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阴阳·险境

三方的行军都不再遮掩了,目的性也很明确,棠远急行军到崇仁的时候,宣军已经抵达临川镇,这确定了自己的猜想宣军的目的是抚州,而后接到情报,宁军三路出兵,婺州几乎是不战而降,最多三日于庆武和萧泽的大军就能汇合在饶州城下,这让棠远更加确认了自己的估计。

“父亲,怎么办?宣军占领临川基本上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要不我领兵去打他一下?这向煦实在是没什么用。”棠遥埋怨道,他不满向煦手中这么多兵马竟然没能截住。

棠远阴沉着脸,他并不想过多追究向煦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发现的时候宣军已经动了,还真不怪不得向煦,想了一下安排道:“你少废话!通知向侯,让他改道,全力进攻袁州,在长沙宣军到之前务必夺回袁州!”

棠遥不敢耽搁,赶紧下去安排,看着棠遥的身影,棠远总觉得哪里不对,宣军的想法是对的,但为什么不等到长沙大军到袁州后再发动,难道他们就这么有信心袁州不会失守?这样的兵行险着不符合宣军一贯的策略,棠远摇摇头,现在顾不得这些了,尽快赶到抚州才是最关键的。

棠远的纠结也是邓昂的纠结,邓昂带着大军加速的赶往袁州,他心中在骂,骂余赓,骂发小靳辅,草草的决定改变目标和意图,让他措手不及,看着如长蛇般的大军,再看看手中的地理图,这才到文市镇,还没有出湘潭省,再快也要五日才能抵达袁州城,但愿袁州的方克明能守得住。

“辅帅,这么走不是办法,末将请命领骑兵一部先行!”这是邓昂的爱将常渊,也是宁乡指挥使。

邓昂砸吧嘴后说道:“嗯,你也别骑兵一部了,骑兵营全部随你过去,三天,三天内必须赶到袁州城,路上若遇阻拦不要管,直奔袁州,但愿方克明那个书生能坚持!”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古人诚不欺我!”蒙琰看着初春的成都城感叹道。

不过陪同他的言澜可就没有这个好心情,一张脸皱巴巴的,忍了又忍,说道:“陛下!江右的局势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嗯,汉中有没有书信?”蒙琰淡淡的问道,眼睛还沉浸在成都的景色中。

言澜重重叹了口气说道:“秦王殿下已经准备反攻了,枢台和军议司已经在联合研判秦王的计划了。”

“嗯,不错,老十一越发的稳重了,海青城呢?朕记得狄信已经整军了。”

言澜已经开始翻白眼了,忍着不爽说道:“禀陛下,雪狼府大军已经在上川口集结了,只不过高硕延熹还在和辎重部商议粮草的事情,只要粮草到位就准备出兵。”

“嗯,金城附近有个兰镇,告诉狄信先行出兵到兰镇,粮草也全部押赴到兰镇。”蒙琰对着成都的美景依旧是意犹未尽,好似看不够的样子。

“陛下,江右的事情还请你尽快决断!”言澜实在是忍不了了,不管是汉中还是海青那边都不是重点。

“咱们着急有什么用,猛虎府已经决定了,就算现在从成都飞鸽过去想必也来不及了,耐心点,等着吧,最严重不过是袁州丢了,再说宣松也不会干瞪眼看着的。”蒙琰转身笑着说道。

江右已然是乱了,早前制定的军事行动计划完全是破产的状态,一线的将领临机决断是他们应有的,作为朝廷,作为后盾,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全力支持他们,就在言澜焦躁的时候宣松的前锋军恐怕已经抵达了熙州前线,既然乱了,那就继续乱下去,越乱越好,他相信自己的部下。

言澜无语,想了一下,好像也是,自己着急没什么用,沉默一会儿之后,说道:“陛下,六大帅府已经动了四大帅府,咱们今年的压力很大,是不是让万象军那边不要上高原了?”

蒙琰摇摇头说道:“要战便战,万象军今年十月前必须要解决大雪山的问题,只要我们占据雪山垭口,朱沐氏和青部的人就不敢轻易犯境,草原上也会得到安宁。”

“您是想尽快对容桂用兵?”言澜大致猜到蒙琰的心思。

蒙琰叹了一口气,严肃的说道:“中原已经乱了几十年了,再加上前朝的那几个昏庸的皇帝,差不多快一百年了,必须尽快结束这种局面,百姓受不住了,东海人、北慕人虎视眈眈,你以为萧彧为什么不愿意和我起大冲突,他被东海缠身,想要尽快从江右的乱局中摆脱。”

“所以,取容桂,逼仲三娘南下,陛下意欲和萧氏划江而治?”言澜的话语中带着些惊恐。

“老兄,你还想让我们的后辈继续这样征伐下去吗?我们这辈人能完成就尽力让他完成吧,我当然想一统中原,但是萧彧不会随我意的,划江而治,恐怕他不愿意,所以我们要尽快掌握南境,起码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和萧彧大战一场!”

言澜感觉气都喘不过来了,一方面是惊恐,另一方面是激动,惊恐陛下这样下去会让大宣财政凋敝,激动的是如果像陛下所言在这一辈人中完成一统中原的夙愿一定会名垂千古,受万人敬仰,他们这些人能附于尾骥多么激动的事情。

言澜的气息不调似乎影响到了方克明,只不过方克明呼吸困难的原因是该死的楚军竟然连续攻城不下之后向城中放烟,这也是损招了。

方克明迷得眼睛都不好睁开,一呼吸就是一嘴的浓烟,呛的要死,他不明白这么大的烟楚军就有办法攻城?

来不及琢磨,只见负责守城的袁州指挥使过来禀报,“大人,咳咳咳,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啊!咳咳咳,您倒是拿个主意!这帮孙子太可恨了!”

方克明迅速运转着大脑,今天已经是向煦攻城的第二日了,袁州驻防的加上靳辅给他留下的三千人,统共一万人不到,现在折损了近三成,不过楚军也不见得好过,至少损失了五千人以上,但是也架不住楚军人多,突然脑中灵光一现,赶紧说道:“屠指挥!你派人去西城门把袁江的水冲到城里来,告诉百姓要想活命先舍了家业,朝廷会为他们重建的。”

屠指挥听完后倒吸一口凉气,可是吸到嘴里都是浓烟,这白面书生真够狠的,不过当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匆匆一拱手就下去了。

向煦不是疯了,而是时间不等人,截断宣军的任务没能完成,现在他在抢时间,要抢在邓昂大军来之前拿下袁州,纵火放烟是他深思熟虑过的,袁州城是古城,城池狭长不规则,浓烟散去不易,刚好楚军在上风口,自己的部下攻城没有那么麻烦,架云梯只是转移城中守军的目光,他们现在干的是沿水道攻破水门。

“侯爷!水门的敌军在死守,已经来回复夺十余次了,死打不退!”部下一脸烟灰匆匆来报。

“正门的情况如何?!”向煦阴沉着脸,宣军的战力出乎意料了,这让他很受伤。

“城门栓已经撞断了,不过里面的敌军还是不停的堵门,一时间难以攻破啊!”

向煦重重的捶了旁边的大树,恶狠狠的说道:“上火油!把城门烧了!把袁州城烧了!”

部下一愣,这是军人最不愿意选择的办法,这种办法丧良心不说还会被天下人唾弃,但是看到向煦不可冒犯的面容部下还是没有劝阻。

就在楚军准备火油的时候,袁江的水已经决口了,直接冲进城中,大水是没有路线的,顺带着把攻城的楚军也淹了,城中瞬间一片汪洋。

向煦此刻却笑了,笑的渗人,大声吼道:“快顺着水把火油倒进去!”

部下有些犹豫,毕竟前面有不少楚军,只见向煦提着刀向前面大步踏过来,大声吼道:“不管!马上倒火油!点火!”

此刻袁州城头上的方克明满脸烟熏色,看着远方的楚军,一大堆黑咕隆咚的东西在往水中倾泻,方克明皱起眉头在想是什么东西,突然转身大叫道:“屠指挥!快!让百姓沿着河道两侧撤到北城门和南城门!”

屠指挥一脸懵逼,刚刚凿开水道,这大哥又发什么疯,他匆匆上城楼,方克明一见他就死死的拉住他说道:“楚军在河道中倾倒猛火油!”

屠指挥一个趔趄,要命啊!楚军竟然不顾道义要烧城,还用猛火油,屠指挥顾不得方克明,十步一摔跤的冲下城去疏散百姓,东城和西城算是完了!

好在方克明发现的及时,猛火油浮在水面烧起来到袁州城的时候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经撤到南北两城上,伤亡不算多,此刻天已经全黑了,但是远远望去袁州城中一条长长的火龙在不停的燃烧。

“方大人,今夜水退去,明日清晨东西两城就是焦土了,怕是挡不住了!”屠指挥瘫倒在城楼上,他有些绝望了。

方克明艰难的起身,看着垂头丧气的百姓和兵士,说不出无尽的悲哀,邓昂的大军最快明日午后才能抵达,即便是到了袁州也无险可守了,方克明闭上眼睛说道:“屠指挥,今夜待大火燃尽之后带着百姓们涉水向分宜撤退吧。”

屠指挥挤出一丝微笑说道:“大人,你带着百姓往分宜走吧,我们这些人都是大宣的士兵,袁州是大宣的城池,死也要死在这!”

方克明定睛看着屠指挥,而后又看向留守的内卫都尉,那些还活着内卫们都开始默默的擦刀,这是他们最后的荣耀了,为国捐躯。

方克明噙满泪水笑着说道:“好!我们都是大宣儿郎!死便死吧,袁州郡守何在?”

一个吊着胳膊的文士缓缓起身,说道:“大人,我出自书院,不能弃城而走。”

“你是亲民官,你的职责是带着你的百姓活命,知道吗?快准备吧,别争了,你活着才能让世人知道楚军的暴行。”方克明拼着最后的力气说道。

那郡守不再坚持,因为方克明说的对,百姓的命就是他的命,他强忍着疼痛向着军士们半跪,而后也不说话就默默的下楼了。

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九章 阴阳·朝政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缙州别驾第七章 南北对峙·母女情深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六)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九章 阴阳·朝政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化春风: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六)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一章尘世间·仲氏姐妹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乱战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交换条件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七)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八章 新旧·打一架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二)第九章 阴阳·新词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二章 旧世界·夜游沙头第三章 乱世风华·钟馗捉鬼第一章尘世间·叛逃与追求第七章 南北对峙·孝昌绞肉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对决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三章 乱世风华·夏侯颖的选择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二)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二)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一)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九)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二)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四)第八章 新旧·夜陵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二章 旧世界·叔父?姐夫?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七)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九章 阴阳·变(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二章 旧世界·锁门岛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九)第三章 乱世风华·家书抵万金第八章 新旧·蒙琰的心思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六章 七雄并立·危机感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七)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三章 乱世风华·分歧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九章 阴阳·格局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六章 七雄并立·涂山分裂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
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九章 阴阳·朝政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缙州别驾第七章 南北对峙·母女情深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六)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九章 阴阳·朝政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化春风: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六)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一章尘世间·仲氏姐妹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乱战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交换条件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七)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八章 新旧·打一架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二)第九章 阴阳·新词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二章 旧世界·夜游沙头第三章 乱世风华·钟馗捉鬼第一章尘世间·叛逃与追求第七章 南北对峙·孝昌绞肉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对决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三章 乱世风华·夏侯颖的选择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二)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二)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一)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九)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二)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四)第八章 新旧·夜陵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二章 旧世界·叔父?姐夫?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七)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九章 阴阳·变(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二章 旧世界·锁门岛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九)第三章 乱世风华·家书抵万金第八章 新旧·蒙琰的心思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六章 七雄并立·危机感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七)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三章 乱世风华·分歧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九章 阴阳·格局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六章 七雄并立·涂山分裂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