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

一帮年轻人紧密的配合下完全复制了于庆武拿下鸡公山的战术,真可谓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于庆武好不容易营造的优势,一夜之间都化为泡影了,当日他赶到鸡公山的时候才明白为何息城方向一直求援,原来是为了拖住自己,而真正的周策早就从新县绕过来轻取鸡公山。

奋力将萧寒救出来之后大队残兵集中在武胜关上,于庆武下令封锁关口,而萧寒回到关上后就主动将自己关了起来,随州刺史,多么讽刺的官职,不到十天的时间从最初的洋洋得意到如今的灰头土脸,天差地别。

于庆武可没时间管萧寒在做什么,他一脑门的想着怎么才能固守好武胜关,这里不能再丢了,再丢自己也不用把自己关起来,直接抹脖子算了。

意外的是一连等了三天,关外一兵一卒都没看到,于庆武谨慎的派出探马,回报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原来早在三天前宣松等人就撤军了,宣松返回京山,谭忌将先锋大营迁到了随州城,而周策将鸡公山防务移交之后大摇大摆的回了潢川,于庆武不懂了,这三人在如此的明显优势下竟然什么也不做,直接各回各家修整去了。

三月十七日,于庆武不再等了,安排好武胜关的部署后匆匆返回申州了,不是他要走而是不得不走,他的弟弟于庆宇来信说是洛辰派了太子权晖从汝南出兵杀向蔡州,眼看着就要抵挡不住了。

萧彧知道申州的情况后研究了一番后,认为于庆武一人确实难以应付,甚至朝廷对他有些苛刻了,太疲于奔命了。

于是下旨让萧寒为蔡州刺史,于庆宇为蔡州将军,两人专心对周策和来自洛辰的骚扰,而于庆武唯一的任务就是对付云梦的西府兵。

于庆武得到解脱后,详细的研究了西府新一辈将领的作战手法,狡猾,奸诈,没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宣松,他的用兵的手段是没有固有的目的性,甚至很多时候在大军出发后临时更改攻击目标,看起来很是随心所欲,不过于庆武却不这么认为,这种战术看起来没有章法,实际上是宣松临机决断的能力,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立刻临时调整,这是本事,更是学问。

而谭忌的优点就是不管上官怎么折腾,他都能立刻明白其中的关键,而且他的麾下韧性极好,不管胜败都很从容,这一组合的搭配比石英和邓昂的组合难对付的多。

于庆武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对付宣松和谭忌的时候,宣松秘密抵达的随州城。

“淮侯,可是有新的打算?”谭忌对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宣松本有一丝的嫉妒,不过随州城、鸡公山一战让他心服口服。

宣松的性子一向冷淡,面对谭忌的提问,毫无表情的说道:“鸡公山的防务再加强一层,做出严密的防守姿态,安排好之后你随我翻越桐柏山。”

谭忌一愣,翻越桐柏山?桐柏山北侧可是后陵的地盘,这又是怎么个事?于是毫不客气的问道:“不是属下矫情,如果淮侯不能明言属下无能为力。”

这就是两院出来的臭毛病,对上官的尊重有,但只要是不明不白,当场质疑也是常见的。

“经此一站后于庆武早就做好的万全的防御,南阳的守军的注意力全部都在襄阳身上,我已经让明鉴司探查过了,泌阳空虚,我们翻越桐柏山拿下泌阳,而后迅速出击汝南,蒙帅和周策都会配合我们。”突然停顿了一下,目光凌厉的看向谭忌冷冷的说道:“这是你第一次质疑我的决定,也是最后一次,再有一次我便请旨调离你!”

佩服归佩服,脾气归脾气,谭忌抬头迎着宣松的眼神淡淡的说道:“调离我是淮侯的权力,问不问是属下的自由,这官司便是打到内务院属下也不是不敢!”

宣松一个冷笑,并不理睬谭忌的不敬,接着说道:“我给你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好所有的事情,五月六日我们出发。”

说完宣松直接起身走了,一点停留的意思都没有,不是和谭忌不对付,他得赶到襄阳去见蒙焕,蒙焕的身份地位不是谭忌能比拟的,有事情一定要亲自去谈。

宣松去襄阳的路上心里有些忐忑,蒙氏子弟因为蒙昭的事情对他都有些排斥,尽管蒙琰亲自为他证明也不能消除蒙氏子弟心底的怨恨,譬如说现在西府太师就曾说过:“为国我不杀你!为私我却不能原谅你!日后还是不要回成都的好。”

蒙焕作为蒙氏的二代子弟中的年轻一辈身份特殊,早年随太尉修习文武,十几岁就上了战场,如今与他们并称西府二代将领,但实际上在一代将领中蒙焕的地位也不低。

半天的急行军宣松一行人到了襄阳城,蒙焕主动迎出来,脸上笑容满面说道:“淮侯怎么有空来我这?”

宣松恭恭敬敬的行礼道:“襄郡王,末将有要事与您商议,还请密室详谈。”

蒙焕愣了一下,而后迅速转变向亲卫说道:“去,给本王准备一些好的吃食,我与淮侯许久不见,要好好叙叙旧!”

两人联手进了书房后,蒙焕沉着声音说道:“说吧,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还跑过来找我,我们没什么旧可聊,直接说吧。”

“郡王,我想请你帮忙,牵制住南阳和襄阳旧军,末将要翻越桐柏山,取汝南。”宣松也不寒暄,直接说道。

蒙焕没有立刻回答,径直走到书案前研究起了地形图,一边指画一边问道:“你有把握迅速解决战斗吗?翻越桐柏山本身就不是易事。”

“若无信心,末将也不会跑过来求郡王帮忙。”宣松自信满满。

“你既然有信心,我也不多问,你也不用说,动手的时候给我信号,本王也打算重进新野。”

“末将多谢郡王襄助!”宣松没想到会这么轻松得到蒙焕的首肯。

蒙焕摇摇头说道:“本王不是为了帮助你,我们私情不论,我们同归属于西府治下,自然是要以大局为重,你能挽回西府的面子,我作为白衣军副帅也不能落后,不是吗?”

两人定下计策后宣松匆匆吃了一顿饭后便带人离开了,得到蒙焕的同意拿下汝南就成功了一半,下面的事情就是执行了,在回程的路上他一直都在考虑拿下桐柏、泌阳后谁来留守,洛辰那边一定会拼命反扑的,这才是汝南之战的关键。

有烦恼的不止是宣松一个,周策在潢川也在发愁,他发愁的不为别的,只为郡主是潢川明鉴司的指挥,这姑娘若不是王爷的女儿,按照周策的性子早就打她五十军棍了。

身为雍王府郡主而不自知,整日里招摇过市,生怕人家不知道她的身份,不过她纵有万般不是,但是明鉴司的职责和过往情报她做的很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周策能容忍她至今的唯一原因。

西府只有两位郡主,长沙郡主卢婉瑜温文尔雅,大家闺秀,乃是享誉天下的才女,而蒙婉姝也是名声在外,只不过是恶名昭著,西府各家勋贵一旦提起蒙婉姝都有掩面而泣的想法,不为别的,是因为蒙婉姝祸害面太广,只要在成都哪家都逃不出她魔掌,就连她舅父的府邸都曾传出过纵马踏人的事件。

“周指挥,本郡主请命明日去息城探查。”蒙婉姝翘着腿毫无形象的说着。

“不行!”周策简单粗暴的拒绝,这就是在无理取闹,息城是什么地方,于庆武三分之一的精锐都在息城驻防。

“属下身为潢川府明鉴司卫尉,军情探查是我的本分,难道周指挥想要干涉明鉴司做事?”蒙婉姝将职位和明鉴司的特殊性摆出来威胁周策。

周策轻蔑的看了她一眼说道:“四年前雍王令曾说府指挥使、郡守以上主官对当地明鉴司有异议者可言明情况,直接驱逐,情报谍司由白衣祠暂管,郡主,好像本指挥就有这个权力。”

蒙婉姝一时语塞,权利和地位,再加上自己的身份都压不住周策,这事儿只能求人了,突然转变姿态,一副天家贵女的样子,柔声说道:“指挥使大人,属下自接手潢川明鉴司以来日夜殚精竭虑,不敢有所懈怠,如今淮滨侯邀请我潢川府为策应,情报之事尤为重要,还请指挥使再考虑一下?”

半盏茶的功夫切换了两副面孔,周策翻了白眼,冷酷的说道:“郡主请回!”干脆利索,不为所动。

蒙婉姝哪里遇到这样油盐不进的人,她在怀疑母妃让她来潢川就是因为周策对自己一点也不顾忌,硬的,软的,都来了一遍,想要的结果却没有得到,蒙婉姝气冲冲的走了。

周策看着她离开背影,重重的缓了一口气,总算打发了这个难搞的郡主,将桌案上的茶水一饮而尽后开始研究地形图,宣松这个神经病只是一句策应他取汝南,怎么策应却没有说,这就是在给他出难题,正琢磨的时候,一个农夫模样的人轻声走进来,如同幽灵般的声音说道:“属下白衣祠潢川府百士有密信来报。”

周策没有抬头,只是伸出手示意他将信拿过来,说道:“退下吧。”

白衣祠的人太神秘,他们处在各行各业中,谁也不知他们秘密身份,周策也懒得了解。

那人退下后,周策看了一下密信的封漆,是乙等,还好,打开后匆匆扫了一眼,笑了,这于庆武给自己送了份大礼,正好解决了不知道如何策应的事情。

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三章 乱世风华·岳父大人们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六章 七雄并立·欢迎仪式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三章 乱世风华·仲珏的心机第五章 问鼎中原·缙州别驾第一章尘世间·仲氏姐妹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四)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三章 乱世风华·苏青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六)第九章 阴阳·三阳镇第七章 南北对峙·会盟第二章 旧世界·萧彧的尴尬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大门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一章尘世间·叛逃与追求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三章 乱世风华·国宴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缙州别驾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三)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九章 阴阳·向塘半日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二章 旧世界·蒙氏第九章 阴阳·三阳镇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对决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娘的劝降之道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三章 乱世风华·宝庆整军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四章 兄弟阋墙·苍鹰折翼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九章 阴阳·向塘半日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女中豪杰第三章 乱世风华·家书抵万金第三章 乱世风华·捷报频传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四章 兄弟阋墙·三生万物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三章 乱世风华·萧彧的第一次危机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危机感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八)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二)第二章 旧世界·夜游沙头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六章 七雄并立·交换条件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九章 阴阳·朝政第二章 旧世界·蒙氏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八)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
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二章 旧世界·风云前夕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三章 乱世风华·岳父大人们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六章 七雄并立·欢迎仪式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三章 乱世风华·仲珏的心机第五章 问鼎中原·缙州别驾第一章尘世间·仲氏姐妹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四)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三章 乱世风华·苏青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六)第九章 阴阳·三阳镇第七章 南北对峙·会盟第二章 旧世界·萧彧的尴尬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大门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一章尘世间·叛逃与追求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三章 乱世风华·国宴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缙州别驾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三)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九章 阴阳·向塘半日第七章 南北对峙·五年成就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二章 旧世界·蒙氏第九章 阴阳·三阳镇第一章尘世间·大朝拜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对决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三娘的劝降之道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三章 乱世风华·宝庆整军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四章 兄弟阋墙·苍鹰折翼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九章 阴阳·向塘半日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女中豪杰第三章 乱世风华·家书抵万金第三章 乱世风华·捷报频传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三)第四章 兄弟阋墙·三生万物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三章 乱世风华·萧彧的第一次危机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危机感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八)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秦淮血夜(二)第二章 旧世界·夜游沙头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六章 七雄并立·交换条件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九章 阴阳·朝政第二章 旧世界·蒙氏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八)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