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七)

大宁正统四年元月十九,宁军先锋六万人马在甘铭的带领下,一路杀出济宁直扑东平腹地,势不可挡。

幽都权汉良万万没想到在冷到冰封河面的时刻萧彧敢撕破联盟,等到权汉良接到八百里加急信报的时候,东平诸郡县全面失守,并且大宁镇北大将军出兵十一万沿途收拢北陵败军,将他们编入投诚营,同时留任地方官吏继续为官,东平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完全恢复民生,稳定了下来。

二月十一,天降大雪,原本有些回暖的天气突变恶寒,滕寒亲自押送粮草到大河南岸,因为雪势过大,抵达先锋大营的时候粮草折损将近三分之一,先锋大营中的兵士一个个饥寒交迫,相互依偎着取暖,但士气依然很盛。

“大将军,难为你亲自跑一趟,太难了!”甘铭胡子拉碴的苦笑道。

滕寒也好不不到哪去,两人都是南方人,知道北方寒冷,但没想到会冷成这样,滴水成冰,何况这已经二月了,滕寒冻的牙都打寒颤。

“我辛苦什么,不过是送粮草罢了,你这边才是最苦的,大河已冻住了,你还在等什么?”滕寒对甘铭不过河的态度有些不解。

“在等信号,陛下说让我到了南岸以后等待北岸信号才发起总攻。”甘铭也说不明白,他的先锋大营在南岸扎营已经有四天了,对面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说完之后努了努嘴,滕寒顺着方向看去,面露不解,只听甘铭小声说道:“两日前,北衙指挥使徐煜亲自到了我的营中,只让我给他一顶营帐,连饭食都不吃我的。”

徐煜的名声实在是太糟糕了,以他的功劳至少可以在陛下登基时封赏为县公,但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最终给了个侯爵,他所到之处血流成河。

麒麟内卫两衙中大家宁愿与南衙文隽打交道也不愿意粘上北衙,不过徐煜却一点都不在乎,因为在大宁让他在乎的人除了陛下就是死人,他已经想通了,什么顾氏,家族都不重要,做好陛下的一把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快刀才是最重要的,甚至不惜与顾曲风翻脸,正统元年以后两人便再也没有私人来往。

知道是徐煜,滕寒不禁皱起眉头,压低声音说道:“什么大事还值得他亲自出面,先锋营中都是精挑细选的忠贞之士,你多留意,自己的兄弟不能枉死在他的屠刀下。”

甘铭点点头,端起一碗热汤一饮而尽,而后觉得周身都舒服了,说道:“大将军,您回去吧,您的任务比我重,九曲西边的五州十七郡还需要您一点点打,这边扛得住。”

滕寒也不是矫情的人,这几年在徐州练兵屯兵,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展示,看看于庆武在东边做的好事情,名声大振不说,还得到了将士们的一致好评,虽说又丢失了一些地方,但说起来不怪他。

“行,我们明日一大早就回东平,等这一轮风雪过后,大军会向西进发,我们两军就要分兵了,如同实在力有不逮可以退往东平,城内我让人从徐州方向调集了大量了粮草,够十万大军开销半年的。”

“放心,大将军,入秋前咱们会师滨州,怎么样?”甘铭豪气的说道。

“哈哈哈!甘兄好气魄,如你所愿,秋收之前滨州相见!”滕寒同样的中气十足。

二月十三,权汉良的援兵刚进入九曲境内,噩耗便传来了,历城总督并两个副都督以及四大将军全部在各自府中遇刺身亡,有被杀的,有被下毒的,有被捂死的,死法不一,而后甘铭跨河突袭历城,历城仅存的一位副都督纵火烧城,本来就干燥的天气,大火瞬间燃起,不久整个历城就如同一片火海。

经历过不少大战的甘铭见状也是一惊,而后迅速稳住军马缓缓撤出城,顺便将城中的百姓以及被困的兵士救走,而后将粮草尽数拨付给百姓以及一万多降军,随后抽调五千精兵护送百姓过河到济南镇暂时安置,并快马将历城的事情报给东平的滕寒。

二月十六日金陵便收到了历城被烧的战报,萧彧也不犹豫,当即下令在大河南岸以济南镇为中心,兴建新城,历城逃出来的百姓为工人参与兴建城池,这样一下子就解决了当前的困难,而后又从松江粮库中征调粮草送去。

二月十八日,大雪骤停,甘铭率降军和两万骑兵转向直扑东昌,至二十三日,东昌全境降,而后甘铭带兵返回大河北岸,并在禹城驻扎修整。

三月十六日,气温回暖,趁着战事在北边僵持,立即挥师东进,三月二十七日拿下临淄全境。

之后滕寒马不停蹄的继续东进,于四月底拿下胶东,彻底切断高密、胶州和莱州与幽都的联络,而后滕寒屯兵在胶东一线修整。

截止到五月初,九曲局势基本稳定,高密、胶州已经上书向金陵投诚,唯独一个莱州凭借着地理优势,一直左右摇摆不定,一边接受着滕寒的好意,一边通过水师和幽都保持联络。

直至七月,甘铭率先发难,修整过后的先锋大营共计八万劲卒,迅速迫近德州北部重镇平原郡,驻守在德州的北陵大将成济主动迎战,两军在平原城外进行大战,甘铭因后继不力,最终选择退守禹城,以图再战。

八月初八起,滨州降暴雨,连下七日,海水倒灌,滨州城几乎一片汪洋,滨州刺史梁赞向德州成济求助,成济因为防御甘铭的重任不敢轻易分兵救助,无奈之下,梁赞向滕寒请降。

滕寒却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滕寒派出民夫六千前去滨州救援,供给粮草,安顿滨州百姓,但却为接受梁赞的请降,此举受到了萧彧的盛赞,并加赐他俸禄三千石,令其在济南开府建牙,这是大宁开国以来第一个被授权开府的大将。

八月下旬,海水退去,梁赞再次遣使到济南请降,滕寒再次拒绝梁赞的请求,而是命临淄守将放开桓台地区进行商贸往来,大宁用粮食置换滨州海货,不至于滨州百姓没有余粮过冬。

此事传到金陵后,朝堂上和民间对滕寒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滕寒这是在沽名钓誉,有的人则觉得滕寒有爱民惠民之心,与皇帝的做法不谋而合,甚至有阴谋论者认为滕寒这是准备造反,一时间金陵流言四起,直到萧彧亲自站出来为滕寒正名。

“朕麾下大将常奉大宁爱民之政,此无一异,汝曹勿诋忠爱之将,使塞卒皆寒心,事在大宁之朝当多益善,滕寒将军,大宁第一将军也。”这是萧彧在大朝会上说的话,这番话直接奠定了滕寒在大宁朝的地位和威信。

正所谓金秋九月,对于滨州百姓来说今年只是勉强维持,许多百姓为了讨生活决定向南靠拢,一时间桓台、广饶两郡充斥着流民,滕寒下令征召流民为屯田兵,并上奏金陵希望恢复青州民治。

九月中旬朝廷旨意抵达,以临淄、胶东、河口为基础,重设青州府衙,并指派余郡侯孙牧为青州牧,统辖三镇民政。

九月十七日,甘铭再次出兵,只是这次没有选择平原为战场,而是选择了高唐为目标,成济以不变应万变,在高唐西北夏津屯兵,双方零星交战后,甘铭觉得没有机会,再次退守禹城,这一次的撤兵基本宣告九曲之战临近尾声。

九月十八日,滕寒将政务权移交给孙牧后,没有任何留恋的直奔高密整军,于九月二十日向东开拔,大军一路上安抚百姓,直到九月二十四日才抵达即墨城下。

第二日滕寒下令攻打即墨,不到半天的功夫即墨太守披发出门献城,而后一路东进更是畅通无阻,九月二十七日大军围困莱阳城,莱州兵士将莱州刺史及总督捆绑后献城,东线再无战事。

十月初三,滨州梁赞亲自到青州府驻地临淄城请降,青州牧孙牧正式接受投降,并将滨州全境纳入青州府管辖,至此九曲战役结束。

“陛下,九曲甫定,万民归心,请陛下为九曲诸州郡定名!”政事堂宰相端木阳第一个站出来上奏道。

萧彧笑眯眯的想了一下,说道:“九曲已有青州牧,青州以东置胶州牧,驻地昌邑;济南以南置兰陵、济宁、兖州三州牧,九曲以济南为中心,置山东道节度使,归属镇北大将军府节制。”

端木阳正准备应下,一个不识相就站了出来上奏镇北大将军府权力过大,滕寒有谋反的可能,这就是在找不痛快,端木阳叹了一口气正准备呵斥,只听上位的萧彧沉声道:“兰陵郡公的事情早已有了定论,谁让你在这胡说,拖下去,杖三十,徙兖州粮道,让你好好看看什么是忠君爱国!”

还好还好,处理的不重,只是特意给这个人发配到滕寒治下,不知道位高权重的滕寒会怎么想。

关于山东道节度使的人选端木阳与萧彧早就有了沟通,萧彧试探般的问道:“诸位爱卿,山东道节度使一职至关重要,诸位可有人选呈上来?”

刚打过一个人的屁股,谁还敢乱说话,刚好给了端木阳机会,只听端木阳清了清嗓子,故作深意的说道:“陛下,臣有一人推荐。”

“哦?快快说来让大家听听。”萧彧故作十分有兴趣,这一出戏演的在场的人都有些恶心。

第三章 乱世风华·夏侯颖的选择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八章 新旧·蒙琰的心思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一)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六)第九章 阴阳·杜衡(一)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三)第九章 阴阳·格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三章 乱世风华·顾氏?卓氏?第六章 七雄并立·关陇突变第五章 问鼎中原·绝交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八章 新旧·夜陵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六)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八)第七章 南北对峙·会盟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女中豪杰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吃螃蟹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七)第九章 阴阳·向塘半日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七章 南北对峙·清风袭来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三章 乱世风华·除夕惊变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五章 问鼎中原·血染沅江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缙州别驾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一)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八)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化春风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刺杀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七章 南北对峙·三年休养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八)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一)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二章 旧世界·五羊城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二章 旧世界·萧彧的尴尬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六)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情愫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钟馗捉鬼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
第三章 乱世风华·夏侯颖的选择第七章 南北对峙·苏青的犹豫第八章 新旧·蒙琰的心思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一)第八章 新旧·阴阳(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九章 阴阳·变(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六)第九章 阴阳·杜衡(一)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六章 七雄并立·骗局(三)第九章 阴阳·格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六章 七雄并立·选士与婚配(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三章 乱世风华·顾氏?卓氏?第六章 七雄并立·关陇突变第五章 问鼎中原·绝交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九章 阴阳·新年新气象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一)第八章 新旧·夜陵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六)第三章 乱世风华·开拔了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八)第七章 南北对峙·会盟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九章 阴阳·险境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七章 南北对峙·女中豪杰第三章 乱世风华·遇刺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庐陵保卫战(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吃螃蟹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酥梨糕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七)第九章 阴阳·向塘半日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七章 南北对峙·清风袭来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三)第六章 七雄并立·北府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二章 旧世界·暴雨将至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十)第三章 乱世风华·除夕惊变第六章 七雄并立·再添噩耗第五章 问鼎中原·血染沅江第三章 乱世风华·卓白陵的心思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二)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缙州别驾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一)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三章 乱世风华·杨伯禽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八)第七章 南北对峙·一门三皇后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清风化春风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一)第三章 乱世风华·刺杀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七章 南北对峙·三年休养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八)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一)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六章 七雄并立·朱沐氏第三章 乱世风华·火烧谷山第二章 旧世界·五羊城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二章 旧世界·萧彧的尴尬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六)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一)第八章 新旧·易帜(三)第五章 问鼎中原·情愫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第五章 问鼎中原·顾氏之殇(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钟馗捉鬼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六章 七雄并立·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