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轻视与看重

连叔蕊近来对那个卖点心的年轻人越来越上心,但是又觉得有些好笑,自己一个元首的女儿,怎么可以看上一个卖点心的小贩呢?自己还是好奇心太重了,有些过分不自重了。正当连叔蕊暗自下决心日后不再见那个读过几本书的小贩时。一日,她竟然发现自己父亲大人身边有个侍卫和那个小贩一模一样,她走进一看,竟真是那个小贩,她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李恪仁笑道:“我本来就是在这里当差,偶尔出去卖点心。”连叔蕊越发觉得奇怪,就跑去问她的父亲,连农庵笑道:“原来是这样,这个侍卫叫李恪仁,他父亲是营州军务帮办李律禛,他是质子,是他父亲为了表明对我的忠诚而把他送了过来。我劝你还是少和他接触为好,三儿,好男儿多得是,将来把你送到皇宫当贵妃怎么样?”连叔蕊哭笑不得,急忙道:“父亲,你就不要安排我的亲事了,我要自己找一个合意的人。”连农庵宠溺的答道:“好好好,还是三儿有主见,可惜你不是个男儿身,不然一定能接我的衣钵。”

这连叔蕊渐渐地对李恪仁装作视而不见,也颇把当初偷偷和他相会当成一件羞耻之事。李恪仁闻弦歌而知雅意,也开始忘记这个女子和关于这个女子的所有事。李恪仁倒是没觉得什么,他当初想接近这个女子,是因为他已经猜到了这个女子是连农庵大人的女儿,要是能成为连农庵大人的女婿,想必能为父亲和周大爷挡不少的风雨,好让他们能安心经营营州,现在看来是不行了,连农庵大人和她的女儿眼高的很,根本看不上自己这个小小的军头的儿子。只要自己不看轻自己就好了,自小父亲要告诉自己,赳赳武夫,国之干城。李恪仁熟读史书,也知道历朝历代君王起事都是靠的武人,但治天下就要靠文人,国家一旦安稳,武人就开始收到压制,即使如连农庵大人这样的以武立身的人,内心也是对文人多了几分尊敬,而对武人多了几分轻视吧!真是一个怪论。李恪仁打心眼里不讨厌文人,但是也不轻视武人,他自己就是正经的武夫,当然不是丘八,他认为赵宋一朝,极力重文抑武,导致山河不固,最终使神州陆沉!朱明,亦是坐视文官打压武将,方使得肃慎蛮夷,入主神州大地。

李恪仁在燕都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结交各路官员,为营州发声。连农庵为人十分精明圆滑,李恪仁觉得此人即使你做的再多,他该杀你时还是不会手软,可谓当世曹操。连农庵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荆湘动乱时出兵平叛的马大人,此人极好功名利禄,荆湘之乱时,大肃朝廷赏了他一个公爵,他就乐的找不见了北,几乎背叛了连农庵,李恪仁觉得这样的人,即使连农庵手中有着丰富的资源,仍然养不住他,自己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喽喽,还是不要去自取其辱的好。连农庵手下还有一员大将,此人叫杨鹄泉,传闻此人极为清正古板,极为干练,若不是连农庵一力提拔,凭此人的处事,不能居如此高位。李恪仁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突破口,这几日快到了杨鹄泉大人的寿辰了,李恪仁准备去拜访一下。

话说这李恪仁办了一个点心生产作坊,在他的努力之下,规模越来越大,盈利也是非常可观,他觉得还是来钱太慢,他把这个作坊抵押给了交通银行,贷了五万龙洋,开办了一家面粉厂,真好和他的点心作坊互相配合。等到了杨鹄泉生日,李恪仁带了半车点心,半车面粉就去了杨府,来杨府拜寿的人很多,排成了长龙,人人拿的礼品也是珍贵的很,相比之下,李恪仁拿的东西简直就是乡下土包子过年串穷亲戚。正当李恪仁颇觉得不好意思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杨府的管家居然不收任何客人拜寿带来的的礼品,还说这是杨鹄泉大人本人的意思,看来外界所传是真的,杨鹄泉果然廉洁,李恪仁暗暗想到。李恪仁觉得自己还挺走运,明明是舍不得拿出大礼给杨鹄泉拜寿,当然自己也确实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但现在看来自己拿着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反而是在众多巴结杨鹄泉的人中显得极为风雅。正当李恪仁沾沾自喜时,杨鹄泉的管家让他把拉来的一车东西拿回去,杨鹄泉大人不收任何礼品,无论是值钱还是不值钱。李恪仁当场傻眼,这是真正的清官啊!他略一思索,想出了一个办法。

“你就是李律禛的儿子?说吧,你找我有什么事?”杨鹄泉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总长大人,您好,家父对您敬仰的很,说和我说您一心为国,从不谋私,是军人的楷模。我今天是来求您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李恪仁小心的恭维道。杨鹄泉不觉笑了起来,道:“说吧?想求我办什么事?”李恪仁恭敬地答道:“我想让您支持一下民族工业,想让您支持国货。卑职开了一家面粉厂,但是受到外国商人的挤压,经营艰难。如果您能吃一下我做出来的面粉,并说一个好字,我这面粉就不愁卖了。另外我还开了一个点心作坊,正值您大寿,我给您做了些点心,希望您能收下。”“哈哈,我还当什么事呢?这样吧,我会给陆军部辎重司打个电话,以后让你参与供应在京陆军的粮秣供应,至于拜寿的点心,看你一片诚心,我就收了。”杨鹄泉满脸笑意地答道。“卑职多谢总长照拂。”李恪仁恭恭敬敬地说完又敬了个礼。待李恪仁走出内堂后,杨鹄泉对身边一个年轻人问道:“又铮,如何?”那年轻人哈哈笑道:“有意思,李律禛一个武夫竟生出了一个商人儿子,这样也好,听说李律禛就这一个独子,李律禛在营州办实业,练新军,可惜后继无人啊!”杨鹄泉开心道:“这样也好,武夫还是要笼络的,不贪财的武夫可比贪财的武夫麻烦多了。又铮,你日后让陆军部多照拂照拂他。这时局,我们还需要地方藩镇的支持。”

两百零二章,总动员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五章,惩石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九章,筹款第六章,善后第十八章,办银行第十七章,轻视与看重两百零三章,淮败第五章,惩石第十八章,办银行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两百零四章,出关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第五章,惩石第一章,兵变两百零二章,总动员第八章,经济第八章,经济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十五章,新篇第六章,善后第六章,善后第十八章,办银行第十四章,立足一百零一章,苦尽甘来两百零三章,淮败第十章,伤患两百零二章,总动员二百零一章,调停冀淮第六章,善后第十四章,立足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十章,伤患第九章,筹款第九章,筹款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第一章,兵变第十三章,兵工第四章,发财两百零三章,淮败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两百零四章,出关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两百零三章,淮败第一章,兵变两百零四章,出关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两百零四章,出关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十二章,宽与严两百零二章,总动员两百零二章,总动员第十章,伤患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两百零二章,总动员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二百零一章,调停冀淮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百零三章,争论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八章,经济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十五章,新篇第十三章,兵工第十章,伤患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第六章,善后第六章,善后第十一章,练兵第十四章,立足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第六章,善后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一百零三章,争论第十八章,办银行第九章,筹款第二章,平乱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二章,平乱第十四章,立足一百五十一章,整合两百零四章,出关一百零一章,苦尽甘来一百零一章,苦尽甘来第二章,平乱第十一章,练兵第二章,平乱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
两百零二章,总动员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五章,惩石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九章,筹款第六章,善后第十八章,办银行第十七章,轻视与看重两百零三章,淮败第五章,惩石第十八章,办银行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两百零四章,出关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第五章,惩石第一章,兵变两百零二章,总动员第八章,经济第八章,经济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十五章,新篇第六章,善后第六章,善后第十八章,办银行第十四章,立足一百零一章,苦尽甘来两百零三章,淮败第十章,伤患两百零二章,总动员二百零一章,调停冀淮第六章,善后第十四章,立足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十章,伤患第九章,筹款第九章,筹款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第一章,兵变第十三章,兵工第四章,发财两百零三章,淮败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两百零四章,出关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两百零三章,淮败第一章,兵变两百零四章,出关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两百零四章,出关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第十六章,抗灾与移民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十二章,宽与严两百零二章,总动员两百零二章,总动员第十章,伤患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两百零二章,总动员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二百零一章,调停冀淮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百零三章,争论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八章,经济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十五章,新篇第十三章,兵工第十章,伤患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第六章,善后第六章,善后第十一章,练兵第十四章,立足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第六章,善后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一百零三章,争论第十八章,办银行第九章,筹款第二章,平乱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二章,平乱第十四章,立足一百五十一章,整合两百零四章,出关一百零一章,苦尽甘来一百零一章,苦尽甘来第二章,平乱第十一章,练兵第二章,平乱第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