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复仇之始

益州之战,因为刘璋的投降而告一段落,陈旭再添益州之地。

哪怕那些因为刘璋暗弱,认为其并非明主而没有出仕的巴蜀豪杰,大多数也都在陈旭的征辟下,纷纷来投。

一时间,陈旭之锋芒,令天下诸侯惶恐不安。

哪怕高傲如袁本初,枭雄如曹孟德,骁勇善战如孙伯符,此时都感到了极其强大的压力。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属于后话了。

至于田丰当初挂印而走,前去投奔刘璋之事,陈旭却始终没有提起只言片语。

不仅如此,陈旭对于田丰之恩宠,相比起以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说,若不是田丰劝说刘璋投降,陈旭不见得能够如此轻易,就拿下了整个益州。

假如刘璋再次弃城而逃,何时能够攻下益州全境,就会成为未知数。

田丰的这种功劳,绝对不亚于一场规模庞大的胜利。

虽然刘璋已经投降,陈旭却又在益州耽误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春天都已经快要过去了。

陈旭刚刚拿下整个益州,就一心想要尽快赶往凉州,却又被各种事物羁绊,没有办法如愿以偿。

陈虎也是再三请求领兵出征凉州,可是文昭想起历史上,张飞为关羽报仇而身死的下场,却不敢贸然让其独自一人过去。

为了此事,陈虎曾经不止一次向文昭发脾气,这在以前完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文昭理解陈虎的心情,无论陈虎如何闹腾,他都只是好言抚慰,然后尽力解决益州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

春天逐渐进入了尾声,夏季到来以后,群山环绕的巴蜀之地,更是显得生机盎然。

久经战火的益州,虽然仍旧没有能恢复到以前那样,情况也在慢慢好转。

特别是关中新法开始普及以后,益州百姓才慢慢从屠城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始接受这种新的生活,只是心中多少还有一些阴影。

成都,州牧府,陈旭召集麾下文武,商议出兵凉州之事。

陈静的仇恨,文昭已经压抑太久了,一日都不愿再等待下去。

每次他快要压制不住的时候,都忍不住会拿起那柄,陈静赠送他的佩剑,轻轻抚摸着上面刻着的‘静’字。

那个字,却好似有着非同一般的魔力一样,总是能让陈旭平静下来。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陈旭才能一直隐忍到现在,哪怕在攻下益州之后,也没有贸然领兵出征凉州。

看着经过两个多月休整,重新变得容光焕发的众人,陈旭沉声说道:“益州诸事大致已定,吾欲克日起兵,杀奔凉州。”

陈旭声音不大,众人却能感受到其中隐含的杀意。

陈虎等待这日已经很久,急忙跳出来喝道:“主公出兵凉州,某愿为先锋!”

说完以后,陈虎还环视州牧府中众人一眼,诸将见状都是心中了然,没有与陈虎争夺先锋之职。

毕竟,众人都不傻,不会因为一个先锋之职,而得罪暴怒的陈虎。

陈虎虽然没有什么很大的战功,却是自家主公最喜爱的族弟,疏不间亲的道理,众人都懂。

故此,在这种情况下,众人非常诡异的都安静了下来。

看了陈虎一眼,文昭右手轻轻抚摸着剑柄,感受着上面刻下的字迹,皱眉沉思半晌。

过了一会儿,陈旭道:“此战吾欲率领大军,亲自充当先锋,手刃马超为阿静报仇。”

“至于阿虎,直接跟随我左右即可。”

失去了陈静以后,文昭更加有些患得患失,绝对不愿看到陈虎有失,所以根本不敢让他当做先锋。

不然以陈虎冲动的性格,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情,假如陈虎再出事的话,陈旭可能真会发疯。

众人也都知道自家主公,这段时间压抑太久了,没有一个人出言反对。

当初得知陈静战死,陈旭不顾一切想要撤兵的场景,众人感觉还是历历在目。

若不是贾诩的劝说,也许关中军这么长时间的努力,都会化为泡影,益州也不会完全归属陈旭了。

见众人缄默不语,陈旭眉头微微舒展,道:“益州初定,百姓却没有完全归心,各种矛盾尚且没有完全解决。”

“巴蜀之地乃是紧要去处,却不知何人能够为我驻守此地?”

关中文武听见陈旭的话,都不由挺了挺胸膛,目光灼灼的盯着陈旭。

益州距离关中太远,又是天府之国,只要在此地担任一郡太守的职位,都算得上是个土皇帝了。

可是面对陈旭的询问,却没有人毛遂自荐。

其实陈旭心中早就已经有了计较,这么说也不过是场面话罢了,又岂会真的随意安排人?

州牧府内沉寂半晌,陈旭将目光放在田丰身上,开口道:“此次益州之战,元皓威震巴蜀,益州境内无人不知元皓名声。”

“吾意任命元皓为益州刺史,不知元皓以为如何?”

对于陈旭这个突然的任命,所有人都是脸色一变,满脸的不可置信。

一州刺史的职位,绝非小可,特别是在乱世之中,更是不能轻易假手于人。

这也是为什么,关中明明有很多才能出众之人,凉州刺史的职位仍旧由陈静担任,并且无人出言反对了。

任人唯亲,虽然不是一个褒义词,在乱世中却也只能如此,陈宫担任并州牧职位,亦是这个缘故。

益州之地更是天府之国,其重要性甚至要远远超过并州、凉州,假如刺史之位所托非人,陈旭很有可能会自掘坟墓。

关中诸将都以为,这次陈旭会再次任命自己族人,担任益州刺史的职位。

却没想到,陈旭最终居然会选择田丰。

“主,主公,益州刺史之位并非小可,还望主公谨慎为之。”

哪怕一向泰然自若的田丰,此时也都有些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起话来居然也有些磕磕绊绊。

陈旭却是走到田丰身旁,挽起他的手臂感叹道:“关中众多谋士之中,先生最早投奔于我,若无先生又岂有陈旭今日?”

说到这里,陈旭环顾众人,朗声说道:“尔等都是忠贞之辈,先生更是其中翘楚,若连先生都不能信任,我还能信任何人?”

这么一番话,听得众人脸色潮红,心中激荡不已。

一州刺史职位都能假手于人,而且还不是自己宗族之人,这不由让众人感受到了,陈旭非同一般的气魄。

对于众人表现陈旭非常满意,他再次对田丰说道:“益州之地,日后就交给先生了。”

随后,陈旭就拿出了益州刺史的印绶,将其递给田丰。

田丰情绪亦是激动异常,跪在地上双手接过印绶,说道:“除非我死,否则益州之地,绝对会成为主公最坚实的后盾。”

陈旭将田丰拉了起来,道:“以先生之才,为我守住益州乃是轻而易举之事,又何谈‘死’字?”

对于益州之地,陈旭不得不谨慎对待。

虽然他也想让自己族人,担任益州刺史之位,可是思来想去,都觉得没有合适人选。

毕竟,陈氏一族的底蕴实在太过薄弱了。

陈群固然有才华,却是那种内政型人才,可以帮助陈旭,将境内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却不能独挡一方。

陈虎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更是不能担当大任;陈青太过谨小慎微,才能与其余贤才相比,也只能说是一般。

特别是陈静之死,也让陈旭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人唯亲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假如凉州刺史当初不让陈静担当,也许就不会出现陈静战死,兵败凉州的事情了。

既然有了这个教训,陈旭就不得不转变心态,开始启用那些真正有才华,并且足够忠诚的人独挡一方。

他也相信,田丰绝对不会背叛自己。

益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够成为关中的粮仓,以及兵源的出口地,日后也是攻打荆州的桥头堡。

仅仅凭借田丰一人,根本不足以担起这个重任,益州境内,还必须有精兵猛将驻守才行。

考虑过各方面因素以后,益州人事安排终于被决定下来。

田丰为益州刺史,张松为益州从事;甘宁为巴郡太守,吴懿为副将;徐晃担任汉中太守,阎圃为汉中主薄,邓贤为副将。

张松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于平衡益州境内的各种势力,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甘宁生于巴郡,当初更是率领锦帆贼纵横于巴郡境内,声名赫赫,让他担任巴郡太守,却是非常恰当。

而且巴郡境内河道纵横,更有长江直通荆州,假如让甘宁在此训练出一支精锐水军,日后必可顺着长江直接杀入荆州境内。

哪怕荆州兵来犯,凭借甘宁的才能,也能拒敌于国门之外。无论如何考虑,巴郡太守的职位,都非甘宁莫属。

至于徐晃,本来就是汉中太守,阎圃也是汉中主薄。

汉中乃是益州与关中、凉州、荆州的交界处,往东出了汉中境内,不到一日路程即可杀奔荆州治所襄阳。

汉中境内不仅人口众多,战略位置也极其重要,没有大将驻守根本不行。

可以说,为了让整个益州变得固若金汤,陈旭狠下心来,派遣数位在关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领兵驻守此地。

至于荆州,却随时暴露在益州军的兵锋之下。

人事安排完毕以后,陈旭不仅将益州降卒打散分派了出去,还留下了三万关中精锐。

随后,陈旭就让贾诩、张既、张裕、法正、张任、刘璋等人,率领大军返回关中。

至于他自己,却是不带一位谋士,只率领典韦、吕布等人,以及一万兵马直接杀奔凉州。

临行之前,陈旭握着贾诩的手说道:“前番多亏有先生劝谏,否则我定会酿成大错。”

“关中士卒久战疲惫,虽然休整了一段时间,终究因为水土不服,战斗力下降十分厉害。”

“而且吾此次与马超交战,很有可能会远赴荒漠,步卒并不足以担当追击敌军的重任,故此才会只领一万兵马前往凉州。”

“子龙很快就会率领关中骑兵,奔赴凉州助战。”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冷静,陈旭也思考了许多问题,知道想要彻底击溃羌人,还是要以骑兵充当主力。

陈静以步卒出塞,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这一次,不仅赵云会带领一万精锐骑兵奔赴凉州,还有新组建的五千骑兵,也会一同前往。

至于为何没有带谋士,陈旭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塞外不比其他,与羌人作战也不需要太多谋略,要的只是以实力进行碾压。

更何况,谋士在战场上的作用,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他们大多都是在战场之外进行策划。

真要等到两军交战的时候,倚仗的还是综合实力,有些地方谋士们根本没有能力插手。

就比如,面对一座岿然不动的大山,哪怕谋士们智谋再如何出众,也不能让山岳崩塌。

还比如,哪怕多智如妖的诸葛亮,在攻打陈仓的时候,面对郝昭无懈可击的防守,任他智计百出也无能为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塞外作战不同其他,哪怕精壮的士卒都可能因病死亡,更不用说是谋士们了。

就好像历史上郭嘉那样,若不是因为远征乌桓,因为水土不服加上长途奔波,也不会死那么早了。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郭嘉身体不好的事情,而且曹操后来还说过,想要等自己去世以后,托孤给郭嘉。

由此可见,曹操一开始认为郭嘉会比自己活得长,虽然其中有郭嘉年轻的缘故,也可以推测出郭嘉平常时分,身体应该不会太差。

假如没有那场远征乌桓的战役,说不定郭嘉会比曹操活得更久呢。

正是考虑到这种不确定因素,陈旭才没有让一位谋士跟随自己,他不想这些人出现一丝意外。

而且陈旭自信,论起领兵打仗,抛弃妇人之仁的自己,不会比任何人差。

曾想那个带领黄巾军,以弱势兵力纵横天下的陈文昭,此时将会再次君临大地,让整个荒漠为之震动。

他要以手中长枪,心中热血,麾下精兵猛将,将整个陇西踏为平地。

第630章 纵第1005章 回家第50章 东阿对第189章 处置俘虏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987章 少年入长安第547章 渡河第267章 捷报第347章 殴打公卿第266章 劝降第359章 初战告捷第732章 第三天第350章 怒第484章 畸形繁荣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996章 时代的落幕第431章 群狼噬虎第866章 孙权第943章 水军初战第407章 两军对阵第753章 反攻第650章 九锡第114章 田丰第276章 名士第723章 小霸王第330章 按律当斩第824章 驿馆说鲁肃第206章 擒张辽第642章 徐庶择主第744章 纠结第1002章 郭嘉请降第124章 胜负有凭第972章 争功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756章 碾压第794章 三策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17章 分兵追击第335章 连战连捷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711章 蒲坂风波第46章 再议黄巾第175章 推测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383章 吕布挂帅第51章 欲擒故纵第849章 虚位以待第112章 骑兵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208章 绝路第267章 捷报第296章 生死战第500章 新法第73章 暴走第201章 封官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278章 相见第507章 求助第149章 围猎野豕第351章 衣带诏?第21章 相邀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844章 叔侄第267章 捷报第792章 田丰投刘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578章 张松出使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578章 张松出使第163章 洞房第788章 田丰离去第129章 东风乍起第218章 陈宫献策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659章 诬陷第935章 初战虎牢第985章 荆州平定第746章 离别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3章 阿虎之勇第38章 虚张声势第649章 以进为退第233章 斩将第713章 邓芝第265章 惊变第295章 冲突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252章 密谋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33章 离间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172章 放风筝第571章 文昭领兵第300章 贾诩投陈第434章 斗智斗勇第59章 殇第228章 唇枪舌战第678章 斥徐晃
第630章 纵第1005章 回家第50章 东阿对第189章 处置俘虏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987章 少年入长安第547章 渡河第267章 捷报第347章 殴打公卿第266章 劝降第359章 初战告捷第732章 第三天第350章 怒第484章 畸形繁荣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996章 时代的落幕第431章 群狼噬虎第866章 孙权第943章 水军初战第407章 两军对阵第753章 反攻第650章 九锡第114章 田丰第276章 名士第723章 小霸王第330章 按律当斩第824章 驿馆说鲁肃第206章 擒张辽第642章 徐庶择主第744章 纠结第1002章 郭嘉请降第124章 胜负有凭第972章 争功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756章 碾压第794章 三策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17章 分兵追击第335章 连战连捷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711章 蒲坂风波第46章 再议黄巾第175章 推测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383章 吕布挂帅第51章 欲擒故纵第849章 虚位以待第112章 骑兵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208章 绝路第267章 捷报第296章 生死战第500章 新法第73章 暴走第201章 封官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278章 相见第507章 求助第149章 围猎野豕第351章 衣带诏?第21章 相邀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844章 叔侄第267章 捷报第792章 田丰投刘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578章 张松出使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578章 张松出使第163章 洞房第788章 田丰离去第129章 东风乍起第218章 陈宫献策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659章 诬陷第935章 初战虎牢第985章 荆州平定第746章 离别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3章 阿虎之勇第38章 虚张声势第649章 以进为退第233章 斩将第713章 邓芝第265章 惊变第295章 冲突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252章 密谋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33章 离间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172章 放风筝第571章 文昭领兵第300章 贾诩投陈第434章 斗智斗勇第59章 殇第228章 唇枪舌战第678章 斥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