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韩悝入仕

闻言,林玧琰饶有意味的看向了韩悝,有意无意的问道:“韩子自比那先贤吴启,如何?”

韩悝抬起了眼睛,看着林玧琰,许久才朗笑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勿说是悝,即便是田间的农夫,也会有超过先贤的才能。”

“韩子这话,还真是……”

〖格外自信啊……〗

后半句林玧琰也只敢在心中说道。

韩子闻言也是笑而不语。

林玧琰道:“恰巧我也是这般觉得,我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后人之所以能够看得远,那是因为站在先贤巨人的肩膀上。”

闻言,韩悝也是对这句话颇为意外,普通的士子听闻这句话,还觉得有些大逆不道,先贤的肩膀,岂能够随意站立,甚至如今对先人的塑像不恭敬,也会遭人诟病的。

不过仔细一想来,这位殿下的话还是不无道理。

韩悝因此而笑。

林玧琰也是趁空问道:“韩子可曾求仕?”

闻言韩悝一怔,这个时候,他岂不会听出来林玧琰言语之中的招揽之意。

“晋魏氏做过小吏。”韩悝还是如实答道。

林玧琰直接道:“我观韩子谈吐,颇为不烦,可愿意入秦国求仕?”

“公子这是为秦招揽悝?!”

“不然呢?”

“理由呢?”

“理由?!……”林玧琰看着韩悝,想了想才道:“天下自比先贤者,多不胜数,但是能够做到先贤那一步的,却是少之又少,韩子可以继续效劳晋魏氏……但毕竟有吴启珠玉在前,晋魏氏如今也是三晋之首,即使韩子能够将晋魏氏经营的再好,恐怕也很难超越吴启……”

“秦公子此话,还真是……说动了悝。”转而韩悝问道:“秦公子修习纵横家论辩之术?”

“这倒不曾,但是基本的人情世故,相信是个人都会懂的。”

“人情世故?”韩悝疑惑。

“是啊,锦上添花终归不如雪中送炭,当年吴启投晋魏氏时,国弱民穷,吴启之后,即便是后人做的再好,但于魏人而言,终归是吴启将他们带出苦难的……且如今因晋魏氏势大,欲作其臣者,如过江之鲫,这花也或许添不到锦上。”

不得不说,韩悝认为自己抛弃官职而周游列国进行游学,原因就是在于自己在晋魏氏常年担任小吏,平日里总觉得有些不对……或者说是不全对之处,今日听这位秦公子所言,韩悝便是觉得豁然开朗了。

林玧琰觉得自己该抛出来那句熟悉的言语了:“韩子的抱负是什么?”

闻言,韩悝沉思良久,韩悝自问自己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心中的才能能够得到实现的机会,青史留名。

林玧琰见韩悝沉默,随即笑道:“这个我赠一句话给韩子可好。”

“公子请说。”韩悝伸手道。

林玧琰正襟危坐,随即目视韩悝:“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这话说的韩悝气血涌动,看向了林玧琰,许久才开口道:“悝被公子说动了!”

“这么说,韩子是愿意入秦国为仕了?”

韩悝思虑良久,才对林玧琰道出来了心中的顾虑:“秦国有大才!”

“大才?”

“嗯嗯。”

“何人?”

“此处主事官吏。”

闻言,林玧琰面色一抖,随即问道:“为何要这般说?”

“说来秦公子可能是不信,这牛耕之法乃是悝在旧友,同为晋魏氏小吏的西门豹那处第一次见到,悝原先治地之术乃是西门豹教悝所学的,今时今日,没有想到岭南远离中原之地,居然也会有此做法,尤其是一些新式农具,悝更是闻所未闻,今日知道有雨而没有寻到下一处落脚地,便是因为这些农具吸引了悝,这才耽误了行程。”

韩悝顿了顿,随即笑道:“悝在想,此人在治田器物的造诣远超西门豹,可称为【农家之公输班】,公子既然在此地,怕是认识此人,可代悝引见否?”

闻言,林玧琰一脸古怪之色。

韩悝见状,问道:“怎么,公子为难?”

“这倒不是……”林玧琰摇了摇头,随即道:“韩子见他做什么?”

“如此大才,岂能不见,悝当以师礼奉他!”

林玧琰闻言,笑道:“韩子可是确定?”

“绝无虚言!”韩悝一口应道。

见到韩悝这般煞有其事的样子,林玧琰也是故作叹息了一声,对其说道:“既然如此……我愿意收下韩子作弟子!”

闻言,韩悝脸色一滞,终究是心思活络之人,当下便是明白了这位秦公子的言语是什么意思,当下惊喜道:“公子竟然是此地主事?”

“林氏族地内宰,就是一方小官吏而已……”

“那些农具呢?”韩悝的神色有些眉飞色舞。

“看到了这族地皆是木杵耒耜之类的农具,突然就突发奇想的让人打造的。”

韩悝道:“这可不是他人能够突发奇想就能打造出来的……”

对此,林玧琰只能干笑两声,随即道:“韩子那先前的师礼相待可曾算数?”

闻言,韩悝神色一怔,旋即笑道:“达者为师,自然是算数的!”

林玧琰却是摆了摆手道:“我与韩子玩笑呢!”

韩悝与林玧琰各笑了几声,随即韩悝问道:“公子贵为王侯子弟,怎么会治理这一方族地?”

闻言,林玧琰却是反问道:“韩子怀有治国之才,怎么又会作为晋魏氏小吏呢?”

韩悝听出来了这句话的意思,这并不是问话,而是林玧琰给韩悝的回答。

林玧琰发话问道:“韩子可知道老子?”

韩悝眉头微微挑起,似是疑惑这个时候秦公子说起老子做什么,不过韩悝还是一本正经的回道:“老子乃是道家学派创派宗师,儒家先贤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

林玧琰听闻韩悝回答,也是不怀好意的惴笑道:“那韩子可曾听闻过《老子》里的一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韩悝点点头,表示知道。

林玧琰再问:“有何见解?”

韩悝略做思索,便是回道:“真谛之言。”

林玧琰脸上阴笑不止,眼神直勾勾的看着韩悝说道:“韩子,我认为大秦的便是这合抱之木,九层之台,而韩子的千里之行,为何不能似我这般在这毫未累士的林氏族地始于足下呢?如今的大秦也不失为韩子可作为的舞台,借此以至中原诸侯间!”

“公子博学,悝不及也!”韩悝道,随即便是应下来:“为公子今日这一席话,悝愿求仕秦国!”

见着韩悝答应了下来,林玧琰也是犯了难,因为他突然想到,如今的大秦朝堂,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似乎没有了合适韩悝的位置。

韩悝也是瞧着林玧琰突然郁郁的脸色有些疑惑:“如今悝是应下来了公子,怎么公子看上去反倒不高兴了?”

林玧琰道出来了实情:“我若是君父,必以国士待韩子,可惜……我不是。”

韩悝却是摆了摆手笑道:“悝是为了公子这一番话留下来的,并非是为秦君的封赏留下来的。”

林玧琰点了点头,随即道:“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韩子愿意听否?”

韩悝伸出手道:“公子但说无妨。”

“林氏族地实在是太小了,此番我欲这内宰之位,其实还有一个考量……即将族地作为一个跳板,将棘阳收入治下。”

闻言,韩悝沉吟许久才道:“悝在南秦也算是游历了半年之久,对于秦如今的局势也是有些了解,棘阳多为秦老氏族所占,公子想要谋划在此,恐怕阻碍非小。”

“是啊……这也是我的忧虑之处。”林玧琰叹息了一声,随即道:“因此我才求内宰一位,如今能够将族地经营好,未见得不能说服君父同意,如今棘阳的田地被那些老氏族做成千亩坟地,百里猎场,我看着着实不忿!”

“秦国的边军将士饿着肚子护卫国境,这些老氏族却是失去了先人们的好战血脉,只会享乐,这样秦国的蛀虫,如若不清理掉,秦国的根就好不了!”

韩悝闻言,看着林玧琰的目光也是深邃,虽说这位公子没有权谋人物的深沉城府,情绪也不隐藏,但是不可否认,秦公子的治国理论与自己的有些不谋而合之处。

诚然,自吴启变法之后,便是知晓了压制旧势贵族的意识,从而提高平民的地位。

“若是公子有意,那此事便是悝给公子的见面礼。”

许久,韩悝这般说道。

〖见面礼?!〗

林玧琰疑惑,随即面色一喜:“韩子的意思是要……”

韩悝点了点头,笑道:“承蒙公子不弃!”

林玧琰许诺道:“此事若成,棘阳作为林氏族地之后,内宰便是授予韩子!”

韩悝也是应了下来:“悝自当尽力而为,势必不会辜负公子的期待。”

“那接下来韩子便是随我一起治理这林氏族地了,说实话,我有很多想法,却是怕不符合实际,就缺少韩子这般见多识广的贤才提提意见呢!”

韩悝也是朗笑应道:“愿意效劳!”

第三百四十八章 冲突(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东窗事发第五百三十一章 两军首战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势态终止?第六百八十章 吴国奇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问罪暗禄第九十六章 拉拢北王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里突袭第六百五十章 郿县事变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第四十九章 青穂宫落幕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营密谋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战后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国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宜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贤试第四百四十一章 韩灭郑之战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击序幕第二百零八章 芈云到来第一百五十三章 战后各态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庆功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齐营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一百二十四章 国之义将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诚怒言第一百九十章 荆奴贸易第九十章 南郡大战已起第四百八十六章 齐军攻秦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无盐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营(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张宜献计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来援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三百四十一章 门客内争第六十三章 返回旧唐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作者想说的话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三百四十六章 严肃军纪(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说服莒劢(下)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见公君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东胡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二十四章 羽林军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术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二十八章 尚书府落成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谈第三百九十七章 芈负心意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战落幕第七十六章 决战(下)第七十七章 决战落幕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举之战第二十八章 尚书府落成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四百章 郢都后事第四百四十章 休养之策第六百三十章 异变突生第六百七十章 黄雀谋算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后开口第二百一十二章 颖阴守人选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会第七百九十二章 范离至秦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五百零四章 察觉秦意第七百三十九章 破魏之策第三百零四章 内朝新政第五百七十六章 愤然离开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战后事宜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国谋算第四十六章 上报田税(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战(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国之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谌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乡暂歇第六百四十八章 赐爵大典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宾之礼第二百六十四章 诈兵之谋(上)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县第二百零一章 降俘归心第六百零五章 先登将令第七百三十六章 又是战起第七十四章 决战(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钟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
第三百四十八章 冲突(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东窗事发第五百三十一章 两军首战第四百零一章 水淹鄢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势态终止?第六百八十章 吴国奇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问罪暗禄第九十六章 拉拢北王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里突袭第六百五十章 郿县事变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第四十九章 青穂宫落幕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斥候营密谋第六百九十五章 高陵战后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国第四百四十四章 成皋之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宜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贤试第四百四十一章 韩灭郑之战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击序幕第二百零八章 芈云到来第一百五十三章 战后各态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四百三十九章 宛城庆功第七百二十一章 破齐营第二百零四章 伐木造船(下)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一百二十四章 国之义将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诚怒言第一百九十章 荆奴贸易第九十章 南郡大战已起第四百八十六章 齐军攻秦第六百一十三章 攻下无盐第二百七十九章 斥候营(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张宜献计第一百四十章 意外来援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三百四十一章 门客内争第六十三章 返回旧唐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四十章 献土归秦作者想说的话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三百四十六章 严肃军纪(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说服莒劢(下)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见公君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夏出路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东胡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二十四章 羽林军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算术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二十八章 尚书府落成第五百七十二章 宣氏密谈第三百九十七章 芈负心意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战落幕第七十六章 决战(下)第七十七章 决战落幕第五百一十一章 柏举之战第二十八章 尚书府落成第七百三十三章 申相卒第四百章 郢都后事第四百四十章 休养之策第六百三十章 异变突生第六百七十章 黄雀谋算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后开口第二百一十二章 颖阴守人选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会第七百九十二章 范离至秦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四十八章 上报田税(四)第五百零四章 察觉秦意第七百三十九章 破魏之策第三百零四章 内朝新政第五百七十六章 愤然离开第二百九十章 陇东之战(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战后事宜第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之地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国谋算第四十六章 上报田税(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战(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安邑附降第七百九十三章 定国之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谌第六百二十七章 桐乡暂歇第六百四十八章 赐爵大典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宾之礼第二百六十四章 诈兵之谋(上)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县第二百零一章 降俘归心第六百零五章 先登将令第七百三十六章 又是战起第七十四章 决战(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嬴钟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