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南梁(三)

谢知和秦纮初到江南的第一仗打得很漂亮, 迎接他们的人回家不说对他们赞不绝口,至少心里也有个好印象。秦家久居北方,莫说是跟南方本土士族, 便是从北方迁移而去的士族, 都跟秦家没有任何往来。若秦宗言和秦纮没有娶谢氏女, 秦家派兵来江南的后果跟拓跋曜差不多, 江南士族为了保命投降但不投诚, 跟魏国官员虚与委蛇。

可秦宗言不仅娶了谢氏女,秦纮的妻子甚至是前梁公主,这一切就不同了, 前梁旧臣对秦家的亲近感远非拓跋皇族可以比拟。且秦纮虽谈不上文采风流, 却也风度翩然, 吟诗作画信手而来, 又有同为王氏子的王瓒、王璋等人领路, 身边很快就聚集起了一帮年轻世家子随从。

秦纮在官场风生水起,谢知在后院也如鱼得水, 论起才华谢知当世罕有敌手,即使是谢知自认最没天赋的诗词, 她的作品也比寻常人好太多, 时下诗词才刚起步, 而谢知的诗词审美是受过后世上千上万的绝世好诗熏陶的,起点不同、水平自然也不同。

其实这时代不仅诗词刚起步, 书画也是发展期, 很多技巧都没完善, 谢知书画不仅灵气十足,技巧运用也熟练,信手而作的作品就能让人惊艳许久。谢知也不靠书画赚钱,平时习作以自娱自乐为主,书画作品绝少外流,但这会跟大家以文会友,很多人都以得到谢知作品馈赠为荣。

江南士族皆是汉人,文风比魏国盛,谢知来这里颇有如鱼得水之感,很快她身边也聚集了一群年轻的士族贵女。众人时常聚会出游,交流读书心得,日子过得比秦纮还逍遥。就是阿生身边都有一群小伙伴陪着玩耍,不过他爹娘虽宠他,可对他课业要求严格,即便来了江南,没带先生,他亲娘也足以当他老师,给他布置了一堆作业,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阿生总是目送爹娘离家游玩,他则默默的回到书房做功课。

谢知的出众有些超出郗夫人的意外,她倒不是看低外孙女,而是谢知是谢简和陈留养大的,她是知道谢简脾气的,除了最看重的长子凤生,就是阿镜他都不曾用心教导过,阿镜的学业全是跟萧赜一起学的。她不觉得谢简会不教女儿,反而教外孙女。后来她无意听谢知提过一次,她幼年曾当过公主伴读,她立刻想起女儿的情况,猜测外孙女的情况可能跟女儿一致,她不禁暗暗感慨,幸好阿镜和阿菀现在都有一个好归宿。

谢知让郗夫人意外,郗夫人也让谢知有些意外,她倒不是对外祖母有偏见,而是她实在不像自己所见过的郗家人,她见过的郗家人并非每个都碌碌无能又唯利是图,可也实在不是太聪明的人,顶天也就能得个憨厚评价。外祖母则不然,她长袖善舞、精明却不外露,待人接物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跟王畅两人一内一外,简直纵横整个江南官场。

可惜这样的人物也有弱点,谢知轻叹的看完玉娘的调查报告,“这郗家所有的精华都聚到外祖母一人身上了。”

玉娘嫣然一笑,“这样姑娘就省心了。”

谢知微微摇头,她以前只知道郗夫人长孙的名字排行,并未深入查过他的情况,这次来江南她准备一举把郗家解决,就让玉娘把郗夫人在王家的那些子嗣查了个底朝天,得到的结果让她唏嘘不已。郗夫人和王畅有二子一女,而王畅跟前妻生了三子四女,是故郗夫人的两个儿子排行第四、第五。

王四郎王璋很有出息,他甚至比王畅的长子还聪明,不过王四郎和长兄年纪相差颇大,王大郎又是嫡长子,继承王家家业,跟王四郎没太大利益冲突,因此兄弟关系和睦。郗夫人后生的几个孩子跟原配所出的孩子兄弟姐妹感情很好,郗夫人和继子女的关系也不错。

王璋一辈子顺风顺水,唯一的挫折大约就是他亲娘带来的——郗夫人逼着他娶了郗家表妹,他小舅的幼女。王璋不喜欢这表妹,郗小舅身无官职,又是混吃度日的人,王璋一心想在官场发展,哪里愿意娶这等毫无助力,又显而易见会成为自己拖累的妻室?奈何母命难为,他捏着鼻子娶了。

小郗氏在郗夫人的帮助下,欢天喜地的嫁到了王家,入门第一年就给王璋生下长子,就是跟谢明珠说亲的王十二郎。有了儿子,即使不得夫婿喜爱,小郗氏也能慢慢熬出头,奈何她命实在不好,她在生二胎的时候难产死了,连孩子都没活下去。王璋在原配死后一年立刻续娶了别的世家女为妻,王十二郎是郗夫人养大的。

郗夫人可以养大孙子,也能疼爱孙子,可她孙子又不止王十二郎一人?王璋跟继妻所生的孩子也是她的孙子,因此王十二郎在王家是透明人的存在。这次跟谢明珠的婚事还是王十二郎的大舅,也就是小郗氏的兄弟撮合的。郗夫人和王璋都不知道,跟王十二郎说亲的谢氏女是谢明珠,他们还以为是北朝谢氏的族女。

“所以要么就别生,生了就要好好养,不然就容易出事。”谢知对玉娘道,她跟五哥就阿生、阿藤两个孩子,可阿生将来肯定多子多孙,他孙子谢知是管不了了,他儿子谢知还是要管管,免得养出大皇子这种货色。

“姑娘多虑了。”玉娘好笑的说,姑娘的孙子怎么可能会有大皇子那种蠢货?

谢知笑而不语,大皇子蠢吗?他不蠢,他就是一个智商正常的普通人,他会屡屡犯蠢还是因为崔老太和拓跋曜对他太忽视,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都败在小人物手里?

玉娘问:“姑娘,这件事你要跟郗夫人说吗?”

“没什么好说的,反正谢家那边已经回绝了。”谢知道,她跟外祖母看着亲热,可到底心里隔了好几层,两人目前的亲热大部分还是做给对方看得,这种私密的家事她就不参与了。

“那您准备怎么处理郗家?”玉娘不解的问,姑娘不是准备这次过来解决郗家的吗?

“釜底抽薪。”谢知从玉娘送来的报告里抽出一人的资料,“把这人给五哥送去,让五哥提拔他个官位。”郗氏是大族,族人又不只有郗夫人兄弟那一脉,郗夫人那些兄弟是不成器,郗氏族人中还有几个能干的。只是郗氏没落许久,连嫡支都没太好的资源,更别提旁支。谢知扶植旁支,那人要足够聪明,就知道替自己看着嫡支那些人别闯祸,要是那人不聪明,谢知淡淡一笑,那就干脆打压到底,留着命不死就够。

玉娘欲言又止的看着谢知,谢知头也不抬的说:“有话就说。”

玉娘咬了咬牙,闭上眼睛、一鼓作气的把埋在心里的疑惑问出,“姑娘,您真要把手里的权利都放出去吗?”自秦家上位后,姑娘就开始渐渐收权,以前她要提拔人,何须郎君出手,她底下培养的那些人就够用了,又不是什么大官,可现在姑娘事事都要郎君做主。玉娘说完后心中忐忑,她知道自己这话太大逆不道,让郎君听到,都不会给自己留活路。

谢知好笑看着一脸视死如归的玉娘,“既然害怕,为何还要问?”

玉娘咬了咬下唇,低声道:“我觉得姑娘心里另有盘算,只是我太笨,算不到姑娘的盘算。”

谢知偏头看向窗外,玉娘垂手站在谢知面前一声不吭,谢知轻轻一笑,“不用这么严肃,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以后别在郎君面前提起。”玉娘这些话可以算挑拨他们夫妻关系了,谢知明白她是向着自己,五哥却不会如此想,让他知道这些话,玉娘就没活路了。

玉娘低声道:“我只敢跟姑娘说这个。”

谢知说:“我只是不想考验人性。”

玉娘一怔,第一反应是姑娘是不是跟郎君有芥蒂了?但随即否认这猜测,不说郎君把姑娘疼到骨子里,若郎君对姑娘有芥蒂,姑娘就不会这么放权了,她再一细想,脸色微凝,“姑娘,他们背叛你了?”玉娘说的他们是谢知送到秦纮手下的那些人。

谢知的孤儿院男女都收,这些孤儿十五岁离开时都能认字计算,大部分人都被秦家收拢到军中,成为军中低级官吏。但也有少数几个读书特别有天赋的,被谢知重点培养,这些人大部分成为秦纮的幕僚,其中有几个目前混得很不错。这些人被玉娘天然划分在谢知名下,就她看来这些人的主人是谢知而不是秦纮,可现在姑娘是觉得他们叛变了?

“没有叛变。”谢知摇头,“我一开始就不曾让他们效忠,又哪来的叛变?”心腹、死士和后手是不同的概念,比如玉娘是她的死士,凤容是她心腹。她要求死士只忠于自己,把自己当成天,她不会要求心腹如此,而她派给秦纮的那些人连心腹都不算,只能算自己留在前朝的后手。

玉娘不服气的说:“可是他们一切都是姑娘给的!”

“那我也只是他们的恩人,他们会感恩,可你有听过会效忠恩人的大官吗?”谢知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我是女人,注定只能得到他们的感恩。”一个是可以让他们扬名立万、实现自己抱负的人,一个却只是依靠男人存在的女人,到底效忠谁,幼儿都能分清。而且在外人看来,她跟五哥本来就是夫妻一体。在彻底的男权社会,女人只能依附男人而存在,就算是吕后和阿武,她们也是依靠的也是夫家的身份。

玉娘:“……”因为是女人,所以她们就只能被男人压着吗?

谢知见玉娘一脸难过,她安抚的轻拍玉娘的手,“干嘛一脸丧气?没有他们,我还有你们。”谢知一开始就没想靠这些人称霸朝堂,或者说她就没想当阿武。她与其花大心思就当女帝,还不如把心思花在更需要的地方。

玉娘垂着头低声道:“我们都是女人。”她真被现实打击到了。

“女人也能做女人的事。”谢知说,这时候对女性压迫也不剧烈,她还有很大的操作余地,“女人也不是只能当女官。”

玉娘眼睛亮了,“姑娘想让我们当什么官?”

“你们想学武,我就让你们去女兵营;想学文,就去科学院。”谢知说,只要不涉及朝堂,那些文人应该也不至于那么较劲。班昭能写《女诫》,她将来身为皇后写一本《女训》也不是为难的事,只不过其中内容她还要好好思量。她还要开办女学,让尽可能多的贵族女子学习文化,她完全可以先把女学办成贵族新娘学校。

当前的环境提倡男女平等太可笑,后世都没实现的事现在更不可能,可认字却能让女性觉醒自我意识,所以先从认字开始。时下大部分汉人贵女还都认字,还能出几个才女,等到了后世大部分贵族女子都不认字了。谢知希望自己推行的女校能一直流行下去,等将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哪怕是新娘学校也能出个秋瑾女侠。

对贵族女子阶层,谢知希望她们能接受教育,对于平民女子她就没这个想法,她准备开办技校,让她们学习更多的技艺,有一技之长,才能养活自己。她还要争取维持女子爵位土地继承权,让女人也有开女户的权利,她还要发展民生,只有国家富裕了,人民权利才能上升……她还有这么多事要做,哪有什么心力在朝堂争权夺利,当然她也不会彻底放弃对朝堂的掌控力度,她只是从明面上转到地下。

玉娘听得异彩连连,姑娘说的不错,朝堂是男人的地盘,她们想争太累,不如走别的路线,至于那些棋子没有忠心也感恩也好,就当是留个耳朵。

谢知欣慰的看着玉娘,所有女孩子中她最喜欢的就是小九,她最合自己心意。

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20章 高句丽风云第283章 宫廷琐事(五)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82章 各方反应第174章 千里托孤(一)第79章 打拐(下)第39章 步六孤将军府(下)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136章 风生水起(三)第107章 见面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158章 秦家新妇(四)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2章 流亡北朝第25章 禅位的太上皇帝第207章 谢宝珠第89章 母女谈心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90章 大赫连氏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152章 分家(下)第93章 暗中筹谋第197章 奔丧(下)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产第260章 暂时的安定(二)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产第1章 宫乱第35章 共甘共苦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111章 守城(三)第86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上)第45章 秦家往事(终)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16章 试探第216章 郗家来人(上)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195章 奔丧(上)第200章 弟妹们的婚事(三)第2章 流亡北朝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47章 法华寺见面第194章 秦纮归来第161章 生波(三)第250章 乱世起(一)第54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下)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227章 京城风起(五)第238章 平城大乱(一)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59章 暂时的安定(一)第177章 千里托孤(四)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203章 柔娘成亲第216章 郗家来人(上)第118章 深夜密谈(下)第151章 分家(上)第244章 平城大乱(七)第193章 铸金人第133章 最后的退路第231章 京城风起(九)第105章 战胜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209章 谢知二胎第151章 分家(上)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22章 入宫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12章 诚意(上)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64章 赏雪(二)第250章 乱世起(一)第16章 试探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77章 千里托孤(四)第3章 谢家往事第5章 暖阁叙话(下)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69章 如何扬名第102章 敌袭(上)第174章 千里托孤(一)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45章 京城风云(二)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33章 波澜又起(二)第259章 暂时的安定(一)
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20章 高句丽风云第283章 宫廷琐事(五)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82章 各方反应第174章 千里托孤(一)第79章 打拐(下)第39章 步六孤将军府(下)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136章 风生水起(三)第107章 见面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158章 秦家新妇(四)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2章 流亡北朝第25章 禅位的太上皇帝第207章 谢宝珠第89章 母女谈心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90章 大赫连氏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152章 分家(下)第93章 暗中筹谋第197章 奔丧(下)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产第260章 暂时的安定(二)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产第1章 宫乱第35章 共甘共苦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111章 守城(三)第86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上)第45章 秦家往事(终)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16章 试探第216章 郗家来人(上)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195章 奔丧(上)第200章 弟妹们的婚事(三)第2章 流亡北朝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47章 法华寺见面第194章 秦纮归来第161章 生波(三)第250章 乱世起(一)第54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下)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227章 京城风起(五)第238章 平城大乱(一)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59章 暂时的安定(一)第177章 千里托孤(四)第125章 谁是替罪羊(下)第203章 柔娘成亲第216章 郗家来人(上)第118章 深夜密谈(下)第151章 分家(上)第244章 平城大乱(七)第193章 铸金人第133章 最后的退路第231章 京城风起(九)第105章 战胜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209章 谢知二胎第151章 分家(上)第29章 遴选伴读(下)第22章 入宫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12章 诚意(上)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64章 赏雪(二)第250章 乱世起(一)第16章 试探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77章 千里托孤(四)第3章 谢家往事第5章 暖阁叙话(下)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69章 如何扬名第102章 敌袭(上)第174章 千里托孤(一)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45章 京城风云(二)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33章 波澜又起(二)第259章 暂时的安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