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

岳父,不如就留在成都吧,辰京那里我来和太后说。”蒙琰实心的劝道。

苍舒凉拍了拍他的手,看着成都城头上的日头,感觉很温暖,但是依然拒绝道:“我知道你的好意,辰京里有我不少的弟子,我而且我答应过先帝要护太后母子周全,做人无信不立,我若是真留在成都天下人会怎么看我?”

“战乱刚定,路上匪患严重,您过来的时候不就是遭遇山匪了吗?再缓缓总行吧。”蒙琰几近恳求,他对苍舒凉的感情是真的,蒙昭生而未养,杨伯禽教而不育,只有眼前的这个岳父一直把他当做孩子来教育,皓月的离世让蒙琰更不愿意让这个老人再冒险。

“千尘,不要再劝了,我身体还行,总有见面的时候,成都甫定,你还有很多大事要做,你的思想早已超越了我,虽然很多和圣人之言不符,但是圣人之言未必就是真理,看看你治下的百姓就证明你选的路是对的,坚持下去,勿要忘了本心!”苍舒凉语重心长的说道。

蒙琰点点头,不知道该怎么劝,苍舒凉抬头看看日头说道:“该走了,”

说罢,苍舒凉径直上了马车,而后身边的顾清风带着两个孩子告别道:“我们也走了,你自己多保重!”

蒙琰拉起顾清风的手说道:“我暂时不能离开成都,你坚持要去我也不拦你,好好陪皓月说说话,她一个人在那里太孤单了。”

“夫人的事情我来操办,您不要管了,开春之后我会将夫人的灵柩带回成都,锦屏山的风景不错,我已经让人安排了,您要记住,少动怒,不饮酒。”顾清风安慰道。

说罢,带着两个孩子上了苍舒凉的车驾,顾清风主动提出来要去宝庆迁灵柩返成都,顺便路上照顾苍舒凉,也让孩子多陪陪苍舒凉。

安粲冲蒙琰点点头,大声喊道:“出发!”

为了保险,蒙琰强硬的让安粲率领五千白泽卫护送,虽说路途上各州县都有接应,但蒙琰依然不放心,甚至给卢崇宗去了信,让他在宝庆加强防护,他不想再有任何人出事了。

看着车驾消失在地平线上,蒙琰才准备回城,“杜衡,我们去石桥,看看顾中堂的进度怎么样了。”

杜衡,是白泽卫中由蒙琰和顾言风按照选士的构想亲自选出来的白泽卫副统领,这个人才能连安粲都说不出二话来,这次让安粲护送也有考验杜衡的意思。

蒙琰率先扬鞭而去,杜衡等人紧随而行,两炷香的功夫才到石桥镇,这里本是一个军镇,诸葛氏离开之后蒙琰将这个军镇的人全部转到简阳大营,这里便空了,成都城中原有的几家学馆和青羊宫资助的书院在诸葛氏的打压下几乎没有立足之地,蒙琰借此机会,将城中的学馆和青羊宫资助的书院改为青羊文院,由中堂直管,西府府库供给,这事让拂尘道长大喜,直接将青羊宫西侧的百亩林地赠送给青羊书院。

之后在叶伯怀的推动下,大都督府的主导下,艰难的通过了武院的设立,蒙琰趁热大笔一挥将石桥镇改为白泽武院,两院形成呼应,蒙琰现在就在去看看武院的改造到了哪一步。

刚到石桥镇就看到有军士驻守在石桥旁,桥两侧矗立着两个白泽石雕,刻的栩栩如生,看来这个将作尚书没选错,驻守军士见是蒙琰,右拳捶胸见礼。

蒙琰当即下马,而后说道:“遇桥下马,这是白泽武院的规矩,着为永例吧。”

因为没有通知,里面的人并不知道蒙琰回过来,刚进去就听到雍禾与顾言风争吵的声音。

“雍尚书!武院是选拔将领的地方,必须要开辟出来至少三个演武场,您这么设计难道是想让这些人坐下来纸上谈兵吗?!”顾言风高声喊道。

“顾中堂,一个演武场足够了,尚书台和大都督府都有谕令,武院也要文修,历朝历代哪一个阵法大家不都是文武兼修的,您顾中堂不也是文武兼修!”雍禾毫不客气。

雍禾因为新降不久,一向在议事的时候不怎么说话,没想到今日能见到如此的雍禾,强项令啊!

“咳咳咳!二位大人消消气,我来给你做评判如何?”蒙琰为了避免争吵升级,也是出于好玩的心态,直接插嘴道。

两人听到有人插话,立即转头怒视,见是蒙琰,赶紧小跑过来,顾言风很惊讶,今日不应该是送清风去祭拜先王妃吗?不过上位者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

“王爷,下官与雍尚书正在讨论武院的构造,让王爷见笑了。”

蒙琰一摆手,说道:“讨论嘛!争吵两句是正常的,你们是在为演武场的数量上有争执?”

“禀王爷,顾中堂的意思是要建造三个演武场,下官以为这完全是浪费,武院的学子数量本身就是严格控制的,这样不合理。”雍禾的态度很坚决。

“顾中堂,武院的修习科目是什么?”蒙琰率先说话,直接阻断顾言风准备开火的状态。

“禀王爷,武院的科目有四,经史,阵法,研判,武技。”

蒙琰想了一下说道:“本王以为两个演武场足够,阵法和研判可以在一个演武场完成,阵法推演不能单一存在,推演之后就要进行研判,这样才有效果。”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又直接避开,不过蒙琰的说法确实解决了当前的矛盾,两人向蒙琰拱手称是。

“如果有需要,经史课完全可以文院修习,武院子弟嘛!身强力壮才是根本,让他们修习完经史后跑过来,五十里路是入武院的最基本的条件。”蒙琰突发奇想道。

顾言风紧蹙的眉头逐渐散开,蒙琰的建议替他解决了选拔的基本要求,“王爷英明,下官即刻照办!”

“我说的只是建议,具体怎么实施还需要你们和尚书台、大都督府商讨,”蒙琰说着说着看向雍禾的难看的脸,“雍尚书,你擅长将作,想必对甲胄、战车也有研究?”

“禀王爷,下官幼时师从流落到朱提的师傅学过一些,但是技艺上算不得精。”

“雍尚书的师傅可是公输木?”捡到宝了,公输木是灵宗朝的将作大师,当年还在暗夜卫的时候看到过过往文书,公输木参与党派之争,被罢官免职之后就失踪了,暗夜卫最后一次发现他的踪影就在朱提。

雍禾有些意外,以蒙琰的年龄是不可能认识师傅的,但他能准确的说出师傅的名讳,很奇怪,“恩师确是公输木。”

蒙琰长舒一口气说道:“雍尚书,顾中堂,武院中增加一门科目,就是将作,雍尚书想不想将尊师的所学流传下去?”

自古以来各门各派的学识都是一脉传承,像这样广泛传承是为师门所不允准的,现在就看雍禾的态度了。

雍禾确实陷入两难,独门绝技若是让人人都学确实不太愿意,但是回想起师傅的话:“公输氏传承数千年,在别人眼中不过还是跳梁小丑,传承的技艺在皇族世家眼中只是取阅的玩意罢了,老夫今日教你,若有机会不要在乎一脉相传的束缚,万不可让公输氏数千年的心血藏于不见天日的地下。”

“禀王爷,下官愿意教授!”

北定三年正月底,蒙琰以雷霆手段收服两川世家豪门,明鉴司对诸葛氏残余势力进行了全面打击,并顺势巩固了民情院在西府治下的信誉度,让西府治下的两川、江陵、黔地以及诏南开始展现出繁荣的前景。

二月初九,西府与南府达成议定,西府以岳州换武陵,让西府的治地全部联系在一起,避免了飞地的存在,之后北府上书弹劾西府存有异心,而后两府联合上报辰京言明置换只是为了便于管理,辰京不置可否。

二月二十,西府尚书台颁布法令,行人头税,募兵制,废除九品制,在尚书台和大都督府施行推举制,此政一出西府各大世家一片哗然,但在百姓中间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西府民情院联合慎刑司、政务司和军议司在成都召集各地百姓、基层官吏将领代表以及世家代表进行了创造历史的第一次辩论,结果是世家代表惨败,蒙琰全程参与观看了整个辩论,而后当场宣布辩论一事着为西府军政事务的永例,并在宫城东门对面设立万民堂专司辩论一事。

二月二十六日,雍王令,为选士取士,在各州府郡县设置公立学堂,无论男女,年龄至六岁起必须进学,一切生活由官府统一安排,敢不从者,论罪,在成都设置中堂,统管选士取士,中堂令由原尚书侍郎顾言风担任。

有了之前对世家豪门的打压和公开辩论的结果,选士取士之事并未受到太大的阻碍,在民间倒是引起了一些骚动,骚动的原因是男女进学的事情让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百姓感到不安,而后中堂令顾言风宣布男女分别进学。

西府的一系列操作引起了各方的不同看法,首当其冲的北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连续上书辰京十一道弹劾西府,太后仲柔兰命太傅苍舒凉入宫详谈,三个时辰后,苍舒凉出宫,第二天辰京发布诏令,言西府之事为辰朝新政试行。

朝中引起一片哗然,以仲珏为首的保守派大骂西府倒行逆施,支持者有北府和东府;以苍舒凉为首的新政派全力支持西府新政,支持者西府;以耿惆为首的中立派对新政选士取士的问题表示同意,但对于废除九品制和男女进学的事情表示反对,支持者有太后和南府。

新政的事情还没平息,西府王妃在宝庆扶先王妃苍舒皓月灵柩返回成都的路上公开接见西府各地官员将领家眷,公开表明对于婚配,坚决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姻缘,她认为夫妻婚配首先是要有感情基础才可以继续谈婚配之事,并且表明婚配年龄男子不得低于十八岁,女子不得低于十六岁,同时若夫妻感情破裂,可向官府申请合离,任何不得以夫纲之事阻拦。

顾清风的言论直接导致西府内部出现了男女对峙的局面,就在顾清风抵达平羌的时候,雍王蒙琰被各级官员的上书闹得实在头疼,着令以尚书台为主,三月三在万民堂召开辩论。

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七)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四章 兄弟阋墙·三生万物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娘的劝降之道第八章 新旧·夜陵第四章 兄弟阋墙·辰阳郡主第四章 兄弟阋墙·苍鹰折翼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一)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一)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涂山分裂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家书抵万金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吃螃蟹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二)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九章 阴阳·变(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关陇突变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四章 兄弟阋墙·裂纹第七章 南北对峙·围城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九)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二)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三)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二)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四章 兄弟阋墙·四分五裂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二章 旧世界·镇北王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三章 乱世风华·仲珏的心机第二章 旧世界·洗牌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一)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五)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八)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九章 阴阳·格局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一)
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七)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四章 兄弟阋墙·三生万物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娘的劝降之道第八章 新旧·夜陵第四章 兄弟阋墙·辰阳郡主第四章 兄弟阋墙·苍鹰折翼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一)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一)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涂山分裂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家书抵万金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吃螃蟹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二)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九章 阴阳·变(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关陇突变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四章 兄弟阋墙·裂纹第七章 南北对峙·围城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九)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二)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三)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于庆武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二)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四章 兄弟阋墙·四分五裂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二章 旧世界·镇北王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三章 乱世风华·仲珏的心机第二章 旧世界·洗牌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一)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五)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八)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九章 阴阳·格局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