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

正所谓,红脸黑脸一起唱,效果才会不一样。

软与硬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手段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应当和颜悦色,与人为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还是和和气气地相处为好。当然,工作生活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矛盾只要不是很尖锐,最好还是相安无事。所谓凡事好商量,有话好好说,都是人们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温和态度和常用的退让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候温和的手段都灵验,社会上有的人就是欺软怕硬,得寸进尺,把妥协退让当成软弱可欺。你越是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他越是不依不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手段了。

《水浒传》中大相国寺菜地中的一群泼皮无赖就属于这样一类人。他们整天偷鸡摸狗,不务正业,以到大相国寺的菜地中偷菜为生,还欺负寺中的和尚。鲁智深知道后,原本还想好好给他们讲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他们欺负鲁智深是新来的,又不了解他的底细,想一来就给他一个下马威。结果一群人被鲁智深打入了粪坑,吃了大亏,最后终于服了软。如果鲁智深还是像以前那些管理菜园的和尚一样,没有一些拳脚手段,把这帮人打得服服帖帖,最后那就只能自己吃亏。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软与硬两手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如果有所偏倚,自己便要吃亏。为人不能太软,那样会给人以废物点心的感觉,都觉得你好欺负,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会经常受到别人举止、言语、态度的戏弄与伤害。由于人性中有着天然的缺陷,人们总多少有点欺善怕恶的毛病。因此,人可以温和,但不可以软弱。

然而我们也不能走到事物的反面,不可以总是态度强硬,好勇斗狠。一个人太强硬,必然使人觉得他头角峥嵘,浑身是刺。这种强硬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以至于弄得千夫所指,触犯众怒,到时候谁也救不了他。

在平时人们更多的还是要软硬兼施,因为生活是复杂的,人们的心情是多变的,在不同的事情上,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策略。所以,我们还是要表现得灵活一点,针对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采用多样的方法。涉世不深、初入社会的人,或者过分软弱、过分善良,或者是态度固执、目空一切,因此更有必要了解软硬兼施的效用,心理上要有点软硬两手交替使用的谋略与机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荆州就充分运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而且运用得非常高明。诸葛亮是运用武力占据了荆州,但是他非要和东吴说是暂借荆州,这就是软的一手,用这一招给东吴以幻想,让他们以为还能够通过和平手段取得荆州,所以难以下决心和刘备、诸葛亮动武。可是当东吴催讨荆州的时候,诸葛亮一方面赖着不还,另一方面又威胁东吴,把东吴弄得打不是,不打也不是。运用这一手,诸葛亮达到了长期霸占荆州的战略目的。

所以,软与硬,作为一种策略,或者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无论何种场合,不可偏颇。从理论上讲,软,体现友善、涵养、通情达理;硬,则显示尊严、原则和力量。还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

为人要灵活处世趋利避害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强出风头。你的言谈举止——你的朋友、同事——都在观察你、品评你;你有成就,你肯努力,你待人宽厚,别人自会欣赏,用不着强求注意。强出风头,反而引起别人的反感。

人心叵测,世事无常。要想有一个稳妥的人生,你就要学会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不动声色。因为,风头出尽的人容易遭人妒,容易首先受到攻击。

现实中,确有那么一些人,虽说其能力、才学的确令人钦佩,可正因为他们比别人所起的作用大一些,便总以为一切高、精、难的工作必须自己插手才会马到成功,他人纯属“跑龙套”的配角,俨然离了他地球就会不转。难怪“枪手们”总忍不住先打这样的“出头鸟”。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否定那些勇往直前、万事当先的人,只是强调前与后的分寸,古人不也是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吗?

工作中,先掂一掂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和在单位中的角色。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则责无旁贷,必须尽心尽力去完成。自己工作之外的事情,则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原则,不该涉及的尽量不去涉及,尤其不要以“内行人”、“明白人”或者其他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对同事、领导指手画脚。即使人家请你去帮忙,也应以谦逊的态度诚恳待人。

其次,在名誉、利益面前,尽量不要表现得过于热衷,以避免成为众人妒忌、排挤的对象。即使有所追求,也应该在表面上含而不露,应该通过为人与处世的技巧去赢得大家和领导的认同。要知道,很多事情的成功,正如战场上作战一样,迂回包抄要比正面直接进攻有效得多。

保持低调,不前不后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处世技巧,它的根本点就在于明哲保身。这种策略可以保证你在一个群体之中四平八稳、步步为营地向前推进。

不前不后是控制的结果,是理智的化身。它要求你在工作办事过程中沉着、稳定,不以情绪支配言行,不受心理蛊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正是这种不前不后处世态度的体现。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不前不后只是说在同事之中,在利益与荣誉面前,不过分张扬自己,不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攀登。

不前不后只是一种过程,但从结果——自己的前途与事业而言,则必须是在他人的前头,必须从同事之中脱颖而出。到那时,其情势将不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是“众星捧月”、“众望所归”。这正是恰当地把握了不前不后的分寸,从而为自己赢得人缘与机缘,也为自己赢得巨大的生存空间。

解开面纱,看穿背后的心理玄机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未必就能知心,而知心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被陌生人捅了一刀那叫皮肉伤,而要是被自己认为是最亲密的朋友给捅了一刀,就犹如万箭穿心,那才叫心痛,有可能成为愈合不了的伤口。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鹿口渴得难受,来到一处泉水边。它喝水时,望着自己在水里的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而优美,洋洋得意,但看见自己的腿似乎细而无力,又闷闷不乐。鹿正自思量,一头狮子出来追他。它转身逃跑,把狮子落下好远,因为鹿的力量在腿上,而狮子的力量在心里。这样,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头,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它的角被树枝绊住,再也跑不动,就被狮子捉住了。鹿临死时对自己说道:“我真倒霉,我原以为会败坏我的救了我,我十分信赖的,却使我丧命。”

希腊有句古话,“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倒并不显得像朋友”。很多人在危难的时候才发现,背叛自己、出卖自己的往往是十分信赖的朋友,而曾被怀疑的朋友却成了自己的救星,真是可笑又可悲。

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但是其个人品质却为人所不齿。勾践在极端困苦之下,多亏了文种和范蠡两位大臣为他出谋划策,然而,成就大业之后,两位功臣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生活中,有的人自觉人微言轻,能与伙伴们亲同手足,同喜共忧。可一旦升官发财了,对过去那“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他们同甘共苦,后来一位因犯错误离开部队。在“文革”中,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历史问题进行批斗。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作个证明,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眼泪。

一个你刚认识的人,一般是没法通过第一眼就看出他的真心。但岁月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帮我们辨别人心。有些人很善于掩饰和伪装,他们在一时一事上可以跟你称朋友,但日子一长,共事时间久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他们的人品,隐藏的狐狸尾巴就会露出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当某朋友对你,尤其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你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时间久了,答案自然在你心中。这类朋友是很难在你危难之中施以援手的,所以不可深交。

朋友多了路好走,但也要看什么样的朋友,要知人知面更知心。这样才能在需要朋友的时候不会孤立无援,甚至反遭其害。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可否认,成功之人必定经历过风风雨雨,见过各种各样的场面,内心会变得圆滑。尤其是在官场,所谓的势利,更是屡见不鲜。但是,一旦自己得势,万不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曾国藩酷爱读书,志在功名。功与名,是曾国藩毕生所执著追求的。他认为,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又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观点。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兆。因此,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此外,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为人处世,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招来大祸。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余自经成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还有,他始终认为:“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自顾不暇;人与妻奴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

人在得志得势利时,切莫忘乎所以,要内敛自谦;人在有福可享时,不要虚掷钱财,应克勤克俭,这便是立身处世的不败法则。

1991年7月1日晚,在法国阿斯克新城举行的国际田径赛,吸引了10万多观众,作为汉城奥运会后首场100米赛,他们主要是来观看美国的卡尔·刘易斯和加拿大的本·约翰逊究竟谁快谁慢。本·约翰逊在汉城奥运会上,因服用违禁药物被取消了成绩,判罚停赛两年。今年复出,两人再次同赛角逐,格外引人注目。

但比赛结果出人意料,冠军易人,美国另一名好手米切尔摘取了桂冠,卡尔·刘易斯获亚军,而本·约翰逊只列第7名。尽管如此,曾获6枚奥运会金牌的卡尔·刘易斯对能击败本·约翰逊而感到满意。

赛后,本·约翰逊想跟卡尔·刘易斯握手,但遭到拒绝,本·约翰逊大失面子。

众所周知,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本·约翰逊以9秒79的惊人成绩,创造了“下世纪的纪录”。当时,也是这次100米决赛的终点处,卡尔·刘易斯走上前来同他握手,表示祝贺,但他却有意视而不见,傲慢地一扭头擦肩而过。

细心的观众都会记得这段经过,这一次轮到自己头上了,卡尔·刘易斯失败后,被本·约翰逊还以颜色,也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个人,无论是身处多高的位置,都不可过于得意,乱用其势。当然,在自我警醒的同时还应防范那些两面三刀的人。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有些人心怀叵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这样的人应慎而又慎,更谈不上结交为朋友了。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被人称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表面上对尤二姐客套亲切,背地里却想把她置于死地。与这样的人交往时,应多注意他周围的人对他的反应,在短期交往中很难发现这种性格特征,但接触时间长了便会清楚明白了。

我国宋代的名相王安石就曾为我们做出过表率。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屡受非议,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小人乘机写了一篇长长的《巷议》,说街头巷尾都在说新法好,宰相好,为王安石变法提供雪中送炭般的舆论支持。但王安石一眼就看出了《巷议》中的伪诈成分,于是开始提防这个姓李的小人。

生活中往往有两面三刀者,他们采取各种欺骗方法,迷惑对方,使对方落入陷阱,达成自己的企图。他们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灾难,在与人交往时需要时刻提防这类人。

第5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5)第49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1)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10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5)第48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4)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15章 透视举止奥秘(1)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41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2)第26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1)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45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3)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45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3)第46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1)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20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1)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37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1)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41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2)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26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1)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11章 揭开人性内衣(1)第27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2)第19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3)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14章 揭开人性内衣(4)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6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1)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32章 透过行为举止(2)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14章 揭开人性内衣(4)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14章 揭开人性内衣(4)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17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1)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49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1)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20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1)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13章 揭开人性内衣(3)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27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2)第31章 透过行为举止(1)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8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3)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31章 透过行为举止(1)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26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1)第38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2)第43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1)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42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3)第11章 揭开人性内衣(1)第38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2)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38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2)第17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1)第37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1)第3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3)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19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3)第11章 揭开人性内衣(1)第16章 透视举止奥秘(2)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
第5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5)第49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1)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10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5)第48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4)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15章 透视举止奥秘(1)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41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2)第26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1)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45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3)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45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3)第46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1)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20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1)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23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2)第37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1)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41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2)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26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1)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11章 揭开人性内衣(1)第27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2)第19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3)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14章 揭开人性内衣(4)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6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1)第24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1)第32章 透过行为举止(2)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14章 揭开人性内衣(4)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9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4)第14章 揭开人性内衣(4)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17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1)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49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1)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33章 透过行为举止(3)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20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1)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50章 感情背后的心理玄机(2)第13章 揭开人性内衣(3)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27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2)第31章 透过行为举止(1)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第8章 “天机”由言语道出(3)第1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1)第31章 透过行为举止(1)第39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3)第22章 藏巧于拙、锋芒不露不是阴险狡诈(1)第26章 洞悉对方深处潜藏的玄机(1)第38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2)第43章 鹿死谁手的对决(1)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29章 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40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1)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42章 透视职场心理操纵术(3)第11章 揭开人性内衣(1)第38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2)第18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2)第12章 揭开人性内衣(2)第38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2)第17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1)第37章 瓦解对方心理防线(1)第3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3)第25章 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抢占主动权(2)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第19章 识破谎言,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3)第11章 揭开人性内衣(1)第16章 透视举止奥秘(2)第4章 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