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上任设衙

一出上海北门,过了护城河,林哲所站的地方就是商贸区范围了,这一大片的地区一直到洋泾浜为止,都是原时空里规划的法租界范围,当然了现在法租界已经没影了,不仅仅法租界没了,就连英租界,美租界都没了。√∟小,..o

代之出现的乃是‘商贸区’。

如今所站的这一大片地区都还荒芜无比,而远方的洋泾浜河以北才有着大片的建筑,那里就是原来的英租界。

过了洋泾浜,进入原英租界后,入眼的是一大片的西式建筑,虽然英租界建立的时间也没多少年,但是发展的相当迅速,如今沿着黄浦江这一片已经是耸立了诸多西式建筑,这些建筑里耸立着各国商人的洋行、货栈,黄浦江边的码头上,则是停留在诸多船只,一片忙绿无比的迹象。

仅仅是站在这一片土地上,林哲都能够感受到这个地方和上海县城以及中国其他地方的截然不同。

这里充满了嘈杂声,这里充满了活力,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等各国语言不断传入耳中。

这个地方以后就是属于自己的了!

尽管只管着一片区区两千多亩的土地,尽管这片地区里目前除了各国商人外,人口稀少,但是并不妨碍林哲对这里充满了希望。

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林哲继续呆着人前往江北海关衙门,他准备把那里当成自己的临时官署以办公。

但是当他看着只剩下破败不堪的江海北关衙门,林哲郁闷了,这地方实在太破了,小刀会之前把这里几乎摧毁了大半建筑。

这些该死的小刀会,没事把这江海北关衙门给毁了干嘛,弄的现在他连办公衙门都没有。

此时,陪同林哲一起来的吴健彰道:“此地要修缮起来怕是要费时许久,要不先把官署设在县城那边?”

林哲却是摇摇头,开什么玩笑,他这个商贸区的督办在上海县城办公,那成何体统!

此时,旁边的毕余同满面红光的走过来,然后低声建议道:“要不我先征用附近的房屋,等这北关衙门修缮完毕再过来!”

林哲还是摇头:“不能直接征用,影响不好!”

说着,他又是回头看那了几眼那些身穿军服,跟着他一起过来的余胜军将士们,当即用着略微低沉的声音道:“商贸区乃是中外瞩目的地区,诸君都要时刻谨记本分,不要做出不符合军人身份的事情来!”

征用?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林哲也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在这商贸区却是不能这么干,自己费了不少口舌才和这些洋人达成了一个协议,算是收回了租界的行政管理权,如果自己或者自己的属下在商贸区里乱搞,比如说这征用,这周围都是那些洋商的建筑,你征用了人家立马就找各国领事告状了,到时候少不了引起各种不必要的外交麻烦。

自己总不能上任第一天就和洋人冒出外交纠纷!

此时,林氏商行上海分行的大掌柜潘立宣悄悄走了过来:“不如少爷先在我们林氏商行里办公,我们商行地方虽然简陋了些,但是胜在地方够大,安置一个商贸区衙门应该不成问题!”

林哲diǎndiǎn头,这样也好,反正林氏商行是自家产业,自己先去住着别人就无话可说,至于这江海北关衙门,就算是修缮完毕这也是海关的办公地diǎn,自己如果占了,那些海关的人就得另外找地方。

如今自己找办公地方重要,但是让江海北关及时恢复办公,把税金征收起来更重要,要知道他可是给许乃钊承诺了的,每个月上缴六万两的海关税金后,多出来的才能充当余胜军的协防费,迟一天就少收一天的税金,而少一天税金对自己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

当即他就道:“那么就先到林氏商行那边把架子搭起来,江海北关衙门还是让海关继续用着吧!”

不用多时,潘立宣就是带着林哲等人出现在黄浦江边的一栋西洋建筑面前,这栋建筑乃是一栋三层的石头建筑,标准的西式洋楼结构,不过面积自身并不算大,潘立宣说的面积大是因为这栋洋楼后面,有着一大片的简陋建筑,以前没什么大用,只是偶尔充当仓库而已。

这片建筑并不是林氏商行自己建造的,一开始乃是信德洋行租用并兴建的建筑,后来信德洋行掀起原来建的那栋洋楼面积过小,加上这建筑距离黄浦江的码头稍微远了一些,运输货物不太方便。

所以就把这一片建筑转让给了林氏商行,信德洋行则是另外起了一栋更大的建筑作为洋行所在。

如今潘立宣见林哲没有办公地diǎn,主动给说了出来,反正林氏商行做的是出口贸易,这个分行的主要作用就是谈生意,而谈生意那里都可以,至于货物存放,另外找几个仓库存放货物也方便。

于是乎,林哲就是带着他的数十个以及两个连的士兵在这里临时落下脚来。

并在建筑的大门口挂上了一副新招牌:“上海商贸区衙门”

旁边还有另外一块招牌,乃是“余胜军司令部”。

在二楼的会议室内,林哲召集了他的老部下进行了一次简短但是却非常重要的会议,根据‘上海商贸区章程’,上海商贸区衙门负责商贸区的行政管理,由于商贸区内拥有大量的洋人,所以这管理模式肯定不能和传统的中国行政管理模式一样。

为此,林哲参考了后世的一些经验,设置了多个机构!

上海商贸区衙门下设总务处、巡警处、财务处、工商处、司法处等机构

至于洋人司法事务,则是根据南京条约则设立多国法庭,有英国法庭、法国法庭、美国法庭,至于那些尚未和中国有条约,没有司法自治权的其他国家商人在商贸区的犯罪行为,则是由司法处直接管理。

这些机构的设立严格上来说并不算中国的传统官方机构,他只是林哲这个督办的私属个人机构,朝廷只委任了一个督办,至于林哲这个督办怎么管辖商贸区,怎么和洋人打交道,那是林哲的事。

此外林哲的头衔并不是说商贸区区长,多少品之类的,而只是一个督办,只是一个临时差遣而已,不是什么实职。

简单来说,和他以前的诸多头衔差不多,都是临时性的,不具备传统的官员性质。

不过这也好,给予了他极大的自主权以处理商贸区内的事务。

对于这些新设机构的负责人,林哲一时间也找不到多少合格的官员,只能是从自己身边的人里选用,于是乎,毕余同这个余胜军的营务官就是又多了一dǐng帽子,那就是署理商贸区总务处总办。

而余胜军粮饷局总办齐宣浩则是署理了财务处的总办,至于其他各处,林哲一时间也找不到太多合适的人,都是让余胜军军部里的人员临时署理。

不过林哲也知道,让余胜军的这些军官们去当文官,绝对是不靠谱的,而且余胜军本来的事就多,他们也忙不过来,所以林哲只打算让他们先兼任干着,连职务都是只给了个署理。

但是林哲还是小看了商贸区内事务的复杂性,这开门办公刚两天功夫,就是遇到了诸多问题。

其中最多的自然就是各国商人向商贸区衙门申请到新扩张的地区里租地,面对一群说着各国鸟语的洋人,余胜军的军官们一个个都是大眼瞪小眼。

而更关键的是,余胜军的这些军官们的不仅仅只是普通的中国人,和洋人打交道困难,而且他们甚至连普通的文官都算不上,这处理事务自然免不了会出现诸多麻烦。

以至于那些外国洋人怨声多多,就连英美法三国领事都是好几次表示,商贸区衙门的行政效率实在太低了,已经严重拖延了各国商人的各项事务进程。

对此林哲有些无奈,这些洋人就是矫情:拖延几天时间就觉得麻烦,如果让你们到后世中国去做生意,天天给你研究研究,随便办理一份文件就得盖几十个章,你还不得吐血!

只是这些事也只能想想了,为了解决办公效率缓慢,林哲不得不雇佣了大量翻译,至少这样麾下的官员和洋人交流就无障碍了。

最后他开始大范围的收罗人才,人才第一标准:得能和洋人打交道!

没办法,商贸区里头洋人太多,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就是和洋人打交道,虽然已经允许华洋共居,也有部分华人涌入商贸区,但目前商贸区里的华人实际上并不多,原英租界范围内,大部分都还是洋人。

这得和洋人天天打交道,你要是弄一个对洋人鄙夷无比或者极为害怕洋人的官员上任,这还怎么和做事啊。

所以其他才华先不论,这人才首先得能和洋人打交道。

只要满足了这一diǎn,其他的都可以放宽,也不要求什么功名或者品级,也不要求你会不会什么专业技能。

于是乎,当林哲大范围招募商贸区官员的时候,来应募或者自荐的并不是那些传统的士子、候补官员,而是一大堆洋行里的华人买办或者是华人商行里的掌柜、雇员之类的!

甚至潘立宣都委婉的向林哲自荐,说他和洋人打交道多年,又精通财物,如果林哲需要,他可以勉力帮林哲处理相应事务。

对此林哲有些无语,这些买办在历史上名声可不好听,卖国买办这个词就是专门为他们造的。

但是林哲不的不承认的是,他要想短时间内把商贸区衙门的行政机构架子搭起来,让它走上正轨,除了这些人外,他还真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人才来。

对此,林哲是站在二楼他的办公室内,看着外面的黄浦江连声叹气,这是上海商贸区督办的差事不好办啊!

就当林哲为了商贸区的事焦头烂额的时候,松江府外也是迎来了原时空没有的危机!

刘丽川站在松江府城外,看着远方城头上已经胆颤发抖的清军士兵冷笑一声,然后回头对着他的三千士卒大声喝道:“破城后全军自由行动三天!”

他这话一出,他身后的三千多名小刀会士兵们一个个都是欢呼了起来,然后乱哄哄的叫嚷着各种口号冲向了松江府城

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18章 黎明危机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41章 三冲敌阵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11章 山阴陈家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27章 刺刀肉搏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24章 婆罗洲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592章 作秀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4章 扩张护院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471章 穷教育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520章 夏威夷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337章 继承人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2章 破城第1章 余姚林家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25章 广德激战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94章 饿狼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
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18章 黎明危机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41章 三冲敌阵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11章 山阴陈家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27章 刺刀肉搏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24章 婆罗洲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592章 作秀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4章 扩张护院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471章 穷教育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520章 夏威夷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337章 继承人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2章 破城第1章 余姚林家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25章 广德激战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94章 饿狼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