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亲人见面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年又一年,当终于踏上归途的客船时,连激动都不能简单地表明此刻的心情。外放当官,离家数十载,当终于可以回京的时候,不管是谢树元还是萧氏都在心底唏嘘了一次。

当年原以为在苏州卸任后,便可回京城述职。谁知一场地震却将所有计划大乱,苏州出现地震,整个苏州府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可是苏州布政使谢树元在危急之间,救灾及时将损失降低到了最小。

于是皇帝陛下一个高兴,便大手一挥让他升职加薪了。刚好那江南布政使不是刚出了事,那好,就你去当吧。于是谢树元一跃从正三品升到了从二品的位置。不到四十岁便已经是当朝二品大员,实在是年轻有为。

谢清溪也挺高兴的,这要是隔现代,她爹就是以三十七的年纪,当了江浙两省的一把手,便是以后到了中央,那也是杠杠的资历。

于是原本一心想着回京城的谢树元,收拾收拾包袱,带着老婆孩子去金陵上任去了。

这三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以至于谢清溪都不知从头说起了。她大哥哥在前年的时候,跟着商船出海去了,一年多都未回来,吓得萧氏天天在家吃斋念佛,就连谢清溪都时不时地抱抱佛祖的脚。

好在去年的时候,商船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成是非和纪仲麟。不过纪仲麟是去挣钱的,她大哥哥和成老师则是去领略域外风光。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虽说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她娘亲还是在她哥回来之后,坚决坚定坚持不让他再离开。好在谢清骏也知道海上风险实在是大,他既是已领略与域外文化和民俗,自是安心在家中读书。

至于谢清溪,她投资商船的一万五千两银子,迅速地滚到了六万两,又迅速地翻了两倍,如今已经有十五万两银子之多。这海上贸易的利润实在是惊人,不过这些也都是拿着命换回来的。

谢清骏回来之后,她时常会缠着他讲些海外风景。每回讲到那些洋人女子穿着长裙,露着白胸脯,谢清懋便转头不听,倒是她和谢清湛两人听的津津有味。

谢清溪最喜欢的就是谢清骏给她带回的一条蓝色西洋裙,里面巨大的内衬,将腰肢收得细细的蕾丝布条,还有蕾丝花伞,粉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各种各样的蕾丝,将谢清溪的少女都激发了出来。

以至于她在自己房中偷偷穿了那条裙子时,朱砂吓得赶紧让人将院门关上,生怕被旁人瞧见了。

“娘亲,咱们还有多久才能到京城啊,”谢家是走水路回京城的,沿着京杭运河一路往北。

谢清溪刚开始坐船的时候还有些兴奋,时常拉着朱砂坐在窗口看两岸的风光。可是等她风光都看腻了,这天津都还没到呢。

萧氏素来好性子,对谢清溪更是说不出的耐心,她安慰道:“你再将那条鸳鸯戏水的帕子绣好,大概便到了。”

因着船上无趣,众人自然是各自找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如今谢清懋要下场考乡试,谢清骏作为古来人,自然需要指点一番。不过谢清懋本身才学也过人,两人倒多为交流。

如今只苦了谢清湛了,上头两个哥哥年纪都大,相互交流便可以。所以谢树元如今闲来无事,天天指点他功课。因着谢清骏和谢清懋两人都是学神级别的,所以到了谢清湛这里,谢树元的要求自然是不低,于是谢清溪时常听见她六哥哥的惨呼声。

至于谢明贞,她如今正在绣自己的嫁妆,是的,京城的姑姑做亲。原本萧氏是想等着回京,亲自给谢明贞相看的。可谁知皇上大手一挥,他们全家又在金陵待了三年。

谢树元不愿让女儿嫁在江南,若是日后受了委屈,只怕也是鞭长莫及。于是,他便写信回京,希望家中能帮忙相看合适的人选。

江老太太虽说辈分大,可是她这样的年纪也不会经常出门,便将此时托付给了自己的亲女,也就是谢明贞她们的姑姑,谢家大姑奶奶。

这位大姑奶奶嫁的是定北伯府世子,而她保的媒便是自家三叔的嫡次子。当初谢树元一听是嫡子,又是出身定北伯府,便觉得不错。

可萧氏却不这般觉得,她是出身永安侯府的,对于这些京中的勋贵自然也是了解的。这定北伯府听着是不错,可是细细追究起来,也不过就是听着风光。首先,这说亲的还只是定北伯府三房的,如今爵位在大房,三房日后顶多是靠着大房过日子罢了。

其次说的是嫡子,可这嫡子的父亲都尚且不能得封荫,更别提这位嫡次子了。如今大齐朝凡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封荫子弟,说起来谢树元如今都可给谢清骏他们谋个职务,这定北伯府还不如谢家来的实在呢。

再说了,如今这些勋贵人家,身上有着爵位,可是却极少有实权。因此这些人家都是靠着爵位带来的俸禄和田产过活,家中主子年年在增加,可是进项就那么点。到了最后,有些人家落魄的连面子上都遮不住了。

据萧氏了解,这个定北伯府这些年也没出什么有出息的人物,家中子弟皆平平。就连那位世子爷的官职,都是靠着老丈人才能得来的。

可见这家人实在是没什么出息,只不过听着好听罢了。

谁知她将自己的忧虑告诉谢树元的时候,他反而哈哈一笑,只说道,没出息怕什么。如果这家子弟都有这种,只怕这样的亲事也轮不到谢明贞,说到底谢明贞这庶女的身份,能嫁给定北伯府的嫡子,那也算是高嫁的。

况且,自从大姑奶奶保了这门亲事之后,京城那边的信就一封接着一封的来,都是夸赞那后生上进可依靠的。后面就连江老太太都让人写了信过来,说她也让人打听过了,这孩子读书也上进,为人也本分,是个不错的。

连自己亲娘都这么说,谢树元自然不会疑虑,毕竟哪有亲祖母坑害自家孩子的。况且那边也说了,谢家家风正,大姑娘又有永安侯府嫡女这样的嫡母,自然是个好的。

况且方姨娘一听说,京里的大姑奶奶竟是给大姑娘,定了位伯府的少爷,恨不得天天替大姑奶奶上炷高香。连她这样的性子,说话走路感觉都带风了。

谢树元同意了,连方姨娘都欢天喜地成这样,就算萧氏心中觉得不妥,也没反对到底。

结果大姑娘的亲事还没怎么着,二姑娘就险些要疯了。谢明芳只比谢明贞小了一岁,上头的姐姐说了亲事了,那就轮到她了。

可谁不知道,她们母女三人不得太太的待见,这庶女的亲事可是握在太太手里头的。如今大姑娘得了这样好的亲事,这谢府的奴才们都在等着看二姑娘能有什么好亲事呢。

当然这些都是朱砂告诉谢清溪的,朱砂越长到大这包打听就越发地厉害,府里简直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情。谢清溪自然也乐得听这些八卦,平日也不拘束着她,只是她不敢让萧氏知道。萧氏那样的性子,最恨奴才碎嘴了,要是让她知道了,朱砂也没好果子吃。

有时候,谢清溪都忍不住要感慨,一晃就连大姐姐都说了人家了。她如今已经十一岁了,按着古代十五岁及笄的成例,她再过两年便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清溪,咱们下一盘棋吧,”谢清湛这日的功课终于让谢树元稍稍满意,放了他半日休息的时间,赶紧过来找谢清溪玩耍。

谢清溪一手捻着手中的针,一边慢悠悠地说道:“我还是想绣会花。”

如今她再也不像小时候那般,觉得啥事不做只等着享福就好了。虽然谢家有这样的条件让自己这般,可是不管到哪里,总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混吃等死这种事,也不该由她这么个小孩子来做。

想通了这点的谢清溪,迅速地改变了自己。三年前,谢家初到金陵,谢清溪便求着萧氏给自己找了个教琴艺的师傅。这琴棋书画,琴乃排在第一位,大家闺秀虽不说样样精通,可是这乐器多少还是会些的。

谢清溪在大学的时候,看见古筝社的那些妹子,穿着好看的旗袍画着精致地装容,在台上弹奏古琴的时候,别提有多羡慕了。

如今轮到她自己了,便知道这台上的几分钟,可是需要台下几年功夫的钻研的。

“你之前不是很喜欢下棋的吗?怎么这会又不爱了?”谢清湛拿着棋盒,笑呵呵地问她。

如果你下十盘输十盘,而且是被完虐的,估计你也再也不想下棋了吧。怪就怪在谢清溪当初选了一个最不合适的对手,成是非可没有什么礼让之心,逮着谢清溪就虐。以至于她如今看见这棋盘,恨不能就砸了。

“这棋子可是暖玉的,触手生温,我求了好一阵,爹爹才愿意给我的,”谢清湛赶紧说道。

谢清溪这才撇头看了眼他手中的棋盒,所以你不是想来找我下棋,只是想要炫耀一下,这个是暖玉的棋子吧。谢清溪用一种,我已经看透你的表情鄙视地看着他。

不过谢清湛素来和她随意惯了,谁让这是他可爱的同胞妹妹呢。

“好吧,就陪你下一盘吧,”谢清溪放下针线,让朱砂将桌子上的针线筐收了下去。接着又让丹墨将她的棋盘摆上来,两人便对弈起来了。

谢清溪笑呵呵地看着他说道:“咱们即便是下棋,也该有个彩头吧,要不然多无趣?”

“什么彩头,你只管说便是,”谢清湛豪爽的地说道。

“一盘十两银子吧,”谢清湛自然也有好东西,不过都是些什么玉佩啊砚台啊,玉佩先不说,那是男子样式的,她便是赢来了,也带不了。至于砚台什么的,她爹有个收藏的爱好,手里头价值几千两银子的砚台也是有的。

那就来银子嘛,简单粗暴又喜庆。

倒是谢清湛是直摇头,道:“你一个闺阁小姐,竟是这般爱这些黄白俗物,若是让娘亲知道了,只怕又是要教训你。”

嗯,大户人家教导小姐就是这般,要生性高洁,不要去沾这些黄白之物,俗气。呵呵,若是没有这些黄白之物,她们又如何保持精致的生活。

谢清溪很是瞧不上这种似是而非的话,在家的时候要求姑娘学习琴棋书画,不要沾惹这些俗物。待出了嫁,到了婆家之后,便要求媳妇会持家,会打理家业。

“就你话多,到底来不来。你若是不来,那我就不下了,”说着谢清溪就要将捻在手中的棋子扔掉。

“好,好,好,十两便十两,”谢清湛自然不会将这点银子放在眼中。

结果,这天他一共输了八十两银子。

从江南出发的时候还是三月,如今到了通州码头却已经是四月了,正是一年气候最为宜人的时节。这一日春意盎然,湖畔两岸的树木早已经是一片青翠之色。蔚蓝色的天际只有几片流云飘过,江畔上微风吹佛在脸上,别是一番舒服和肆意。

自从京杭大运河化冰之后,每天往来的船只便洛绎不绝,便是到了口岸也要等着顺序再依旧停靠的。不过谢家坐的乃是官船,又因谢树元今日不同往日,乃是从二品大员的身份,一到了口岸便被安排停靠。

谢府早派了马车前来接人,此时在岸口已经等待了许久。这会见着官船上高高悬挂的谢字,便知道这是自家大老爷回来了。各个莫不是欢欣,赶紧上前迎了去。

谢树元乃是家中嫡长子,又离家有十几年之久。因此谢舫特别让谢树钊请了半日的假,亲自过来接他。

谢树钊站在船下,谢家过来的管事已经上去请谢树元下来了。谢树元一出来时,后面便跟着好些人,跟在最前头的自然是谢家三兄弟。而女眷们则是随着萧氏出来的,只见几个带着帷帽的女子,出现在甲板上,让口岸上的人都忍不住往这边看。

想必这又是哪位大官回京了吧?

“二弟,怎么是你亲自过来了?”谢树元一下船看见自家弟弟,倒也是惊喜。毕竟自打他外放之后,两人竟是有十几年未见了。虽说也有书信往来,可到底是这么久了。

谢树钊也有些激动,上去便给谢树元行礼,有些激动地说:“父亲说你有十几年未回京城,便让我亲自过来接你。”

两兄弟说了几句话后,谢树元赶紧让身后的三个儿子过来给二叔见礼。谢清骏倒也还好,他是在京城长大的,只是前几年才去了江南。谢树钊一看见他便是摇头,只道:“你这小子,倒是一走了之了。”

“还请二叔恕罪啊,”谢清骏笑着给谢树钊请罪。

不过谢树钊却不在意地摆手,颇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你跟我请罪可没用,待会便等着你祖母吧。”

谢清骏不由有些苦着脸。

接着谢树钊又瞧了几眼谢清懋,去江南的时候,他已经五岁了,也是记事的,自然知道这个二叔叔最是闲适雅致的一个人。

倒是谢树元叫了谢清湛过来,说道:“赶紧给你二叔行礼,你长这么大,可是头一回见二叔。”

谢清湛正是年少时,生的唇红齿白不说,还自带正太光环,任谁看了都觉得这孩子长得未免也太好看了些。

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幼子,谢清湛是谢树元最小的儿子,和上头的哥哥差了年岁,加上是龙凤胎的关系,难免偏疼一点。

谢树钊当然早知谢树元家中有一对龙凤胎,如今只见了这哥哥,便觉得果真是不负这龙凤之名,光是这模样只怕再过几年便能赶上他哥哥了。

“说来也是,都是骨肉至亲,却是头一回见我这侄儿,”谢树钊点头,又是好生称赞了一番。

几人这么说话间,后头的女眷早已经在仆妇的搀扶下,都下了船。

谢树钊见周围闲杂人都往这边看热闹,便说道:“咱们还是赶紧上车吧,免得让人惊扰了大嫂和侄女们。”

“也好,回去再见礼也是不迟的,”谢树元也知这码头最是人来人往的地方,便赶紧让人扶着身后的女眷上车。

要说这谢家女眷中,四位姑娘如今连最小的谢清溪都已经有十一岁了,各个都身材纤细,穿着各色精致衣裳,扶着丫鬟们的手一路往马车上走。这些小姐们犹如脚踏莲花般,身形摆动的格外好看不说,走路间竟是连裙摆都没有怎么动。

萧氏带着谢清溪走在最前头,后头跟着的是谢明贞,而明芳和明岚两姐妹则走在末尾。而再后面便是谢家的三个姨娘了。

岸边来来往往的人几乎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正忙着看这群从岸边往马车上走的人群。而这岸边的也不全是那些卖苦力的劳动者,也有些准备登船和来送行的贵人们。其中有些人便已经认出了这谢府的马车,谢阁老家的马车,又联想起近日的消息,只怕这一行便是近期回京的谢家大老爷吧。

谢树钊特定带了几匹马过来,女眷都上了马车,男子自然是要骑马的,就连年纪最小的谢清湛都是骑马的。

也不知是错觉还是真的,谢清溪一上岸连旁边都没敢偷瞄,可偏偏就觉得这处与江南格外的不同。江南的春天犹如蒙纱的姑娘般,温柔缱倦,便是连吹着的风都带着几分香甜的气息。可京城却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就连这春风都吹不开这股厚重的感觉。

“紧张了?”萧氏感觉到谢清溪抓着自己手臂有些紧,便笑着问她。

此时两人都已经坐上了马车,谢清溪依旧跟着萧氏,而三位姑娘则坐在后头的马车里,三个姨娘是坐在第三辆马车中。

谢家带回来的东西,自然有谢府的人帮忙运回去。

谢清溪轻轻点了下头,一双水蒙蒙的大眼睛盯着萧氏看。这姑娘到了一定的年纪便开始抽条,从胖嘟嘟的小丫头便成了少女。刚去金陵的时候还是个粉嘟嘟的女娃娃,可是不过一两年的功夫,感觉就成了大姑娘一般。

就算谢明岚比她大一岁,可两人站在一起却是一般高的个子。

谢清溪自小便长得可爱精致,不过那会人家只会说这女娃娃跟年画里走出来的童子一般。可如今她抽条一样的长大,这眉眼也渐渐张开,不仅没长歪,还越发美得惊人。先前还只是年画中走出的童子,如今就成了仙宫中走下的仙女了。

萧氏见女儿难得这般,便笑着安慰:“你先前不是念叨着想见见舅舅的,如今咱们回了京城,便都可以见了。”

也实在不怪谢清溪不念着谢家的人,反而念着舅家。她这个舅舅每年都会送好些好些东西到江南来,虽然萧氏也会回送去好多。可是舅舅每回送给她的礼物,谢清溪都是爱不释手的很呢。

她一听她娘亲的话,便高兴地点头。

待到了谢府,门上早已经等着的人莫不是欢欣鼓舞的。更有老太太房中的人,立即跑回去报信去了。

这府上因着谢家大房要回来,早已经打扫了好几遍。虽说老太爷如今是阁老,谢家在京城本就是烈火烹油的家族。可是如今大老爷回来了,那更是锦上添花,更别说大老爷可是被圣上都点名夸赞了好几回的人。

等到谢树元领着老婆孩子进了老太太的院子里时,里头等着的一大家子早已经是望眼欲穿了。

谢树元一进门便带头跪了下来:“父亲、娘亲,不孝子树元回来了。”

前头亲爹都跪下了,后头的哪敢坐着,一干人呼啦啦地都跪下了。因着萧氏先前已经提点过谢清溪,老太太重规矩,她此时也头都不敢抬,所以这一家子的模样,谁都没看见。

谢舫今日也未进宫当值,因着大儿子回来特地告了一日的假。原本内阁事多,首辅还不愿意,不过也知道人家儿子十几年没回家,就算不愿还是准了。

于是谢舫便叫他们都起来了。

谢清溪起身的时候,顺便抬头看了眼前面的两位老人家。

不过在看见她的祖母长相时,险些就跪了。

尼玛,这不就是老年版的江姨娘。

第181章 双面庭舟第140章 后知后觉第224章 两个金瓜第75章 发表55第76章第53章 下战书啦第120章 诡异心机第204章 谢家少年第11章 富贵眼前第74章 发表55第108章 南故人第126章 吃货汤圆第30章 命悬一线第75章 发表55第41章 加更第77章 首发55第80章 破题结案第188章 路上偶遇第68章 女流氓呀第129章 初访王府第229章 最后最后第110章 兄妹谈心第153章 恪王归来第147章 我要找他第124章 虐狗行为第13章 藏书藏精第196章 誓死护卫第168章 谢家有女第122章 专门坑哥第16章 送佛真难第108章 南故人第121章 阳许家第159章 恭喜六叔第13章 藏书藏精第3章 刁奴欺主第180章 夺妻案上第199章 突如其来第13章 藏书藏精第131章 艰难择主第120章 诡异心机第18章 口舌羞辱第86章 乱点鸳鸯第79章 拉钩上吊第62章 分外眼红第76章第154章 叔侄相争第24章 你命我护第94章 街头偶遇第130章 拐卖新手第144章 爹娘话别第59章 赈灾开始第3章 刁奴欺主第140章 后知后觉第142章 踏青意外第136章 护短老太第156章 生死相依第129章 初访王府第153章 恪王归来第185章 冷面王爷第70章 禽兽不如第191章 重生斗志第145章 姻缘人定第63章 各怀心思第196章 誓死护卫第77章 首发55第47章 四姐突变第167章 又有热闹第184章 险恶用意第197章 暴风成长第131章 艰难择主第64章 谢家日常第88章 闲逛古店第14章 那年初见第138章 姑嫂初见第170章 长辈清溪第80章 破题结案第4章 技艺精湛第61章 亲人见面第211章 汤圆元宵第18章 口舌羞辱第83章 太后来啦第177章 母子交锋第75章 发表55第21章 知情识趣第129章 初访王府第51章 明岚入庙第24章 你命我护第129章 初访王府第111章 噩耗降临第175章 掌灯之人第223章 下定决心第59章 赈灾开始第139章 挑破心事第5章 闲聊谢家第142章 踏青意外第29章 偷听秘辛第107章 夜半救美第二 个了第235章 后记3
第181章 双面庭舟第140章 后知后觉第224章 两个金瓜第75章 发表55第76章第53章 下战书啦第120章 诡异心机第204章 谢家少年第11章 富贵眼前第74章 发表55第108章 南故人第126章 吃货汤圆第30章 命悬一线第75章 发表55第41章 加更第77章 首发55第80章 破题结案第188章 路上偶遇第68章 女流氓呀第129章 初访王府第229章 最后最后第110章 兄妹谈心第153章 恪王归来第147章 我要找他第124章 虐狗行为第13章 藏书藏精第196章 誓死护卫第168章 谢家有女第122章 专门坑哥第16章 送佛真难第108章 南故人第121章 阳许家第159章 恭喜六叔第13章 藏书藏精第3章 刁奴欺主第180章 夺妻案上第199章 突如其来第13章 藏书藏精第131章 艰难择主第120章 诡异心机第18章 口舌羞辱第86章 乱点鸳鸯第79章 拉钩上吊第62章 分外眼红第76章第154章 叔侄相争第24章 你命我护第94章 街头偶遇第130章 拐卖新手第144章 爹娘话别第59章 赈灾开始第3章 刁奴欺主第140章 后知后觉第142章 踏青意外第136章 护短老太第156章 生死相依第129章 初访王府第153章 恪王归来第185章 冷面王爷第70章 禽兽不如第191章 重生斗志第145章 姻缘人定第63章 各怀心思第196章 誓死护卫第77章 首发55第47章 四姐突变第167章 又有热闹第184章 险恶用意第197章 暴风成长第131章 艰难择主第64章 谢家日常第88章 闲逛古店第14章 那年初见第138章 姑嫂初见第170章 长辈清溪第80章 破题结案第4章 技艺精湛第61章 亲人见面第211章 汤圆元宵第18章 口舌羞辱第83章 太后来啦第177章 母子交锋第75章 发表55第21章 知情识趣第129章 初访王府第51章 明岚入庙第24章 你命我护第129章 初访王府第111章 噩耗降临第175章 掌灯之人第223章 下定决心第59章 赈灾开始第139章 挑破心事第5章 闲聊谢家第142章 踏青意外第29章 偷听秘辛第107章 夜半救美第二 个了第235章 后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