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轩然大波

次日一早,杨元庆带着丹阳公主杨芳馨前往晋阳宫去觐见少帝杨侑,或许是因为和江佩华在一起的缘故,杨芳馨来太原路上那种凄凄惨惨的神情此时已经看不见了,变得神采飞扬,受到江佩华的影响,她对杨元庆的态度也没有从前那样冷淡了。

杨元庆骑马而行,跟随在马车旁边,四周又有数百名亲兵护卫。

“公主殿下,昨晚休息可好?”

杨元庆在马车旁笑问道,他本人则恢复得很好,和家人在一起,只经历一夜,他一路跋涉的劳顿都消失了,格外地精神抖擞。

杨芳馨却没有出声,半晌,她才小声问:“杨总管,你会不会让我住进晋阳宫?”

杨元庆感觉到了她心中的不安,便笑问她道:“你自己愿意住到晋阳宫吗?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安排。”

杨芳馨却不肯说自己想留在杨元庆府中,她转个弯说:“如果阿姊也住进晋阳宫,那我就愿意搬去晋阳宫,反正,我想和她在一起。”

杨元庆呵呵一笑“我明白了!”

“杨总管……”

马车里,杨芳馨又忍不住问道:“冰儿说你是世间最宽容仁厚的男人,你认为自己是吗?”

“我是她爹爹,对她来说,当然是世间最宽容仁厚的男人,你不是同样认为你父亲是天下最好的人吗?”

“是的!”

马车里杨芳馨低低声道:“我的爹爹是天下最慈爱、最宽容、最善良之人,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他。”

沉默了一会儿,杨芳馨又小声道:“杨总管,谢谢你!”

“谢我什么?”杨元庆不解地问。

“谢谢你尊他庙号为武帝,没有用炀、衰、哀、末、纣这样的字眼贬低他。我听说唐朝贬他为炀帝,杨总管。我希望你能战胜唐朝。”

杨元庆点了点头“公主殿下,你要记住这一点,唐朝是我们的敌人,不光是我杨元庆的敌人,也是你的敌人,是大隋的敌人,你就算对我杨元庆不满,也不能赞美敌人。”

“我不会,我绝不会去赞美一个贬我父亲为炀帝的敌人。”

晋阳宫位于北城外。需要从北城出去。杨元庆的队伍转到了晋阳大街上,晋阳大街是太原城的中轴主干道,笔直地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一直延伸出去,最后的终点便是晋阳宫的正门。晋阳门。

他们刚到晋阳大街,却听见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喊声传来,只见黑压压的人群从南面向北而来,令杨元庆吃了一惊,他一摆手止住了队伍,这时他看清了,绝大部分都是穿着儒袍的士子,而不是顶盔冠甲的士兵,这使他稍稍松了口气。刚开始他还以为是军队入城了。

杨元庆的眉头随即皱了起来,这些士子打着横幅,挥舞手臂,很明显是在示威游行,发生了什么事?他立刻对一名亲兵道:“去打听一下,出了什么事?”

亲兵催马飞奔而去。杨元庆则命手下加快速度,先去了晋阳宫。

一只小小蝴蝶煽动翅膀可以引起千里外的暴风雨,裴氏子弟裴青松不经意的一番话泄露了天机,引发了这次轩然大波,几十名国子监士子经过一夜的串联,发动了三千名国子监士子的游行请愿。

他们打着巨大的横幅,‘不要门阀,要公平!”抬着孔子的塑像,浩浩荡荡在晋阳大街上的游行,不断吸引从各地赶来参加科举的士子一并加入到游行队伍中,一个时辰后,游行队伍已经达到两万余人,盛况空前,引来了数十万太原民众夹道围观。

京兆府出动了数百名衙役维持秩序,九门军也奉命出动了五千骑兵在游行队伍的前后左右巡哨,唯恐引发其他严重事情。

“科举公平!”

“不要门阀!”

……,

“唯才取士,反对内幕!”

士子们群情激昂,振臂高呼,很多人眼泪都流了下来,他们声嘶力竭,渴望着能够公平的考试,实现他们一生的夙愿。

队伍浩浩荡荡向北门走来,北门已经关闭,三千弩手站成五排,冰冷的弓弩对准了迎面走来的士子,两边各有五百骑兵手执长矛战斗,杀气腾腾,穿过北门再走数里便是晋阳宫,北隋王朝的政治中心,士兵们不容许他们从北门出去。

队伍越走越近,所有的士兵也越来越紧张,九门将军马绍站在城头,紧紧握着刀,手心攥出了汗,他嘴唇绷成一条线,目光死死盯着越走越近的游行队伍,就在这时,北城门外忽然传来士兵大喊:“马将军!”

马绍快步走到城头另一边,探身望去,只见一名骑兵出现城下,手中高举一面金牌,高声喊道:“总管有令,开启城门,不要伤害士子!”

马绍一颗心蓦地放下,他又迅速走回另一边,只见游行队伍已经走进百步内,他立刻高声令道:“撤军,开城!”

弩手和骑兵纷纷撤走,北城门缓缓打开,数万士子穿过城门,向晋阳宫放向浩浩荡荡而去。

…………,

晋阳宫紫微阁,杨元庆正和五名相国紧急商议太原城内声势浩大的游行,裴青松在酒肆说得话并没有错,杨元庆确实是想用这次秋试的契机拉拢河北士族,从而为明年春天发动的河北战役做好政治上的准备,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一定限度上的公平。

早在两个月前,王绪提出科举建议时,紫微阁五名相国和杨元庆便达成了妥协,按照三三四的比例分配这次科举名额,也就是河东以外士族、河东士族和公平录取名额。

但士子们的**和对公平的诉求,使他们达成的妥协面临新的挑战,五名相国都沉默了,这时。昨晚刚刚赶回来的杜如晦叹口气道:“士子们诉求公正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这是北隋的第一次科举。为了建立声誉,我建议索性就彻底放开,承诺公正科举,响应士子们的诉求。”

裴矩摇了摇头“如果是盛世,公正科举可以实施,但现在不是,我这些天也接见博陵崔氏和范阳卢氏派来参加科举的子弟,博陵崔氏派来五人,两嫡三庶。范阳卢氏派来派来六人。三嫡三庶,我发现他们派来的并不是最优秀的子弟,像崔弘升的三个孙子启元、启东、启白都没有来,还有范阳卢氏派来的子弟也是我没有听说过,由此可以看出河北士族还是比较谨慎。我能理解他们的谨慎,他们也怕太高调被窦建德收拾,可如果真的按照杜相国的想法,一律公平考试,那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可以说,河北士族子弟一个都考不上,毕竟河东士族都是全力以赴,这样的后果会很严重,河北士族会认为我们不给面子。所以还是得分配名额,只是看怎么个分配法。”

王绪虽然和裴矩一直是明争暗斗,但在科举这件事上,他却和裴矩的立场差不多,而且他还要更偏激一点,他是坚决反对科举。主张九品中正选士,所有的名额分给各郡,由各郡中正官推荐优秀子弟,这样一来,王学子弟至少要占据两成的名额,推行科举无疑是侵犯了他的利益。

“我支持裴相国的意见,这次科举是我建议的,其实我最初的方案就是实行折中的科举中正制度,推举和考试相结合,各郡可推选多人,比如根据各郡人口,推荐二十人到五十人不等,然后再在各郡推举的人中进行考试科举,这其实是开皇年间实行的办法,我认为更加容易被人接受。”

“我反对王相国的方案!”

说话的是崔君肃,他出身清河崔氏,虽然清河崔氏也是坚决反对实行科举的士族,但崔君肃却因为跟杨元庆多年,他的思想比较开明,他主张应该给寒门子弟一个机会,所以他是大力主张实行科举的开明派。

“我认为杜相国说得对,就算是公平考试,实际上也是名门望族占优势,前几年的丰州科举是因为没有名门士族参与,所以寒门子弟录取较多,但今年的科举非同一般,河东的河北名门士族基本上都参与,能给寒门子弟的名额本来就很少,如果按照裴相国的方案,预留给大部分给名门子弟,而剩下的再公平考试,那么对寒门士子就更不公平了,能考上一两个就是万幸,说不定连一个都考不上,天下人就会怀疑我们科举的公平,索性放开,一切按照真才实学来评判,大家认为怎么样?”

所有人都回头向杨元庆望去,杨元庆站在窗前,默默注视远处,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见晋阳宫大门,晋阳宫大门前,数万士子已经到了,他们静坐在大门的草地上,保持着安静,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诉求公平。

巨大的横幅依然竖在空中,‘不要门阀,要公平”这几个大字格外地刺眼。

二百个录取名额可以直接入仕,这是一块具有巨大诱惑力的圆饼,每个人都想给自己多分一点,但饼只有这么多,一些人增加了,一些人就会减少,所以不管怎么分,总会有人产生意见。

但不管怎么有意见,最终方案必须由他杨元庆敲定。

杨元庆叹了口气,他不能不考虑河北士族的利益,还是京兆韦氏,吴兴沈氏等等其他地区望族的利益,他都要考虑到。

沉默良久,杨元庆终于做出了最后的结论,他缓缓道:“二百个名额中,三十个名额留给我来决定,其余一百七十个名额全部由考试产生,公平录用,至于主考官,我推荐李纲来担任。”

………

第18章 参军之谜(下)第18章 血腥镇压第54章 把水搅浑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10章 顶住压力第38章 皇后之劝第16章 重大隐忧第42章 步步紧逼第18章 投票表决第63章 北地迎归第28章 捉奸在床第19章 势力扩张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49章 争夺棋子第118章 咬金请缨第47章 灾情初现第3章 小妹何名第35章 铁血柔情(上)第37章 一招险计第7章 战略对抗第137章 严厉警告第48章 江都惊魂(中)第31章 裂痕初现第38章 两个时辰第10章 反间之计第32章 千金一箭第61章 南阳事件第16章 内部决裂第53章 七星宝刀第5章 两个使者第151章 笼络军心第41章 不惹小人第11章 兴风作浪第13章 战争来临第13章 突厥消息第27章 夺取河阳第45章 援军到来第1章 灞桥秋色第27章 元家之欲第55章 两座崔府第27章 李渊抉择第7章 罗艺告密第7章 古怪心思第6章 裴府家宴第7章 杨府贵客第17章 两强对阵第49章 萧家试探第29章 风过雁门第58章 李渊出事第17章 仁寿宫变(九)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27章 晋阳疑云第30章 三个条件第47章 金榜题名第40章 祸水东引第6章 裴府家宴第57章 药到病除第118章 咬金请缨第32章 围魏救赵第30章 关中应对第24章 临战增帅第15章 貌合神离第105章 虎穴奇计第54章 西域战略第34章 夜攻太原第54章 雨夜献城第25章 分忧之臣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27章 回府风波第30章 西路隋军第15章 仁寿宫变(七)第1章 意外相逢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章 冤家路窄第25章 狭路相逢第17章 君心难测第37章 内廷献策(下)第16章 危机前夜第2章 齐王供奉第139章 战利之品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1章 钱货漏洞第14章 死地后生第23章 辽城之殇第13章 逃兵危机第12章 最后摊牌第2章 一战成名第21章 帝王心术(上)第19章 夜攻河内第154章 夫人郑氏第8章 违规卖酒第3章 意外相遇第40章 先礼后兵第32章 壮士断腕第18章 调兵遣将第24章 草原天鹅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5章 京城谶语
第18章 参军之谜(下)第18章 血腥镇压第54章 把水搅浑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10章 顶住压力第38章 皇后之劝第16章 重大隐忧第42章 步步紧逼第18章 投票表决第63章 北地迎归第28章 捉奸在床第19章 势力扩张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49章 争夺棋子第118章 咬金请缨第47章 灾情初现第3章 小妹何名第35章 铁血柔情(上)第37章 一招险计第7章 战略对抗第137章 严厉警告第48章 江都惊魂(中)第31章 裂痕初现第38章 两个时辰第10章 反间之计第32章 千金一箭第61章 南阳事件第16章 内部决裂第53章 七星宝刀第5章 两个使者第151章 笼络军心第41章 不惹小人第11章 兴风作浪第13章 战争来临第13章 突厥消息第27章 夺取河阳第45章 援军到来第1章 灞桥秋色第27章 元家之欲第55章 两座崔府第27章 李渊抉择第7章 罗艺告密第7章 古怪心思第6章 裴府家宴第7章 杨府贵客第17章 两强对阵第49章 萧家试探第29章 风过雁门第58章 李渊出事第17章 仁寿宫变(九)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27章 晋阳疑云第30章 三个条件第47章 金榜题名第40章 祸水东引第6章 裴府家宴第57章 药到病除第118章 咬金请缨第32章 围魏救赵第30章 关中应对第24章 临战增帅第15章 貌合神离第105章 虎穴奇计第54章 西域战略第34章 夜攻太原第54章 雨夜献城第25章 分忧之臣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27章 回府风波第30章 西路隋军第15章 仁寿宫变(七)第1章 意外相逢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章 冤家路窄第25章 狭路相逢第17章 君心难测第37章 内廷献策(下)第16章 危机前夜第2章 齐王供奉第139章 战利之品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1章 钱货漏洞第14章 死地后生第23章 辽城之殇第13章 逃兵危机第12章 最后摊牌第2章 一战成名第21章 帝王心术(上)第19章 夜攻河内第154章 夫人郑氏第8章 违规卖酒第3章 意外相遇第40章 先礼后兵第32章 壮士断腕第18章 调兵遣将第24章 草原天鹅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5章 京城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