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平城大乱(六)

拓跋曜儿戏似地军令让很多人都愣住了, 谢兰因第一反应就是拓跋曜要发作秦家,她不禁忧心忡忡。不过谢兰因也没急晕头,她没有去找自己父兄,而是冷静的在家给秦宗言打点行李,准备干粮。这次出征太急, 路上肯定不能带太多食物,轻便易保存的干粮必不可少。也亏得女儿这些年一直在琢磨行军粮, 不然除了粗糙不能下咽的干饼之外, 她也不知道准备别的什么干粮。

秦宗言回来就见妻子愁眉不展的给自己亲自收拾衣服,他心中一暖, 上前握着谢兰因的手说:“这种小事让下人去做就好。”

谢兰因见秦宗言回来, 双目一亮, “你回来了,陛下为何要下令让你去攻打柔然?你不是致仕了吗?”

秦宗言笑道:“致仕也能重新起用。”只要他一天是魏国的臣子, 拓跋曜莫说是让他去打仗,就是要他全族的命他也只能受着。

谢兰因想到拓跋曜的军令, 她眉间紧蹙,“你真要去打柔然?”

“打。为什么不打?”秦宗言轻抚她的耳垂, “把他们打老实了, 我们日子也太平。”

谢兰因问:“就这么多粮草,你们准备怎么打?”

“我可以边打边抢。”秦宗言笑着挽起谢兰因的长发,“他也只是说说而已, 粮草已经开始运来了。”打仗哪能没能粮草?只是大魏刚经历了一场大战, 拓跋曜不准备再来一场大战, 因此粮草准备没南征充足,让他们速战速决。这种战役对将领和军士要求很高,因此拓跋曜拨给他的都是精兵。

谢兰因不屑道:“那些还是精兵?”阿菀身边的亲卫才叫精兵。

秦宗言叹气,“阿菀的兵不叫兵,我们手下的那些将领都比不上他们。要不是她在建德,我都想让她管我们族学了。”秦宗言自认会养兵,可养不出儿媳手底下那些精兵,儿媳那些亲卫随便一个拎出来都能当独当一面的将领。

这已经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他手头也不缺钱,可就是教不出这样的人,他还想让秦氏族人接受这种培训。秦家是汉人士族,虽说身在怀荒,但族中弟子大多上过几年学,基本能认几个字,可大部分人都没法子达到阿菀手下那些孩子的程度,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教的。

“族学没用。”谢兰因摇头,秦宗言平时很少去建德,对女儿那边的事不熟悉。谢兰因时常会去建德陪女儿一段时间,她是见过女儿怎么教孩子的,“阿菀那些孩子都是她从慈幼院里挑出来的孤儿,都是从奶娃娃教起来的,最大都没超过五岁的,整天住在慈幼院里,族学哪有这种条件。”族学的孩子可不是孤儿,总不能天天不回家吧?

“她这是在培养死士?”秦宗言狐疑的问,他怎么看那些亲卫都不大像死士,虽然他们对儿子、儿媳很忠心。

“不像,我也没看她怎么教孩子,整天就带着那些孩子玩了。”谢兰因说,她也不明白那些孩子明明都是玩着长大的,怎么学起东西来就比别人快?

时下人字的人极少,贵族都不是各个都认字的,老师更不可能参加专业培训,认字不代表会教人,学识好也不代表是个好老师,对幼儿启蒙教育的研究更是少的可怜。大部分学堂的先生只会让孩子无止尽的读书、临字,却不会教孩子书里的内容。很多人上了好几年学,都不明白自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语句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谢知则来自一个恨不得从胚胎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后世,即使她专业不是老师,光凭她前世学到的皮毛知识,就足以成为这个时代顶尖教育家。而且她很早就开始培养孤儿,十几年的人才积累,足以让她有足够的人手办一所当世顶尖的教育学院。这个学院真正做到了就是扫地的仆妇都认字,在这样如此氛围下长大的孩子,自然跟那些放养在族学的孩子不同。

“等我回来,去她的慈幼院看看,要是真不错,就让老二他们送几个孩子过去。”秦宗言说,这会可没什么孩子不能分父母分开的理念,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比比皆是,就是谢知都没法留住儿子,秦宗言也不觉得让孙子离开父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也不觉得把孙子给儿媳养是给儿媳找麻烦,即使秦纮名义上已经出族,可在秦宗言心里,嫡子还是他唯一的继承人,儿媳也理所当然是未来的宗妇,这些事她不管谁管?

谢兰因没说什么,他出征在即还操心家族的事,她又能怎么说?就是女儿都不会拒绝,谁让她是宗妇。且秦家将来要能进一步,那些由阿菀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更亲近她,她将来的地位也能更稳固。谢兰因倒不觉得秦宗言和秦纮会过河拆桥,她跟阿菀也不是糟糠妻,但底牌握在自己手里,总比依靠别人更踏实。

秦宗言和叱罗动作很迅速,拓跋曜下令后半天功夫,两人就带着轻骑出发了。拓跋曜让他们速战速决,他们自然不会带大部分,只带上最精悍的亲卫突袭柔然皇都,后方接应大部分则由彭城王和贺兰英雄率领。即使拓跋曜再看秦宗言不顺眼,也不会在军政大事上疏忽,他让秦宗言作为总帅也不仅仅只是难为他。自几位柱国大将军去世后,秦宗言是少有的跟柔然打过大战的老将,又常年镇守怀荒,最了解柔然情况,由他这头老马带路,总比让别人当无头苍蝇好。

左谷蠡王这次入侵,本来是再小不过一件事,年年魏国边境都会发生无数场这样的事,可就因为这微妙的时机,让很多没捞到南征好处的六镇将领,这些天挖空心思在拓跋曜面前露脸,想要让陛下也派遣他们去攻打柔然。南征的功勋他们分不到,讨伐柔然的战功总能分一些吧?没人认为自己会输,大魏连梁国都打败了,还怕区区蠕蠕?他们早几年就被大魏打得不敢吭声。

臣子们因为即将到手的利益眼红,拓跋曜却十分清醒,他很明白这场战役不能拖久,更不能扩大,只要攻过柔然皇都就可以收兵,无止尽的大战只会把大魏拖垮。因为他冷静的按捺下大部分将领的请命,让他们按兵不动。然而拓跋曜可以按下臣子,却无法按下自己那几个一心想要立功的儿子、和一心想让太子立功的太皇太后。

“你们要上战场?”拓跋曜挑眉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太子和大皇子。

太子垂目恭声道:“儿臣自知本事低微,无法为父亲分忧,只愿充当马前卒,为父亲效犬马之劳。”

拓跋曜嗤笑一声,他一直知道自己几个儿子不大聪明,他也没想过让几个儿子青出于蓝,但没想到他们不仅不聪明,甚至还没有自知之明,他淡淡道:“马前卒?你们这种身手去当马前卒,等着送死吗?”

拓跋曜毫不留情的话让太子和大皇子脸色瞬间白了,拓跋曜这些年大半精力都放在朝政和南征上,几乎从来没教养过儿子,皇子们对他又敬又惧。可也因为拓跋曜太忙,他也很少训斥儿子,如今听到父亲毫不留情的话,太子和大皇子难堪的涨红脸,“我们——”太子呐呐的说不出话来。

拓跋曜懒得跟他们闲话,他还有很多事要做,没时间训他们,“是太皇太后让你们来的?”自拓跋曜跟崔氏闹翻后,他就很少唤崔氏祖母,她本来也不是自己祖母。

两人同时低头,太子轻声道:“是的。”

拓跋曜哼了一声,崔氏让他们过来,无非是想让他们占几分军功,将来好服众。她为太子也算是殚精竭虑了,他召来常大用吩咐说:“带他们去找彭城王,说他们想随军,位置由彭城王安排。”柔然这种必胜的战役太难有,他若没带儿子便罢,带了儿子过来不让他们上战场,难免会让人起疑心。拓跋曜不想在这时候平生事端,他相信彭城王能处理好这件小事。

太子和大皇子闻言愣怔的看着拓跋曜,听了父亲刚才的话,他们还以为父亲不让他们上战场,没想父亲最后还是答应了。

拓跋曜吩咐他们道:“战场不是你们平时玩闹的狩猎场,你们好好听彭城王的话,莫要出差错。要是让我知道你们仗势欺人、扰乱军心——”他冷冷的扫了两人一眼,“军法处置!”

拓跋曜冷酷的话,让太子和大皇子后背起了冷汗,两人连称不敢。他们相信父亲这话绝对不是吓他们,他们要是真敢仗势欺人,他绝对会打死他们的。拓跋曜不耐烦看他们那窝囊样,摆手让他们下去,等两人都退下后,拓跋曜不禁想起当年若阿菀入宫,她一定能为自己生下孩子,他们的孩子肯定不会是这样的蠢货。拓跋曜心中微叹,指尖缓缓划过腰间的祭红珠,幸好你马上就又要回到我身边了。

第3章 谢家往事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产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75章 千里托孤(二)第117章 深夜密谈(上)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279章 宫廷琐事(一)第78章 打拐(上)第16章 试探第63章 赏雪(一)第96章 驿站逃离(三)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186章 封爵赐名第24章 内宅琐事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35章 风生水起(二)第276章 宫廷变(七)第116章 闺蜜谈心第103章 敌袭(中)第186章 封爵赐名第62章 赫连凤容第79章 打拐(下)第153章 谢知的规划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274章 宫廷变(五)第90章 大赫连氏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48章 宫中琐事(上)第207章 谢宝珠第45章 秦家往事(终)第233章 京城风起(十一)第235章 京城风起(十三)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37章 风生水起(四)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16章 试探第268章 南梁(四)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89章 母女谈心第224章 京城风起(二)第174章 千里托孤(一)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271章 宫廷变(二)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245章 平城大乱(八)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7章 书房谈话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89章 母女谈心第243章 平城大乱(六)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87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下)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70章 叔侄谈心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02章 敌袭(上)第178章 千里托孤(五)第264章 暂时的安定(六)第282章 宫廷琐事(四)第68章 道观偶得第19章 谢家往事第176章 千里托孤(三)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67章 崔明珠怀孕第183章 造纸第265章 南梁(一)第268章 南梁(四)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283章 宫廷琐事(五)第180章 宏图初议(一)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92章 失态的秦纮第23章 书房议事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83章 宫廷琐事(五)第37章 步六孤将军府(上)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267章 南梁(三)第66章 谢修尚主第216章 郗家来人(上)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282章 宫廷琐事(四)第264章 暂时的安定(六)第192章 整治革岛第154章 暂时离别第261章 暂时的安定(三)
第3章 谢家往事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产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31章 翁婿夜话(下)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75章 千里托孤(二)第117章 深夜密谈(上)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279章 宫廷琐事(一)第78章 打拐(上)第16章 试探第63章 赏雪(一)第96章 驿站逃离(三)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186章 封爵赐名第24章 内宅琐事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35章 风生水起(二)第276章 宫廷变(七)第116章 闺蜜谈心第103章 敌袭(中)第186章 封爵赐名第62章 赫连凤容第79章 打拐(下)第153章 谢知的规划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274章 宫廷变(五)第90章 大赫连氏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48章 宫中琐事(上)第207章 谢宝珠第45章 秦家往事(终)第233章 京城风起(十一)第235章 京城风起(十三)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37章 风生水起(四)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16章 试探第268章 南梁(四)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89章 母女谈心第224章 京城风起(二)第174章 千里托孤(一)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271章 宫廷变(二)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245章 平城大乱(八)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7章 书房谈话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89章 母女谈心第243章 平城大乱(六)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87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下)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70章 叔侄谈心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02章 敌袭(上)第178章 千里托孤(五)第264章 暂时的安定(六)第282章 宫廷琐事(四)第68章 道观偶得第19章 谢家往事第176章 千里托孤(三)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67章 崔明珠怀孕第183章 造纸第265章 南梁(一)第268章 南梁(四)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283章 宫廷琐事(五)第180章 宏图初议(一)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92章 失态的秦纮第23章 书房议事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83章 宫廷琐事(五)第37章 步六孤将军府(上)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267章 南梁(三)第66章 谢修尚主第216章 郗家来人(上)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282章 宫廷琐事(四)第264章 暂时的安定(六)第192章 整治革岛第154章 暂时离别第261章 暂时的安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