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二)

秦淮夜宴将至,萧彧那晚虽说没有等到长孙宏父子,但也不算没有收获,长孙三房的长孙冀却秘密请见,这长孙冀人称“神弓长孙”,在长孙氏中他的才能不弱于长孙紫阳,但出身旁系,修习不得全部的“霸王三枪”,但他却练就了一手五石功,据说与夏阳李氏的七星连珠有的一比,在长孙一族中的威望并不低。

长孙氏归附以后长孙冀为丹阳将军,他的举动更能证明蒙琰的做法是对的,世家操纵左右朝局的事情只怕从此就要沦为史书上的一笔了。

甘铭重甲在身走向萧彧说道:“王爷,一切都安排妥当,可以起驾了。”

萧彧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说道:“王妃那里怎么样了?”

“王妃那边有湛少爷和泽少爷,安全上不是问题。”甘铭闷声答道,甘铭清楚今夜要发生的事情,他是萧彧心腹中心腹,这次事情的严重性和机密性全系他一人之身。

戌时三刻是开宴的时刻,但秦淮河上早就是莺歌燕舞了,年关将至,文人骚客,高兴者,不得意者都在秦淮河上买醉,长孙宏父子此刻正在与张瑾、应宗岳等人寒暄,本来他们之间是不对付的,但今夜晚宴的事情大家的目的是统一的,就是要阻止新政或者说是看萧彧服软。

“张公神色斐然,可是有什么喜事?”长孙宏世家出身,这种没营养的寒暄自然是手到擒来。

“长孙先生气定神闲,看来今日很是有把握啊!”张瑾捋着胡子悠然自得的说道,能将上位者逼迫到宴请群臣缓解矛盾,张瑾很是自豪,已经摆出了一副宰相姿态。

长孙宏看到应宗岳也在旁,赶紧拱手道:“应公,恭喜啊!听闻王爷有意让你为世子太傅,日后可不要忘了提携一二。”

“先生说笑,长孙一族现在可谓是北府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日后开疆拓土,伐定中原,立下不世之功就在眼前。”应宗岳也是其中老手,话说的恭维,却也是滴水不漏。

而在不远处的陈氏父子眼中这帮人已是枯骨,便没走上前去搭腔,一是不愿,二是没有必要。

“卓儿,你看看这些人的嘴脸,想要控制朝堂也只有他们这些天真的人能做的出来,他们不思进取停留在往日世家的名望中不愿意走出来,末日就在眼前,你现在还觉得他们是对的吗?”陈硕想起来还是一身冷汗。

“父亲,儿子当时是昏了头,跟他们混在一起,还好王爷不怪罪。”

陈硕点点头,说道:“王爷对我们也是有所表示的,过完今晚我就要入宫为世子太傅,你也要主持选士取士的事情,切记要效仿西府的公正,不可偏私,更不可以此作为陈氏广收门生的便利。”

“儿子明白!”陈卓信心十足。

不一会儿的功夫,北府中所有为官为将的世家豪门都到了宝船之上,外层是萧彧的主场,内层则是夏侯颖的主场,就在宝船开出的那一刻,滕寒和于庆武秘密入城将这些世家豪门的府邸全部围住,等待宝船上的信号。

萧彧作为主人,更是北府的主君,最后才出现,“宝船已开,咱们开宴吧!”

三巡过后,萧彧笑呵呵的说道:“各位,近日北府新政一事确实是本王操之过急了,还请各位回去后约束好家中子弟,不要起了乱子,北府日后还需要他们效力。”

萧彧这话一出,就是代表想要和各大世家缓解关系,张瑾作为新贵又是百官为首的人自然要接着,于是静坐着举杯遥请道:“王爷多虑了,家中子弟骄纵惯了,竟然敢质疑王爷新政,着实要好好管教才是,惊扰王爷了!”

萧彧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而后恢复笑容道:“张公高义,本王佩服!”而后看向长孙宏道:“先生病体似有大好?”

“多谢王爷挂念,前些时日惹了些风寒不愿过病与王爷,因此未能奉诏,还请王爷恕罪!”萧彧给了面子,自己也不能端着,毕竟北府还是要在萧彧的统领下走下去。

“嗯,长孙先生还要爱惜些身体,青徐之事还要仰赖长孙一族。”萧彧虽是笑着,眼中的杀意十分浓厚。

那眼神让长孙紫阳一个激灵,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上来,刚好看到身边的窗户被寒风吹开,便伸手上前去关闭,看到秦淮河上舟船纵横,甚是欢闹,也就放下了心中的不安。

涂山氏兄弟是新归附,自然不知道北府中的发生的事情,还以为是常例般的夜宴,两人都是兴奋不已,尤其是萧彧亲自问起二人商贾之道,更是让二人如获大宠,他们本以为萧彧对商贾之道虽不厌烦也不会太多尊重,而如今看来不止是蒙琰重视商贾,萧彧同样重视,看来选择没有错。

宴席到了中场时分,徐煜神色紧张匆匆来报,与萧彧附耳说了几句,萧彧登时脸色突变,正准备要走,看着众人还在喜悦中,便不好意思的举杯说道:“诸位!稍待,本王先去处理一些事情!”

中途离席是大忌,虽是上位者也不好摆架子,不过众人见是两衙的文隽,知道定是有要事发生,也不好阻拦,众人一起举杯。

萧彧匆匆出门后毫不犹豫的随文隽上了小船,开出去后冷冷的问道:“王妃那边如何了?”

“禀王爷,王妃已先于王爷撤离了,现在就等甘将军的信号了,船上要撤出来的人还有一些,请王爷静待。”文隽恭敬的说道。

“你们完事以后,把这船烧了吧,本王看着恶心。”萧彧看着宝船变得淡然了起来。

萧彧走后,长孙紫阳不安的情绪又开始了,一直敷衍的应承着敬酒,一转眼发现陈氏父子,涂山氏兄弟还有顾曲风这个大将都不见了,顿时觉得大事不好,赶紧低声与长孙宏说道:“父亲,事情有些不太对,陈氏父子他们不见了!”

长孙宏已然醉醺醺了,抬眼看去,醉言道:“无妨,估摸着是去了外面吹风了,萧彧吃了亏,陈氏也不会好过,说不定在外面挨骂。”

长孙紫阳是武将出身,身处险境的感觉很浓烈,他推开窗户看到宝船外尽是小舟,小舟上全部是满甲的兵士,而不远处上的顾曲风站在船头向岸边走去。

这时候若还猜不出来长孙紫阳就太傻了,只见他立刻转身大吼道:“都别喝了!我们被萧彧骗了!”

这一吼让众人安静了下来,半醉的张瑾皱着眉头说道:“长孙贤侄怎可如此无理!”

长孙紫阳这时候也不客气了,说道:“你们这帮酒囊饭袋!都以为萧彧妥协了!你们自己看看船外!”

半信半疑者推开窗户一看,立刻退后瘫坐,嘴里更是惊恐万分,还是应宗岳先反应过来,喊道:“快走!外面全是麒麟卫!”

萧彧做局如此哪里会容他们走掉,甘铭、徐煜两人的出现让他们顿时感到绝望,甘铭是萧彧的心腹,徐煜则是杀人不眨眼的北衙指挥使。

“甘铭!徐煜!你们要做什么!造反吗?!”张瑾大声的质问道,这种情形已经让张瑾惊醒了。

“造反?张公说笑了,造反的好像是你们吧?”徐煜不怀好意的笑道。

“萧彧这么行事就不怕被天下人讨伐吗?!”长孙宏怒吼道。

徐煜抠了抠耳朵,阴沉着说道:“怎么做了?不过是宝船起火,众人在河中无所依,被烧死了而已,惨案啊!啧啧啧,北府之痛!”

长孙紫阳也不废话,下意识的摸了摸腰间,这才发现兵器早就在上船的时候被收缴了,也顾不得许多了,只要控制住甘铭和徐煜其中一人就能有缓。

长孙紫阳突然暴起让徐煜吓了一跳,不过身边的甘铭却淡定无比,只见他左手一抬,长孙紫阳瞬间在半空中变成了刺猬,重重的摔下。

“啧啧啧,甘将军好手段!”徐煜玩笑般的说道。

“徐大人,尽快做事吧,王爷还在等我们回报。”甘铭一向不喜欢与徐煜这样的人来往。

徐煜也感觉自己是自讨没趣,于是把在甘铭那里吃瘪的不爽全部散在了眼前这群人中,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便开启了,纵使你是名满天下的世家,大醉之后又无利器,也只有被屠戮的份。

甘铭赶到岸上的时候,见宝船已经起火,于是向萧彧说道:“王爷,徐大人那边已经得手,可以发信号给滕、于二位将军了。”

萧彧看着秦淮河边本来欢愉的人们都被宝船上的大火吸引了,冷冷说道:“开始吧!动静小一些。”

一夜过后,除了秦淮河上的宝船大火成了金陵城中谈资,城中的事情并没有泛起太大的水花,直系被诛,旁系自然也不会殊死抵抗,大多数世家在萧彧的边拉边打之下已经更换了家主。

萧彧一夜未睡,在大殿上等待具体消息的回报,夏侯颖一直在侧伺候。

卯时三刻的时候甘铭过来了,“王爷,全部清理干净,只是···”甘铭似乎带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萧彧眉头紧蹙,难道哪里失手了,急忙问道:“怎么了?”

“王爷,我们在清理船上尸体的时候没有发现应禹的尸体。”

“应禹?应宗岳的幼子?”

“正是!整个河道都翻了一遍也未曾发现。”

萧彧眯着眼睛,考虑了一下说道:“告诉文隽,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抓到他,逃出去一个我们昨夜的事情就白忙活了,你可明白?”

“末将失职,定会将他带回来!”甘铭跪下请罪。

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七)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军突起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七章 南北对峙·围城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二)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四章 兄弟阋墙·新春气象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一)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四章 兄弟阋墙·三生万物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血染沅江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五)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六)第七章 南北对峙·会盟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二)第二章 旧世界·锁门岛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二章 旧世界·夜游沙头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化春风第四章 兄弟阋墙·辰阳郡主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五):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交换条件第七章 南北对峙·乱战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八章 新旧·打一架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三章 乱世风华·捷报频传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一)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二)第二章 旧世界·夜游沙头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一)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五章 问鼎中原·情愫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一)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一)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水底波澜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七)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雪狼旗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六章 七雄并立·对决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一)第九章 阴阳·变(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大门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二章 旧世界·镇北王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
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七)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军突起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七章 南北对峙·围城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二)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四章 兄弟阋墙·新春气象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一)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四章 兄弟阋墙·三生万物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血染沅江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五)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六)第七章 南北对峙·会盟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二)第二章 旧世界·锁门岛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二章 旧世界·夜游沙头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化春风第四章 兄弟阋墙·辰阳郡主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五):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交换条件第七章 南北对峙·乱战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八章 新旧·打一架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三章 乱世风华·捷报频传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一)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二)第二章 旧世界·夜游沙头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一)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五章 问鼎中原·情愫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成都(一)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二)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一)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水底波澜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七)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雪狼旗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六章 七雄并立·对决第八章 新旧·易帜(一)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一)第九章 阴阳·变(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大门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二章 旧世界·镇北王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