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五)

“大都督快走!末将顶着!前面就是少南关!有西府的人接应!”董缺已经将自己杀成了一个血葫芦了。

回想起来事情的来的太突然了,卢崇宗刚巡视完城池后回到府上,家里就来了个陌生的内侍在等着自己,还以为宫中出了什么事情,走出坊市的时候卢崇宗憋到这名内侍居然配着一柄短剑,常年在宫城行走的他立即警惕起来,以为宫中有变故,但是确实没想到会是针对自己的。

就在一行人要踏进宫城大门的时候董缺突然出现,带着一队精骑神色紧张的过来,内侍本想阻拦,但看到董缺这一队人还是忍住了,董缺上前对卢崇宗汇报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卢崇宗也是满心的疑问,今天太怪了,董缺急的没办法,只得说道:“禺公,少南关有异动,我们该如何处理?”

卢崇宗顿时觉得有问题,少南关是主要是防范西府的,蒙琰这个时候肯定不会做出对朝廷不利的事情,为什么董缺会这么说,又想到内侍腰间的短剑,看来是有大事情要发生,于是顺着董缺的意思向内侍说道:“公公,少南关异动不是小事,容在下去一趟军机阁再随公公入宫可否?”

内侍立即拒绝,极尽恭敬的回道:“禺公,您还是先进宫面见太后娘娘和陛下吧,出了宫再去军机阁也不晚吧。”

卢崇宗听到这话这才感觉到危机是冲着自己来的,环顾周边的商贩,一股阴谋的味道充斥着周边,管不了这么多了,给董缺使了个眼神。

董缺接收到卢崇宗的指令后,立即将卢崇宗抢出来,大声呼喊道:“有人刺杀禺公!要造反了!”

董缺的突然发作,让内侍和隐藏在周边的兵士一时间愣住了,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董缺已经护送着卢崇宗杀向辰京北门了。

卢崇宗和董缺被兵士护在中间,卢崇宗赶忙问道:“怎么回事?!”

“大都督,我也不知道除了什么事!刚才一个手持西府明鉴司腰牌的人找到说是太后娘娘要在宫里诛杀您,让我带人截住您!”

“那人现在在哪里?!”卢崇宗越想越不对,应该是九曲那里出了问题,长孙氏一定是把父亲给出卖了。

“他说完就走了!大都督我们该去哪里?”董缺回道。

董缺这家伙忠心没问题,就是做事容易被迷惑,问都不问清楚,若是有人下套给他这不就惨了,罢了,能把自己救出来已是不易。

卢崇宗没有犹豫,说道:“出北城门!去花山大营!”

辰京中的力量已经不能信任了,方才埋伏在周边的人有几个是熟脸,看来太后已经控制和收复了自己在辰京中的势力了,只是出于没有借口对自己动手,现在只有花山大营的八万人还能指望。

卢崇宗等人冲杀出北门后直奔花山大营,在距离大营不到十里路的地方卢崇宗看到花山大营大营主将褚典带着兵马出现,心中大叫不好,他相信褚典不会背叛自己,但储典出现在这是不正常的,看来大营也出了问题,于是大声喊道:“褚江军!你们怎么会在这?!”

褚典也是一脸的懵,一个时辰前京城传旨说是卢崇宗遇刺,要自己带人去加强防务,而卢崇宗现在却好好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这是出大事了!

“褚典!你现在有多少人在手上?”卢崇宗到了他的身边勒马问道。

“依规制换防人马五万人。”褚典赶紧回道。

卢崇宗舒了一口气,还好,立即安排道:“太后娘娘要杀我,我们现在马上向北走。”

“那营中还有三万人呢?梁奢还在营中···”褚典突然想明白了,想起刚才梁奢笑眯眯的恶心神色,这混蛋是投靠了太后。

“前军变后军,掉头!”卢崇宗大声喊道。

一路冲杀,直至上元节才冲杀到少南关,大家早已疲惫不堪了,五万多人的大军,伤兵满营,能战的不足三万,好在少南关外有西府余赓接应。

董缺拼尽最后一丝力气阻挡追兵,好在少南关在两军的夹击之下并没有进行殊死抵抗,一是都是自己人,谁也不会痛下杀手,二是这事儿根本就没传到少南关,少南关守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都是大佬级的任务,他也得罪不起;三是西府余赓凶名在外,何苦找麻烦。

“禺公,何至于此?太后娘娘不过是想问你一些事情而已。”慈安宫守将骆一鸣带着追兵在少南关下问发问。

“骆将军,明人不说暗话,太后的心思你我都明白,只要你们现在退后五十里,我即刻将少南关让出。”卢崇宗也不客气,直接挑明了说。

“禺公这是在叛乱!”骆一鸣也不再客气。

“何为叛乱?我受先皇遗命在长沙建立南府,现在我要返回长沙,何错之有?”卢崇宗不怕他,大义在他这里。

“太后娘娘让我问你一句话,禺公可还忠心皇室?”骆一鸣涨的脸通红,一字一句的问道,他心里清楚朝廷对卢崇宗发难只是因为他隐藏身份,而卢崇宗从未做过有伤朝廷的事情,又是先皇亲选的南府大都督,所以是准备秘密抓捕的,现在已经闹开了,有些不好收场。

“卢某一直忠心朝廷,还请太后娘娘明鉴!”卢崇宗说的坦荡。

“那就请禺公与我一起返回辰京像太后娘娘解释,我保证您和家人的安全。”骆一鸣换了个方式,想着卢崇宗的家人还在辰京,卢崇宗总不会放弃家人的。

想到自己的家人,卢崇宗揪心的痛,但是没办法,自己现在回去了才会被一锅端,这时一直隐藏在阴暗处的余赓和董缺耳语几句,董缺赶忙上前对卢崇宗说话,只见卢崇宗眉宇舒展,朗声对着骆一鸣喊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北伐战事重启,卢某必须以北伐大业为重,还请娘娘见谅!”

骆一鸣正想发作,大军后有人大喊,骆一鸣看了一眼来人,竟是仲举,仲举看了他一眼,而后笑呵呵的冲着卢崇宗说道:“陛下有令,禺国公心怀北伐,乃我朝廷柱石,即刻赴长沙组建南府。”

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卢崇宗领旨,谢陛下!”

“禺公,事已至此,太后娘娘也不想追究什么,只希望你还能记得先皇的恩情!”仲举说完转身大声说道:“陛下有令,退军!”

看着远去的大军,余赓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卢崇宗旁边说道:“禺公,我们修整一下就让出少南关吧,王爷已经将长沙腾出来了。”

“你家王爷的反应怎么会那么快?”卢崇宗幽幽的说道。

“清风顾姑娘说大家族从来都是以利益为先的,长孙氏想要取得吴王的信任,出卖您是最好的投名状。”余赓笑嘻嘻的说道。

“清风姑娘?你家王爷身边侍女?”卢崇宗对顾清风有一点印象,但一个侍女还不值得引起他的关注。

“是,清风姑娘是顾氏家族独女,沅江一役以后就在王爷身边了。”余赓虽然看似粗鲁,实则有内秀,他将顾清风的身份告知卢崇宗,就是要探探他的态度,毕竟顾清风即将是西府下一任主母。

“你家王爷好手段,竟连仇家之女都能重用,不知道蒙氏冤魂可曾托梦给他?”卢崇宗很不满,蒙氏的血债还尚存余温,当日对顾言风的使用他就表达过不满,现在又出了个顾清风,听意思,蒙琰与她的关系不一般。

“禺公,衡阳军将你护送到林城后须得去鹤州整军。”余赓已经明白卢崇宗的心意,开始公事公办了。

“余将军,西府的人都走了?”卢崇宗听出了公事公办的态度。

“西府部分主官已经陆续前往江夏待命,各级主将已经大多在宝庆和鹤州集结,东川一定,西府兵士将全部离开,依照王爷的命令,各州府郡县城防部队都未随大军西进,部分当地户籍的兵士尊重他们的意愿也都给您留下了。”余赓尽可能将所有的事情讲清楚,表明西府的态度。

“东川局势如何?你家王爷在哪?”

“叶帅与夷陵刺史涂山轶元已经换防,叶帅领江夏军已经抵达东川,不日将与庆帅发动总攻,王爷在牂牁督战。”

蒙琰竟舍得用熙州富庶粮仓换成夷陵贫瘠之地,这一手够大气,也够巧妙,不过蒙琰不在东川前线,竟在黔西倒是出乎意料了。

“黔西战事如何?”卢崇宗想通过对朱沐氏的战争了解蒙琰心底所想,父亲还在被囚禁中,他不认为蒙琰没有动作。

“朱提不战而降,蒙焕将军在前天已经将纳雍扫荡干净了,这会儿,大军应该开赴大理了。”

卢崇宗愕然,蒙琰的动作太快了,大理六郡是朱沐氏最后的防线了,这么多年一直对朱沐氏没办法的原因就是朱沐氏一直占据着大部分黔地,中原内乱不止,也没人关心黔地这种蛮荒所在。

两人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卢崇宗等人在少南关修整里两日后全面北撤,抵达林城后余赓向卢崇宗告别,卢崇宗想了半天才说道:“余将军,替我向你家王爷致谢,顺便转告你家王爷,蒙氏不可能接受仇家之女入住中馈的。”

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水底波澜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六章 七雄并立·欢迎仪式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九章 阴阳·杜衡(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一)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八章 新旧·阴阳(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九章 阴阳·格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六章 七雄并立·涂山分裂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五章 问鼎中原·大局观与小家庭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军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地鸡毛第二章 旧世界·五羊城第二章 旧世界·蒙氏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九)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一)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八章 新旧·夜陵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九章 阴阳·得失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七章 南北对峙·三年休养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九)第三章 乱世风华·岳父大人们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四)第三章 乱世风华·刺杀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三章 乱世风华·苏青第七章 南北对峙·孝昌绞肉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五)第四章 兄弟阋墙·新春气象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八章 新旧·打一架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雪狼旗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四)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四章 兄弟阋墙·辰阳郡主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三章 乱世风华·宝庆整军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七章 南北对峙·围城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钟馗捉鬼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三)第八章 新旧·阴阳(三)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八)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六)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四)第四章 兄弟阋墙·四分五裂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
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水底波澜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六章 七雄并立·欢迎仪式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九章 阴阳·杜衡(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一)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八章 新旧·阴阳(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九章 阴阳·格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六章 七雄并立·涂山分裂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五章 问鼎中原·大局观与小家庭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军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地鸡毛第二章 旧世界·五羊城第二章 旧世界·蒙氏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九)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一)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八章 新旧·夜陵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九章 阴阳·得失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七章 南北对峙·三年休养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九)第三章 乱世风华·岳父大人们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四)第三章 乱世风华·刺杀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三章 乱世风华·苏青第七章 南北对峙·孝昌绞肉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五)第四章 兄弟阋墙·新春气象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八章 新旧·打一架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雪狼旗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四)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四章 兄弟阋墙·辰阳郡主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三章 乱世风华·宝庆整军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七章 南北对峙·围城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钟馗捉鬼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三)第八章 新旧·阴阳(三)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八)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六)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四)第四章 兄弟阋墙·四分五裂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