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厨子

说起太子前两次昏厥的事情,杜预便有些异样的神色。

他两手向两边一挥,汤柏与刘祯同时会意,一左一右退了出去。

这种宫闱辛秘之事,毕竟还是与闻者众不如鲜为人知的好。

陆鸿看着两人消失的背影,心情愈发沉重起来,对于杜预要说的话,也愈发显得忐忑担忧……

杜预见汤、刘两位同僚走出门去,便向陆鸿点了点头,说道:“陆帅,这件事原本下官也是不知,不过崔相料到您要打听,特地将宫里流传的一些闲言碎语,说给了下官知道。”他顿了顿,确认陆鸿听清楚了之后,便郑重地道:“下官可以原封不动地转述给您听,至于其中含着哪些意思,全靠您自己理解……”

他说完话,便垂下眼睑,等待陆鸿的回应。

陆鸿自然知道,他这般谨小慎微的原因:这种事情涉及皇家秘闻,而且很可能是丑闻,所以知者不如不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

他便说道:“你只管转述便是。”

杜预点点头,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崔相说:宫里曾经传出一个说法——就在那年圣君与太子同时昏厥之前,圣君曾经照例给东宫赐膳。正好前几日轮值的尚食局司膳家中老母去世,在监督完最后那顿晚膳之后,便请了丁忧……”

到了这里,他便停了下来,住口不说。这个意思是等陆鸿仔细消化、理解透了之后,这才继续。

陆鸿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儿,向他点了点头,示意全然明白。

至于明白了甚么,他没有说,杜预也不敢听。

随后杜预便接着往下讲:“崔相说:你知道的,这丁忧总是需要三年,而且即便丁忧期满,为了安全起见,作为管理宫廷饮食的要官,一旦出宫,便绝不准再回宫做事。这是武帝朝便传下来的规矩!而且即便特别开恩,能够准许回来的,也不会再管尚食局的差事……”

此时杜预又闭口不言了。

但是陆鸿仔细听了过来,只是叙述一些朝中的惯例,并没有发现这段话中有什么值得推敲的地方啊?

那就只有一个原因,真正的要紧的话,马上就要到了。所以杜预可以停了一停,好让他做足准备!

陆鸿表示自己明白了,示意他接着向下说。

杜预点点头,接着便放缓了语速,说道:“崔相说:但是,根据后来的查证,此人只丁忧不足半年,便投到了临泉王的门下!”

陆鸿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此人每一开口,必然强调是“崔相说”,但是话中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无非就是,有人在皇帝和太子的饭菜里做了手脚,而这位提供了“方便”的尚食局司膳,正是临泉王的人……

但是临泉王已经死了啊,现在再说这些,又有甚么意义?

难不成还要将临泉王挖出来鞭尸?

杜预对他的想法感到有些几分好笑,便露出了一丝笑容,摇头道:“陆帅稍安勿躁,且听下官说完。那个司膳在临泉王府中并没有做多久,因为去年临泉王便不幸死在了乱军之中。后来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此人离开临泉王之后,马上便投奔了陈

州王!”

他说着,神神秘秘地一笑,显出几分诡异的神色来。

这次他没有再借崔相的名头,因为后面的消息事关重大,陈州王又有接任大宝的可能,因此杜预毕竟还是要自己扛上一些,不能一股脑儿全都甩到了崔相的头上——这也是共同担责,将自己牢牢绑到崔相这条战船上的意味。

陆鸿也觉得此事果然越来越有意思了,而且牵涉到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不禁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个司膳老兄,到底是个甚么来头?”

杜预抚掌笑道:“陆帅正问到了要害!这个司膳虽然没有甚么名头,但颇有几分家世。若不是广平郡主想到了这一点,并且派人去查过,说不定此人就这么永远消隐下去了。”

陆鸿奇道:“怎么,是广平查到的?”

杜预点头道:“正是,也就是郡主,旁人如何有这般本事?”

陆鸿听他的语气,显然对广平郡主分外推崇,再联想到外公曹梓的态度,心中不禁泛起异样的感觉……

杜预接着说道:“那位司膳,是丰庆二年进的宫,起初看冰窖,后来不知有甚么样的际遇,短短几年之间,便调到尚食局,并且升任司膳。要说起来,这人在当时竟然并非大周人,而是江南句容人氏!”

陆鸿这一惊可非同小可,看来此人所牵涉到的势力,要远远比表面上错综复杂得多……

“怎么会是句容人,他是如何过审的?”陆鸿问道。

杜预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笑容,说道:“这个嘛,倒也不难。此人祖籍陈州,只需将户籍改回到陈州,也算是认祖归宗。”

其实杜预所说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因为南唐北周本是一家,因此两朝分家之后,便留下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家中本来在北方的,因为生意或者做官,而举族迁到了南方。

可随着战事一起,再想回到北方便由不得他们了,只好顶着故乡的氏族名头,在客地扎下了根。

像句容谢家庄的谢氏,便是如此。

这一支谢氏,全称就叫“陈郡谢氏”,这里的“陈郡”,指的就是李安的封地,陈州!

正在陆鸿联想的时候,却听杜预说道:“那位司膳,姓谢,就出身与句容的谢家庄!”

尽管陆鸿对此早有准备,但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是感到一阵晴天霹雳。

这么一来,这一桩原本很单纯的皇子弑兄弑父、谋朝篡位的老剧本,突然间便风云突变,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悬疑大戏!它的诡谲之处,叫人根本意想不到,更加分辨不清!

这一件事接连牵扯到皇帝、太子、临泉王、陈州王,再加上那司膳陈郡谢氏的身份,凭借谢皇后与李嗣原的渊源,谁又能保证此事与李嗣原无关?

至少一定与南唐有关!

“不对啊!”陆鸿疑惑地叫道,他忽然从这件事情当中,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破绽:“既然圣君与太子都吃过了那顿饭,怎么圣君昏厥一次,而太子则接连昏厥三次,甚至性命不保?”

杜预顿时有些愁眉苦脸,深深思索着道:“这就是整件事最难以解释的地方——据说圣君昏厥之后,临泉王当即进贡了一盅安

西蜜枣汤。”

这盅汤,圣君自然是喝了的,正因为他对自己的儿子深信不疑,所以才因为这蜜枣汤解了毒性?

那么谢司膳既然投奔了临泉王,自然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此人毒害皇帝,临泉王自然也逃不了干系。

可是这临泉王为甚么一边要杀父、杀兄,另一方面,却又要解救丰庆帝呢?

这果然十分难以解释……

他们的谈话一直到日头偏西,说罢了宫闱之事,便又请了刘祯与汤柏进来。按照流程,将江南两道的情况,对三位按察使作了详细的汇报。

期间顾综这个大管家也被传讯赶到,并且代替陆鸿回答了好几个比较切实详尽的数据。

同时陆鸿也从顾综那里了解到:在芙蓉娘娘庙内哭喊冤情的谢家妇女们,已经被顾综的一堂公审给解决了……

谈罢了“正事”,经略署的人送来张镒的请帖,说要邀请洪成以及三位按察使,一并到张府接风会宴。

陆鸿对此事自然是无可无不可,先替杜预等人答应了下来。

随后无事,杜预等人通通在顾综的指引下,前往张府参加了栋梁张镒的接风宴,陆鸿则与李嫣,在经略署的后院,整理起了他们随身的包裹物件。

两人忙了半晌,不约而同地听了手中的活计,便在屋外回廊的美人靠上,坐下来歇歇气儿,气氛一时便陷入了沉默。

李嫣忽然问道:“今天按察使说了太子的事,你有没有问,外公是甚么态度?”

陆鸿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说道:“问了,老杜说外公没有表态。”

其实当今局势虽乱,有许多问题都找不到答案,但是最让人值得琢磨的,就是曹梓的态度。

在他这样的位置上,对于东宫太子的废立,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看法,也不允许他三缄其口、明哲保身。

但是曹梓偏偏就没有态度!

“那外公到底是甚么意思?”李嫣眨巴着眼睛,有些不解地问道。

陆鸿笑了笑,耸耸肩膀,说道:“假如太子安然无恙,那么最后皇位会传给谁?”

李嫣不假思索地道:“当然是太子了!”

陆鸿问道:“自然是太子,但是外公不会在这上面发表任何意见,对不对?”

李嫣还是不大明白,说道:“外公当然不会发表意见,别人也不会——因为这是顺理成章的啊,何必多此一举,再发议论?”

陆鸿一拍手掌,说道:“照啊,顺理成章的事情,本来就不需要多此一举!外公之所以不表态,是因为他觉得毫无必要——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照常例来选,总是不会错的!”

李嫣仿佛明白了一些,却又不全然明白,她问:“那么按照常例,到底应该选谁呢?”

陆鸿道:“父死子继啊,太子若是遭遇不幸,自然是太子的儿子来做皇太孙!咱们的太子没有儿子,但是他有女儿……”

李嫣但觉得他这通歪理似乎不怎么有说服力,但是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反驳。

就在她想抬出陈州王的时候,却听陆鸿又道:“至于陈州王嘛,哼,我不同意他进东宫!”

(本章完)

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第二百五十章 不约而同的来访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三百四十章 陆鸿的脾气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九十二章 长亭送君别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二百二十章 雨中故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连环计(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层的问题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战(一)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一百八十三章 乔迁酒宴(上)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问题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层的问题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十章 洪成的烦恼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贺高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乡第二百七十四章 庞冠的目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广边军大寨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动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铁汉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二百五十一章 两面的谈话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庙(二)第二百零八章 进入营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圣意难猜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烦恼丰庆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诱惑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书信第二百零七章 独斩杀人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一百零四章 牵连甚广的贪污案第五十章 尴尬的陆校尉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三百六十四章 陆经略揍了顾大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三百三十七章 积善坊的丧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报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观炸了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问题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会(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气的神武卫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来了第二百九十章 所谓封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来访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骑军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厨子第三百八十章 政事堂的棋局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兴的尴尬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御使成凹斗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缴海匪(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传话儿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亩上田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庙(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三)第一百六十章 爆发的前夕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问题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将军第一百七十八章 圣旨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厨子第三百零二章 宿敌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殇第五十九章 客栈大火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丰庆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觉悟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五十三章 军医营之乱第三百六十八章 说客(一)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此李毅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一百零二章 范翔的心思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现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个帝国的崩坏第六十四章 后军副指挥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后生第三十五章 神机门人
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第二百五十章 不约而同的来访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三百四十章 陆鸿的脾气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决定第九十二章 长亭送君别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二百二十章 雨中故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连环计(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层的问题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战(一)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一百八十三章 乔迁酒宴(上)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问题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层的问题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十章 洪成的烦恼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贺高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乡第二百七十四章 庞冠的目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广边军大寨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动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铁汉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二百五十一章 两面的谈话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庙(二)第二百零八章 进入营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圣意难猜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烦恼丰庆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诱惑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书信第二百零七章 独斩杀人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一百零四章 牵连甚广的贪污案第五十章 尴尬的陆校尉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三百六十四章 陆经略揍了顾大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三百三十七章 积善坊的丧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报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观炸了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问题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会(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气的神武卫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来了第二百九十章 所谓封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来访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骑军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厨子第三百八十章 政事堂的棋局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兴的尴尬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御使成凹斗第二百四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缴海匪(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传话儿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亩上田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庙(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三)第一百六十章 爆发的前夕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阵图之地载阵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问题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将军第一百七十八章 圣旨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厨子第三百零二章 宿敌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殇第五十九章 客栈大火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丰庆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觉悟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与黑暗中的敌人第五十三章 军医营之乱第三百六十八章 说客(一)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此李毅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一百零二章 范翔的心思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现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个帝国的崩坏第六十四章 后军副指挥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后生第三十五章 神机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