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乱世风华·捷报频传

“‘白云归意远,旧寺在庐陵。’,古人诚不欺我,张帅,恭喜你首战告捷那些庐陵。”萧彧站在庐陵深远幽静的古寺中眺望远方的白云。

“王爷,张瑾不敢居功,得凭王爷指挥得当末将才能轻取庐陵,恭贺王爷北伐第一功!”张瑾的马屁拍的很官方。

萧彧听后觉得有些不舒服,本来赏古的好心情一下子荡然无存,再一想也是没办法,这些人都是陵朝旧臣,骨子里的礼教思维一时间很难改变,“张帅,我们在庐陵整修几日后就要继续北上,留守之人你有何意见?”

张瑾不是非要拍这个马屁,只是拿下庐陵确实太容易,不过三日的功夫庐陵刺史就举城投降,在军事层面来说确实没什么好夸耀的,能轻取庐陵得益于象湖郡的经营,对于庐陵的留守他觉得没人比王宗卿更合适,但萧彧的发问怕是心中有别的人选了,“末将以为庐陵留守当是一个‘稳’字。”

知道张瑾不会轻易回答,果然又把问题踢回给萧彧了,萧彧不是没有考虑过王宗卿,但他在象湖驻军的发现王宗卿随不上擅长军阵杀伐的将领,但是军务处理后勤粮草却是得心应手的处理,正是萧彧急缺的人才,萧彧心里已经决定将王宗卿调任麒麟军长史,不过这样一弄庐陵留守就空缺了,萧彧可不愿意让中书院插手,突然想到一人说道:“本王的确是想把王将军调到军中负责粮草事宜,你觉得端木怎么样?”

张瑾想了一下,觉得萧彧能做到这个位置不仅仅因为他是国主的侄子,而是确有才能,“末将以为端木阳大善。”

“嗯,张帅,小王有一句肺腑之言,不知您愿不愿意听?”萧彧忽然想到什么,略作神秘的说道。

张瑾心中一紧,大概猜到萧彧想说什么,张瑾有些无奈,他经历被贬的经历,着实不愿意再参与党争,虽说辰国新立党争还沉在底下,但是不代表就没有党争,朝堂上其实形势很微妙,在萧胡利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三股势力,国主、萧彧、蒙琰三方其实很分明了,萧胡利身边又有卢崇宗与夏侯明两派存在,各级官吏各地将领其实已经在慢慢的选择自己的追随,自己是夏侯明推荐过来的,在大家的眼中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其实自己内心更愿意赞同蒙琰的做派,但现实却容不得他自己选择,做人做官太难了,如今萧彧提及此事只得硬着头皮答道:“王爷请讲。”

萧彧看到张瑾的犹豫心中闪过一丝不喜,但是看到张瑾最终做出了选择还算是满意的,“张帅,自庐陵后凡是北上所收城池的户籍、仓库文书等需立刻收入军中,不得交付与任何人,张帅觉得如何?”

张瑾大惊失色,萧彧的这种举动已不是简单的党争了,而是要明目张胆发展自己的势力,萧彧毫不忌讳的这么对他说这些,明摆着是要在逼自己上船啊!张瑾纠结了,战队是错的,不站队命也许就没了,怎么办?已经死过一次了不愿意再遭那份侮辱了,轻叹一口气道:“谨遵王爷之命!”

右路军轻取庐陵,左路军自然不甘示弱,乌云之下的余赓与蒙焕并辔而行,望着孤立在舜山峡谷中临武城,连续十天的袭扰不止是临武的顾氏军队疲惫不堪,余赓的开阳营也逼近极限,余赓已是满脸胡茬,证明了这十天他也没得到好好的休息,余赓抬头看着天上乌云越来越厚,兴奋的说道:“十一郎,终于等到了,我从未像现在一样盼着大雨快来!”

“将军,不知道七哥那边准备好没有?”蒙焕的脸上也难掩喜悦之情。

“郡公的事情我们就不要操心了,兄弟们差不多快到山腰的扎营地了,告诉兄弟们趁着大雨赶紧休整养伤,让伙房的兄弟多做些吃食,酒是禁令,万万不可偷着下山,若是被石头砸伤了就不划算了。”余赓事无巨细的安排着。

“将军,兄弟们上山之前您就安排过了。”蒙焕提醒道,他知道余赓等这一日来临等的心力交瘁,不管是谁与顾曲风交手都不会轻松,盛名之下无虚士。

余赓不好意思的微笑道:“我忘了,太累了,我们也上山吧,咱们在山上好好看看郡公的手段!”

蒙琰这边倒是淡定的很,主帐中悠闲地与叶伯怀闲聊,但他不停的去看外面的天色,心中其实也是悬着的,这次他力排众议让靳骞作为攻打临武的主将是存着两个心思的,一是有意试探靳骞的能力是不是可以独领偏师,二是也想考验靳骞是不是真的能无所保留的做事。

“你要是不放心就让柏青陪你去看看,何必这样坐不住。”叶伯怀一向是最煞风景的那个人。

“不能去,我若去了靳指挥使会拘束的。”蒙琰摇头说道。

“切!口是心非,你若真的放心干嘛让十三郎领着摇光营的人去前面了,你以为靳骞看不出来?”叶伯怀鄙视道。

“姓叶的不要逼我骂娘!你这样说实话大家都会尴尬的。”蒙琰与叶伯怀从来都难坐在一起好好说十句话。

“我知道你做事喜欢留一手,只是在大家眼睛里看到可不是你留后手而是性情多疑你可知道?你若是想做什么直接告诉大家就好了,不要猜来猜去,刚刚才整合的兵士,你想撑不到两年大家就因互相猜忌就解散吗?!”叶伯怀的语气越来越严厉,他对蒙琰的短处不是第一次提醒了,做事情不甚大气,那股子小家子气时不时就会冒出来。

蒙琰的脸色瞬间变化的多姿多彩,终究是知道是自己的问题,坐下自省道:“也就是你还能说说我,人还是要一步步成长的,我做到这个位置还是太容易了。”

叶伯怀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稍稍活动一下筋骨,“行了,我去天枢营一趟替你跟靳骞解释一下,别寒了人心。”说完头也不回的走出大帐。

天枢营在大雨到来之前已经扎营在上谷口旁,风还未起雨水已到,靳骞全身披挂站在雨中指挥兵士将天玑营运送过来的山石分堆囤积好,用绳索固定分散的石头,叶伯怀押着蒙烬过来的时候靳骞完全没有发觉,还是亲卫提醒才看见两人,不过靳骞对两人的到来完全没有好感,反而认为这两人现在过来就是多事,一边指挥一边没好气的说道:“郡公不放心我靳骞换人就是了,何必让二位跑一趟!”

“我说老靳说话不要那么冲,我带十三郎过来就是想看看靳将军的风采,跟郡公可没关系,心里不要那么阴暗好不好?”叶伯怀装的一副不爽的样子。

“既是来参观的就不要闲着才是!带了多少人过来?雨水还好,万一起风了就麻烦了,过来帮忙!”靳骞没有理睬叶伯怀话中的意思,现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尽快将石头捆绑好,挖好一条纵深到峡谷的人工河道。

叶伯怀见状,自己此番的目的达到了,便让让蒙烬指挥带过来的军士帮助挖沟搬石头,顺便踹了蒙烬一脚发泄让自己干活的不满。

一通忙活终于在大风起来之前完成了准备工作,靳骞三人站在营帐门口看着狂风暴雨肆虐着,不多时看到山上的信号旗打出来了,看来余赓那边已经准备好了。

“这场雨估计要下很久,看来要改变作战计划了,通知全营埋锅造饭,赶紧休息。”靳骞看着天空的乌云眉头紧锁,他是土生土长的南境人,对雨天的判断极为敏感,这场雨比想象的要大,但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至多亥时就会停,本预计明早的进攻时间可能要做些改变。

“老靳,你不会打算夜袭临武吧?”叶伯怀听出了他的想法,觉得这家伙胆子确实不小,且不说夜袭的难度更大,就这临时更改进攻时间的决定是冲着掉脑袋去的,怪不得这人没朋友,叶伯怀现在有些后悔来这里为蒙琰做补救,暗暗决定以后离靳骞远点才是。

“战场是瞬息万变的,机会也是一瞬而过的,如果事事都要请教大营郡公也不会让我这样的人独领偏师的,放心,叶帅,这是阵前的决定跟你没有关系。”靳骞以为叶伯怀认为自己会让他背锅。

“老靳,你能不能不把人总往坏处想,我是觉得夜袭难度大,损失会不可控。”叶伯怀心虚的辩解道。

“不可控也要打,这场雨之后不知道哪天才会有这样的好机会,现在拿下临武才是最重要的。”靳骞坚持自己的决定。

“这样吧,让十三郎现在回大营请郡公抽调天权、玉衡营的人过来做预备,你不要拒绝,第一战打就得赢,不然伤了士气再想找补回来就难了。”叶伯怀想了一下还是稳妥点更好,蒙琰虽说是有私心,但是他留后手的做法是对的。

靳骞本想拒绝叶伯怀调兵的好意,但是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叶伯怀有句话说的对,自己的性格导致从军以来一直被针对,就算蒙琰征调他为一营指挥使他依然固执的认为蒙琰不过是看中自己的指挥才能而不是自己这个人,但与叶伯怀等人接触下来发现其实整个白泽军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堪,最起码将领之间的相处是和谐的,争吵也只是策略上的争论,无关乎私人情感,他自己能感觉到心中起了变化。

“那就有劳蒙烬将军了,暴雨山路不好走,我让几个熟悉山路的军士护送你回大营,”靳骞犹豫了一下说道:“还劳烦蒙烬将军把我更改攻城时间的事情告知郡公。”这是自己最后的底线了。

不错,有这个态度就是不错的开始,叶伯怀心想总算没辜负自己的辛苦,靳骞终究是个人,是人就会有感情,就要交往,之前他活的太孤独,现在必须让他融入到群体之中,知道汇报就是个不错的开始,独领偏师的人总是要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的,蒙琰这小子会理解的。

果不其然善于接受批评的人也有容人之量,蒙琰听到蒙烬的汇报后当即决断让蒙烬率领五千人马支援靳骞以为保障,同时还授予了靳骞临时决断的权力。

“十三郎,你记住你只是支援,阵前的事情要听从靳将军的指挥,不要胡乱说话,你的身份不同,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让人以为是我的意思,明白吗?”蒙琰一脸严肃的提醒。

看到蒙琰严肃的表情,蒙烬本来对靳骞的不满全都藏了起来,心想若是在萧大哥军中靳骞这样的人早就人头飘飘了。

“七哥,十一哥那边估计也不好过,用不用分一支兵马支援他们?”蒙烬试探的说道。

“不错,知道思考了,看来你的历练是有效果的,十一郎那边不用支援,他们有地形和骑兵的优势,给他们支援反而是一种负担。”蒙琰欣慰的说道。

蒙烬走后蒙琰并没有轻松的放下心来,站在地图前思索着什么,不知不觉的都已经到了酉时,侍卫轻声的将饭食送到大帐中,正准备离开,突然被蒙琰叫住,“你去请卓侯和聂长史立刻过来!”

临武城中的顾曲风坐立不安,他已经确定蒙琰准备水淹临武的想法了,临武地处峡谷,这么大的雨,四面山上竟有三面没有冲下来太多,这就说明有人故意在蓄水,他现在非常后悔竟没能估计到蒙琰的想法,顾迎风被俘对他的决策影响太大了,现在撤兵与否都已经来不及了,身后唯一的出口已经被淹了,城中的将士苦不堪言。

“朝群,城中还有多少舟船?”顾曲风一脸愁容的问到身边的副将。

朝群跟随顾曲风已三年多了,作为军中副将也大体明白了对面的想法,无奈的说道:“我们城中只有十几条小船,转运能力很差,大公子,你快走吧。”

顾曲风心痛不已,临武城是自己苦心经营的鱼刺,是牵制南境之敌的绝佳位置,只因自己一时疏忽被蒙琰抓住,带来的结果将是万劫不复,现在摆在他面前只有三条路,一是死守临武,自己也就为家族尽忠了;二是撤到林城,那么零陵就危险了;三是回零陵,那也就是等于将林城拱手相让,蒙琰算计的太狠了,所有的计谋都摆在你面前,可你不得不选择断臂自保。

“现在能撤出去多少人?”顾曲风只能尽快决定,蒙琰不会给他留太多的时间。

朝群惨笑着说:“一个时辰最多撤出去五百兵士,城中还有五千人,能撤出去多少就看对面给我们留了多少时间。”

“朝群,你带着人先撤出去,能撤多少是多少吧。”顾曲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语气中尽是无力。

“大公子哪有主将断后的道理,您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朝群一副准备赴死的神情。

顾曲风也不矫情,拍了拍朝群的肩膀说道:“事不可为之时你尽快撤出来,去准备吧,我带着顾氏子弟先撤回林城,之后你带着领兵的将领秘密撤出来,剩下的人听天由命吧!”

朝群听到顾曲风的安排后心中一凉,果然顾氏子弟的命要比普通军士的命重要多了,连逃命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留,不过转念一想也是,顾曲风作为顾氏子弟当然要对家族负责,他们本就是在顾氏手里讨生活的如同贱民一般,自己若不是被顾曲风赏识怕是也会像普通的军士一样被随时放弃,朝群没再说什么,说什么都是无用的,领命出去安排撤退事宜。

靳骞的判断是准确的,快到亥时的时候大雨风雨缓缓停下来了,只有零星的小雨飘着,靳骞果断下令放水滚石,一瞬间整个舜山竟有山崩地裂之势,不大会儿的功夫站在高处的余赓看到临武城瞬间变成汪洋大海,余赓当即下令全军准备,待大水冲过临武流向舜山里面的时候就轮到他们了。

临武城中的朝群看着在水中挣扎活命的军士赶到哀痛不已,他放弃了逃命的机会,决议留下来与余下近四千军士共存亡。

大水冲刷过后朝群收拢军士已是不足三千人,其余的人或是被大水吞噬或是失踪,侥幸活下来的人目光呆滞的看着朝群,他们不知道将会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结局,唯一能信任的只有面前这个没有逃命的副将。

余赓和靳骞没有给朝群太多的时间,不过一刻钟两支兵马就汇合在没有城门的临武城下,朝群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衫,深吸一口气下了决心说道:“兄弟们,顾氏已经放弃我们了,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降了吧。”

就在靳骞接收临武降兵的时候,蒙琰的中军大帐中聂桓略带紧张的兴奋道:“天璇营传来的消息确认顾曲风往林城方向逃去。”

蒙琰终于放下心来,面带喜色,“通知卓侯可以动了,给他五日的时间务必拿下零陵!”

聂桓正准备要走,蒙琰想起什么,赶紧说道:“通报国主,临武大捷!”

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五章 问鼎中原·吃螃蟹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一)第九章 阴阳·新词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地鸡毛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星棋罗布: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八)第二章 旧世界·叔父?姐夫?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八)第五章 问鼎中原·情愫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三年休养第二章 旧世界·叔父?姐夫?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一)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军突起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六)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二章 旧世界·五羊城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军突起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关陇突变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七章 南北对峙·女中豪杰第三章 乱世风华·钟馗捉鬼第三章 乱世风华·家书抵万金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女中豪杰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二)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三章 乱世风华·捷报频传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关陇突变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母女情深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星棋罗布第六章 七雄并立·顾氏兄妹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一)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化春风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五)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五)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九)第四章 兄弟阋墙·陈之庆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
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五章 问鼎中原·吃螃蟹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一)第九章 阴阳·新词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地鸡毛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星棋罗布: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八)第二章 旧世界·叔父?姐夫?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八)第五章 问鼎中原·情愫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三年休养第二章 旧世界·叔父?姐夫?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一)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军突起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六)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二章 旧世界·五羊城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军突起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关陇突变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七章 南北对峙·女中豪杰第三章 乱世风华·钟馗捉鬼第三章 乱世风华·家书抵万金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女中豪杰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二)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四)第三章 乱世风华·捷报频传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二章 旧世界·北边的人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关陇突变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母女情深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星棋罗布第六章 七雄并立·顾氏兄妹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一)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化春风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五)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五)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九)第四章 兄弟阋墙·陈之庆第五章 问鼎中原·亲情与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