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一)

一场大败加上一场莫名其妙的北上争夺战之后,蒙琰和萧彧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蒙焕的兵马返回襄阳,而代理神鹰帅府的邓昂也不再向随州压迫。

宁朝方面萧彧让滕寒返回徐州,对申州东线四镇也只是让于庆武做好防御,不许轻开战端,同时任命安庆郡王萧寒为随州刺史,隶属镇西大将军管辖。

大家各有胜负,功过相抵,唯一得到奖赏的则是周策,蒙琰没有通过三台讨论,直接下了王府中旨,以潢川为中心置潢川府,统辖新县、固始、淮滨,同时提升光山和商镇为县,共计六县,以周策为潢川指挥使,领三个校府,一切来往直通大都督府。

“咳咳咳!”连续咳嗽声打破了正厅里的尴尬,于庆武病了,心病透过身体直接有了表象。

“大将军还是要多休息才是,待我们修整后一鼓作气收复申州四镇。”萧寒鼓励着,但似乎在掩饰着什么。

“郡王不用宽慰我,坐下没有外人,长孙将军?”于庆武特意点着长孙冀,这次南下长孙冀虽然奉命支援,但实际上他们因为缓慢行军的问题,没有赶上几次大战。

“大将军说的是,我们都是自己人。”迎合的语气,卑微的态度,这就是长孙冀的处境,于庆武战绩彪炳,与西府名震天下的陈之庆对抗三年不曾有大败,面对石英两次都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可谓是宁朝第一人,深受皇帝信任,这算是降将中的典范了,谁能惹得起;萧寒是皇室子弟,兼有陛下的重托,在皇室子弟中地位仅次于萧泽的存在,谁敢去惹?

“孙将军,你麾下丹阳士卒是中原精锐之师,能否请你去息城坐镇?”于庆武对四镇确实心烦,他的战略位置没有特别的突出,但却向根鱼刺一样卡在那里,你不能不去管,又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得有一个撑得住的将领和四镇纠缠,眼下长孙冀是最合适的。

长孙冀大喜过望,这是好事,自己能独领一军,不受于庆武约束,怎能不欢喜。

“末将领命!今日就开拔去息城驻守,大将军放心,周策黄口小儿,某家定将他的人头奉上,以报我大宁兵士血仇!”

于庆武笑了,也在口头上支持了长孙冀的豪言壮语,但心中所想的却是只要能守得住息城就是大功劳一件,他当周策是什么人物,几天的功夫就有人传周策深得陈之庆真传,而事实上两人几乎没有过交集。

再说论起仇恨来,只怕是西府的人更有体会,听闻石英都吐血了,被召回成都养病,现在坐镇江夏的更换成了邓昂,而云梦西线那边顾希风遭到重创,也被调回成都养伤,整个云梦一线全是年轻的将领,这些人于庆武并不熟悉,两衙对西府年轻将领的了解还不够深,因此于庆武并没有急于再次发起战争。

于庆武的心思蒙焕、邓昂等人并不清楚,顾清风作为西府主母不可能长期留守边防,顾清风在蒙琰的授意下对两大帅府的防线进行了重新规划,以汉水为界,左边归属蒙焕布防,右侧以邓昂为核心防御,两府互不归属,互相协作。

邓昂为了更好的做好防御,把自己的中军大帐从江夏迁往京山,作为先锋的谭忌更是毫无畏惧的将前锋大营安置在广水城,直面随州城的萧寒。

西府与宁朝逐渐形成新的局面对峙起来,洛辰那边倒是老实,虽然击败了顾希风,但并没有因此而大举南下,反而是固守原有的防线。

云梦的局势扑朔迷离的时候,南北两边却爆发了两场大战,幽都派出大将卢九幽兵出太原,直扑沁源,权峥急调冯幽出镇霍州,两军在沁源爆发出近五年来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死伤无数,沁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连续两个月的作战,双方都已经疲惫不堪,卢九幽在雨季即将到来的时候在灵石引诱冯幽进行决战,冯幽在纠结三日之后,明知道灵石有危险,但还是决定去找卢九幽决战,因为自己的部下也到了极限。

“将军,暗夜卫来报卢九幽在灵石城南三十里外布防了不少伏兵,就等着我们上套。”冯幽副将龙庭飞汇报道。

“庭飞,我知道卢九幽一定会有埋伏,但我们必须得主动找他决战,咱们耗不起了,我朝是四战之地,这几年与西京、成都和金陵连续作战,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而且你看看咱们大军的士气,看起来高涨亢奋,但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冯幽无奈的说道。

龙庭飞明白冯幽的苦恼,所谓“三仲联盟”其实就是一个说法,豫章和辰京根本无法在实质上有任何的帮助,甚至连牵制别人的实力都不够。

“将军,这一战只要把卢九幽钉在灵石以北,至少能打出三年的和平!”龙庭飞自信的说道。

冯幽苦笑着说道:“我宁愿不要这种和平!”

该来的总会来的,没有意外,上天对大家都是公平的,灵石城外三十里路,单单像样子的伏击就有五次,零散的骚扰更是数不清,好在冯幽够狠,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不到半日的功夫就攻到了灵石城下。

“庭飞!四面攻城,不死不休!”冯幽的命令坚决而又苍白,不是冯幽不爱惜兵士的身体,而是不能停,一旦停下来就起不来了。

龙庭飞拖着疲惫的身体指挥兵士登城作战,城楼上的卢九幽一脸阴郁的看着城下舍生忘死的辰京兵士,他怎么也没想到长途奔袭的冯幽一点也不顾惜兵士的生命。

“传令下去!开城门!决战!”卢九幽不能忍受被人这么无视,何况是败绩传天下的冯幽。

冲杀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间,双方所有的兵力都投入进去了,连冯幽和卢九幽都持剑上场,卢九幽左臂负两处箭伤,只是简单的包扎又重新投入战场,冯幽右边大腿上被砍了一刀,只是用带血的战袍胡乱的裹一下就继续战斗。

在夕阳消失的时候,双方都到了极限,最后的结局没有意外,冯幽又败了,惨败,投入兵士损失近四成,但卢九幽也没有追击的能力了,损失超过三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冯幽向南退去。

这一战的结果就是幽都以卢九幽留守太原,恢复兵力,择期再战,洛辰派人将冯幽押赴洛辰受审,让冯幽副将龙庭飞坐镇霍州,出任晋南大将军,这是权峥无奈之下的选择,但未来的十多年权峥一直都庆幸自己的无心之举,因为龙庭飞的存在将成为幽都的梦魇。

金陵皇宫内的萧彧已经连续看了萧寒的书信十多遍了,改变取士手段,效仿成都,太冒进了,但却不得不承认西府的取士方法是见了成效的,例如申州四镇的周策,坐镇京山的邓昂以及广水的谭忌,虽说用兵还稍显稚嫩,但效果已经很明显了,于庆武大胜之后依靠着这三个年轻人西府立刻扳回一城,只需要再经历一次大战,这三个人就会具备可以与于庆武一战的实力,而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成都两院里会源源不断输送这样类似的人才,而自己这边呢?于庆武之后,萧寒可以,萧寒之后呢?竟然不知道谁能镇守。

“陛下,还在想安庆郡王的书信?”夏侯颖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萧彧的身后了,手搭在萧彧的肩膀上为他松一松肩膀的疲劳。

“皇后,萧寒希望我在金陵也兴办两院,我是想这么做,但却不敢。”萧彧颇有些无奈的感觉。

“陛下,不能急于一时,世家的影响力虽说在我大宁朝已经没有昔日辉煌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突然夏侯颖停顿了一下,连手上的功夫都停了,而后说道:“臣妾有一个办法,不知道陛下愿不愿意听一听?”

“哦?皇后请讲。”萧彧并不意外,对夏侯颖有意无意的干政他一直是隐忍着,想要等到合适的时机再爆发。

“陛下,成都两院的做法太激进,也不适合我们大宁朝的实际,但是不能不做,当年您在金陵和各地兴办了那么多的书院,不就是为了避开世家的参与吗?现在我们准允他们参与,但是要考,所有的官员必须要经过考才能入职。”夏侯颖信心十足的说道。

萧彧沉默了,不是不满意,而是吓到了,夏侯颖心思深沉他知道,但如此办法不亚于宰相风采。

夏侯颖以为萧彧在考虑,便继续为他捏肩膀,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萧彧回身拍了拍夏侯颖的手说道:“皇后,既然要考,就要有一套规矩,四级会考,县、府、州、国。”

夏侯颖转身走到阶下,恭恭敬敬的向萧彧行礼道:“陛下英明,大宁朝一统中原指日可待!”

萧彧很是享受这样的吹捧,示意夏侯颖起身后说道:“四级会考,增设考试院,直接向朕负责,不受任何部门牵制,世家子弟想要晋升除了荫封之外只能和士子一样通过会考入职,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宁朝的官没有那么容易做!”

这次轮到夏侯颖吃惊了,这么做基本上切断了世家举荐的门路,整个大宁朝除了皇室子弟有荫封的资格外,只有在外镇守的三个大将军才有荫封的职位。

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六章 七雄并立·涂山分裂第八章 新旧·蒙琰的心思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六章 七雄并立·欢迎仪式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二)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二章 旧世界·锁门岛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七章 南北对峙·母女情深第六章 七雄并立·危机感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七章 南北对峙·孝昌绞肉第四章 兄弟阋墙·陈之庆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二章 旧世界·洗牌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母女情深第三章 乱世风华·仲珏的心机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宝庆整军第四章 兄弟阋墙·三生万物第五章 问鼎中原·大局观与小家庭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四章 兄弟阋墙·四分五裂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军突起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一)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九章 阴阳·新词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一)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五)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二)第二章 旧世界·萧彧的尴尬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二章 旧世界·镇北王第三章 乱世风华·仲珏的心机第九章 阴阳·变(二)第四章 兄弟阋墙·辰阳郡主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七)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二章 旧世界·镇北王第九章 阴阳·往昔与今朝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三章 乱世风华·国宴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七章 南北对峙·孝昌绞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四章 兄弟阋墙·较量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萧彧的第一次危机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
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六章 七雄并立·涂山分裂第八章 新旧·蒙琰的心思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六章 七雄并立·欢迎仪式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二)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徐来第二章 旧世界·锁门岛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七章 南北对峙·母女情深第六章 七雄并立·危机感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七章 南北对峙·孝昌绞肉第四章 兄弟阋墙·陈之庆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二章 旧世界·洗牌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母女情深第三章 乱世风华·仲珏的心机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八章 新旧·风云再起(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宝庆整军第四章 兄弟阋墙·三生万物第五章 问鼎中原·大局观与小家庭第八章 新旧·无效谈判第四章 兄弟阋墙·四分五裂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军突起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六)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一)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一章 尘世间·局面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九章 阴阳·新词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一)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五)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二)第二章 旧世界·萧彧的尴尬第八章 新旧·阴阳(一)第二章 旧世界·镇北王第三章 乱世风华·仲珏的心机第九章 阴阳·变(二)第四章 兄弟阋墙·辰阳郡主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七)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二章 旧世界·镇北王第九章 阴阳·往昔与今朝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三章 乱世风华·国宴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一)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七章 南北对峙·孝昌绞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四章 兄弟阋墙·较量第八章 新旧·陈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萧彧的第一次危机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