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离间

战鼓声隆隆作响,濮阳城的气氛变得极为紧张,城门关闭,一千五百郡国兵与三千义兵分兵把守四门。

一柱香的时间过去,城外突然灰尘遮天蔽日、人喊马嘶,只见一彪兵马打着‘卜’字大旗,士卒个个头抹黄巾,杀气腾腾地奔向濮阳城。

这彪兵马衣甲、武器五花八门,乍一看去,仿佛是乌合之众。

待细细观察之时,却见每个士卒虽然脸色疲惫,却是斗志昂扬,身上散发出浓浓的朝气,眼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队兵马正是卜己率领的黄巾军,他听说波才在颍川大败官兵之后,果然不甘寂寞,尽起全军,前来攻打濮阳。

波才大败官兵是四月份发生的事情,如今已经五月初,只是因为交通不便,再加上战乱四起,信息的传递才如此缓慢。

波才也只比官府提前两日知道,而后就星夜整军,前来进犯濮阳城。

黄巾军在离城门口三箭处停住脚步,而后派出一人近前大声喊话:“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大贤良师上应天意,下体民心,振臂一呼,天下应者无数,如今天兵到此,尔等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城墙上只有三千兵马,其他三门,都有五百兵马把守。他们初经战阵,本就心怯,听到黄巾军的喊话,顿时有些骚动。

陈旭见黄巾军进退之间颇有章法,心中还暗暗赞叹,听到对方的喊话,不由洒然一笑,他没想到黄巾军居然也会来先礼后兵这一套。

正要答话以安军心,就听得旁边一个声音响起。

“反国逆贼,死期将至,尚不自知,还敢在此口出狂言!若尔等自缚投降,尚可活命,如若不然,待我援兵赶来,定将尔等碎尸万段!”

桥瑁虽是一介儒生,却颇有风骨,眼见黄巾军既然让他投降,不由高声骂道。

陈旭见城上兵卒听到桥瑁的骂声之后,停止了骚动,微微安心。

古时交战之前对骂一场,绝非多此一举。阵前叫骂,一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借口,好师出有名;二来也希望能够在开战之前,压住敌方士气。

很多经典的战例中,仅凭叫骂就让对方士气大降的都不在少数。

陈旭见出阵叫骂的黄巾兵卒还要出口,就拿出一张黝黑的弓箭,一箭射去,那人的头盔应声而落。

当上义兵首领之后,陈旭就从库房里找到一张两石强弓,将以前的那张一石弓换掉。

古时一箭之地,就是正常士卒能用弓箭射出的最长距离,约为一百三十步。

打仗之前所谓的射住阵脚,就是要先让己方弓箭手射出一箭,测出弓箭射程。如果敌人前来进攻,就知道什么时候让弓箭手放箭。

一般两军对垒,都是相隔两箭之地。太远的话,双方主将喊话对方听不到,而且士卒一直冲锋还会消耗掉很多体力。

太近的话,若是对方有神箭手,能开几石强弓,就无法保证己方主将的安全了。

对于攻城方而言,距离城墙更不能太近,因为高高的城墙,对于弓箭射程会有加成,若是相隔太近,己方就会成为守城方弓箭手的靶子。

那个出阵叫骂之人,见自己距离城墙两箭之地,对方居然能够一箭射掉自己头盔,不由心中大骇,不自觉地往回跑去。

城上兵卒见状,尽皆哄然大笑,仅存的一丝畏战心理也都烟消云散,尽皆高呼:“将军威武!”

待众人安静下来,陈旭放下弓箭,右手拿枪,指着那个叫阵的兵卒说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我本可一箭取你性命,而今只射掉你的头盔,留你一命。若要攻城,尽管前来,休要在此聒噪。”

陈旭声若洪钟,双方的将士都听得清清楚楚。直到现在,陈旭才知道古代将领为何要有一个大嗓门了。

有一个大嗓门,不管是叫阵,还是发布军令,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卜己也被陈旭的一箭吓到,两箭之地都能射得如此精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

定了定神,召回那个前去叫阵的兵卒,卜己环顾四周,谓众人言:“尔等可知,方才射箭将领所谓何人?”

众人皆是摇头。

陈旭虽说杀人之后闻名州郡,但是见过他的人并不多,是以众人虽闻陈旭之名,却不知眼前之人就是陈旭。

只有一人面色复杂,而后出言说道:“此人来历,小将知之。”

卜己闻言大喜,急忙说道:“速速道来。”

那员小将不敢怠慢,出声说道:“此人姓陈名旭,东郡陈家村人氏,少有勇力。当年陈家村与我王家村争夺水源,年仅十六岁的陈旭,带领族中子弟将我王家村男子尽数打翻,从此我王家村不敢与陈家村相争。”

“此人孝义无双,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当年他母亲去世之时,既然活活哭晕过去,是以在乡间名声极好。”

“后来宦官张恭的亲戚张其,仗着自家权势,欺凌陈家村,还焚毁了陈家村田地。”

“陈旭大怒,单枪匹马在濮阳城杀光张其一家,而后连杀数十人,从容退去。郡国兵虽众,却无人胆敢前去追击。”

卜己闻言,忿然说道:“陈家大郎之名,我闻之久矣,奈何一直不得相见。不想如此英雄,如今既然甘为朝廷鹰犬。”

那员小将趁机谏道:“如今我军奔袭两日,人困马乏。更兼陈旭此人有万夫莫当之勇,不可小觑。我等不妨先安营扎寨,待士卒养精蓄锐之后,再攻城不晚。”

卜己沉默半晌,皱眉说道:“我等兵临城下,未与官兵交战就此退去,恐有损我大军士气。”

小将听得卜己口气似有退意,心中大喜,连忙说道:“某家乡与陈旭相邻,与他素有交往,渠帅可遣我上前与陈旭答话。”

“一来可寻得退兵借口,二来可离间陈旭与郡中官吏关系,如此岂非两全其美?”

卜己闻言大喜过望,随即派遣这员帐下小将前去喊话。

他本来以为濮阳兵力不多,自己大军一至,郡国官吏必定心怯,届时便可顺势夺城。

却没想到城上官兵居然有三千之众,再加上郡守不畏战,士卒不惧死,还有陈旭这个猛将帮忙守城,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濮阳已经不可能。

见士卒们面露疲倦之色,卜己心中本就有了退意,只是拉不下脸面。现在被这员小将一说,自然顺水推舟,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员小将面如冠玉,唇若涂红,端的是相貌堂堂。

他本就反对卜己以疲惫之师攻城,只是卜己不听劝告,现在既然有机会,自然要劝他先行退兵。

只见这员小将骑着一匹驽马,丢下身上的武器,丝毫不惧的来到官兵弓箭手射程之下。

“贼将休要继续上前,否则别怪我箭下无情。”

一箭吓退了黄巾军叫阵之人,陈旭本来心情不错,却不想又从敌军阵中来了一员贼将,不带武器就敢来到城下。

陈旭虽然敬佩此人胆色,却也不会任由他在城下来去自如,否则官兵刚刚升起的士气,必然会遭受打击。

那员小将却是怡然不惧,朗声说道:“故人来访,大郎所为,岂是待客之道?”

陈旭闻言吃了一惊,看到这个略显熟悉的面孔,一时想不起这人是谁。却听见陈虎、陈静都惊呼一声,喊出小将名字,陈旭才从记忆中翻出关于此人的事迹。

这人姓王名廷,字君阁,是邻村人氏。此人虽然家境贫寒,家中藏书却是不少,自幼习文学字。

王延比陈旭年长一岁,虽然也姓王,却与王家村的其他村民格格不入。

据说王延先祖一百多年前入住王家村,家中子弟满腹才学,却宁愿过着贫穷的日子,从不出仕。

王延此人素有有急才,明事理,自幼喜好军事,熟读兵法。更为难得的是拥有一手好剑法,常人莫能近身,自称是梦中所学。

当年两村争水源,正是王延的加入,才使得陈家村大败,这才导致陈旭、陈虎一怒召集村中子弟前去帮忙。

若非两人两人都是天生神力,恐怕当时还奈何不得王延。

两村由于常年争斗,私仇甚重,王家村被陈旭带领的族人打败以后,陈家村当时不依不挠。

却不想王延能屈能伸,与陈家村约法三章,说日后但凡灌溉用水,王家村绝不与陈家村相争,陈旭这才放过王家村众人。

自那以后,王延果真说话算话,再也没有与陈家村争过水源,后来陈旭也很少见过王延,所以对于他的印象才不深刻。

而今认出来人就是王延,往日恩怨早已一笔勾销。现在虽说各为其主,但毕竟有同乡之情,今日猛然见到王延,心中亦是有些感叹。

陈旭收了弓箭,拱手说道:“一别经年,君阁兄风采依旧,却不想今日相逢,却是刀兵相见。”

王延亦是回礼,而后朗声说道:“往日两村虽然有所争端,我却敬重大郎为人。前岁听闻大郎不畏宦官权势,杀吴丰,屠张其一家,某对大郎更是敬佩不已。”

“却不曾想,大郎今日与这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为伍,却不坏了你的名声?”

王延声音慷慨激昂:“如今流民四起,大贤良师振臂一呼,天下应者如云,波才渠帅更是在颍川大破数万官兵,所向披靡。”

“我黄巾军起义兵,救万民于水火,正是用人之际,大郎若是弃暗投明,我家渠帅必定虚位以待。”

“今日本该踏破濮阳,于郡守府与大郎对饮,奈何我家渠帅仰慕大郎久矣,见大郎在此,不忍逼迫,就要退兵二十里下寨。”

“尔等濮阳士卒今日得以活命,皆因大郎之故,若是能随大郎投我黄巾,我家渠帅也必定不会亏待尔等。”

王延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也不待陈旭答话,转身拍马就走,直到回到阵中,才发现身上衣甲全部被汗湿。

他算定陈旭看重情义,才敢在城下出言离间,若是他人,为了证明自身清白,肯定会一箭将他射于马下。

第647章 裸衣骂公卿第946章 各有算计第361章 重装骑兵第783章 十日之约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226章 百态第838章 人多力量大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390章 清洗第61章 救人第317章 谋关中第21章 相邀第963章 联军窘境第621章 胆大包天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611章 身份败露第141章 军营骚乱第361章 重装骑兵第92章 离去第247章 反攻第994章 覆灭在即第667章 秦宓献计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001章 怒火第973章 郭嘉见吴王第863章 神仙眷侣第343章 临阵机变第605章 大才张既第336章 李儒献策第846章 斩将三十余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264章 水淹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621章 设伏第115章 抓走再说第92章 离去第954章 退兵函谷关第946章 各有算计第110章 议事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778章 投降与否第821章 诸葛亮第273章 甘宁第906章 再设计第341章 惊天阴谋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766章 阴招第401章 调虎离山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11章 民心第858章 大战落幕第300章 贾诩投陈第557章 南面称王第277章 张裕第45章 东武阳名士第746章 离别第558章 法正第689章 中伏第431章 群狼噬虎第109章 报仇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220章 徐晃第400章 杀妻为食第403章 民心所归第579章 马腾降陈第885章 内乱第558章 法正第143章 两军对垒第477章 反目第822章 齐聚江东第319章 邀战第638章 诸葛至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647章 裸衣骂公卿第363章 斩李暹第201章 封官第971章 逢纪身死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809章 屠杀第405章 轩辕关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35章 烧粮第545章 高干战死第472章 劫营第610章 天方夜谭第2章 救人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704章 国士无双第627章 葫芦谷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63章 不负将军第379章 图谋第860章 陈政定夷越第611章 三问第430章 仲德献策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715章 大战开幕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270章 交锋
第647章 裸衣骂公卿第946章 各有算计第361章 重装骑兵第783章 十日之约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226章 百态第838章 人多力量大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390章 清洗第61章 救人第317章 谋关中第21章 相邀第963章 联军窘境第621章 胆大包天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611章 身份败露第141章 军营骚乱第361章 重装骑兵第92章 离去第247章 反攻第994章 覆灭在即第667章 秦宓献计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001章 怒火第973章 郭嘉见吴王第863章 神仙眷侣第343章 临阵机变第605章 大才张既第336章 李儒献策第846章 斩将三十余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264章 水淹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621章 设伏第115章 抓走再说第92章 离去第954章 退兵函谷关第946章 各有算计第110章 议事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778章 投降与否第821章 诸葛亮第273章 甘宁第906章 再设计第341章 惊天阴谋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766章 阴招第401章 调虎离山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11章 民心第858章 大战落幕第300章 贾诩投陈第557章 南面称王第277章 张裕第45章 东武阳名士第746章 离别第558章 法正第689章 中伏第431章 群狼噬虎第109章 报仇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220章 徐晃第400章 杀妻为食第403章 民心所归第579章 马腾降陈第885章 内乱第558章 法正第143章 两军对垒第477章 反目第822章 齐聚江东第319章 邀战第638章 诸葛至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647章 裸衣骂公卿第363章 斩李暹第201章 封官第971章 逢纪身死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809章 屠杀第405章 轩辕关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35章 烧粮第545章 高干战死第472章 劫营第610章 天方夜谭第2章 救人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704章 国士无双第627章 葫芦谷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63章 不负将军第379章 图谋第860章 陈政定夷越第611章 三问第430章 仲德献策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715章 大战开幕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270章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