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洪成的烦恼

高健听见外边吵吵闹闹,便掀开门帘从屋里走了出来。他先抬头望了望天色,这雨水一到天色果然便阴阴的,清晨的空气中浮沉着湿冷的气息。

高健忍不住捏紧了领口,同时立刻想到县里一位风寒湿痹的老病人,来之前留了一张“防风汤”的方子,也不知吃的怎样了。这种事不想起来便罢,一旦上了心头便不由得挂碍牵记,加上院外吵吵闹闹的,顿时生出一股莫名的烦躁之意。

他走到院门边正要喝止那些吵闹的妇人们,却看见不远处“得不得不”慢慢走来一匹瘦马,马上一个中年青布短袄、灰方巾,腰悬佩剑,正遥遥向自己拱手。正是洪成洪县令。

几个妇人见了洪成都停了嘴碎,亲切地打着招呼。

高健也趋前两步,拱手说道:“大人。”

洪成翻身下马,先向大家回了礼,然后把住高健的手臂,说道:“正实何必多礼。春寒料峭,咱们进去说话。”

今日一大早胡顺和黄氏就下地去了,家里只剩两个娃娃。小玉儿人小贪睡,这会儿还在屋里困回笼,胡效庭倒是早起,这时已然给洪成和高健沏了两碗大叶茶。

洪成接了茶碗稀溜溜喝了一口便又放下,到陆鸿屋里去看了两眼。

胡效庭跟在后边低声地道:“鸿哥昨晚醒了一回,又睡下了。”

陆鸿这两日已经会偶尔清醒一刻半刻,只是精神委顿得很,醒过来说不了一个字,听见别人说话鼻子里哼哼两声便又睡了过去。家里正担心的时候,高医正却说这家伙体格好得很,这回多半是挨过来了。

洪成见绑缚用的绳索都解了下来堆在一边,想来是不会再有大恙了,于是轻手掩上屋门,退了出来找高健叙话,顺便支了效庭去地里找他爹回来。

他这次来原是有件重要的事情找胡顺商量……

前两天他确实给青州发过一次请功的文书,这事陆鸿功劳最大,若不是他当机立断又妥善布置,整个保海县上下官场以及青州团练都要碰一鼻子灰。

可是文书发了出去,青州那边却回复说,朝廷在青州设都督府的想法尚未正式定论,这事还是等到新都督上任再行裁定。

洪成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毕竟论功行赏这种事真要好好研究厘定,再者新都督一上任就亲手封赏有功,也算是一件好彩头。这么想着他便安安心心地忙着最近劝农的繁琐事情。

谁知道昨天中午青州便正式向各州各县发了通告,表示朝廷已正式成立青州都督府,新任都督鲁国公李毅,下辖青、齐、淄、莱、登、沂、密七州,即时生效。

通告上盖着都督府的戳印。洪成拿着一纸通告翻来覆去看了两遍,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直到向晚时分又接到两份正式文书,一份是朝廷下发全国的通告,口吻与中午青州的通告如出一辙,但是页末盖着皇帝的玉玺和政事堂的大印。

洪成心里顿时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他相信不仅是自己,所有先收到青州通告的官员都是这样的心情——朝廷尚未发下正式文告,青州都督府便已经宣布自己成立了,虽然是以青州的名义下发的通告。

这到底是青州方面的疏忽还是有些人的狂妄?

但是随着朝廷文书一同而来的那份都督府文书就更让洪成难以理解,甚至恼怒愤慨了!

青州都督府对陆鸿等立功的事情只字不

提,只追究保海县治安无道、捕匪不力,鲁国公遇险在前,青州团练副使陈德被刺身亡、匪首漏网在后,今酌令保海县令戴罪立功,八月初十之前征粮四千六百石交讫……

可是鲁国公巡视地方未按律法通报当县,导致不能及时布防;有刺客行刺也仿佛是早已知悉的,甚至连驱车驾士都是军士假扮、随扈文官都是武艺好手,甚至连刺客的口供也不问,一个活口也不留……

更何况《大周律》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律捕亡者……三十日内能自捕得罪人,获半以上;虽不得半,但所获者最重:皆除其罪。他保海县于情于法都是无罪啊!

洪成开始细细回想,是不是甚么地方得罪了这位鲁国公了。可是他自当二十七岁明经科末榜及第便一直在地方上摸爬滚打,连鲁国公家门何处都没听说过,更谈不上甚么得罪。

他的老师是前任国子助教,也是个与世无争的差事,何况如今已致仕退隐快十年,从这路上也不会和李家有甚瓜葛,老洪整整想了一夜也没理出个头绪,只急得鬓边的黑发又白了几根。

他一大早便知会书办今日不坐堂,匆匆打县里出来,骑上自家老马便奔上河村来了。

虽说胡顺肚子里没多少墨水,也不会对此事有甚么高见,唯独胜在可靠,他便打算来找这个兄长倾诉一番,顺便了解一下三河镇今年预计租税情况。

洪成自支走了效庭便在座上一直出神,居然忘了陪高健说话。那高医正本来自己心怀的焦躁,正不知如何辞行回医坊,此时见他这般模样反而产生了好奇之心,假意端起茶碗喝茶,其实在偷偷打量着对方。

他见洪成风尘仆仆,双眼呆滞无光,几道血丝爬在眼白之上,显而易见是上火焦虑,休眠不足,因试探着问道:“大人今日气色不比从前,可是身体抱恙?”

洪成一惊,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连忙赔礼说:“怠慢了,抱歉则个。”说着垂下手臂,“身体是不碍的,只是县上政务繁多……唔,这个,睡得晚了。”

高健看他不愿多言,便点点头,说道:“早就听说大人政务上勤恳,不过身子要紧,一县不可无主啊!”

洪成答应两声,又跟着出神,末了终于还是没忍住:“正实有所不知,昨日咱们青州建府,新任都督便是鲁国公,这李督似乎对保海县有些这个……这个成见,哎呀失言失言!”

他满腹的心事正欲找人倾诉,却又不敢妄议都督,心中话多,嘴上难说,直憋得他连连叹气。

高健听他语无伦次,见他欲言又止,也替他着急,便拱了拱手说:“文达兄,我高某虽说是一介末流小吏,原入不得官上法眼,却也并非甚么出卖朋友的小人!老兄若有甚么难事,又信得过高某,尽可说来听听。忙是帮不上的,不过大家参详参详,事情总不至于更难。”

他话已说到这般情分之上,洪成又素质此人耿直正派,此时无论如何不能再行推脱。当即站起身来躬身一揖,说道:“正实高义,成安敢再作隐瞒。”

高健已知事情非同小可,急忙扶了他坐下,接着便听着他将昨夜的几件事略略叙述出来。

高健尚未听完便冷笑一声,问道:“文达兄,你可知咱们这位李督是何等样人?”

洪成摇头不知,高健便一脸鄙夷地道:“兄弟在神都的时候便跟鲁国公李家的人打过交道,老国

公庭坚公是个极硬派的好人,可是到了咱们新任李督这一代便大不如前!

当年这位李毅公在神都号称甚么‘七公子’之首,曾经和南唐一位藩王抢女人,居然也抢到了手,可是大家都说李毅公那位花花成性的儿子可不是他的亲生,而是那南唐藩王的留种……”

他见洪成瞪大眼睛望着自己,才觉醒是扯远了,于是咳嗽两声接着说道:“这李督少年时便是出了名的凶狠,说一句‘睚眦必报’也算是抬举了他,别人纵不去招惹他,他也要去咬人两口!

总之他看上的女人,别说是南唐藩王,便是天王老子也要使尽了手段抢夺过来。便是此人本性罢了!”

洪成此时才惊觉起来,连忙摆手急道:“正实万勿失罪于言!”

高健满不在乎,哼了一声说:“我怕甚么,反正已落魄到这般田地,最多脱了这身青皮回乡开医馆去。哼哼,李毅有手腕,气量又窄,别人都怕他,唯独我不怕。咱们既学了医,只图救人,又不图做官!”

洪成起先患得患失,心中委屈难名,但是此时见这高医正似乎比自己还要义愤填膺,竟忘了自身的忧虑,不由得疑惑起来,问道:“正实也和李督有过节?”

高健听他说了这个“也”字,登时激起了敌忾之心,将手中茶碗重重一顿,愤愤地叫道:“甚么过节!这个小人祸乱大周,其心可诛!”

洪成已听出其中大有深意,却不借口,只听高健接着说:“文达兄认得县学的甫清先生谯岩罢,原先做到从二品太子少傅,和兄弟一样都是受那个甚么狗屁倒灶的‘桃李园案’牵扯贬官的。

一同被贬的还有太子詹事陈石、大将军韩清、兵部尚徐夏威等等连同一大批从属官员,这些皆是国之基石啊,兄弟一个小小侍御医相较之下根本不值一提。”

刚才的每一个名字从高健口中说出来时都让洪成心惊肉跳,他初入仕途的时候这些人要么活跃在政坛,要么名震于军伍,都是他这种小官小吏仰望羡艳的风流人物。

可是四年前那个举国震惊的“桃李园案”突然爆发,这些人物便一夜之间从朝堂上消失。那件案子洪成所知不多,大家也都绝口不提,不想今日却从一个小小医正的口中说了出来。

高健似乎说的有些口干舌燥,端起茶碗将所剩无几的茶水一口饮尽,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才又说道:“这件‘桃李园案’的幕后推手就是李毅,只因为他的姐姐嫁给了当年的大皇子……”

他饶是胆大,说到这里也不敢再说了。

洪成却是疑窦未解,懵懵懂懂地问:“这和你们有甚么关联,为何因此贬官?”

高健撩起眼皮瞧了他两眼,才缓缓地说了出来:“当时有人疑心我们都是太子的人,太子是三皇子……”

洪成“哎哟”叫了一声,这才警醒过来,自己知道了这种皇家的烂事,也不知是福是祸。

他抬眼看看坐在自己下首的高健,仿佛已经不是那个弯着腰在医坊里忙活的小小医正了,而是曾经在巨大的政治漩涡中走出来的大人物。

虽然他还是没明白李毅为何如此对他,但是此时那种忧虑、焦躁、患得患失的心境已然不复存在,他要做的,就是尽量为保海县的百姓们多做一些努力,保住他们的收成,至于自己命运如何,只有交给天定了。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进宫去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的宁静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会(中二)第八十一章 倔强的金容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殇第一百零一章 三张飞钱第三百一十章 八门金锁阵第二百八十九章 还乡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选第一百三十三章 监军老爷要来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一)第六十九章 倒霉的汤柏(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诡异的妫州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邺城(二)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兴的尴尬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八十章 战江东大曲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乡去第二百零三章 都里镇第二章 北周与南唐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爷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五章 蹊跷的刺杀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见第二百九十六章 风云巨变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战(二)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九十九章 指挥使的赌约第十七章 军医张承启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二百四十章 新罗日本联军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县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骑军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怜的崔兆贤第三百八十二章 归去来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鹭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护府的诡异气氛(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缴海匪(八)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三)第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贵坊中恶斗第四十章 游击战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桥北的争端第二百零七章 独斩杀人王第七十章 倒霉的汤柏(下)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二百六十八章 几件大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势异常紧张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缴海匪(三)第一百零二章 范翔的心思第二百八十九章 还乡第四十一章 请君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桥北的争端第一百零三章 高正实到了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桥北的争端第一百六十章 爆发的前夕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当第三十八章 “同乡会”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发难第三百四十一章 维持现状第九十九章 指挥使的赌约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阵第三十八章 “同乡会”第二百一十九章 关于安东的治理设想第四十二章 离开徐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驿第一百零八章 “审问”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鹭城第七十一章 积善坊花家第七十章 倒霉的汤柏(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肃清内敌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乱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见第二百七十三章 萧婉出逃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开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缴海匪(三)第七十五章 师兄的警告第二十章 终于定下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该来的,终是要来第二百六十八章 几件大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单挑
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进宫去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的宁静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会(中二)第八十一章 倔强的金容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殇第一百零一章 三张飞钱第三百一十章 八门金锁阵第二百八十九章 还乡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选第一百三十三章 监军老爷要来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一)第六十九章 倒霉的汤柏(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诡异的妫州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邺城(二)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兴的尴尬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战第八十章 战江东大曲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乡去第二百零三章 都里镇第二章 北周与南唐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六章 大周团练兵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爷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韦曈第五章 蹊跷的刺杀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见第二百九十六章 风云巨变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战(二)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九十九章 指挥使的赌约第十七章 军医张承启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二百四十章 新罗日本联军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县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骑军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怜的崔兆贤第三百八十二章 归去来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鹭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护府的诡异气氛(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缴海匪(八)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三)第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贵坊中恶斗第四十章 游击战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桥北的争端第二百零七章 独斩杀人王第七十章 倒霉的汤柏(下)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二百六十八章 几件大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势异常紧张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缴海匪(三)第一百零二章 范翔的心思第二百八十九章 还乡第四十一章 请君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桥北的争端第一百零三章 高正实到了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桥北的争端第一百六十章 爆发的前夕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当第三十八章 “同乡会”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发难第三百四十一章 维持现状第九十九章 指挥使的赌约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阵第三十八章 “同乡会”第二百一十九章 关于安东的治理设想第四十二章 离开徐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驿第一百零八章 “审问”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鹭城第七十一章 积善坊花家第七十章 倒霉的汤柏(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肃清内敌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乱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见第二百七十三章 萧婉出逃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开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缴海匪(三)第七十五章 师兄的警告第二十章 终于定下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该来的,终是要来第二百六十八章 几件大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单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