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游

朝廷的邸报下来了,这是个杨旭获取新闻最重要的渠道。关于朝鲜的中日对峙的场景,邸报上只是一言带过,上面最重要的就是官员的升迁,杨旭对其他人也不重视,关键自己也不认识,唯一认识的人就是浙江布政使胡聘之迁陕西布政使。这可是个老熟人啊,以后还要主政山西呢,杨旭期待着胡聘之能不能路过平阳,自己多努力拍拍马屁。

其实胡聘之在六月末就入京,先后拜访了李鸿章,翁同龢,以及在京的重臣,,趁此机会,将自己对日本的心得说了一遍,这些话对李鸿章,翁同龢具讲过一遍,但是李鸿章的心思是,打仗损耗是我的力量,只要有一线希望,李鸿章不准备备战刺激日本人,和谈才是最好的打算。到了翁同龢那里,情况反了过来,翁家一力主战,但是想把淮军调往朝鲜,与胡聘之的以鸭绿江为天险阻敌锋芒截然相反,胡聘之不是傻子当然知道翁同龢的打算,他是想把李鸿章手下的兵都耗死在朝鲜拉倒,这样的话他翁家的实力就会直隶第一等了。这份狼子野心的让胡聘之满身的失望。

最后入宫觐见慈禧和光绪皇帝,慈禧处处以和谈为主的意见,京城里早就谣传慈禧为了自己寿宴耗费了数千万两白银,一旦开战,谁还有心思过寿宴,打胜了还好,打败了这寿宴还怎么过,胡聘之心理又是一凉。到了光绪问话,光绪以翁同龢的意见为主,主张战在朝鲜,御敌于国门之外,胡聘之此时的心理像寒冬腊月一般,这是个草包啊,日本陆军怎么样?淮军怎么样,一查便知,经过胡聘之在驻日官员的了解下,日本陆军基本上一天一操,数月得不到休息,军备齐整。淮军承平二十多年,被腐朽的官僚作风腐蚀一空,尸位素餐,吃空饷,上上下下的任人唯亲,早就失去了锐气,加上武备不全,军饷不足,哪里是朝气蓬勃日本陆军的对手。御敌于国门之外,前提你能打的过敌方,最起码势均力敌吧,你从哪里看出来双方势均力敌了,胡聘之还是小心翼翼的解释到,一旦淮军失败溃散,我大清连后备的阻挡之力,都没有了。光绪以奉天还驻守数万绿营,京师还有数万营兵,何不能挡住日军锋芒。

光绪和慈禧不一样,慈禧不管是粉饰太平还是用人谋事,她知道国家状况,知道淮军再烂也比京师和奉天的十数万军队强多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要不然天平天国运动,就不启用地方“勇营”了。还不是八旗和绿营烂透了。光绪不一样,他一直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国家的兵丁都是一样,既然淮军打光了,还有后面的绿营和八旗,那还怕什么,听说日军就十万军队,光直隶的军队加在一起有二十多万呢,二打一还打不过吗?再加上帝师翁同龢的怂恿。这皇帝的治国能力还不如皇太后呢。

胡聘之有些心力交瘁,得了陕西布政使的职位后,就朝着陕西赶去。

杨旭召唤赵河把“海龙寨”驻扎的人马撤回吧,不过这条线的损失还是令杨旭挺心疼的,每月近千两银子的进项,光是杨旭在乡宁的县城所有的商铺,一个月都赚不到五百两,杨旭自己的梦想就是带领一群人马打家劫舍,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看来这点梦想也羁留不住。

浮山和太平的山匪,都是一伙占山为王的山匪,根本不值一提,在纪邕的提醒下,首先把浮山和天平两县下达公文,要求准备好粮饷和剿匪的用银。

平阳标营的作战方法可不是这个时代任何军队可以比拟的,标营针对浮山和天平两地的山匪各派出二十人的侦察小队,要求绘制前进,敌方据点的地形图,马队和步队两队自从上次比试完之后,像是竞争一般,什么都要比个高低,由队官带领,队官是正八品的职位,路上遇到官差可以方便脱身。

话说回来,胡聘之从京城出来直奔太原,先是拜访巡抚张煦和按察使丰泰,然后直接顺着大道奔西安府,路过平阳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小朋友还在这里任职,便转进了乡宁县,虽然相隔已近一年的时光,再进乡宁的县城好像觉得哪里不一样了,胡聘之走在前面,师爷在身边,后面跟着的是四个精壮的汉子,腰间鼓鼓的揣着家伙事,牵着马匹和马车。

“师爷,是不是觉得这乡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爷左右看看来来往往的行人,琢磨了一会,说道:“好像与其他小县相比,面露菜色的人少了许多,还有一些像似平民百姓的人穿着新衣裳,这不年不节的,就是有新衣裳不是这会穿的。”

胡聘之一鼓掌,“正是这个缘故,看来这杨小官,地方管辖的不错,要是方法得当,本官不妨到陕西任上,推广一番,也不枉为官一任。”

其实说是杨旭管理不错,真是虚夸了一番,不露菜色的原因是两次徭役,杨旭把几万人营养补了回来,一些平民百姓穿新衣,是因为乡勇去吉县几乎全殁,乡勇都是县城或者附近的人,每家五十两银子的补贴,就是四十户人家几百口子,家中有了些钱首先从衣服上除旧迎新。

胡聘之几人径直前往县衙,到了县衙衙役刚想训斥,师爷把官照拿出来亮了亮,衙役当即吓得赶紧磕头,然后飞快前往班房禀报,县里新县令还未到任,县丞薛成章跟着衙役出了大门迎接上差。

胡聘之皱了皱眉头,按说这晌午时分,县令坐堂是规矩,怎么县丞跑了出来,胡聘之还未说话,旁边的师爷大声喝道:“你们县令呢,睁大眼睛看看这可是二品大员,就是到了道台衙门,正令官也得出来磕头。”说着又亮了一下官照。

薛成章的腿抖了几下子,跪在地上赶紧回道:“前任已经升迁,正令官还未到任,小的没办法啊!”

胡聘之扬了一下隔壁,“你且起来回话,本县的前任是不是姓杨?”

薛成章爬起身来,鞠躬拱手,“正是杨鸣鹤杨大人,已经升迁到府城任同知事去了。”

“哦,看来还是白跑一趟!”

“要不大人进衙歇息,小的快马加鞭把府城杨大人叫来见您。”薛成章怕这位老大人误会了杨旭,赶紧出主意。

“不用了,既然如此,还是本官去府城找他吧!”胡聘之拒绝了县丞的好意,转身走了。

胡聘之这一走,薛成章不敢怠慢,赶紧命衙役骑马先一步去府城报信,这等献好的机会,薛成章绝对不会错过。胡聘之还未到府城,杨旭已经把车驾轿子摆到府城下面,路人纷纷绕道而行。不多一会的功夫,远处车马轰轰而来,五匹马一辆车,快到五十余步的时候,杨旭大声说道:“下官平阳府同知杨旭与诸位官署恭迎上差!”

车马立住,胡聘之掀开马车帘布脸上略点笑意的站在车架上,随从把木梯从车架上放下来,杨旭带着通判平阳县令等官员跪迎。胡聘之虚扶一下,众人起身,仿若正经的对杨旭说道,“一年不见,你小子还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呢!”旁边的官员一看,同知大人竟然和陕西布政使大人如此的熟略,看来关系不一般呢。杨旭压根没想别人的猜测,笑着回道:“都是大人抬举,否则小的还是县衙小吏呢。”寒暄了几句,路上行人纷纷,不是说话的地方,杨旭正要安排胡聘之上轿子。

这时旁边的城外营房传来歌声,“我们士兵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百姓一针线,百姓对我拥护又喜欢……”杨旭心理有些忐忑不安,赶紧上前劝说胡聘之登轿子离去,谁知胡聘之对所有人说了一句,“禁声!”大家呆呆的站着听着军营里的歌曲,直到最后,“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勿违反了。”才把杨旭改变的三项纪律八大注意唱完。

这里面处处充斥着与这个时代的不相称,杨旭有些心惊胆战的红着脸站在一边,胡聘之却拂着胡须说道:“说起来白话篇篇,言词直白,算是下乘之作,但是字字珠玑,一听即明,就是寻常老妪也听得明明白白,对于目不识丁的将士来说军纪明确,朗朗上口,实属佳作。”

转头问杨旭,“作者属谁?老夫是否可以见上一见?”

杨旭着实有些不好意思,剽窃的作品,但是在这时还是实话实说的好,“下官的拙劣之作登不了大雅之堂。”

“哦!”胡聘之觉得这小子这里总给自己惊喜,“这时你作的,不错,不错!说说你作词时的想法?”

“下官自剿灭甘泉匪乱升任平阳府同知,上谕要下官建一支营兵在此,下官怕营兵胡乱作为,惊扰地方百姓,于是乎做此歌曲警告士兵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士兵几乎都是目不识丁之人,所以歌词尽量浅白,现在听来,是有些不雅,惊扰诸位了,杨旭在此致歉。”

“甘泉民乱是你剿灭的,原来听说陕西民乱,后续的事情本官担忧其他事情就没再关注,真没想到,回头跟我详细说说经过。”

军营里不一会又传出“一二一”的口号声,胡聘之好像又被吸引住了,拉着杨旭就要探究一下军营的状况。

第一百三十九章 再进一步第四十九章 土地交易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六十八章 希望的曙光第三十三章 侯家太爷第一百六十章 闹饷(一)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一百零一章 烧香(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日头时光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一百二十四章 捣乱第六十四章 山西巡抚第一百零四章 河口镇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起波澜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来访第一百五十九章 百般刁难第一百二十七章 春暖大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战事与府试同行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一百五十五章 原来是旧识第二十八章 张家小姐第四章 救人归来第四十三章 一举灭之第三十三章 侯家太爷第一百一十八章 主客具欢第八十二章 囚牢酷刑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来访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一章 这就是命第十三章 劫银车(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闹饷(三)第四十七章 各怀鬼胎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九十章 白捡一媳妇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 知府驾临第七章 乡宁县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准备府试第七章 乡宁县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四十三章 一举灭之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七十四章 热闹婚礼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肉战场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肉战场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民哀荣第一百二十章 狗皮膏药第一百二十五章 县令请客第八十九章 抗婚第九十章 白捡一媳妇第十九章 曲意逢迎第三章 遭遇土匪第一百四十章 意气风发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展军容第九十一章 有滋有味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六十六章 捞钱第一百五十九章 百般刁难第八十二章 囚牢酷刑第一百二十四章 捣乱第八十一章 东窗事发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第七十二章 冒匪劫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 知府驾临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二十五章 平阳府事第九十八章 各自利益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七十三章 闲散时光第三十六章 命不该绝第七十六章 摇旗呐喊第十八章 新生活第九十九章 烧香(一)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十五章 有麻烦第十一章 背后谋划第一百四十一章 准备府试第十四章 买奴购仆第一百六十六章 陕地乱局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六十六章 捞钱第一百四十章 意气风发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一百章 烧香(二)第二十章 知县大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县令请客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七十九章 歪打正着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
第一百三十九章 再进一步第四十九章 土地交易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六十八章 希望的曙光第三十三章 侯家太爷第一百六十章 闹饷(一)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一百零一章 烧香(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日头时光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一百二十四章 捣乱第六十四章 山西巡抚第一百零四章 河口镇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起波澜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来访第一百五十九章 百般刁难第一百二十七章 春暖大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战事与府试同行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一百五十五章 原来是旧识第二十八章 张家小姐第四章 救人归来第四十三章 一举灭之第三十三章 侯家太爷第一百一十八章 主客具欢第八十二章 囚牢酷刑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来访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一章 这就是命第十三章 劫银车(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闹饷(三)第四十七章 各怀鬼胎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九十章 白捡一媳妇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 知府驾临第七章 乡宁县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准备府试第七章 乡宁县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四十三章 一举灭之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七十四章 热闹婚礼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肉战场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肉战场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民哀荣第一百二十章 狗皮膏药第一百二十五章 县令请客第八十九章 抗婚第九十章 白捡一媳妇第十九章 曲意逢迎第三章 遭遇土匪第一百四十章 意气风发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展军容第九十一章 有滋有味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六十六章 捞钱第一百五十九章 百般刁难第八十二章 囚牢酷刑第一百二十四章 捣乱第八十一章 东窗事发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第七十二章 冒匪劫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 知府驾临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二十五章 平阳府事第九十八章 各自利益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七十三章 闲散时光第三十六章 命不该绝第七十六章 摇旗呐喊第十八章 新生活第九十九章 烧香(一)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十五章 有麻烦第十一章 背后谋划第一百四十一章 准备府试第十四章 买奴购仆第一百六十六章 陕地乱局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六十六章 捞钱第一百四十章 意气风发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一百章 烧香(二)第二十章 知县大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县令请客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七十九章 歪打正着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