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 章 四梵行1

空净法师灵示:我们每一个人早已具备彻悟的能力。那股基本的能量不断地流入我们的身心之中。有时它会示现成光辉的智慧,有时则示现成烦恼和困惑。因为我们基本上都是善良而诚实的人,我们都有能力认清什么该接受、什么该拒绝。我们可以为自己决定什么能让我们变得清明、完整、成熟。这便是与自己以及与我们的世界做朋友的过程。我们不但得跟我们喜欢的部分做朋友,还得跟我们不喜欢的部分做朋友,因为它们都能教会我们一些事。

我们心灵中有四位善知识,它们随时等待着我们的邀请。但是,我们同时也有五位恶知识,它们随时准备跳出来阻碍我们,它们从不休息。不过,问题在于我们从不尽心尽力去克服恶知识,也不全心全力长养善知识。长养心灵的善知识,是一件自然而且明智的事情。然而人们的心灵,却缺乏明辨善、恶知识的能力。

我们的善知识,就是四梵行:慈爱(ss)、悲心、随喜(hers)与平静(equanimity)。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心中找寻到这四位善知识。当我们发现自己心中缺少这些善知识,就该知道这是一种缺憾,我们要开始为它们的加入而努力。

慈爱。文字是危险的,它们能够带来一种常恒不变的幻象。我们从小就以文字灌输知识,但是,它们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观念而已,不是真实的。想像一条河流:“河流”这个字并不能表达出流水的真实,“河流”这个字眼是静态的,而流动才是河流主要的本质。“慈爱”也是相同,除非从心里流露出,否则慈爱是不存在的。字面上的慈爱是无意义。是不值一提的。字面上的“慈爱”并没有任何意义,如同字面上的“河流”只是一种描述,人们必须透过经验才能真正知道什么叫做河流。如果你告诉小孩子“河流”这个字,他不会明白你在说什么。不管这孩子是否认识字。但只要把他的手放在水里。并且让他感觉到水的流动,那么这孩子就会知道河流是什么了。

慈爱也是相同,语词本身是无意义的。只有当你打从内心感觉到慈爱的流动,才会知道佛陀在这么多经典中说法的内容。也只有我们理性与感性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生命才能够圆满。如果一个人只凭着感性的心灵来生活,就会倾向流于情绪化而容易犯错,时常对女士们有所冒犯而不懂得节制。情绪化正意味着对每件事物都起反应,而那是没有用的。理性的心灵本身就是公正之处,人们可借由理性来理解每件事物的内容。然而,如果一个人只善于理解。他可能会有高超的智力,但是感性的心灵却毫无成长。可知理性与感性的心灵,二者必须相辅相成。一个人除了能善于理解之外,还要能善用自己的情绪,如此就能带来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感觉。

“慈爱”或“爱”——无论字面上对你是否有意义——并不是一种与亲密爱人相处而产生的情绪。或是因为与家人小孩同聚一堂,或是因为有一位非常值得爱的人。这种“爱”也与功利主义或是本能反应完全无关。实际上,每个人都能够流露出慈爱。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很困难,大多数人都做得到。爱自己的父母也不是多么困难,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多数人也都做得到。但是这些都不是“慈爱”的实义。

当佛陀谈到有关慈爱的意义时,他提到慈爱必须是对一切众生等无差别的心怀。在《慈悲经》中提到慈爱的极致。正如同母亲疼爱她唯一的孩子一般。你们之中有孩子的就能明了疼爱孩子的感觉,也就能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对于自己的孩子,你们是抱持着怎样的态度,而对于别人又是有着怎样的感觉呢?这件事情,你们每个人都必须要厘清。除非你愿意不断地净化自己,直到视一切众生如己出一般。否则是无法真正了解慈爱以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如果你看见一个小孩从脚踏车上跌下来,正坐在那儿哭泣,你会自然地将他扶起来,并且安慰他。这就是慈爱,而且不是很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打从我们内心对所有人都生起同样的感情,何况大部分的人都不是那么地可爱,连我们自己也并非全然地可爱——只有阿罗汉才是。既然连我们自己也不是全然地可爱,我们凭什么要求别人呢?又为什么要对人产生关爱以及厌恶的差异呢?我们会因为不认同某人的行为而对他产生厌恶。没有人永远是对的。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都曾在生命的旅程中犯错。即使我不了解你们的生活,至少我可以确定自己的确如此。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避免犯错,凭什么要求别人表现得完美无缺呢?

所谓慈爱有三种程度。最初我们可以称之为“善意”。我们对于彼此都有善意,这是人们相处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彼此之间缺乏善意,甚至于会无法共聚一堂禅修——因为当大家都在静静地禅坐,我们会站起来走动、制造噪音而妨碍他人。假如人群之间缺乏善意,就没有国家能够存在。你曾经想过,我们是多么地仰赖彼此吗?我们仰赖邮差送信,仰赖蔬果商和稻农提供我们食物,仰赖政府分派每家每户自来水。我们也同时仰赖着邻居的善意,因为在生命中大多数时间里,善意是最为重要的需求;当善意遭到毁坏,人们就会面临混乱。

进一步的慈爱,我们称之为“友谊”。我们只对特定的一群人感觉友好,包括我们的朋友、邻居、我们认识的人或是帮助过我们的人。友谊是更为接近慈爱,却还不是真正的慈爱。但是,友谊能够让心中有爱,并且让人们彼此相爱。然而,其中潜藏着真爱的敌人,称为情爱。虽然我们认为情爱是正当的,也让情爱含藏于我们与朋友和同伴之间、含藏于对我们有帮助以及与我们有相处过的人之间。如此的含藏却会制造憎恨。我们不会憎恨我们不爱恋的人,而会憎恨那使我们的爱失落的人。这是一种恐惧,而且我们只会恐惧所憎恨的事物。因此,纯净的爱就不复存在了。这种含藏使得爱不再纯净、也不再知足。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完全令它满意。这是在每个家庭里面都会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是人们对情爱永远不会满足的原因。

人们对家庭的爱,可以当作为培养慈爱的苗圃。在此苗圃中,人们能培养慈爱使它成长,并且可以将慈爱散播得更远。只有家庭幸福美满,才表示有正确发展的慈爱。否则家庭会成为情绪爆裂的温床——事实上常常是如此——情绪就像盖着盖子的沸腾茶壶一般,随时会爆发。人们心中真正的慈爱,必须要经由家庭的爱来培养,但是不是只有“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女儿、我的儿子、我的叔父、我的姑妈、我的母亲、我的父亲”。那些都是因为“我”和“我的”所造成的。除非我们能超越而转变成无条件的爱,否则家庭的爱就不能发扬到极致。只能用来支持自我的存活而已。然而存活是自然的,并不需要人为的努力。无论有没有原子弹轰炸,我们终究会死去。那是我们大家唯一的共同目的地,在那里我们将会相见。

其实,友谊也面临着类似的难题——就是依附。我们都依附于朋友。不想失去朋友。我们对朋友好,所以他们也真心相待。如果他们不以真诚对待,我们就要考虑是否该再交这位朋友。我们的付出也希望朋友回报以友谊、照顾和关心。这样就变成一种商业行为:我的付出,要获得等值的回报。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再自然不过,以至于从不深思这个现象的存在。这般的行为,不只是发生在朋友之间,也发生在亲爱的人之间。如果他们不以同等的爱回报。我们会觉得失落、凄凉和沮丧。万一他们离开了,那么就似乎是失去了爱。像这样的爱,只能含藏在少数人的身上,这不是很荒谬吗?

与爱共舞。爱是无法含藏在人身上的。人只不过是一个包着骨头,以及三十二种部分的皮囊罢了!爱,怎么可能含藏在里面呢?然而。所有知名的悲剧都是因此而起。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或“飘”等戏剧,都是描述着因为有人远离,而令他人了无生趣,最后因死亡而分离。其实不管是因为死亡、改变心意或感情变质,人们的分离都是必然的。无论他们应不应该。这都不能算是问题。爱,如何能够含藏在这么一两个人的身上呢?

爱是含藏在感觉里。如果一个人尚未借由家庭而将爱扩大延伸,就必然会因为某种理由失去他人的爱而受到伤害。家庭之爱的主要目的,在于令人知道爱的感觉,然后与爱共舞。

要做到与爱共舞,不是单靠禅修课程,也不是只要赞叹《慈悲经》就能够成办的。理性或是感性的心灵可不像灯泡一样,要开就开、想关就关。它们需要用耐性和决心,进行有系统的训练。

心灵之所以需要接受训练,是因为心灵天生就同时包含有爱和恨,所以无法保持慈爱的感觉。心灵中包含着恶念、排斥、怨恨和恐怖,当然还有爱。但是,除非我们减少恨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延伸我们的爱,否则,是无法体会到,流露着慈爱的心中所生起的祥和感觉。

只要心中有爱——对众生无条件的爱——就能真正的安心。因为,能够掌握自己的反应,能够仰赖自己、完全地信靠而没有疑虑。如此地训练,直到心中不再生起任何怨恨与愤怒,也丝毫不会损毁内心的祥和。这是培养心中慈爱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成果。

第16章 越长越美的松树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11章 与宇宙的连结第17章 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第78章 转世轮回的实证第9章 奇梦第21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第34章 爱的法则第14章 不可忽视的阴性能量第55章 过度教育等同于掠夺第17章 轮回1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90章 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宝贝第88章 切换自卑第1章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第14章 佛经与外星人2第83章 显化的法则第110章 生活,只要记得它的好(2)第1章 文战精灵女儿第4章 这些孩子怎么了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79章 心净国土净1第8章 渡1第11章 幸福之旅2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34章 爱的法则第19章 是什么阻碍了我的财富之路第73章 灵魂伴侣与缘分第7章 得与失的修炼第1章 成长一个教师,幸福千万个家庭和孩子!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92章 简快心理疗法第3章 爱的语言3第33章 儿子不想要奖励第26章 处理情绪之痛2第45章 培养灵性孩子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21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第53章 与身体讲和第20章 真相第6章 天力给我的灵示第80章 对生命保持觉知第68章 选择1第11章 真正的快乐第114章 从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医2第6章 福报第23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3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28章 与生命的本意连接2第8章 出于爱去做事2第33章 没有观察者的观察第31章 天真的心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46章 有一种女人嫁给谁都幸福第14章 佛经与外星人2第16章 越长越美的松树第4章 佛陀4第19章 静心打开喜乐之门第79章 心净国土净1第7章 渡第1章 爱的语言第49章 理想国第41章 内心强大的孩子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24章 衣橱与鼻窦炎第71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第26章 拥抱阴影2第9章 亚斯伯格综合症第83章 四梵行2第16章 领受自然的恩典第71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第33章 儿子不想要奖励第56章 附体现象探秘2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91章 让教育离人更近点,离功利更远点第9章 静享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第66章 命运掌控在谁的手里第42章 当依恋型人格遇上孤独型人格第19章 是什么阻碍了我的财富之路第50章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第71章 慈悲喜舍(4)第二 卷大隐隐于市前言第23章 寂然忘我中的纯真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经验第3章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第14章 儿子的梦第13章 操纵也可以这么美3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21章 好大一棵树---系统排列第18章 灵性修炼与从商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43章 六祖慧能第11章 与宇宙的连结第61章 烦恼即菩提第84章 发现内在的力量第25章 别让别人的言行绑架了你2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14章 渡7第7章 我的指导灵
第16章 越长越美的松树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11章 与宇宙的连结第17章 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第78章 转世轮回的实证第9章 奇梦第21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第34章 爱的法则第14章 不可忽视的阴性能量第55章 过度教育等同于掠夺第17章 轮回1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90章 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宝贝第88章 切换自卑第1章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第14章 佛经与外星人2第83章 显化的法则第110章 生活,只要记得它的好(2)第1章 文战精灵女儿第4章 这些孩子怎么了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79章 心净国土净1第8章 渡1第11章 幸福之旅2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34章 爱的法则第19章 是什么阻碍了我的财富之路第73章 灵魂伴侣与缘分第7章 得与失的修炼第1章 成长一个教师,幸福千万个家庭和孩子!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92章 简快心理疗法第3章 爱的语言3第33章 儿子不想要奖励第26章 处理情绪之痛2第45章 培养灵性孩子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21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第53章 与身体讲和第20章 真相第6章 天力给我的灵示第80章 对生命保持觉知第68章 选择1第11章 真正的快乐第114章 从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医2第6章 福报第23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3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28章 与生命的本意连接2第8章 出于爱去做事2第33章 没有观察者的观察第31章 天真的心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46章 有一种女人嫁给谁都幸福第14章 佛经与外星人2第16章 越长越美的松树第4章 佛陀4第19章 静心打开喜乐之门第79章 心净国土净1第7章 渡第1章 爱的语言第49章 理想国第41章 内心强大的孩子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24章 衣橱与鼻窦炎第71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第26章 拥抱阴影2第9章 亚斯伯格综合症第83章 四梵行2第16章 领受自然的恩典第71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第33章 儿子不想要奖励第56章 附体现象探秘2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91章 让教育离人更近点,离功利更远点第9章 静享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第66章 命运掌控在谁的手里第42章 当依恋型人格遇上孤独型人格第19章 是什么阻碍了我的财富之路第50章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第71章 慈悲喜舍(4)第二 卷大隐隐于市前言第23章 寂然忘我中的纯真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经验第3章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第14章 儿子的梦第13章 操纵也可以这么美3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21章 好大一棵树---系统排列第18章 灵性修炼与从商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43章 六祖慧能第11章 与宇宙的连结第61章 烦恼即菩提第84章 发现内在的力量第25章 别让别人的言行绑架了你2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14章 渡7第7章 我的指导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