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暖阁叙话(上)

“独孤雄?”谢兰因眉头微蹙道:“此人性情柔善,除非大兄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否则何必蹚独孤家的浑水?”

魏国是梁国的心腹之患,魏国重臣谢兰因也大多了解,独孤雄是魏国鲜卑勋贵,其父是魏国柱国大将军独孤贺,掌管二府兵权,地位甚是显赫。独孤贺英勇善战,是魏国名将之一,独孤雄却慕恋汉学,对兵武之事全然不敢兴趣,以清谈喝酒度日,一派南朝名士风范。

若他不是出身魏国著姓,他们到可凭借此人的权势掌握独孤氏的兵权,可惜独孤雄同魏国皇帝是表兄弟,独孤也是魏国大族,族中人才辈出,不乏有高官显贵,肯定不会允许大兄如此行事。

“可他是最好的选择。”谢灏无奈道,“六镇之中只有三位柱国大将军——步六孤宗言、匹娄高和独孤雄,论英武独孤雄最弱,可匹娄高已垂垂老矣,膝下诸子对其将军之位虎视眈眈,匹娄氏若无良将,匹娄高一死,匹娄氏必乱。”

谢兰因不由点头,独孤氏是有可能乱,匹娄氏是必乱,大兄犯不着冒险,“那步六孤宗言呢?”

“步六孤宗言倒是正值壮年,英武过人又行事果决,颇有将帅之威,本来是最好的选择。”谢灏顿了顿道,“可惜此人性情甚是暴虐,我担心他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三人中唯有独孤雄性情温和,又喜汉学,我同他或许有缘。”

谢兰因道:“我没记错的话,步六孤宗言是汉人?”

“不错,他本姓秦,其父步六孤贺也是柱国大将军之一,被魏国先帝赐姓步六孤。”谢灏说着也想笑,这汉人看着像鲜卑人,鲜卑人却像足汉人。步六孤宗言本也是世家子,扶风秦氏自先汉起便是大族,素有“万石秦氏”之称。

只可惜到了汉末,扶风秦氏便衰落了,数代不出高官,后又因婚配寒门、胡夷,更为士族所耻,认为其婚宦失类,二十年前修订士族谱时已经没有扶风秦氏的名号。

谢兰因有些担忧的问:“万一独孤雄都不合大兄心意?”

柱国大将军是魏国实权武将中官阶最高者,再上去的武将官职都是虚职,谢灏可以从三人中选其中一人辅佐,但不能明面上对三人挑拣,所以他选独孤雄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要是跟独孤雄合不来,他暂时也不能另投匹娄高和步六孤宗言。

“那就先找个地方安置。”谢灏轻松道:“我也趁此机会多看些书。”

谢兰因微微笑道:“大兄不是爱读南华真经吗?若暂无人可投,或可注释南华真经。”

谢灏颔首:“真是如此。”

兄妹两人相视而笑,谢家是大梁的顶尖士族,士族辈出名士,谢家亦有名士,只是谢家的名士同真正的名士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正的名士无视功名利禄,视权利财富若粪石。而谢家的名士,从谢家先祖谢东山起,从来喜爱的便是权势。

谢东山隐遁山林,名声却远超其出仕的阿弟谢万,所谓的朝廷屡召不应,不过只是待价而沽。谢灏不过弱冠之年,在大梁时若不是被萧赜看中,以他的年纪资历也不可能担任太常寺卿这等清贵官职。而魏国没有萧赜,与其让谢灏扶持某个昏庸之徒,还不如潜心学习,以期将来一飞冲天。

谢知认真的听着母亲和大舅的谈话,心中安定,有这样的长辈在身边,她相信他们即使逃亡,日子也过的不会太差的。

谢兰因和谢灏闲话完,低头见爱女端着小脸,一本正经的听着两人说话,不由笑着逗她:“阿菀,听得懂阿母和阿舅说话吗?”

谢知抬手指指自己的小嘴,示意母亲给自己擦嘴,她才半岁,还没长牙,可吃完米粉后嘴里黏糊糊的难受,必须要擦一下。

谢兰因知道女儿的习惯,吩咐侍女端清水来,她挽起长袖洗手,准备给女儿擦嘴。

谢灏提醒谢兰因道:“阿镜,以后我就是阿菀的阿耶。”

谢兰因有些不舍,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她是阿兄留给自己最重要的宝贝了。谢灏明白谢兰因的心思,“以后可让阿菀唤你阿娘。”

谢兰因闻言笑道:“也是,我怎么没想到。”江左一般称呼母亲为“母亲”、“阿母”,北方则叫做“阿嬢”,而姑母也能称作嬢嬢,娘和嬢发音基本相同。

“大兄、阿姐!”船舱外响起谢洵欢喜的声音,“我钓到一条大鱼!”

谢兰因和谢灏莞尔,阿虎再贪玩也不会在这时胡闹,他会如此还是想逗他们开心,两人也来乐得配合阿弟,谢灏抱着眼睛瞪着溜溜圆的小丫头,“走,阿菀,我们去找你阿叔玩。”

谢灏、谢兰因、谢洵一行因人数众人,乘坐的又是大官船,行进速度并不算太快,所以一行人尚未到陈留,大梁的各路消息已络绎不绝的传到魏国宫廷。

“幽帝?”魏国执政崔太后下朝,刚换过常服在暖阁小憩,便接到梁国探子派人加急送来的谍报,“梁国伪帝给建元帝定谥为幽?”几天前她已经知道梁国改天换日,没想这几日伪帝连建元帝的谥号都定下了。

“是的。”女官看着谍报的内容禀告道:“本来梁国朝臣给建元帝定谥为仁,伪帝不允,后又定谥为‘哀’,伪帝还不允,最后武昌王言帝在位时候壅遏不通、动祭乱常,应定谥为‘幽’,伪帝方才允许。”

“壅遏不通、动祭乱常?”崔太后挑眉笑道,“武昌王果能深体圣意。”她直起身体,翻阅的手中的谍报,看到拥立伪帝登基的李温被伪帝坑杀于家中,李太皇太后也被伪帝囚禁于宫中,她将谍报递于身后人,“他算帮你们家报仇了?”

身后人接过谍报,伸来的手似比崔太后还要白皙几分,但手指修长、指节分明,仿若玉竹,指腹、指节处有些笔茧,跟崔太后养尊处优、保养得宜的玉手完全不同,谢简一目十行的扫过谍报,讥讽道:“本就是条毒蛇,只有李家才当他是卧龙。”

崔太后扑哧一笑,李温是李太皇太后的弟弟,也是伪帝的亲舅舅,伪帝的帝位都没坐稳,就把扶持他上位的亲舅舅坑杀,显然是急着想找替罪羊,不过卸磨杀驴得这么快,他也不怕寒了身边人的心?

“皇家父杀子、子杀父的事常见,这儿子囚禁母亲的事却少有。”崔太后叹道:“你家郎子*要有他三分狠心,也不至于沦落到这地步。”

谢灏、谢洵携妹带子出逃魏国的消息瞒不过崔太后,谢简在梁国时并无庶子女,谢灏、谢洵带的妹妹只有可能是谢兰因,是故谢简也不瞒着崔太后。魏国连高宗亲子册封为梁王,不至于容不下两个对外宣称已死的皇后和公主。

这话谢简却不好接,毕竟崔太后跟圣人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他看到谍报上说伪帝任命王畅为侍中时轻哼道,“他是无人可用了?”

崔太后听他转移话题也不恼,这人向来滑不留手,要真接她的话才奇怪。她斜睨谢简,“吃味了?”崔太后今年不过三十有二,因保养得宜,看起来不过二十许人,姿容绝艳、风情万种,又因手握大权,更有几分睥睨天下的傲气,让人情不自禁的折服。

“蠢蠹尔,何来吃味?”谢简傲然一笑,全然不把王畅放在眼中,他随手将谍报放于一旁书案上。

崔太后惋惜的说:“可惜建元帝不肯离宫,不然梁国必然动荡,吾等也可趁虚而入。”按理伪帝给萧赜定了谥号,就该称呼萧赜谥号,可萧赜年纪虽幼,亲政也不过两年,观其为人行事还算有度,若能多给他几年,说不定能成一代明君。

即使她同萧赜立场对立,也不忍以幽帝相称,只能以其年号相称。也幸好他死了,不然对魏国不算好事,崔太后摇头道:“哪怕定为哀帝也好,为君者气量岂能如此狭小?”

“幽”、“厉”、“灵”,这三字恶谥在先秦时期属于普遍,当时百家争鸣、儒家并未兴起,后代君臣定谥时尚能实事求是。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人君恶谥便少了,毕竟儒家讲究君臣之道,子议父、臣议君时总要留些颜面。建元帝亲政这两年的作为,就算没有上谥,也能得个平谥,“幽”一字太过了。

谢简不屑道:“萧绩素来心胸狭窄,当年懿惠太子因他贪墨,当庭训斥与他,他焉能服气?父债子偿,莫说是恶谥,他没将建元帝挫骨扬灰已是幸事。”此等白眼狼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也只有李家才会妄想从他手中分一杯羹,“你也无须惋惜,十年之内梁国必乱,建元帝白费苦心。”

崔太后嫣然一笑:“他也是你郎子,你就不心疼?”

谢简淡淡道:“只要吾女无碍,旁人又与我何干?吾女,人可尽夫。”当年谢简就不同意女儿嫁给萧赜,只是那时容不得他来做主。

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268章 南梁(四)第96章 驿站逃离(三)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208章 太子第1章 宫乱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02章 敌袭(上)第116章 闺蜜谈心第234章 京城风起(十二)第48章 宫中琐事(上)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80章 瑶姬传人第6章 陈留公主府第144章 京城风云(一)第262章 暂时的安定(四)第198章 弟妹们的婚事(一)第173章 瑶姬庙第17章 兰因成亲第250章 乱世起(一)第24章 内宅琐事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185章 生产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58章 乱世起(九)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239章 平城大乱(二)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178章 千里托孤(五)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86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上)第34章 波澜又起(三)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200章 弟妹们的婚事(三)第209章 谢知二胎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92章 失态的秦纮第197章 奔丧(下)第262章 暂时的安定(四)第158章 秦家新妇(四)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88章 各方反应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1章 到家第66章 谢修尚主第103章 敌袭(中)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138章 风生水起(五)第171章 牛痘活体试验(上)第49章 宫中琐事(下)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251章 乱世起(二)第14章 父女争执(上)第236章 京城风起(十四)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54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下)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94章 驿站逃离(一)第198章 弟妹们的婚事(一)第25章 禅位的太上皇帝第67章 崔明珠怀孕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52章 分家(下)第80章 瑶姬传人第141章 风生水起(八)第275章 宫廷变(六)第203章 柔娘成亲第96章 驿站逃离(三)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141章 风生水起(八)第142章 风生水起(九)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79章 打拐(下)第45章 秦家往事(终)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246章 平城大乱(九)第8章 一见钟情(上)第32章 波澜又起(一)第248章 平城大乱(十一)第133章 最后的退路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7章 书房谈话第200章 弟妹们的婚事(三)第149章 婚礼(上)第278章 尘埃落定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第245章 平城大乱(八)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
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268章 南梁(四)第96章 驿站逃离(三)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208章 太子第1章 宫乱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02章 敌袭(上)第116章 闺蜜谈心第234章 京城风起(十二)第48章 宫中琐事(上)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80章 瑶姬传人第6章 陈留公主府第144章 京城风云(一)第262章 暂时的安定(四)第198章 弟妹们的婚事(一)第173章 瑶姬庙第17章 兰因成亲第250章 乱世起(一)第24章 内宅琐事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185章 生产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58章 乱世起(九)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239章 平城大乱(二)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178章 千里托孤(五)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86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上)第34章 波澜又起(三)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200章 弟妹们的婚事(三)第209章 谢知二胎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92章 失态的秦纮第197章 奔丧(下)第262章 暂时的安定(四)第158章 秦家新妇(四)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88章 各方反应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1章 到家第66章 谢修尚主第103章 敌袭(中)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138章 风生水起(五)第171章 牛痘活体试验(上)第49章 宫中琐事(下)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251章 乱世起(二)第14章 父女争执(上)第236章 京城风起(十四)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54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下)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94章 驿站逃离(一)第198章 弟妹们的婚事(一)第25章 禅位的太上皇帝第67章 崔明珠怀孕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52章 分家(下)第80章 瑶姬传人第141章 风生水起(八)第275章 宫廷变(六)第203章 柔娘成亲第96章 驿站逃离(三)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141章 风生水起(八)第142章 风生水起(九)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79章 打拐(下)第45章 秦家往事(终)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246章 平城大乱(九)第8章 一见钟情(上)第32章 波澜又起(一)第248章 平城大乱(十一)第133章 最后的退路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7章 书房谈话第200章 弟妹们的婚事(三)第149章 婚礼(上)第278章 尘埃落定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第245章 平城大乱(八)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