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睡眠黄金时间段 (2)

反过来,在睡眠之前,如果吃了一定的饮食的话,那么胃气、肠胃就开始活动,进行加工、消化这些工作,把本来应该降下去的胃气,又给调动起来,兴奋起来,睡眠效果当然会下降。所以说,睡眠之前不能吃得太饱,要尽量让肠胃保持空虚的状态,这样胃气能够下降,睡觉就能特别踏实,睡眠质量就能提高。睡眠好了,就能养肝补肾。肝是藏血的,肾是藏精的,所以睡眠充足了,气血充足了,精力蓄满了,气色就好看了,皮肤就光滑了,身体自然也就健康了。天有昼夜,人有起卧。——《黄帝内经》前一段,网上疯传一个“25岁白领连续加班数天后导致猝死”的帖子。这个帖子不由得让很多人心里一震。很多日夜加班的熬夜族们也意识到了睡眠不足所带来的危害。我经常形容:睡眠好像吃饭一样,营养最丰富的主餐就是半夜子时,也就是晚上1点到次日凌晨1的这两个小时,一定要把这段时间“睡了”,其他时间(从凌晨1到早上起床)就好像是副菜,点缀一下,可以达到营养均衡。但是主餐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当然有些人由于工作的原因,譬如加夜班的医生、护士等,很难做到能够在1点的时候上床睡觉。那么,针对这些特殊工作岗位的人群,有没有别的好方法调养身体呢?身体也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是早上,夏是中午,秋是下午,那么冬就是晚上。到了晚上,身体该收藏了,就一定要睡觉。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争取白天上班的工作。如果实在不行,那么可以通过药物来收藏肾气。喝些补肾汤、补心汤等补养精力的茶,还有酸枣仁汤、茯苓汤等对身体恢复也非常有帮助。如果晚上实在睡不了觉的人,可以在中午的时候睡上一觉,也就是中午1点到1,这段时间被称作“午时”,在此期间睡一觉,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大城市昼夜颠倒,很多人都是1点之后睡觉。甚至有一位香港的大老板对我说,他从来都是凌晨2点睡,早上九十点钟起床,这个人眼睛很大,但是无神,毛孔粗大、脸色黑黄、容易疲劳、发脾气,虽然很有钱,但身体条件极差。

我就告诉他:“长期睡眠不均衡会导致伤及肾精,肾精不充足,骨髓不充足,就容易产生颈椎病,要想病好,必须早早睡觉!睡眠要挑营养丰富的时间,子时睡眠最补养身体,比吃人参、燕窝、大补药还好!”他照着我说的去做,克制住自己不去酒吧等过所谓的“夜生活”,早早上床睡觉,过了半个月,脸色果然好看了许多,而且皮肤也更加光滑了。他也尝到了早睡带给他的甜头,连声说:“彭大夫,您的这个早睡的建议,让我不花一分钱就能养生,太绝妙了!”有人要说了,很多人熬夜,但寿命也很长,比如钱学森是98岁去世的,他是大科学家,高级知识分子,整天熬夜,他为什么能活到这么大岁数呢?这个还要回到我们最先的话题,就是养心说。毫无疑问,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如果能够把心量打开,偶尔熬熬夜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钱学森就是因为他的心开了,心量开阔,因此精神境界不是凡人的境界了,那么他的能量状态也就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了,所谓“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是一个整体。我们说,凡人的规矩约束凡人,高级的规律是用来约束高级的人。

人的外表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可是内在却千差万别。对于这样内在修炼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来说,普通的养生规律已经制约不了他,所以他即使不怎么注意一些养生细节(饮食、睡眠、作息等),也可以长寿健康,关键在于内心的状态。普通人的能量大部分被妄念消耗掉了,一般人心量狭小,只想到自己,患得患失,这种不稳定的心态其实最消耗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天什么都没干,一肚子闷气反而特别容易疲劳;而心量开阔的人,不会为自己的私利而心潮起伏,内心稳定而且容量大,因此能量消耗较少,心怀天下、慷慨豪迈的人,气脉通畅而魄力十足,行动力强,即使一天干了好多事情也是精力充沛的,累时倒头便睡,醒时精力十足。我们看到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一天处理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身体还是那么好。因为他们的心量大,心量大能量就大,气血就足,要记住这一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把心态调整好,把心量打开,整个内在能量状态也会不一样,就会感到精力特别充沛,一天睡两三个小时也就够了。但是我们一般的人做不到这样心胸开阔,心量大。

所以要养生的话,一定要多睡觉,让气血充足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果气是延生药,心为使气神。能从调息法,便是永年人。——清·徐文弼《寿世传真》我想年长一点的人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都应该看过一档节目,这个节目当时非常火爆,也有很多人效法节目里的马华老师,每天在家里激烈地跳操锻炼身体。大家一定都猜到了,这个节目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健美5分钟”栏目。然而,就在几年前,我们却听到了马华老师因病去世的噩耗。这个我们眼中最健康、最健美的女性就这样离开我们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遗憾。当然留给我们的还有对于运动的思考。剧烈的出汗运动,真的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吗?其实从中国传统医学的眼光看来,这或多或少是有损身体的。因为激烈的运动导致呼吸急促紊乱,气血就不会调和,所谓“气不和”,五脏就不能稳定,随之心情也会变得浮躁,与“心平气和”相反的是“心烦气乱”。因此对于养生保健,这种运动显然不能作为锻炼方法长久进行。所以运动员退役后比平常人显得衰老。因为他能量耗损大,身体消耗就大。

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般也就是1年左右,假如说一辈子都这么耗费下去的话,那他的寿命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说,我们在运动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呼吸变得紊乱。中国古代所提倡的锻炼身体的运动,其要点在于不要让呼吸起伏急促。呼吸一旦起伏急促了,人的气就乱了,全身的气血就乱了,身体就不好了。因为人的呼吸跟生命能量的关系是非常大的。人在小的时候,特别是婴儿的呼吸,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呼吸的时候整个胸腹部在一起起伏,这叫丹田呼吸。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会越来越浅,从原来的吸口气可以气沉丹田到后来变浅变短。人到中年,很多人吸一口气就憋闷在胸口这个位置了,无法顺畅地沉下去,所谓“胸闷气短”,尤其是说话多了之后,感觉整个胸口呼吸不畅,好像闷住一样,气不够用,甚至呼吸变得很用力才能喘上来,北京话叫做“叨气”,好像一口气拔不上来了,用中医眼光来看是“宗气不足”,从呼吸已经看出身体衰老的征象了。随着年龄的增大,呼吸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粗重。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老人晚上睡觉的时候,呼吸是很粗的。

而且我们知道,濒临死亡的人呼吸是非常浅的,呼吸非常困难,是所谓“喉头呼吸”,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很多临终的患者,喉头吊着最后一口气,咽了便去了。所以我们要注意呼吸,从小时候的丹田呼吸,到中年的胸闷气短再到垂危时候的喉头呼吸,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身体的衰老,整个呼吸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粗。有经验的医生听听患者的呼吸配合诊脉就能判断病情,因为一般疾病状态下,人的呼吸会发生变化,会变得粗重,节律变得不稳定,其中的规律,根据五脏之别来分别判断。因此,呼吸对于健康至关重要,呼吸一定不能紊乱、急促、起伏不定,如果这样,对于身体都是有所损伤的。运动的时候要心平气和,因为心里处于平静状态的时候,呼吸就变得平和。当你激动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呼吸,肯定是短促的。当你心情舒畅的时候,呼吸肯定是顺畅的,所以很多人说的胸闷,其实就是心闷。心里面闷住了、打结了,气就闷住了。因此,正确的运动是让呼吸变得越来越深长,而不是让呼吸变得短促的运动。中国自古以来的运动方式都是让呼吸变得平缓的,像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缓慢绵长的,正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这是武术的说法,也是锻炼身体的秘诀。“内练一口气”是根本,中国人的运动就能使这口气越来越顺畅,这便是健康长寿的运动方式。到了晚清之后,尤其是民国直到现在,我们都知道有一种运动对身体非常好,邓小平同志题词打造内壮体质——从每天的衣食住行开始“太极拳好”。因为练习太极拳得法的话,呼吸是非常顺畅的。而且身体的生命能量会得到非常好的补充。像刚才提到的三个练习功法: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是目前国家体委承认的锻炼身体的功法,都是非常讲究呼吸的。再有一个就是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术,这些运动是中国古人的锻炼方法,要求动作缓慢、柔和、中正、安舒,呼吸细、匀、深、长,精神放松、宁静。动作越慢,呼吸越深,人就越容易进入安静的状态,进入定境,呼吸就会越来越深长,很久才换一口气。民国时期,太极名家孙禄堂先生晚年功夫进入化境,完整演练一套太极拳时可以将湿毛巾扎住口鼻,据其弟子介绍,孙先生如此并非不呼不吸,而是在半个多小时练拳的时间里呼吸微微,“气若游丝”,呼吸近似停止,接近古人所谓的“胎息”状态,这足以说明太极拳“养气”功夫之深。

通过传统锻炼中动作和呼吸的锻炼,心神容易安静下来,放松下来,而把气血充实起来的实质方法就是静,人安静了,气血充实了,身体自然就强壮健康了。而且现在的运动急剧而短暂,很容易出大汗,这样也是不利于养生的。运动的时候要微微出汗,就像毛毛细雨一样,滋润大地,虽然量不大,但能滋润得很深,所谓“春雨贵如油”,这样的微汗出透,能把寒气、病邪和一些代谢垃圾彻底排出体外。运动不要大汗淋漓,大汗就像瓢泼大雨,下完之后,往往土地表面积水泥泞,而土壤里面依然是干燥板结的,这种大汗不但不能把寒气排出,反而很容易打开毛窍让风寒外袭。

中医有一个说法叫“大汗亡阳”,就是说大汗淋漓会让全身的阳气蒸腾出来消耗掉,导致阳气的衰亡。我有很多运动员朋友,年轻时就是因为“汗出当风”,后来人到中年,肩关节、膝关节风湿发作,疼痛难忍。什么样的人容易大汗淋漓呢?除了激烈运动的人,身体元气不足、表阳虚弱的人都容易大汗淋漓,并配合着容易感冒,所谓“卫气不足”。因为出汗是一个能量代谢的过程,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对身体不好。因此,身体虚弱、元气不足的人,也不要去蒸桑拿出大汗,这样会使人元气更加虚损。这样的人,最好选择那些能够持久、呼吸匀称一点的运动,也就是现在说的有氧运动,这样才能够强身健身,补充元气。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29章 肾虚遗精者最简单的营养食谱 (1)第16章 义养肺 (1)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31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1)第12章 松筋健骨 (2)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35章 睡眠黄金时间段 (1)第3章 巧夺天工的人体结构第4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1)第2章 愿望与感恩第26章 四种生活方式 (2)第26章 四种生活方式 (2)第31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1)第29章 肾虚遗精者最简单的营养食谱 (1)第22章 智养肾 (3)第35章 睡眠黄金时间段 (1)第18章 礼养心 (1)第33章 不孕不育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7章 简便内壮法 (2)第24章 素食 (2)第17章 义养肺 (2)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2章 愿望与感恩第11章 松筋健骨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16章 义养肺 (1)第26章 四种生活方式 (2)第6章 简便内壮法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15章 五脏养生功 (3)第10章 摆脱“架肩”困扰 (3)第35章 睡眠黄金时间段 (1)第5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2)第13章 五脏养生功 (1)第15章 五脏养生功 (3)第5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2)第20章 智养肾 (1)第33章 不孕不育 (1)第11章 松筋健骨 (1)第33章 不孕不育 (1)第20章 智养肾 (1)第16章 义养肺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章 愿望与感恩第17章 义养肺 (2)第3章 巧夺天工的人体结构第16章 义养肺 (1)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22章 智养肾 (3)第4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1)第17章 义养肺 (2)第8章 摆脱“架肩”困扰 (1)第33章 不孕不育 (1)第6章 简便内壮法 (1)第13章 五脏养生功 (1)第30章 肾虚遗精者最简单的营养食谱 (2)第11章 松筋健骨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10章 摆脱“架肩”困扰 (3)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22章 智养肾 (3)第6章 简便内壮法 (1)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17章 义养肺 (2)第20章 智养肾 (1)第7章 简便内壮法 (2)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6章 简便内壮法 (1)第32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2)第4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1)第4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1)第7章 简便内壮法 (2)第13章 五脏养生功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9章 摆脱“架肩”困扰 (2)第21章 智养肾 (2)第24章 素食 (2)第32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2)第25章 四种生活方式 (1)第5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2)第22章 智养肾 (3)第10章 摆脱“架肩”困扰 (3)第27章 肾精不足 (1)第21章 智养肾 (2)第5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2)第25章 四种生活方式 (1)第2章 愿望与感恩第29章 肾虚遗精者最简单的营养食谱 (1)第31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1)第8章 摆脱“架肩”困扰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3章 素食 (1)第16章 义养肺 (1)第11章 松筋健骨 (1)第27章 肾精不足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
第29章 肾虚遗精者最简单的营养食谱 (1)第16章 义养肺 (1)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31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1)第12章 松筋健骨 (2)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35章 睡眠黄金时间段 (1)第3章 巧夺天工的人体结构第4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1)第2章 愿望与感恩第26章 四种生活方式 (2)第26章 四种生活方式 (2)第31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1)第29章 肾虚遗精者最简单的营养食谱 (1)第22章 智养肾 (3)第35章 睡眠黄金时间段 (1)第18章 礼养心 (1)第33章 不孕不育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7章 简便内壮法 (2)第24章 素食 (2)第17章 义养肺 (2)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2章 愿望与感恩第11章 松筋健骨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16章 义养肺 (1)第26章 四种生活方式 (2)第6章 简便内壮法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15章 五脏养生功 (3)第10章 摆脱“架肩”困扰 (3)第35章 睡眠黄金时间段 (1)第5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2)第13章 五脏养生功 (1)第15章 五脏养生功 (3)第5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2)第20章 智养肾 (1)第33章 不孕不育 (1)第11章 松筋健骨 (1)第33章 不孕不育 (1)第20章 智养肾 (1)第16章 义养肺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章 愿望与感恩第17章 义养肺 (2)第3章 巧夺天工的人体结构第16章 义养肺 (1)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22章 智养肾 (3)第4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1)第17章 义养肺 (2)第8章 摆脱“架肩”困扰 (1)第33章 不孕不育 (1)第6章 简便内壮法 (1)第13章 五脏养生功 (1)第30章 肾虚遗精者最简单的营养食谱 (2)第11章 松筋健骨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10章 摆脱“架肩”困扰 (3)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22章 智养肾 (3)第6章 简便内壮法 (1)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17章 义养肺 (2)第20章 智养肾 (1)第7章 简便内壮法 (2)第14章 五脏养生功 (2)第6章 简便内壮法 (1)第32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2)第4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1)第4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1)第7章 简便内壮法 (2)第13章 五脏养生功 (1)第28章 肾精不足 (2)第9章 摆脱“架肩”困扰 (2)第21章 智养肾 (2)第24章 素食 (2)第32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2)第25章 四种生活方式 (1)第5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2)第22章 智养肾 (3)第10章 摆脱“架肩”困扰 (3)第27章 肾精不足 (1)第21章 智养肾 (2)第5章 透过表象看健康 (2)第25章 四种生活方式 (1)第2章 愿望与感恩第29章 肾虚遗精者最简单的营养食谱 (1)第31章 补肾又能预防牙齿松动 (1)第8章 摆脱“架肩”困扰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第23章 素食 (1)第16章 义养肺 (1)第11章 松筋健骨 (1)第27章 肾精不足 (1)第34章 不孕不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