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尘埃落定

拓跋怀被初一当着众臣的面杀死,忠于拓跋氏的忠臣们和王爷们当然有不服气的, 可他们还没想反抗就被秦家的亲卫镇压了, 等后来新帝登基,拓跋怀、太皇太后下葬, 众人一股子气憋着憋着也就这么憋下去了, 勇气也不是随时都可以爆发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跟拓跋贺那般孤注一掷, 抛弃现有的一切带着皇子颠沛流离。

秦宗言掌控朝政两年多, 魏国国力未见衰败,反而日益强盛,臣子们俸禄比以前好了, 休息时间也比先前多了,不管朝堂上的男人们怎么想,后院的女人们都很满意, 她们不图别的, 就求一家子能平平安安的。秦家善待皇室和旧臣,连这次先帝联手贺兰英雄刺杀秦宗言, 秦大将军都没大张旗鼓的打压众人, 只清算了贺兰英雄一人, 连贺兰英雄的子嗣都没动, 这样的人登基总比别人好。

秦宗言也十分诧异这次朝堂的反应, 他以为会有很多人出来反对他们, 可没想所谓的反对之声会这么少。这就是儿媳一直说的温水煮青蛙吗?这些人都被自己煮熟了, 懒得动弹了?

“自陈胜吴广起, 自古揭竿者哪个不是被逼到极致才如此?若让人有条活路,谁都不会走最后一步。”谢灏给秦宗言倒了一杯茶,他是秦宗言的大舅子,两人又是亲家,随着秦宗言地位转变,能跟他说上几句的话人也就谢灏了。

“说来还是阿菀找来的金子有用。”秦宗言接过茶盏喝了一口笑道,千好万好没有金子好,他上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提高了官员的俸禄,尤其是五品以上官员的俸禄,人生在世所求无非就是金钱和地位,地位暂时提升不了,钱是最容易让人臣服的。

谢灏笑而不语,没有阿菀,秦家就不能上位,可时至今日,他们再提这种话就没意义了,只要秦宗言和秦纮能记住即可,“如今还是要委屈将军一段时间。”拓跋怀死了,可也不能让秦宗言马上即位,总要缓上一段时间。

秦宗言哈哈大笑,“放心,我没那么心急。”皇位已落入囊中,秦宗言也没那么心急,他现在跟皇帝也没什么不同。

谢灏笑着颔首,转而同秦宗言说起朝中大事,拓跋怀、贺兰英雄死后,谢灏行事再无顾忌,他可以尽情实现自己的梦想。

秦宗言跟谢灏在书房处理公务,秦纮也拉着妻子在书房闲聊顺便处理公务,他们两人姿态就比秦宗言和谢灏轻松多了,谢知半靠在秦纮怀里翻着下面送来的公务,每篇奏折都写的花团锦簇、妙语如注,谢知笑着调侃秦纮:“五哥,看来你很得民心。”这巴结的心思跃然纸上,就差没明着对大人和五哥歌功颂德了。

秦纮让她在自己怀里靠的更舒服点,“那你喜欢哪篇文章?”秦纮是武人,即使他精通文墨,也不会像谢知以欣赏的态度去品阅这些文章,这些都是呈上来的公务,早点处理早休息,他巴不得这些人写的越简单越好。不过阿菀喜欢,他也可以提拔那人,让他专写文章给阿菀看。

“也没什么特别出挑的,还是我那些小姑娘用起来顺手。”谢知最爱的文章是贾谊、是唐宋八大家那种大牛写出来的文章,等闲的文章岂能入她的眼?再说她手下早有一个配合默契的秘书团,不需要别人来插手。

秦纮问:“我听玉娘说,你以后的幼慈院都只收养女孩不收养男孩了?”这事秦纮早想跟妻子商议,但一直没时间提,他手轻顺妻子的长发,“我说过,你想要做什么都可以。”所以也不用顾忌别人的想法,也没必要只收养女孩。

“我也不单单是为了顾忌别人想法才如此。”谢知解释说,“男女有别,我以后会时常去慈幼院,男孩收养多了到底不方便,以后还是由你来收养男孩。”虽说谢知并不在乎收养的那些孤儿投诚五哥和秦家,可她也不得不承认,她手下那些女孩子要比男人忠心多,她们把自己当成唯一的依靠。

秦纮问:“你以后要常去慈幼院?为何?”阿菀没嫁给自己时就开办慈幼院了,她也就是初开办的那几年时常过去,之后就不怎么去了,她将来还会更忙,怎么有空去慈幼院?

谢知说:“我想以后宫里的女官和宫女都从慈幼院里选。”

秦纮下意识道:“如果只从一个地方选,容易拉帮结派。”而且会造成权利过于集中,他跟阿菀在肯定能掌握,他们走了以后,阿生的妻子能掌握的了吗?

“无论怎么选,最后都有拉帮结派。”谢知也考虑过拉帮结派的问题,但人性如此,无论她设立的制度如何完善,最后也免不了,“让孤女入宫,总比让别人家人分离好。以后要是阿生的妻子立不住,那就再从民间选宫女。”谢知暗想明朝时的宫女大多也是从京城附近挑选的,清朝的宫女更是从包衣里选,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固定了某个范围。

提起阿生的妻子,秦纮神色微动,“你想让阿生和清河生孩子?”阿菀对清河好,秦纮只当她心软,可现在看来她还真把清河当儿媳了?

“我问过清河了,这孩子不愿离宫,我想等阿生大一些就让两人圆房。”谢知说,清河从宫里回来就来找她,说不愿意离宫,只想伺候她一辈子。谢知对她后面一句话忽略不计,清河现在人不错,又是阿生明媒正娶的妻子,她想跟阿生好好过日子,谢知不会做恶婆婆。

秦纮问:“那王家的女儿你准备如何?我以为你喜欢王家小娘子。”

谢知道:“又不是我亲闺女,我哪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她又不是母爱泛滥的人,“只要阿生喜欢,我都能接受。”至于王家小娘子将来到底是妻是妾,就全看儿子怎么想,她是不会干预儿子的。

秦纮莞尔:“我还当你不喜欢阿生多纳妾。”

谢知说:“我是不喜欢他多纳妾,可他要喜欢,我还能阻止不成?”莫说古代本就是多妾的环境,就算是现代法律写明了只许一夫一妻,不照样有人出轨?彪悍如独孤也没管住老公儿子,谢知只能做到尽量让儿子不滥情。

秦纮道:“儿孙有儿孙福,我们也就阿生、阿藤两个孩子,要他们也跟你我一样,将来还怎么开枝散叶?”他眼里看不见旁人,也舍不得妻子多生,却没想儿子跟他一样,因为儿子不可能找到跟阿菀一样的妻子。

谢知笑而不语,这方面她跟他们认识差了一个马里亚纳海沟,他们不可能说服自己,她也不可能说服他们,“五哥,如果清河和阿生真有了孩子,就让他们出继慕容氏吧。”阿生的孩子都是皇子,都有机会继承皇位,如果贸然将孩子过继出去,难免会让孩子怨恨,唯独清河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机会继承王位,让他得个异姓王总比留在宫里碍眼好。

“异姓王?”秦纮挑眉,“册封个国公足矣。”慕容氏是自己母族,可他生母去世已久,他不会把对母亲的感情移情到慕容氏身上。

“阿生的孩子好歹是皇子,你让皇子当国公?”谢知好笑道,“且慕容氏为秦家出了大力,封个异姓王也是理所当然。”她心知肚明大人和五哥不愿意册封慕容氏为异姓王是顾及她跟阿娘,生怕她们多想。

秦纮不置可否:“等生了再说。”他顿了顿,提起自己两位舅兄,“等新帝登基后,我就让新帝册封两位兄长为国公。”他岳父将来肯定有国公之位,可他的爵位是由嫡子继承,两位舅兄是庶子,能力寻常又尚了前朝公主,恐怕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路,有个国公之位也能保他们荣华一生。

谢知也不客气:“好。”她阿耶子嗣众多,谢知身为长姐对弟妹们都很照顾,可大哥、二哥和柔娘跟谢知一起长大,谢知对他们的感情不同于别的弟妹。柔娘嫁给了秦十,将来不愁没出路,她担心的只有大哥、二哥,现在五哥给自己解决了大问题。

秦纮微微一笑,凑近妻子正想跟她温存,却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夫妻两人错愕的对视,这是阿藤在哭?两人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阿藤怎么会在书房?

书房外阿藤抱着柱子哭的撕心裂肺,身后站着神色平静的阿生,阿藤哭了一会,扭头看看大哥,见大哥站在自己身后一动不动,他转身继续抱着柱子哭得伤心欲绝。阿生快十一岁了,他身量比同龄人高挑,又因秦纮、秦宗言的看重,带着他经历过不少大事,让他气质看着稳重成熟如大人,他这么站在阿藤身后,用包容的目光看着幼弟,看着不像是兄长而是父亲。

阿藤哭了好一会,哭累了,扭头哽咽的看着哥哥,阿生蹲下身体、张开双手柔声道:“哭累了,要不要阿兄抱?”

阿藤含着两泡泪扑到长兄怀里,“阿兄坏!”

阿生抚摸他额头,“以后还这么任性吗?”

阿藤乖巧的摇头,阿生满意的笑了,抱着他往院外走去,“你要是乖乖听话,阿兄就带你去骑马。”长兄如父,阿生觉得爹娘对阿弟太溺爱,以后还是让他来教导阿藤,免得爹娘把他养成纨绔。

“好!”阿藤一听骑马,眼睛都亮了,他年纪还小,没人会带他骑马。

谢知和秦纮默默的看着兄弟间的互动,谢知调侃道,“五哥,我怎么觉得谁都比我们合适当爹娘?”

秦纮失笑,“那就让他们当黑脸,我们当红脸。”秦纮也知道他们这么疼爱孩子不好,可一想到他的孩子都是阿菀生的,他就怎么都下不了手教育,横竖有这么多人替他来教育,他就当个疼爱孩子的好阿耶。

谢知扑哧一笑,她真不觉得自己是个溺爱孩子的母亲,可古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跟自己有本质不同,他们说自己溺爱那就溺爱吧。她是成年人,来古代时三观早已成型,很难改变,她能做的只有适应这个社会。这过程很痛苦,谢知不想让自己孩子经历,所以她从来不教孩子任何跨越时代的思想,他们眼光可以跨越这个时代,但思想不用跨越。

太皇太后的丧礼和拓跋怀的丧礼同时举行,太皇太后早就建好了自己寝陵,秦宗言在丧礼过后就派人让人把太皇太后的灵柩送到她在平城的寝陵,而拓跋怀就没这份待遇,他葬在拓跋曜的寝陵里,跟拓跋曜的那些臣子们并列。拓跋曜寝陵里安葬了不少臣子——彭城王、叱罗等人都在,拓跋曜在生前就说过要让这些人葬在自己寝陵中,拓跋曜和这些人死后,秦宗言派人完成了他们遗愿。

而在新帝登基三个月后,远在西南的拓跋贺也扶持出逃的幼帝登基,他对外宣称秦氏混淆皇室血统,扶植宫外野种登基。而秦家则说拓跋贺以自己庶子冒充皇子登基,为的只是自己狼子野心。双方相互抹黑,可这些所谓的抹黑也只在上层流传,底层老百姓才不管在位到底是谁,他们只要能有太平日子过就满足了。

拓跋贺走的匆忙,但是却带走了拓跋曜留下的最忠心的部下,这也是拓跋曜留给儿子最后的底牌,拓跋怀将这些底牌都交给了拓跋贺。待拓跋贺扶植幼帝登基后,魏国竟然也有几个忠臣投奔。

秦宗言不是没想出兵讨伐过拓跋贺,可是西南气候恶劣,他手下的军士待惯了北方,根本不适应南方环境,秦宗言不打没把握的仗。拓跋贺先前名声不显,才能平庸,可在拓跋曜、彭城王被害、他自己妻离子散等多重打击下,他似乎一夜成长了,即使称不上绝世将才,也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理的井井有条。

“我只当这小子是个庸才,没想他还能当个诸侯王。”秦宗言对着几个近臣感慨。

这话谢简、谢灏不好接,拓跋贺以前是他们家女婿,崔远也不能说,他妻子是拓跋贺的前妻。秦纮倒是想接话,可拓跋贺是他放走的,老爷子现在还在怪他没亲自去追拓跋贺,害得他现在成了祸害,还因此骂了秦绍好几次。秦绍早就习惯父亲的责骂,只要他不打人,他就不疼不痒。倒是秦纮觉得对不起兄弟,秦绍这次完全是给他背锅了。

郭彦道:“他也是去了西南才有这番小作为,即便如此,也不过夜郎小县尔,将军何必如此看高他。”郭彦是真觉得拓跋贺走了狗屎运,也是秦家没在西南发展势力,不然他人头早送上来了。郭彦知道女君手里有一支专攻南方的水兵,可惜只有寥寥五百人,远不够深入西南抓人。

“能从手里逃走就说明他有实力。”秦宗言从不过分贬低对手,拓跋贺从带着大皇子顺利逃走那刻,就成了他的对手。不过要说秦宗言有多忌讳拓跋贺也不尽然,正如儿子所言,要是拓跋贺在江南或是洛阳再建个魏国,他们还要多上心,跑到西南滇地建国,难道还怕他们从西南打回来吗?“不过也就纵容他这几年,等再过几年阿生大些,就让他给阿生添个军功,扬扬名声。”

这话大家都无异议,现在主要的事不是拓跋贺,而是顺利让秦宗言登基。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到,拓跋贺建立的魏朝居然不像他们所想的存世不过几年,而是存在了十五年,历经两任皇帝,因在滇州立国,史称滇魏,以区别于同时期的魏朝。而作为滇魏的真正创始人,他始终兢兢业业的辅佐两任帝皇至死,终其一生都将自己定位为忠臣,而不像秦宗言最后逼着魏少帝禅位。

滇魏国力微弱,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可拓跋贺却青史留名,但凡写到魏史,总会浓墨重彩的赞其为忠臣,将他比拟古之贤臣周公。拓跋贺死后第二年,滇魏被当时秦氏建立的大齐吞并,当时的皇太孙齐高宗秦显率大军将滇魏纳入大齐版图,改滇州为黔州。后秦显又将皇长子出继太宗母族慕容氏,并册封皇长子为黔王。黔王也是大齐史上仅有的异姓王,黔王府在黔州繁衍三百余年,随大齐覆灭而亡。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场众人再天资卓绝都不可能猜出历史的走向,他们只着眼于当前,崔远问道:“新帝登基,将军可要大赦天下?”按说新帝登基都会大赦天下,可秦宗言一直没提这事,他这是不愿意大赦天下?

秦宗言摆手道:“新帝登基,跟这些十恶不赦的人有何关系?让流放边关的罪民回家便是。”他顿了顿又道:“我想减低赋税。”大赦天下是惯例,秦宗言本想让人照旧规矩行事,可儿子说大赦天下是造福天下,放出十恶之人不算造福,秦宗言才想到让人减轻赋税。

魏国政权算平稳过度,就算中间有些波折,也不曾有大范围的动乱,只是魏国人少地广,拓跋氏又是少民当政,前几代先皇对农耕并不上心,拓跋曜登基后倒是一心推广农耕,可他连年征战,国库都消耗的差不多了,要是降低赋税,国库何时能填满?

秦宗言说:“国库的事你们不用急。”他听谢知洗脑久了,也不由自主的认为光靠农耕是无法增收赋税的,想要发财可以用别的方法。其实谢知也是偷换概念,现代社会却是可以不依靠农业发财,可那是基于工业,如今这时代工业发展几乎为零,又怎么可能靠工业发财?她只是想秦宗言降赋税而已。

崔远、郭彦面面相觑,难道陛下准备把自己私库充入国库?两人也是想多了,秦宗言公私分明,哪会用自己私库充盈国库?只是儿媳说她派到外面的海船今年该回来了,他们一去三年,应该收获颇大。这笔收益归入国库,应该能让户部侍郎松口气。

谢知一直有做海贸生意,这时代海贸技术不算发达,但距离近的中南亚这些地方还是可以去的,这些地方目前大部分还没正经的国家,谢知也不准备殖民,只让人跟当地土著民换土特产。等将来国力昌盛了,科技也进步了,如果后来想来这里殖民,她也不会反对。谢知的期望是将汉文化的影响推广到全球。

占城稻经过谢知这几十年的驯服,已经很适合江南气候,谢知在江南农庄上让人整理足足了百本的观察报告后,终于决定大力推广占城稻,她派出了许多基层农业小吏去江南,教授当地农民如何精细耕作、提高亩产。她相信只要几年时间,江南的产粮就能解决基本整个皇朝的粮食问题。

不过粮食问题解决了,运输问题也要解决,还是要挖运河,只是不能跟隋炀帝那样挖……谢知想着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准备找阿耶、小叔聊聊,她要制定几个五年规划。她不参政,但可以让五哥参考这些计划,慢慢提升国力。

秦纮微笑的看着谢知絮叨着将自己的想法记下,他替妻子研墨,“要我替你记下来吗?”

谢知嫣然一笑:“我可不敢把太子当书记。”

秦宗言早年为了出人头地太拼命,年纪上去以后精力难免不济,谢兰因担心他身上,总是不让他多看公务。秦宗言也不想太折腾自己身体,他还想跟阿镜一起长命百岁,是故他将大部分公务都丢给儿子,自己带着妻子去洛阳行宫休养。

秦纮以前从不显山露水,直到拓跋怀身死、他干净利落的杀了贺兰英雄,同时又将江南形势牢牢掌控,众人才逐渐发现这位少郎君处事手段跟他平素低调谨慎言行截然不同。朝中皇帝不过黄口小儿,秦家掌握大权,秦纮跟太子也没有区别,别朝的太子还大多是摆着,他却是有实权的,是故谢知才会如此调侃秦纮。

秦纮握着谢知的手亲:“太子给太子妃当书记不是理所当然吗?”

谢知低头吃吃一笑,秦纮揽着妻子,轻声而坚定的说:“阿菀,我会给你一个盛世。”

谢知仰头看向秦纮:“五哥一定能做到。”她相信五哥肯定能做到。

秦纮低头亲吻自己的发丝,看着书案的舆图,心中暗忖,我不仅会给你一个盛世,还会跟你一起共享这万里江山。

中平二年,少帝册封秦宗言为齐王,这也是拓跋曜改制后,魏国第一位异姓王。中平三年,少帝再次加赐齐王九锡,同年末,少帝禅位齐王。秦宗言登基,改国号为齐,改元盛平,册封谢兰因为皇后、秦纮为皇太子、谢知为太子妃,秦显为皇太孙。至此,国朝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皇朝正式建立。

第24章 内宅琐事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37章 步六孤将军府(上)第22章 入宫第161章 生波(三)第217章 郗家来人(中)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62章 赫连凤容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第193章 铸金人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238章 平城大乱(一)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41章 平城大乱(四)第78章 打拐(上)第52章 年前(二)第271章 宫廷变(二)第184章 养寇自重第193章 铸金人第251章 乱世起(二)第38章 步六孤将军府(中)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37章 步六孤将军府(上)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206章 逃奴第254章 乱世起(五)第279章 宫廷琐事(一)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33章 波澜又起(二)第221章 秦纮的开解(上)第28章 遴选伴读(上)第207章 谢宝珠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14章 父女争执(上)第158章 秦家新妇(四)第240章 平城大乱(三)第200章 弟妹们的婚事(三)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46章 京城风云(三)第87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下)第173章 瑶姬庙第229章 京城风起(七)第233章 京城风起(十一)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118章 深夜密谈(下)第61章 过年第272章 宫廷变(三)第116章 闺蜜谈心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68章 南梁(四)第206章 逃奴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74章 千里托孤(一)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103章 敌袭(中)第39章 步六孤将军府(下)第147章 京城风云(四)第159章 生波(一)第139章 风生水起(六)第60章 糟心的谢简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219章 内院准备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206章 逃奴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30章 翁婿夜话(上)第64章 赏雪(二)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103章 敌袭(中)第80章 瑶姬传人第10章 各自算计(上)第110章 守城(二)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84章 养寇自重第90章 大赫连氏第258章 乱世起(九)第1章 宫乱第117章 深夜密谈(上)第12章 诚意(上)第52章 年前(二)第153章 谢知的规划第266章 南梁(二)第146章 京城风云(三)第65章 赏雪(三)第159章 生波(一)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278章 尘埃落定第14章 父女争执(上)第76章 没有游戏规则的皇宫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172章 牛痘活体试验(下)
第24章 内宅琐事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37章 步六孤将军府(上)第22章 入宫第161章 生波(三)第217章 郗家来人(中)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62章 赫连凤容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第193章 铸金人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238章 平城大乱(一)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41章 平城大乱(四)第78章 打拐(上)第52章 年前(二)第271章 宫廷变(二)第184章 养寇自重第193章 铸金人第251章 乱世起(二)第38章 步六孤将军府(中)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37章 步六孤将军府(上)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206章 逃奴第254章 乱世起(五)第279章 宫廷琐事(一)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33章 波澜又起(二)第221章 秦纮的开解(上)第28章 遴选伴读(上)第207章 谢宝珠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14章 父女争执(上)第158章 秦家新妇(四)第240章 平城大乱(三)第200章 弟妹们的婚事(三)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46章 京城风云(三)第87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下)第173章 瑶姬庙第229章 京城风起(七)第233章 京城风起(十一)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118章 深夜密谈(下)第61章 过年第272章 宫廷变(三)第116章 闺蜜谈心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68章 南梁(四)第206章 逃奴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74章 千里托孤(一)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103章 敌袭(中)第39章 步六孤将军府(下)第147章 京城风云(四)第159章 生波(一)第139章 风生水起(六)第60章 糟心的谢简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219章 内院准备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206章 逃奴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30章 翁婿夜话(上)第64章 赏雪(二)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103章 敌袭(中)第80章 瑶姬传人第10章 各自算计(上)第110章 守城(二)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84章 养寇自重第90章 大赫连氏第258章 乱世起(九)第1章 宫乱第117章 深夜密谈(上)第12章 诚意(上)第52章 年前(二)第153章 谢知的规划第266章 南梁(二)第146章 京城风云(三)第65章 赏雪(三)第159章 生波(一)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278章 尘埃落定第14章 父女争执(上)第76章 没有游戏规则的皇宫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172章 牛痘活体试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