陆副都护及其所属加上贺高及其副将亲信等,自然都是铁打不动的席位。

这一趟流水席到有些像自助餐的形式——大伙儿在校场上围坐一圈,中间各色烤炙猪牛羊,以及木盆盛装的瓜果蔬菜,自取自用。

贺高先是带着一干文官武将泱泱数十人正襟危坐,面带微笑地等到陆鸿这一行人梳洗完毕,并换上了干净衣裳,这才面带毕恭毕敬地邀请大伙儿入座,一时间人声鼎沸,群情激昂。

开席之前贺将军特地问了陆鸿一句吃不吃酒,陆鸿以“战事为重”而婉拒了,席间也并未多食,文武官员们先是络绎不绝地前来敬酒,都被他以茶水应付。

等到有资格上前招呼的敬完酒,或者没资格却脸皮厚的也上来敬完酒,他便将筷子一放,不再进食了。

贺高一直着意观察,此时见了这等模样,心中便又对这小陆将军高看了两分……

无它,这小陆将军纵然是前呼后拥,百官追捧,却半点志得意满的容色也不曾见,也丝毫没表现出享受陶醉的意味,这便不由得他不另眼相看了!

况且这陆副都护本身底板儿也是不错,这一梳洗罢了,换了一身笔挺威风的正四品戎常袍,便显得容光焕发,像换了个人一般,再不似先前满身泥浆的腌臜样儿……

其实陆鸿此时心里更加不是味儿,这

贺将军之前急吼吼地给他递信,说是新罗大军突然集结,好像大战一触即发似得。

这家伙一面害得他丢下南部的土改工作慌忙带人赶来,另一方面却优哉游哉地带着他在军营里大吃大喝!

而且底下的那帮人,一个个满面红光,喜笑如常,也不像是被大兵压境的样子……

不过他心里虽然奇怪,却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借口参观军营,便带着陈三流和小金子两人离席而去。

那贺高作为东道主,自然需要陪着。两人一左一右,在兵舍校场之间穿行交谈,说得尽是兵家之事。

陆鸿此时面对着这位成名已久的边镇大将,既不必谦虚,更无需怯场,上至攻伐大势、下到料敌知机,侃侃而谈,当真是句句金玉、字字珠玑!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陆鸿最后说到兴起,随口总结了一句。

贺将军越听越是心惊,他根本瞧不出这是一个刚刚参军一年半、掌军不到一年的毛头小子,假如不瞧面目不听音声的话,他必定会以为这是某位沙场老将所言。

他暗暗揣度,此人若非天纵奇才,那就是受过名师指点,否则一介常人再聪明再颖悟,纸上谈兵还行,但是有些东西需要经验去磨炼的,就半点儿也不能投机取巧!

——即便是当朝公认的第一员大将裴征裴老帅,常胜将军的名头之下也是靠着无数的败仗积累而成的。

不过奇怪的是,几人在军营里转了一圈回来,贺高仍然没有谈到半点儿新罗大军的事情。

陆鸿却有些不耐烦了——他可不是沉不住气,事实上,越是到了危急关头,他往往越能爆发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忍耐力。实在是因为安东的军政事物还有太多等着他去处理,他花了头十天从仓岩州赶来,可不是为了跟这个贺将军两人玩儿捉迷藏的!

看来扶吐瀚说的没错,这姓贺的虽然外表风流倜傥,办事却真是不着调!

当然了,扶吐瀚的原话可比这刻薄多了:“贺高?哼,绣花大枕头!您不了解他,我还不了解?这家伙看着风流,其实大字不识一个,又是出了名的贪杯好色、恬不知耻。到时候您千万别被他那副漂亮的花架子唬住了,我老扶担保,他这副皮囊早就被酒色掏空了……”

这话还是上个月扶吐瀚与陆鸿在辽城州会师之时,夜里吃酒闲谈,偶尔聊到这贺高时说的。

看得出来,扶吐瀚与这贺高两人的关系,只会比孔良与温蒲二人更差!

假如哪一天他带大军出征,把这二员大将一齐收在帐下听命,那还不天天掐架给他瞧?

不过哩……陆鸿偷偷在贺高浑身贲实的肌肉曲线上瞄了一眼,不禁再想想扶吐瀚那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身板儿,和那更具爆炸性的肌肉块头,假如真像老扶所说的,这人已经被酒色给掏空了的话,到时候很可能就该在军帐之中丢丑了……

(本章完)

第二百九十章 所谓封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几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监军巡察使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驼队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会(中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报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三百六十八章 说客(一)第二十三章 新旅帅高登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动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县的原野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一百四十一章 监军巡察使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见的敌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势的转机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将军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二章 北周与南唐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殇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诡异气氛(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归去来第六十二章 陈石的背后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四十八章 战后的青州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战(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个种马引发的血案第三百三十九章 陈州王的大朝会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观炸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凶险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缴海匪(六)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导致的暴躁?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二百八十九章 还乡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敌营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庙(二)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三十章 突厥人后裔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乱第二百七十三章 萧婉出逃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兵出奇将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六十二章 陈石的背后第一百三十五章 圣意难猜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邺城(一)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辞(一)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陈森第二百七十九章 连环计(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兵出奇将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拨人马第一百九十八章 陈三流的相好第一百五十一章 广边军大寨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觉悟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将军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二十四章 青州军北征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缘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鸿门宴”(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战事突变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战(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战(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连环计(四)第六十五章 神机策第一百零五章 刘德海的秘密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回神都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乡去第七十一章 积善坊花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举措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贺高第一百零四章 牵连甚广的贪污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岂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辞(一)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六十四章 后军副指挥第三百零二章 宿敌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风雨第二百五十八章 连环计第二十四章 青州军北征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诡异气息第二百零二章 安东是个大难题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难以捉摸的形势
第二百九十章 所谓封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几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监军巡察使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驼队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会(中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报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三百六十八章 说客(一)第二十三章 新旅帅高登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动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县的原野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一百四十一章 监军巡察使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见的敌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势的转机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将军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二章 北周与南唐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殇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诡异气氛(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归去来第六十二章 陈石的背后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四十八章 战后的青州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战(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个种马引发的血案第三百三十九章 陈州王的大朝会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观炸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凶险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缴海匪(六)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导致的暴躁?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二百八十九章 还乡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敌营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庙(二)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三十章 突厥人后裔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达平州城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乱第二百七十三章 萧婉出逃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兵出奇将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六十二章 陈石的背后第一百三十五章 圣意难猜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邺城(一)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辞(一)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陈森第二百七十九章 连环计(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兵出奇将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拨人马第一百九十八章 陈三流的相好第一百五十一章 广边军大寨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觉悟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将军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二十四章 青州军北征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缘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鸿门宴”(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战事突变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战(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战(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连环计(四)第六十五章 神机策第一百零五章 刘德海的秘密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回神都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乡去第七十一章 积善坊花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举措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贺高第一百零四章 牵连甚广的贪污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岂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辞(一)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六十四章 后军副指挥第三百零二章 宿敌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风雨第二百五十八章 连环计第二十四章 青州军北征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诡异气息第二百零二章 安东是个大难题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难以捉摸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