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

蒙琰晃悠悠的到了言澜的府邸,还未敲门,一个侍卫快马来报,与景沐附耳小声说了几句,景沐竟然在捂着嘴笑,看来今天因为自己又有人倒霉了。

景沐龇牙咧嘴的颠了过来,也不知道是屁股疼还是特别好笑。

“陛下,安大将军把宁南侯给揍了!整整三十鞭子呢!”景沐已经快憋不住了。

蒙琰顿时觉得好无奈,顾晟这是倒霉了,今日他值守宫城,自己出宫本就是偷偷的,他肯定不会上报内卫府,安粲又是个死性子,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顾晟就是那条倒霉的鱼。

“有什么好笑的!你屁股不疼了是吧?”蒙琰严肃的说道,他知道安粲揍人不管你是谁,哪怕是太子,只要违反内卫府规矩一样揍,安魁为这事儿没少数落自己这个弟弟,可安粲一句话就把他憋了回去,从此以后没人再触安粲的霉头,只因为安粲那句:“我决意为主公殉葬!”

话说的虽不好听,但态度很明确,蒙琰听说后更是赞赏有加,但也劝慰安粲让他不必如此,可人家是死脑筋,说啥也不顶用,整个大宣朝他只认皇帝和皇后。

不过鞭笞宁南侯确实有点过火了,这可是顾清风的亲族,清风还好,顾希风可还在成都等军制改革的结果,这就是在找麻烦,想了一下说道:“派个人回去给娘娘传个话,就说宁南侯私放陛下出宫被安大将军发现,鞭笞三十,请娘娘出面安抚。”

这是个小插曲,今天最重要的是要见见成都令言澜,蒙琰拒绝了侍卫叫门的行为,而是亲自叫门,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少年过来开门,见是蒙琰立即下跪称陛下,这孩子不是别人,正是言澜独子言阙,年方十六,就读于青羊书院,兼修白泽武院,听顾言风提起过,是个好苗子。

他是认得蒙琰,所以才有一跪,蒙琰将他扶起来上下打量了一下笑道:“比你父亲英武多了,走,带朕找你父亲去,整日里学人隐居,有什么意思!”

言阙尴尬的一笑,君父在上,指责父亲无可厚非,但作为儿子就不能随声应和,这是大不敬。

还未到内院,言澜便领着一家老小前来叩拜,令人意外的是言澜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惊讶和激动的,仿佛是知道蒙琰要来一样。

蒙琰扫了言澜一眼,而后和言澜的家人寒暄一下之后,挪到言澜身边说道:“老狐狸,在这等着朕呢?”

“臣有罪,臣不敢。”言澜恭敬的回应。

这就生气了,什么叫“臣有罪”,明摆着就是坐在府中等你来嘛,人家给你算的准准的。

在众人的拥簇下蒙琰来到了正厅,进了正厅呼呼啦啦的人就被景沐拦在门外,蒙琰见四下无人,上去就是一脚,恨恨的说道:“三请四请都不到,非得等我亲自上门是吧?”

言澜嘿嘿一笑,只是轻轻拍了拍的衣服说道:“陛下,您是知道我的,对朝政一向不想多说,而且这几年您让我执掌白衣祠,很多事情我再说话不方便。”

“混蛋啊!这两日朝堂上的事情不会不知道吧,从正月十五开朝为这事儿已经吵了好几天了,朕的头都炸了!”蒙琰发牢骚的说着。

“陛下,吵架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在做事,都想做事。”言澜宽慰道。

“行了,你也别卖关子了,说说你有什么想法,白衣祠这几年在你手上发展的很迅速,各地民情恐怕连明鉴司都比不上你,说说吧。”

“陛下,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在钱粮,但看起来却又与钱粮关系不大。”

蒙琰接过言澜递过来的茶一边喝一边示意他继续。

“陛下,咱们大宣朝拥兵其实不算最多,拥兵最庞大的是大宁,看似大宁地盘没有我们大,但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以及土地肥沃才会有恃无恐养着兵马,但我们不行,偏安一隅还行,但是想要一统中原却是很难,您知道的,先祖曾六出祁山,最后也没能踏入关门一步,这就是我们的局限。”

“你的意思是,咱们还要在钱粮上多想想办法?”

“没错,我们大宣朝有一套完整的行商保障,这是绝对优势,军需靡费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裁军了,对于剩下的兵士要大大提升他们的战斗力,一样是少不了花钱吃粮,陛下三年兵役的想法是很好的,一是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如果遇到危险我们有足够的后备力量,但是地域不同,当兵吃粮也就不同,时间长了,难免会造成不公平的对待,不如以逸待劳。”

“哦?怎么个以逸待劳法?”蒙琰顿时来了兴趣。

“我大宣朝有四大帅府和十大将军府,排除待遇最好的神鹰帅府和待遇最不好的雪狼帅府,咱们就以庆帅的白衣帅府为准定个标准,大家同等待遇,而且还可以适当的增加大将军府和指挥使府的数量,给他们参赞地方的权力,这样一来能让军方解决地方的防务,减轻地方巡防营的压力;二来可以地方自愿的拿出来一部分钱粮供给军方。”

“不如这样,地方有衙役,巡防营只负责城防,有入侵的,匪患的,巡防营力有不逮的时候可以请求地方驻军帮忙,巡防营将士与军方将士可以存在互调的权力,同时地方驻军首领参与地方决策。”蒙琰眯着眼睛说道,这样一来,地方上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作高效,不和谐更简单,换人就是了。

言澜想了一下,直接拍大腿惊呼,“妙啊!实在是妙!这就全部解决了,巡防营和地方驻军的日常开销完全可以由地方提供土地屯田,或者富裕的地方可以直接供给,荒地得到开垦,多余的钱粮可以屯集为战备。”

蒙琰翻了白眼说道:“你明明有好的办法,为什么就不能在朝堂上说出来,好,哪怕你想避嫌,上个密折给朕也行,非得搞得朕亲自来找你!”

“陛下,臣虽然改名换姓,但依旧留着诸葛家的血液,还请陛下原谅臣吧。”言澜一副苦恼的样子。

蒙琰也不想强求他,突然想起什么,说道:“言阙今年十六了,我听衡阳郡公说过这孩子不错,怎么?你是打算让他参试?”

“陛下,言阙心性不稳,还需要再历练几年,至于参试还是入朝,看他自己的选择。”言澜大约明白蒙琰的意思。

“这样吧,你让他近内卫府吧,回头朕和安粲打个招呼,朕亲自教他!”

言澜赶紧下跪,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说道:“臣代犬子多谢陛下厚爱!”

蒙琰很不喜欢这样,但却拿言澜没办法,就像改变不了安粲一样,有些习惯是印在骨子里的,就是顾清风教孩子一样总是严厉多于慈爱,这是旧时世家的教育方式,一时间是改变不了的。

喝了一顿茶,吃了一顿饭,顺便把人家儿子带走了,蒙琰笑呵呵,言澜喜笑颜开,言夫人更是喜上眉梢,不为别的,能在陛下身边做过亲卫的都是大有前途,霍幼疾、邓昂就在眼前,都已经成长为大宣朝的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了。

蒙琰回到内三城后直奔政城的大都督府,同时召集不当值的石英、靳骞两位大都督以及参赞部的人在密室详谈至第二日丑时才结束。

第二日,蒙琰又在藏书殿召三公以及三台四中堂六司的人详谈至晚间才散去。

蒙琰拖着疲累的身体回到后宫后,顾清风习惯性的为他揉揉肩膀,说道:“连续两日召见这么多人,军制改革有结果了?”

蒙琰点点头,说道:“嗯,大家基本上达成一致了,现在就在等地方上的意见,如果没有问题,军制改革的所有事项都能定下来了。”

“这么着急?”顾清风疑问道。

蒙琰顺势将顾清风揽入怀中说道:“不能不急,昨夜明鉴司急报,大宁滕寒已经对幽都发起第二次进攻了,以幽都的能力估计很难守得住,我判断至少德州和河内是要丢的。”

“大宁这么强了?还是您对权汉良没有信心?”顾清风并不赞同蒙琰的猜测。

“我也只是凭感觉,试看吧。”蒙琰并没有反驳,因为他的确只是猜测。

顾清风觉得蒙琰情绪不高,起身说道:“我去给您做点吃食,好好休息一下,可好?”

蒙琰拍了一下她的屁股说道:“辛苦你了,”而后停顿了一下说道:“这几日也不会有太多的事情,不如你将顾家两位嫂嫂请进宫来,聊聊咱们家这两个姑娘的事情。”

顾清风神色一动,说道:“臣妾遵旨,这些事儿陛下就不用操心了,我还整治不了这几个小毛孩子,明日苏青和卓公夫人也会进宫。”

看着顾清风信心十足的样子,蒙琰才觉得好像是自己多管闲事了一般。

大同元年二月初八,大宣朝明旨军制改革开启,四大帅府不变,由原来的八大将军府增设至十二大将军府,将军府对应的则是十二大总管府,兵役制度上以三年为准,三年兵役期以后优异者可晋升为士,隶属正式编制。

将军府以下皆参与地方事务决策,地区性事务决策形成决策班底,以五或七人组成,日常事务以总管为首,军管期间以大将军为首,大将军府所辖边军由大都督府拨付钱粮,驻防军、巡防营由地方承担,可屯田可直接拨付,主要看地方经济实力。

四大帅府所辖边军共计一百万,驻防军三十六万、巡防营十二万,内卫府四十万常驻军不变,由民商司和成都府共同承担钱粮所需。

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五)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娘的劝降之道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岳父大人们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四章 兄弟阋墙·苍鹰折翼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六)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军第四章 兄弟阋墙·四分五裂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乱战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二章 旧世界·锁门岛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一)第二章 旧世界·五羊城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三章 乱世风华·顾氏?卓氏?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一)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九章 阴阳·朝政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二)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娘的劝降之道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欢迎仪式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七)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情愫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四章 兄弟阋墙·言风之举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二)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五章 问鼎中原·大局观与小家庭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八)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强强对碰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四)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三章 乱世风华·国宴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六章 七雄并立·危机感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四)
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五)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娘的劝降之道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岳父大人们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四章 兄弟阋墙·苍鹰折翼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六)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军第四章 兄弟阋墙·四分五裂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乱战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二章 旧世界·锁门岛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一)第二章 旧世界·五羊城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三章 乱世风华·顾氏?卓氏?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一)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九章 阴阳·朝政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二)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娘的劝降之道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欢迎仪式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七)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情愫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四章 兄弟阋墙·言风之举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二)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五章 问鼎中原·大局观与小家庭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八)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强强对碰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四)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三章 乱世风华·国宴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六章 七雄并立·危机感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