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邺城(二)

听说武晏被捉、南唐新立的小皇帝遭擒,陆鸿自然也很高兴,这意味着南唐最后一支反抗力量宣告覆灭。

“回报神都。”陆鸿喜道,“这真是一份新年大礼啊!”

他抬眼见到韩清的神色变得有些古怪,便问道:“怎么,有啥问题吗?”

韩清呵呵一笑,向城门一挥手,示意边走边说,同时反问道:“你难道不知道,广州是谁的地盘?”

陆鸿还是有些不明白,奇道:“谁的底盘?广州刺史我认识?”

韩清乜了他一眼,摇着头啧啧叹道:“人都道陆侯爷既出得将,又入得相,少年老成,眼光智慧,连政事堂的老家伙儿们都赞不绝口的……今日一见,不过如此嘛!呵呵……”

他这话说得阴阳怪气,陆鸿哭笑不得,只好问道:“到底啥意思,说明白些成不成?”

虽然这么问,但是从韩清的表情和反应之中,多少猜到了一些端倪,心中甚至差不多明白,这家伙想要说些甚么了。

不出他所料的是,韩清冷笑一声,故作高深地道:“那我可告诉了你——去年腊月的最后一天,李安就到了岭南,行营就设在广州!”

陆鸿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虚心受教地道:“原来如此……可那也不影响我向朝廷报告消息啊。”

韩清有些急了,皱眉道:“你是真傻还是假傻,李安腊月三十到的广州,武晏正月初二被俘,正月十五消息才从广州传到建邺,说明发往各地的消息,在发出之前最少被李安压了五天,哪里等得到你来报信?这里头都是学问!”

陆鸿哈哈一笑,说道:“我当甚么呢,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啊。他的消息先到神都原是理所应当,咱们附于翼尾,聊表贺意,总是应当的。”

韩清觉得还有几分道理,便点点头,笑道:“反正你是江南大总管、总经略,一切由你做主……不过陈州王这小子,到任的时辰也真是巧之又巧,刚刚好在司马巽攻破清远城的前两天,大好功劳白白分去一半!”

陆鸿所考虑的倒不是这些。

他转头向张冲吩咐:“传信给司马巽,如果陈州王没有特别指示,就让他留在岭南,随时预防叛乱!”

张冲答应一声,随手用炭笔将内容记了下来,交给下面一名侍卫,吩咐他去找驿馆传信。

陆鸿见传个信都如此繁琐,心想:随身少个书记、文章之人,总是不大方便。

于是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把范翔从安东调来。

自从他离开安东之后,身边的秘书班子就彻底散伙了,此后一再随军辗转,也就一直不曾组建起来。

现在他要统管江南两道军事、政务,身边没有一个写写记记、备忘整理的人,总是不成……

况且随后事务何其之多,总是需要一个脑袋清醒、能够出谋划策的人在身边,时时提意见、出主意,还是相当必要的。

其实要同时满足上述所有要求,在陆鸿看来,已经是超出了范翔的能力范畴了。

他心里倒是有个更加合适的人选——元稹。退而求其次的话,温恭让也是个不错的人选。

不过元稹通明科考、办学,在安东未来的政策执行当中地位举足轻重;温恭让办事

稍欠圆滑,尚需磨练,在安东做个县官更利于他迅速积累经验。

因此这两个人虽然都挺适合,他却一个也不想调动——如今他已离了安定,但只要他提出要人,孔良绝对不敢多说二话……

陆鸿眼看城门将近,只好将这件事暂且在心中放一放,好在有李嫣跟着,多少能搭把手,遇到事情总是有个人商量。

——唯独可惜的是,他老丈人李毅的手上,已经实在没有多少人才可挖了,不然这次他从青州来,少说也要凑半个秘书班子带过来用着……

韩清见他蹙眉思索,等了半天,忍不住打断道:“你叫司马巽守在岭南作甚,南唐已经掀不起波浪了。”

司马巽麾下那部兵马,跟他的突骑军几乎是同一时间集结,接连混战了半年多,早已经师老兵疲,而且司马巽带的多数都是关中兵,思乡病绝不会比他的突骑军轻松!

因此韩清无法理解陆鸿的想法。

他认为,还是应该尽快将兵马遣返原籍休整——要出拳,先收拳,这个道理小师弟不会不懂。

况且在没有李氏皇族声望、正统性的支持下,他不认为还有甚么人可以闹事,即便有人作乱,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最多是乌合之众乱吵吵罢了!”韩清最后下了个定语。

陆鸿皱眉摇头,很笃定地说道:“但凡一朝推翻前朝,无一例外会引出许多兵变叛乱——这是新统治阶级与旧的被统治阶级、旧利益团体之间的必然矛盾,反抗与斗争在所难免!”

这番话把韩清都听傻了,吃吃艾艾地问:“甚……甚么‘阶级’?‘利益团体’?”

此时二人已经进了城,踏上了贯通南北的玄武大道。

街道上出现了三三两两的行人,对突骑军雄壮肃杀的阵仗都躲得远远的,看样子,甚至恨不得绕过一条街去。

陆鸿微微一笑,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百姓,说道:“我就好比统治阶级,这些百姓就是被统治阶级,我赶走了原来他们已经接受了的统治者,带来了新的面孔、新的律法、新的规则,这种不适应,就会产生阶级之间的矛盾;如果我的新规则不如原来的规则,那就会更加激化矛盾!”

韩清听了有些似懂非懂,不过好像又感到的确有几分道理。他便接着问道:“那旧……旧利益团体的矛盾呢?”

陆鸿道:“那就是地方豪强、豪门氏族咯,他们原先支持南唐,南唐朝廷也对他们给予相应的回报,两者之间休戚相关。

“现在南唐的时代结束,这一片由大周接管,但是大周已经有大姓氏族与之依存了,比如清河崔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以及京兆韦氏等等,所谓僧多粥少,南唐的这些豪强、氏族们无法再从大周得到过去保有的利益,大周的氏族们也容不下这些竞争者的存在,这些都是矛盾——而且这些人有权有势,最后很可能会煽动、纠集那些被统治阶级引发叛乱!”

听他这么一解释,韩清才算是彻底清楚了其中的弯弯绕。

忍不住出声沉吟起来。

此时道路两边突骑军的数量已经愈来愈少,韩清的大本营本来就在鸡鸣山上,这次带出来迎接陆鸿的,只有八百骑,队伍排到此处,已经将尽了。

街道上开始出现了成队的跨刀巡兵,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此处依旧是一座军事占领的城池,硝烟还远远未曾散去……街道上的气氛又开始肃杀起来。

陆鸿突然想起,他在之前的世界曾经看过的一本书——老舍的《四世同堂》,讲述北京城被日军占领之后,人心 、人情的故事。

此刻建邺城内的人们,其心情会否与书中的不同?

会不会有投降者、反抗者、和事佬等等形形色色的人们?

陆鸿忽然自嘲地一笑:一个是外族侵略,一个是同族兼并,自然是有所不同的!

他觉得自己的这种担忧,有些可笑。

但是,他又对自己的这种辩白显得不那么自信……

身边的韩清终于好像想起了甚么,一惊一乍地叫道:“照你这么说,那是一定会有叛乱了?”

陆鸿被他打断了思路,便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不敢说一定,至少历史上无一例外!”

他所说的“历史”,自然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只是韩清并不明白罢了。

“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韩清忧心忡忡地问道。

他相信自己小师弟说的话,已经无需再去寻找佐证,并且跳过了这一步,直接开始寻求解决之道了。

陆鸿道:“我也琢磨了,这事说起来既好解决,又不好解决。只要咱们大周允诺给那些旧势力,以足够大的利益与诚意——要超过、至少要均等于南唐所给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韩清一听有解决的办法,当即喜形于色,喝道:“好啊,那便这么办!”

陆鸿皱起了眉头,摇头说道:“当然了,并没有这么简单。据我所知,南唐最得力的豪门大族是吴郡张氏,世世代代皆出宰相、大员,其势在南唐,更高于本朝之清河崔氏!试问大周如何给到他们更多的利益?即便想给,又要受到多大的阻力?”

韩清默然不语,意甚颓丧。

此时的玄武大道之上,忽然由一道巷口拐出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来,华然冠盖、厢如小室;黄垂绦、四驾马,一见便知不是常人所乘!

虽说那玄武大道十分宽阔,只是略逊于神都天街,马车再大也阻不了陆鸿等人的行程。

但是那马车自打巷中拐出来之后,便笔直地行走在街道中央,速度虽然不快,可是迎头赶来,没有丝毫怯退、避让的意思。

端的是好霸道!

更叫人费解的是,那些道路上巡逻的士兵,见了这两马车,也是急急忙忙、恭恭敬敬让在路边,丝毫不敢有所辞色。

陆鸿见了大皱眉头,问韩清道:“这马车是谁的车,这些兵又是谁家的兵!”

马车虽是非常人之车,可这兵却自然是大周的兵,陆鸿作为两道总管,见了这等军威如何不怒?

韩清见那马车越来越近,咂咂嘴道:“兵是途中收编的仪征、六合兵,那马车……是张镒的车……”

陆鸿一愣,随即彻底明白了个中缘由——这个张镒就是出于吴郡张氏,去年初才从南唐宰相位上致仕,执掌权柄近四十年,的是一位传奇人物!

陆鸿眯起了双眼,说道:“看来我得会一会这位张老……”

(本章完)

第二十三章 新旅帅高登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后第三百零九章 临泉王之死第六十七章 东郭绿杨楼第十章 洪成的烦恼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难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财主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拨人马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敌营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战第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十七章 军医张承启第三百零四章 所谓“军法”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风雨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不分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广边军大寨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层的问题第三百三十七章 积善坊的丧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后生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二百七十一章 庞家的小动作(上)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会面请假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见的敌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爷的传话第三百零三章 再见陈州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七十八章 是祸躲不过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御使成凹斗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护府的诡异气氛(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四十一章 请君第五十一章 两大督查司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军的墙角第六十五章 神机策第三百六十五章 忆江南第三百零一章 夙愿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桥北的争端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当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一百三十三章 监军老爷要来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会面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庄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动静!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乡去第四十四章 沭河大营上架感言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战(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萧婉出逃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难第二百零三章 都里镇第二百五十四章 与帝说(下)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二百五十八章 连环计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一百零二章 范翔的心思第三十八章 “同乡会”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三百六十四章 陆经略揍了顾大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贺高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罗王与朴仲忧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缴海匪(八)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一百七十一章 扫北的尾声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缴海匪(六)第四十二章 离开徐州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一百八十三章 乔迁酒宴(上)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谈话与安排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业坊的大院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报第一百二十章 小陈庄的约会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势的转机第三章 坝集二月二丰庆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会(中一)第一百六十章 爆发的前夕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会(下)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战(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气的神武卫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护府的诡异气氛(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连环计(二)
第二十三章 新旅帅高登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难做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后第三百零九章 临泉王之死第六十七章 东郭绿杨楼第十章 洪成的烦恼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难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财主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拨人马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敌营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战第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十七章 军医张承启第三百零四章 所谓“军法”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风雨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不分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广边军大寨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层的问题第三百三十七章 积善坊的丧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后生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二百七十一章 庞家的小动作(上)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会面请假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见的敌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爷的传话第三百零三章 再见陈州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七十八章 是祸躲不过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御使成凹斗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护府的诡异气氛(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四十一章 请君第五十一章 两大督查司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军的墙角第六十五章 神机策第三百六十五章 忆江南第三百零一章 夙愿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桥北的争端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当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一百三十三章 监军老爷要来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会面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庄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动静!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乡去第四十四章 沭河大营上架感言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战(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萧婉出逃第二百七十五章 连环计(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难第二百零三章 都里镇第二百五十四章 与帝说(下)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二百五十八章 连环计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一百零二章 范翔的心思第三十八章 “同乡会”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三百六十四章 陆经略揍了顾大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贺高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罗王与朴仲忧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缴海匪(八)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一百七十一章 扫北的尾声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缴海匪(六)第四十二章 离开徐州第二十二章 新编戊旅第一百八十三章 乔迁酒宴(上)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谈话与安排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业坊的大院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报第一百二十章 小陈庄的约会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势的转机第三章 坝集二月二丰庆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卫战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会(中一)第一百六十章 爆发的前夕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会(下)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战(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气的神武卫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护府的诡异气氛(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连环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