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

谢知问:“他们家是何来历?”

独孤氏说:“他们的父亲是将军的亲卫。家里有这么多孩子, 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

谢知听得匪夷所思, 什么时候他们谢家女儿已经沦落到被亲卫之子污蔑名声的地步?她也不明白, 四娘怎么会跟这样的人家交朋友的?他们不是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吗?

独孤氏见谢知满脸困惑, 有些尴尬的解释:“那家跟我外家有点亲戚关系。”

谢知试探的问:“是母亲的表妹?”

“不是。”独孤氏摇头,“我是舅母的外甥女。”

谢知听说是独孤氏舅母的外甥女,心中了然,阿耶在扶正独孤氏前曾派人详细打听过她家的情况。打听到的情况都送到京城给祖父过目,谢知也看过, 看完之后她心情有点复杂。简单讲, 独孤氏全家都是软包子, 任何都可以咬一口的软包子, 唯一不软的就是独孤氏的母亲, 然后独孤氏的母亲是个扶弟魔。这两个前提就决定独孤氏未出嫁前的日子有多痛苦。

独孤氏先前也给阿耶做妾,也是因为她表哥, 就是她舅舅的独子生病需要钱,她娘准备把女儿卖给路过的胡商为奴, 独孤氏软了十六年, 终于硬了一次, 跑到了族里求族长做主。她容貌不错, 性子柔顺,是族中出名会照顾人的姑娘,正好当时独孤雄让李氏给谢灏找个会照顾人的贵妾, 李氏就选中独孤氏当谢灏的妾。后来她运气好, 谢灏不想再另娶高门贵女, 独孤氏又比另外两个姬妾身份高,所以他就扶正独孤氏。

谢灏是谢简的嫡长子,虽说谢灏不准备让独孤氏当宗妇,也要详细了解独孤家的情况。独孤氏娘家这种情况一般人家避之不及,对谢家来说动动手指就能解决。独孤氏扶正后,如果独孤家安抚,谢灏不介意辅佐妻子外家,毕竟妻子娘家不好,他脸上也无光。可如果独孤家太过分,谢灏又很多种手段让他们消失的无影无踪。幸好独孤家都是老实人,独孤氏的兄弟们本就心疼独孤氏差点被母亲卖了,现在她日子好过,他们只会捧着谢灏,让谢灏对独孤氏,不会让独孤氏为难。

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谢家跟独孤家相处一直很融洽,谢知没见过舅家人,但逢年过节一份礼物是从来不断的。她原以为母亲有了谢家撑腰,会报复她外家,或者跟外家断绝来往,可没想她居然还跟外家有来往,甚至还原谅了外家的人。谢知心中暗叹,她这舅母真是糊涂的老实人,差一点就害了自己女儿,“不是自家亲戚就好。”这样动起手来也不会有顾忌。

独孤氏神色突红突白,“如果他们真对四娘心怀不轨,我——我一定给她们好看!”她长这么大就爆发了两次勇气,一次是不愿意卖身为奴,跑去族里求情;一次是照顾疑似染上天花的庶子。这次他们家是触了独孤氏的逆鳞,儿女是独孤氏最不可能退让的。她从小看惯了母亲为了表哥,亏待他们兄妹,她发誓自己将来成亲,谁都不能越过自己儿女。唔,当然跟夫君比起来,还是夫君更重要。

她对现在的情况很满足,也觉得自己这辈子是有大福气。她一辈子感激独孤雄和李氏,要没有他们,何来自己现在的好日子?日子好了,她就原谅了前来哭求自己的父母,连带对他们家敲骨吸髓的外家也原谅了。谢灏因自身喜好问题,崇尚简朴,但对妻子、舅家并不小气,独孤氏手头宽泛,对娘家、外家多有资助,外家的外祖父母和舅舅在她每次回家时,都把她当贵客招待,连舅母都对她极好。

阿娜的母亲是独孤氏舅母的外甥女,未出嫁前两人几乎没相处过,出嫁后因两家住的还算近,一直带着孩子登门拜访。她的两个孩子乖巧懂事,还知道照顾四娘,四娘骄纵任性,幼时时常欺负阿娜兄妹,两兄妹也从来不跟四娘计较,反而对她很好,出门都很保护她。独孤氏见三人处的好,也没反对三人往来。可独孤氏只把他们当女儿的玩伴,想让她把女儿嫁过去是万万不可能的!

谢知问独孤氏:“母亲,这些事你可曾告诉过父亲?”她猜应该没有,不然阿耶早解决了,哪能闹出这种笑话来。谢知说的笑话不是四娘,而是指阿娜的家人,他们到底有多可笑,才妄想以这种拙劣的手段来娶谢家女儿。母亲真不应该把四娘带回这里,留在京城,哪怕多待上两三年,四娘眼界开了,就不会出这种事。

“告诉郎君?”独孤氏有些慌乱的说:“这种小事就不用告诉郎君了。”独孤氏伺候谢灏多年,不说对他了如指掌,也明白他的脾气,要让郎君知道四娘都敢跟自己吵架,他肯定会惩罚四娘的。独孤氏哪里舍得让女儿受惩罚?而且独孤氏心里总有自卑,她知道自己配不上谢灏,就是当妾都配不上,若非万不得已,她真不想让谢灏看到自己这么不堪的一面。至始至终,独孤氏都把谢灏当成天神般尊敬。即使后来扶正,她也没有把自己放在跟谢灏平等的位置。

谢知暗想,你都知道这件事了,阿耶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谢知没有读心术,但就从她前世看论坛的经验就大概明白独孤氏的顾忌,她也不想独孤氏失了面子,她转移话题问独孤氏:“四娘喜欢那家的男孩子吗?”

独孤氏摇头,“她就会气我,哪会想到这种事?她说她把阿力当哥哥,她有这么多哥哥,还要去认别人家的哥哥?”

谢知暗想,别人的哥哥跟自己哥哥不一样,别人的哥哥是宠妹狂魔,而自己的哥哥是会跟自己打架、抢自己零用钱,没事嫌自己麻烦的坏哥哥,如果他们家真想找四娘当长媳,那个大哥肯定会在四娘面前做像一个好哥哥。没有男女之情就好,谢知就怕四妹看上那家的大哥。

“阿菀你说现在该怎么办?这孩子一门心思的认定我是嫌贫爱富,看不上她朋友。”独孤氏满脸愁容,“阿娜分明居心不良,想把她推倒他们家的火坑里去。这孩子傻乎乎的把什么都给他们了。”谢家向来富养女儿,四娘又是唯一始终养在两人跟前的女儿,谢灏忙于公务,没时间管女儿,可钱财方面并不含糊。谢知感念父母恩情,她手上也不缺钱缺好东西,对弟弟妹妹们也大方,导致四娘手头十分宽泛,小金库足足的。阿娜和阿力两兄妹把她哄得团团转,她小金库大半都流到两人手里。

这种事很好解决,谢知估摸着这些天阿耶忙,腾不出身来处理这种小事,等过上两天这家子就要倒大霉。谢知对独孤氏道:“四娘这会是跟您怄气,耍孩子气呢,等过段时间她想开就好。您要是放心,就让我陪她玩几天。”解决极品容易,重要的是要让四娘懂事,这孩子被独孤氏娇惯太过,有点像宁馨姑姑般不知世事,可她不是宁馨姑姑,没有公主母亲给她撑腰,也没有愿意纵着她的父亲。

“你肯教她再好不过。”独孤氏痛快的把女儿交给阿菀,“她任性,要是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你不用忍她,直接揍就是,你是她长姐,打她是应该的。”

谢知好笑道:“四娘是我妹妹,我哪里舍得打她?”从血缘来看,这也是自己亲表妹,她怎么会打自己表妹?谢知从独孤氏房里出来,叫来摇光吩咐几声,就去找小叔说话。独孤雄夫妻葬礼上,小叔虽是女婿,可这女婿做的几乎都是儿子的事,谢知暗想幸亏独孤雄眼光好,选了这么一个女婿,不然他突然暴毙,独孤家就瘫了。

谢知去找谢洵时,谢洵在独孤雄书房,独孤雄好汉学,可两个儿子只会说汉语,连汉字都不会写,两个标准文盲,独孤雄一死,独孤峻就豪爽的把书房送给了妹夫,让妹夫拣自己喜欢的尽管挑,全部带回去都可以,反正他以后都不会用这间书房了。谢洵对抱走他小儿子还有些犹豫,没想在独孤雄和李氏下葬当天晚上,独孤峻就把小儿子抱过来了,很不见外的说以后这是他们的儿子了,如果这小子有不听话的,不用在乎,尽管揍。

谢洵啼笑皆非,后来听说独孤峻居然把古氏生得长子、次子送到岳母娘家的书院读书,两个女儿也送到京城叔祖母膝下抚养,心中暗想这大舅子也不是糊涂到底。

崔氏在独孤雄夫妻葬礼后就被独孤阿难放出来了,她听说兄长把古氏五个孩子都送离怀荒,不由呆了好一会,泪水再次汹涌而出,她知道阿耶、阿娘最爱的就是这五个孙子女,崔氏生的两个孩子虽是嫡出,可人感情是处出来的,一个是从小承欢膝下的孩子、一个是出生就没见过几面的孩子,两人理所当然的会偏心,他们要是知道自己死后,五个孩子一下分散,他们该有多伤心?

“这样也挺好的,这两个孩子武学上没什么天赋,或许在读书上天赋不错。”谢洵安慰妻子说。

阿难无奈的说:“也只能如此了。”她轻叹一声,“当年母亲也是反对父亲这么做的。”李氏是汉女,纯正的儒士家庭很少有这种两头大的婚姻,就是兼祧都很少,她担心大兄以后后宅不稳,父亲却觉得有他在,不会发生这种事,没想现在不是普通后宅不稳,而是独孤家彻底乱了。

谢洵搂着妻子说:“以后若孩子们有出息,说不定他们能自己挣个柱国大将军。”

阿难破涕为笑,“你当柱国大将军这么好挣?”这是她家先祖用命挣出来的。

“小叔、小婶。”谢知的声音自花园里响起。

阿难起身道:“阿菀来了,我去给你们下碗素面,我看你们这些天都没吃好。”

谢洵说:“你给我下就是,我看她是吃饱了来的。”

阿难白了丈夫一样,掀帘出门,先跟谢知打过招呼,才去准备给这对叔侄准备午膳。

谢知给谢洵带了些茶来,趁着谢洵品茶的时,谢知问谢洵:“阿叔,你最近有新研发纸币吗?”

谢洵好悬没给侄女翻白眼,这三年这丫头没事就催自己改进造纸术,他先后都给她改进三版纸币,他还不满足?他似笑非笑看着侄女:“你又想做什么了?”

谢知笑而不语。

谢洵敲了几下书案,屋外的亲卫立刻屏退所有人,谢洵打开书房窗户,又让僮儿取来红泥小灶,他亲自替侄女烹茶,一面倒水一面道:“说吧。”

谢知说:“不是我想做什么,是扶桑想要我们的造纸术。”

谢洵愕然问:“他们要造纸术做什么?”

谢知微笑地说:“造纸币啊。”

“造纸币?”谢洵一怔,“你们把纸币给大伴清了?”

“大伴清不是送一个女儿给八弟当妾吗?岛上通用的纸币自然瞒不过她。”谢知说,大伴氏或许不是有意要做细作,但她是扶桑人,又是大伴家的女儿,只要大伴清开口,她理所当然的会偏向大伴清,“只是这样难免耽搁了小八亲事。”哪个女人愿意找个常年不在身边的夫婿?

谢洵说:“找个愿意陪他留在革岛的妻子不就行了?”

“这样的女孩子去哪里找?”谢知说:“革岛跟别的地方不同,去了那里就真与世隔绝,而且生活什么都不方便,她想见亲人都见不到,哪个女孩子乐意?”不然大人早给小八定亲,就是不想把亲家变成仇家才迟迟不提亲,“而且小八还婚前弄了一个贵妾。”

谢洵莞尔:“一个倭女算什么贵妾?”谢洵是男人,自然比侄女更了解男人,他收下大伴氏大部分是看在大伴清的面子上,让她生产也是安大伴清的心,哪会真把她当贴心人,哪天小八回魏国,最多只会带走孩子,肯定不会把大伴氏带回来,“这是你别烦心,我去问问你小婶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谢知点头说:“好,您让小婶慢慢找。”私事聊完,谢知又回归公务,“小叔,改进的造纸术你准备卖多少钱?”

谢洵讶然道:“你真要把造纸术给倭人?”

谢知说:“我们不给,他们也总有一天会知道的。”自古日本就有派了不少间谍探听华夏的技术的习俗,造纸术迟早要被他们学过去的。不过日本那么穷,农业、商业都不发达,会技术又如何?难道还能发展大工业?日本要是现在能搞工业,她都能在大魏搞第一次工业革命了。谢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有时候跨越点亮科技树并非好事。

“那也起码是等我死了以后的事。”

谢洵口无遮拦的话得来侄女不满的瞪视,“小叔你胡说八道什么?我要告诉小婶!”

谢洵一听头都大了,阿难这些天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哭,要让他知道自己这么说,肯定要大哭,“好好,我说错了!你大人有大量饶了我吧。”

谢知勉强坐下,跟小叔解释她为何答应帮助扶桑推行纸币,“小叔,推行纸币不是我现在这么简单的。如果扶桑现在推行纸币,不出几十年,他们经济就会出现问题。”谢知说的含蓄,扶桑最后经济崩溃都有可能。她现在这种纸币就是她随口制定价值,她说纸币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根本不稳定。可这对谢知来说不算什么,因为这些纸币本来就是她给矿奴、盐工的福利。

她只是以纸币的形式发放,让他们更有成就感,而纸币只能从她开的小店里兑换,这一切都掌握她手里,一旦她撤资,他们就一无所有。这只谢知有意造成的畸形金融环境,真正的纸币不是这么发行的,就算在现代,纸币发行都有很多缺陷,金融更需要宏观和微观调控,不是上位者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

谢洵一针见血的问:“扶桑岛上还有什么让你看上的地方?”

“一个银矿。”谢知说,一个起码可以挖上五六百年的银矿,曾经的世界第一银矿——石见银矿。

谢洵若有所思,他对金钱欲望不高,但也不是那种视金银若粪土的蠢货,金银的用处很大,这几年秦家源源不断的从革岛运来的金矿,就让他看到家中显而易见的变化,“你确定他们经济垮了,我们就有可趁之机?”

“不确定。”谢知摇头,“我就是埋下一颗种子。”她笑得无所谓,“我只要他们不发展就够。”

谢洵忍了忍,终于没忍住,“阿菀,你为何特别忌惮扶桑?”依他看来,扶桑的威胁根本没有高句丽大。

谢知垂下眼睫说:“因为他们以后可能会成长一个很强大的对手。”

谢洵反问:“有多强大?”

“我不知道,但兵法上说远交近攻,我们附近的近邻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不出兵攻占他们,可他们自己想作死,我难道还要阻止不成?”理论上她对邻国都很忌惮,而且她又没逼着扶桑天皇和贵族发行纸币,是他们自己想要,谢知接到消息时都震惊了。她都没出手,扶桑就这么配合,简直让她感动,谢知决定一定要把最好的造纸术给扶桑。

谢洵揉揉眉头,“既然你不想他们强大,就更不应该给他们造纸术,有了纸他们认字的人就会变多。”

谢知道:“小叔你想多了,就那穷地方,想要发展文化,他们首先要先有钱。”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刷术那发达,也不见古代所有人都认字。就算后来建国,国家开办扫盲班,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上学,想要发展文化,率先就要有钱,能吃饱肚子,大家才会考虑认字。

谢洵觉得侄女说的也对,他调侃道:“也亏得你不是陛下,不然邻国都要被你灭了。”

谢知摇头:“我又不是杀人魔,干嘛去攻打邻国,再说邻国敌人,我们自己也没了。”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敌人,没敌人国家就会从内部瓦解,当然敌人太强大也不行。

谢洵莞尔:“就你道理最多。”

“小叔,价格!”谢知提醒谢洵,为什么小叔老是转移话题。

谢洵对价格又没数,“那你觉得我要多少合适?”

谢知歪头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要不你跟阿耶商量,这方面阿耶应该比我更熟。”

谢洵深以为然,大兄在这方面绝对比他们知道更多。

叔侄两人说话见,就见谢灏推门而入,听到两人提起自己,随口问道:“你们找我有事?”

谢知谢洵同时起身唤道:“大兄。”“阿耶。”

谢灏坐下,示意两人也坐下。

谢知贴心的给谢灏倒了一杯茶水,“阿耶,你嗓子好点了?”

谢灏欣慰的拍拍女儿小手:“好了。”

谢洵把谢知说的话挑重点都跟谢灏说了,谢灏问女儿:“你还想在扶桑开矿?”

谢知说:“现在不想,但是以后想。”

谢灏淡淡道:“那就白送,再让他们把你要的那片地送给我们,说是我们需要一个通商港口。”

谢知和谢洵同时一愣,“可是这样小叔就没好处了。”谢知也想过这法子,但纸币是小叔想出来的,她要让小叔拿好处。

“我不用。”谢洵对身外之物完全没有任何奢求,“再说你还会忘了我不成?”

谢知闻言也不多说,她跟小叔之间无需那么客气,就像小叔说的,她肯定不会忘了小叔的,她肃然起敬的对谢灏说:“阿耶,还是你最聪明。”阿耶这手这不是后世发达国家对非洲兄弟最擅长招数吗?我看中某块地方了,想建立个保护区,我投钱建立,然后在里面开矿。

谢灏眉头微抽:“没大没小。”他抬手轻敲女儿额头,“你四妹的事你知道了?”

谢知就知道瞒不过阿耶,“我刚知道。”

谢灏吩咐道:“你回去的时候带她回去。”

谢知:“……”阿耶语气很平静,可感觉很凶残,他不会准备把那家人全部弄死吧?

谢灏无奈的看着女儿:“整天胡思乱想什么,我就想让他们认清自己身份而已。”他谢家的女儿也是这种下三滥的人家可以肖想的?

谢知说:“阿耶,这件事还是让我来吧。”舅母不想让阿耶知道这件事,他出手了,舅母怎么想?为了阿耶家庭和谐,还是她来做这件事。

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182章 各方反应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86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上)第59章 婆媳烦恼(下)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234章 京城风起(十二)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217章 郗家来人(中)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章 宫乱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1章 到家第151章 分家(上)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17章 深夜密谈(上)第176章 千里托孤(三)第22章 入宫第277章 宫廷变(八)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145章 京城风云(二)第161章 生波(三)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244章 平城大乱(七)第45章 秦家往事(终)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64章 赏雪(二)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20章 回京城第258章 乱世起(九)第20章 回京城第47章 法华寺见面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34章 波澜又起(三)第272章 宫廷变(三)第111章 守城(三)第51章 年前(一)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95章 驿站逃离(二)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118章 深夜密谈(下)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282章 宫廷琐事(四)第12章 诚意(上)第246章 平城大乱(九)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89章 母女谈心第275章 宫廷变(六)第156章 秦家新妇(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243章 平城大乱(六)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90章 大赫连氏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61章 生波(三)第30章 第一天上课(上)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278章 尘埃落定第238章 平城大乱(一)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观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245章 平城大乱(八)第173章 瑶姬庙第8章 一见钟情(上)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第157章 秦家新妇(三)第48章 宫中琐事(上)第83章 别后重逢第79章 打拐(下)第274章 宫廷变(五)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107章 见面第137章 风生水起(四)第53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上)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16章 试探第4章 暖阁叙话(上)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92章 整治革岛第275章 宫廷变(六)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71章 牛痘活体试验(上)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185章 生产
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182章 各方反应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86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上)第59章 婆媳烦恼(下)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234章 京城风起(十二)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217章 郗家来人(中)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章 宫乱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1章 到家第151章 分家(上)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17章 深夜密谈(上)第176章 千里托孤(三)第22章 入宫第277章 宫廷变(八)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145章 京城风云(二)第161章 生波(三)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244章 平城大乱(七)第45章 秦家往事(终)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64章 赏雪(二)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20章 回京城第258章 乱世起(九)第20章 回京城第47章 法华寺见面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34章 波澜又起(三)第272章 宫廷变(三)第111章 守城(三)第51章 年前(一)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95章 驿站逃离(二)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118章 深夜密谈(下)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282章 宫廷琐事(四)第12章 诚意(上)第246章 平城大乱(九)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89章 母女谈心第275章 宫廷变(六)第156章 秦家新妇(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243章 平城大乱(六)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90章 大赫连氏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61章 生波(三)第30章 第一天上课(上)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278章 尘埃落定第238章 平城大乱(一)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观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245章 平城大乱(八)第173章 瑶姬庙第8章 一见钟情(上)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第157章 秦家新妇(三)第48章 宫中琐事(上)第83章 别后重逢第79章 打拐(下)第274章 宫廷变(五)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107章 见面第137章 风生水起(四)第53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上)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16章 试探第4章 暖阁叙话(上)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92章 整治革岛第275章 宫廷变(六)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71章 牛痘活体试验(上)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185章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