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切换自卑

导语: 自卑的人是活在过去未完成的事件里,当生活中碰到相类似的情境,便会引发相同的情绪与身体反应。

梦灵的一位忠实读者来信请教:从小母亲老打击我,所以一直很自卑,在工作和与人处事时,害怕别人说自己做得不好,尤其是大会发言、与陌生人通电话时,就感觉精神特别紧张,全身僵硬,喉咙发干。我该怎么办?采取什么措施呢?

梦灵的回复:在专业的咨询里,我们会引导你找到过去的成功经验,树立自信,也会让你找到在紧张、僵硬的身心反应后的正向意义。

当然,更重要的是,看见、拥抱、陪伴、接纳自己受伤的内在孩童。同时,把母亲的命运交还给母亲,把生命放到更大的背景板上,理解母亲的局限,如果能看见她这些“打击”后面,也潜藏着关心和爱,那你就会越来越有勇气和力量。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者短处,而是不能容纳自己,自惭形秽,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底人一等的境地,不被自己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自卑的人胆怯、孤独、不善交际、不愿交际,对人对事态度冷漠,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说话声小,吞吞吐吐,做作业遮遮掩掩,生怕别人耻笑,忧心忡忡,没有信心,总感到事事不如人,对他人处处迎合,不敢坚持己见,不敢据理力争,逆来顺受。形成“自我压缩性人格”。

自卑的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常因为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意与别人来往,只想和人疏远。缺少朋友,甚至内疚、自责、自罪;他们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因而感到疲劳,心灰意懒。要想改变这种自卑心理,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给予引导:

向内觉察与回溯自己。自卑也可能是替代原始需要去面对的行动,透过自卑而削弱自己。拒绝行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接下来请察觉,当自卑来临时,请记录下你身体与情绪的的反应,以及什么样的情状之下你会如此。并且在事后冷静下来的片刻。向内觉察与回溯自己,看看在自卑的情绪底下,还隐藏了什么更深层的语言。

经常自我训练。有知识有能力才会有信心,也才有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国外有人提出克服怯懦的9种法则,供参考:

(1)理直气壮地迎着别人走上去,好像他欠了你的钱似的。

(2)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3)开口说话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口软弱,那么闭嘴也就软弱。

(4)有时,为了在喧哗中让人听见,有必要大声讲话。

(5)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讲话。

(6)会见一位陌生人之前。先列一个话题单子。

(7)熟记演讲的首尾,那么你从头到尾都会口若悬河。

(8)想方设法接触伟人。和比自己年纪大,比自己强的人交往,你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9)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实践克服怯懦的方法。

自卑存在于每个人心里,就算当下没有,过去曾有,将来也会有。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长大后,发现别人比自己有钱自卑;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自己更富年轻力壮也自卑。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但是,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意去进行自己我突破的话,那么自卑对你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

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呢?一般来说,自卑感的产生与主客观因素及和自我评价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傲逼人。即人们常说的过分的自卑以过分的自尊表现出来,尤其当屈从的方式不能减轻其自卑之苦时,就采用好斗方式。有自卑感的人比任何人更注意到不让自己被别人发现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当他认为别人可能会发现时,便采用这种好斗的方式阻止别人的了解。人们常发现这种人动辄就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寻找借口滋事。其实,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反而暴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2跟随大流。丧失信心之人,常对自己的决定缺乏自信,便随大流以求与他人保持一致,去应验一句“人随大流不挨罚,羊随大群不挨打”的古训。害怕表明自己的观点,努力寻找他人的认可。我们发现对自卑者来说的一个“规律”:他们在做了某一件事之前就想:别人是不是这样的看法?我这样做会让人笑吗?会不会被认为是出风头?在做了事之后,又想:不知会不会得罪人?如果刚才不那么做就会更好等等。总而言之,求同心理极强。

3胆怯封闭。一些人由于深感自己不如别人,在人与人交往或者从事某项事业中必败无疑,于是把自己封闭自己起来,不参与竞争,不干有风险的事,坚信“安全第一”。越是封闭自己,就越是对自己没有自信,造成不良循环。事实上,我们发现自卑的人很少会主动与人交往,在一些有激烈竞争的事业中更难觅踪影。

另外,自卑者有一些共同的典型心理:

1意志消沉。自卑者的意志是消沉的,他们心情沉重的原因之一是“背负情感包袱”。他们像负重的牲畜一样,把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老矛盾背在身上,天天翻来覆去地念叨那些烦恼的事情。

2多疑,对别人和自己的信心都不足。

3消极地看待问题,凡事总往坏处想。自卑者最难忘怀的便是失望与厄运,他们整天想着消极的事情。

4总是自怨自艾与自责。

5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在现代社会变化剧烈而竞争残酷的状况下,任何人都会不断遭到自卑感的冲击,尤其是当以往在多方面逊于自己的人、如今却优越地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的心理会严重地失衡,那种自卑感更是难以忍受。

6高兴不起来。如果你对于生活前景的看法是消极的。你就不可能快乐。对于情绪消极的自卑者来说,几乎根本没有过欢笑愉快的经历。他们把现实可能享受的欢乐也失去了,因为他们还在回味作日不愉快的经历。沉溺于痛苦之中。

7老是想着扫兴的事情,一旦看到别人热情地去做某件事,会觉得不可思议。

可是自卑并不是错。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啊德勒认为,自卑感并非什么坏的情感,或是变态的征兆。相反,她是每个人在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像孩子那样利用自卑作为借口逃避现实,事事依赖他人。还是勇敢地克服和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人生?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但不同的人能有不同的选择——第一种人自惭形秽,被自卑所压倒,在消沉中萎痱不振。在忧郁的情绪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形成恶性的“自卑情结”。

第二种人由于刺激产生了相当强烈的反抗心理,急于改变自卑的地位,不顾他人的利益,极端的自私,形成专注于自我的狂热的“优越情结”。这是和极端的自卑者完全相反的人格类型,由于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同时过分妨碍他人,往往也遭到失败的结局。

第三种人是上述两者的中间型,他们既正视自己的自卑,注重克服和超越,更清楚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既有冲突。也有合作,而自我的成功就需要在合作中达成,需要兼顾他人的利益。这是一种理性的、健康的优越人格。看看当今的社会,这样的人才会如鱼得水,无往不胜。因此。对于一个自卑者,如何调适自卑心理对于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卑的心药:

勇敢地战胜自卑。战胜自卑,首先要承认,自卑情绪人皆有之。实质上,一个人并非在每个方面都能出类拔萃,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在某些时候的某些方面有不如意的感觉,出现自卑也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以此为耻而自暴自弃,更犯不着用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去掩饰,那只是自欺欺人。

战胜自卑就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以己之长去比别人之短,就能发掘出自信,可以在客观地认识短处和劣势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可以将自己最满意的事情、最引以为荣的优点和令人瞩目的成绩炫耀于心中的“荣耀室”,从而反复地刺激和暗示自己“我还可以”、“我能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说:“人的所有行为、感情和举止,甚至才能,与其自我意向是一致的。”如果能将“我还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断地渗透到自己人生的各个方面,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培养出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的那份自信。

要正确地表现。心理学家建议: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能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换言之,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卑心理。

设法正确地补偿自己。盲人尤聪,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人的心理也同样具有补偿能力。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采用两种积极的补偿:其一是勤能补拙,知道自己的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是积极的、有效的补偿。

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其二是扬长避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读达尔文、歌德、拜伦、培根、亚里士多德的传记,就不难明白,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促成于人的缺陷,缺陷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关键是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定决心,讲究科学方法,因势利导,就会自己摆脱自卑,逐渐成熟起来。

要正确地评价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别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这才是正确的人比较。马克思曾说过,伟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自己跪着。

从自卑中超越自我。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那么如何来克服自卑心理呢?

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增高自信心。

增加成功经验。一个人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缺强。可见,通过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强和升华。对于自卑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包负水平”,增加成功的经验。这可以由小由少做起,确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已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时,则可改做一件比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愿意并有兴趣的活动或工作,以便增强信心,免除自卑。

多向名人学习。多读些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惑的名人的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经验,进而鼓励自己自强自信,发挥所长,集中精力,矢志不渝地达到目标。这样,自卑心理也会不驱而散。

学会深层冥想法。日本精神治疗研究所所长小林英夫认为,此法能充分运用潜能抑制自卑感。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集中想想自己的长处,例如想想小学时期那些令人高兴的事,想想别人的赞美,就拥有越多的自信,不要羞于承认自己的长处,以零为基点,不断去增添它。

第61章 以爱的名义第98章 允许孩子爱你第4章 佛陀4第5章 万物本为一体第78章 转世轮回的实证第37章 合作第75章 心灵环保1第4章 这些孩子怎么了第28章 背影渐行渐远的修行第40章 合一第22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2第20章 世界就在我们心中第20章 真相第19章 爱与自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第10章 回归自性之旅3第三卷二十二章 轮回6第46章 有一种女人嫁给谁都幸福第33章 看潜意识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121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2第7章 我的指导灵第98章 允许孩子爱你第40章 合一第8章 出于爱去做事2第6章 活在当下3第8章 回归自性之旅1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64章 佛教与科学第34章 合一 创造性的能量的来源第11章 神奇的催眠术第21章 好大一棵树---系统排列第28章 如法求财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19章 是什么阻碍了我的财富之路第83章 显化的法则第25章 不再评判第98章 允许孩子爱你第43章 六祖慧能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32章 家有网瘾孩子第62章 童年创伤疗愈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25章 处理情绪之痛第1章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119章 改命,从孝养父母开始第33章 看潜意识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95章 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恐惧开出的花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10章 这一世的人生剧本第95章 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恐惧开出的花第89章 休学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24章 哲学天才尼采第10章 渡3第92章 简快心理疗法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6章 天力给我的灵示第10章 渡3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18章 清除幼年伤痛的种子第8章 自我探索之旅之前世今生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35章 布财阵2第104章 当你感觉被人控制的时候第80章 对生命保持觉知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33章 看潜意识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24章 拥抱阴影第90章 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宝贝第33章 看潜意识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82 章 四梵行1第21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第9章 渡2第30章 财由心收4第114章 从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医2第15章 短暂的美容顾问生涯第12章 灵心疗法第64章 内外整合法则第37章 处罚你的不是神,是你自己第27章 神秘电话第18章 清除幼年伤痛的种子第40章 亲子之争战可以优雅地进行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9章 亚斯伯格综合症第29章 狗屠夫第19章 摆脱受害者身份第31章 天力回国第11章 神奇的催眠术第7章 渡第26章 拥抱阴影2第9章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第42章 心理咨询师心中的道第47章 孝亲第9章 静享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第49章 理想国第1章 成长一个教师,幸福千万个家庭和孩子!第3章 灵性修行周期第29章 让现实与内在邂逅的契机三例第10章 渡3
第61章 以爱的名义第98章 允许孩子爱你第4章 佛陀4第5章 万物本为一体第78章 转世轮回的实证第37章 合作第75章 心灵环保1第4章 这些孩子怎么了第28章 背影渐行渐远的修行第40章 合一第22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2第20章 世界就在我们心中第20章 真相第19章 爱与自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第10章 回归自性之旅3第三卷二十二章 轮回6第46章 有一种女人嫁给谁都幸福第33章 看潜意识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121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2第7章 我的指导灵第98章 允许孩子爱你第40章 合一第8章 出于爱去做事2第6章 活在当下3第8章 回归自性之旅1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64章 佛教与科学第34章 合一 创造性的能量的来源第11章 神奇的催眠术第21章 好大一棵树---系统排列第28章 如法求财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19章 是什么阻碍了我的财富之路第83章 显化的法则第25章 不再评判第98章 允许孩子爱你第43章 六祖慧能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32章 家有网瘾孩子第62章 童年创伤疗愈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25章 处理情绪之痛第1章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119章 改命,从孝养父母开始第33章 看潜意识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95章 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恐惧开出的花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10章 这一世的人生剧本第95章 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恐惧开出的花第89章 休学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24章 哲学天才尼采第10章 渡3第92章 简快心理疗法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6章 天力给我的灵示第10章 渡3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18章 清除幼年伤痛的种子第8章 自我探索之旅之前世今生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35章 布财阵2第104章 当你感觉被人控制的时候第80章 对生命保持觉知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33章 看潜意识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24章 拥抱阴影第90章 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宝贝第33章 看潜意识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82 章 四梵行1第21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第9章 渡2第30章 财由心收4第114章 从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医2第15章 短暂的美容顾问生涯第12章 灵心疗法第64章 内外整合法则第37章 处罚你的不是神,是你自己第27章 神秘电话第18章 清除幼年伤痛的种子第40章 亲子之争战可以优雅地进行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9章 亚斯伯格综合症第29章 狗屠夫第19章 摆脱受害者身份第31章 天力回国第11章 神奇的催眠术第7章 渡第26章 拥抱阴影2第9章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第42章 心理咨询师心中的道第47章 孝亲第9章 静享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第49章 理想国第1章 成长一个教师,幸福千万个家庭和孩子!第3章 灵性修行周期第29章 让现实与内在邂逅的契机三例第10章 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