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宫廷变(四)

清河以前因是女儿, 容貌才华也不甚出众, 并不得太皇太后喜爱。如今太子已逝,秦氏生的两个儿子在太皇太后眼中已不是她孙子的儿子而是秦家的野种, 她能看重的也只有嵇氏的儿子和清河, 可清河嫁给了秦显, 太皇太后对她疼爱是有, 可更多的还是利用, 她把清河当自己安插在秦家的眼线。

以太皇太后的城府, 自然不会让清河看出自己把她当眼线,每次清河和郭氏去见她,她总对清河嘘寒问暖, 俨然一副好高祖母的做派。清河年幼容易被太皇太后蒙蔽,郭氏却不傻, 太皇太后以前就看不上她们母女,现在大家都落难了, 她对女儿的重视还能超过嵇氏的儿子?

她冷眼看着太皇太后撑着病体颤巍巍的笼络女儿,等两人回了秦家她就不动声色的对女儿提起她对嵇氏母子的爱重。要换成以前的清河或许会觉得母亲为了一点银钱小家子, 可受过先生精心教导的清河自然明白天下唯一全心全意为自己打算的人只有母亲, 她对高祖母面上亲热,心里却还是有些隔阂的。

这次谢兰因跟自己提起阿生要回来, 她是不准备告诉太皇太后的, 家里每人知道阿生要回来, 祖母偷偷告诉自己, 她又怎么能告诉别人?可没想阿娘却要让自己不动神色的透露给太皇太后听, 清河不由自主的瞪大眼睛看着阿娘,“阿娘我们说了会不会对驸马不利?”

郭氏轻叹一声,“你若不告诉你高祖母,谢夫人又何必告诉你?”

清河脸色微变,长在宫廷的女孩子再不懂事也有政治触觉,更别说谢知培养清河是花了真心思的,清河的女官不仅教她读书认字,还教她读史,她嘴角微颤,“秦将军他——”

清河的话没说下去,她不敢说下去,郭氏也不让她说,她搂着女儿道:“宝儿,我们是没有退路的。”

她是秦家的媳妇,她跟阿娘都受了秦家庇护,没了秦家她们什么都不是,这些清河心里都清楚,可她心底到底还有一丝意难平,清河咬了咬下唇轻声道:“如果没有秦家,我就是长公主。”而不是现在连正妻之位都坐不稳的假公主。

“就算你是长公主你还是要嫁人,你身份还是在皇后和宠妃之下,你的孩子甚至只是外姓子,跟皇室都没联系。可如今你的孩子却能姓秦,将来还能封王封主。”郭氏如何不明白女儿心里的不甘?可她还是残忍的将现实挑破,“你阿耶是疼你,那是因为他只有你一个女儿,若是将来他女儿多了,我又不得宠,你又能有几分宠爱?”

母亲的话让清河怔住了,这是她从来没想过,高祖母只是反复说她父亲若不死,她能何等荣华,无需跟现在这般寄人篱下,可从来没说过即使父亲登基,她也是公主,将来也要给皇后、后妃行礼,她的孩子只是外姓人。

“宝儿,这些都是命,谁让我们是女人?我们女人活这一生就是来世间受苦的。”郭氏抱着女儿泪流满面。

“可我要是男子就更没活路了。祖母、阿家是因为我是女儿才对我多有怜惜,我若是男儿,即使祖母、阿家怜惜,祖父和家翁还能让她们顾惜我不成?”清河释然一笑,“阿娘,阿家刚才跟你说了什么?”

郭氏见女儿想通了,心中欢喜,想起谢知的话,她若有所动,“你阿家说等事情一了,可以让我们母女离去。”

“离去?”清河心中微惊,“阿家要赶我们走?”

“不是,她说我们可以留下,也能离开。”郭氏更想带女儿离开,免得女儿生生承受贬妻为妾的痛苦。

清河松了一口气,阿家果然心善,她握着阿娘的手没说话,走还是留下,清河心里大致有了想法,但还没最后确定,现在先把秦家交给自己的任务完成。

郭氏和清河隔三差五都要去宫里探望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这两年被锁在深宫不得外出,拓跋怀和他的后妃虽说天天来看自己,可也只是走个场子,请安完毕便离开,不会跟她多说话,若不是她心性坚定早疯了,这会见郭氏母女前来,她脸上带了几分真心的喜意。

郭氏含笑同太皇太后说话,心里却有着淡淡的怜悯,时至今日她都不懂是什么能让老太太撑了这么多年?她若是太皇太后早自我了结了。郭氏心中自嘲,所以她永远不可能是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年老体弱,又重病在身,大部分时候都是郭氏和清河说话,她含笑听着,她听到清河无意间说了一句驸马要回来,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跟驸马相处,面上不动神色,心中却记下了,秦显和秦纮夫妻在江南待了两年,不曾听说他们要回来,他是私下回来?

郭氏和清河一派忧心忡忡的担忧的日后的路,郭氏还提起了秦显在江南时拜王畅为师,出入王家如同自家,“我听说王家有个曾孙女跟驸马年纪差不多大……”

太皇太后半闭着眼睛听着郭氏絮叨着后院琐事,她以前不耐烦听这些事,可这些年无聊了,只能听这些小事打发时间,她目光转向清河,“委屈你了,若你阿耶不死,你又何必——”这是太皇太后始终给清河灌输的念头,她爹要是没死,她会活得何其潇洒。

清河以前也是这么认为,可昨夜被阿娘挑破后,清河突然悟了,她爹活着的时候她也没过的有多快活,甚至还被祖父随意许配给了秦显,当时的秦显甚至还没现在的地位。太皇太后若真把自己当玄孙女,又怎么会让自己嫁给秦显?清河垂着头轻声道:“我不委屈,我只想大家都好。”这个大家只包括她跟阿娘,同样都是利用,阿家利用得光明正大,还会给自己安排后路,而高祖母从来不管自己死活,清河心中讥讽,高祖母会输给阿家一点都不冤。

玉娘扮成宫女站在远处,满意的看着清河的举止,姑娘没白费心,这孩子不是个糊涂人。

有了秦显的消息,太皇太后也没激动,而是等第二天拓跋怀来请安时才不动声色的将消息传递给拓跋怀。拓跋怀坐立难安的看着曾祖母传给自己的消息,秦显才十岁,秦纮不可能让他单独回来,他肯定陪着儿子,他在江南好好的,突然秘密回京做什么?秦家终于忍不住想对自己动手了?

秦显接到消息的同时贺兰英雄也接到消息,他比拓跋怀便利,立刻派人去暗中打探消息,却得知秦纮和秦显还不知有没有回京,谢知却在昨夜秘密入京了。她怎么回来了?贺兰英雄很是诧异,凭着她前梁帝女的身份,谢知在江南如鱼得水,帮着秦纮赢了江南大片人心,他还以为他们夫妻准备常驻江南,没想才两年就回来了?秦家终于忍不住了。将心比心,他若有秦家今天的地位,莫说两年,两个月他都忍不住。

“将军,我们真要蹚这次浑水?”贺兰英雄的心腹幕僚忧心忡忡的问,“我们探了秦家两年都不曾探出秦家真正底细,若贸然动手,恐怕我们自身难保。”秦家本就在找机会收拾他们,这不是给秦家送把柄吗?

“难道不动手,秦家就不会对我们下手?”贺兰英雄淡淡道:“拓跋怀没退路,我们也没退路。”秦家上位,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他是拓跋曜留下的那些心腹中硕果仅存的人了,贺兰英雄讥讽一笑,旁人都觉得自己是拓跋曜的心腹,可笑拓跋曜从来不曾把自己当心腹,他的地位跟秦绍没什么不同。

“可现在京城都在秦家掌控之下,我们不一定能成功。”幕僚说,他的话已经很含蓄了,他觉得他们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不是不一定能成功,而是肯定不能成功。”贺兰英雄莞尔,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我也没准备替拓跋怀争皇位。”他指腹摩挲着书案上的青玉镇纸,“既然这天下可以姓拓跋,也能换成别的姓。”

幕僚心中一颤,“将军您想自立为王?”

“不行吗?”贺兰英雄反问。

幕僚咽了咽口水,不是不行,可有秦家在,将军能成功吗?

“行不行总要一试。”若是拓跋曜还在,贺兰英雄也不会动这念头,可现在拓跋曜死了,秦家上位、天下动荡,他有这机会为何不试试?即便死了,也能青史留名,“你这些天派人把城门看好……”贺兰英雄说着自己的计划,他一开始就没想跟秦家硬拼,他要的不过是拓跋怀。

贺兰英雄的计划让幕僚双目渐亮,跟秦家硬拼他们拼不过,但把陛下救出京城还是有可能的。

拓跋怀和贺兰英雄的异动,秦宗言都派人盯着,拓跋怀的一举一动尽在秦宗言监视中,贺兰英雄却行事谨慎,身边的人都是以前的老人,秦宗言只能让人远远观察他和心腹的一举一动。

谢知见大人对贺兰英雄的关注超过拓跋怀,忍不住委婉的提醒大人,“大人,贺兰英雄只是臣子,拓跋怀是君皇,您还是要多提防拓跋怀。”

秦宗言哈哈大笑,“拓跋怀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一举一动尽在我手中,有何好提防的?”不止秦宗言这么想,所有人都是这么想,没人把拓跋怀当回事。

谢知却觉得自古成大事者死在小人物手上的不计其数,拓跋曜不就现成的例子?谁能想到最后杀死拓跋曜的是最不成器的大皇子?当然这话谢知不能跟秦宗言明摆了说,只能叮嘱秦宗言近侍多上心,不要离开将军左右。近侍自是恭敬的应了。

谢知来京城的第三天,秦纮和阿生也赶到了,夫妻母子团聚,三人却没什么时间多说闲话,只紧锣密鼓的准备逼宫事宜,当然逼宫的人不是他们而是贺兰英雄,秦家是救驾的功臣。就在京城局势一触即发的时刻,宫中突然敲响了丧钟,太皇太后薨逝了。

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71章 姐妹情深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38章 平城大乱(一)第229章 京城风起(七)第130章 翁婿夜话(上)第206章 逃奴第83章 别后重逢第282章 宫廷琐事(四)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观第61章 过年第266章 南梁(二)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244章 平城大乱(七)第1章 宫乱第175章 千里托孤(二)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136章 风生水起(三)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188章 各方反应第80章 瑶姬传人第192章 整治革岛第283章 宫廷琐事(五)第102章 敌袭(上)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20章 回京城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62章 暂时的安定(四)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237章 京城风起(十五)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268章 南梁(四)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97章 驿站逃离(四)第65章 赏雪(三)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33章 波澜又起(二)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13章 守城(五)第173章 瑶姬庙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267章 南梁(三)第216章 郗家来人(上)第90章 大赫连氏第223章 京城风起(一)第208章 太子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262章 暂时的安定(四)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192章 整治革岛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第92章 失态的秦纮第102章 敌袭(上)第62章 赫连凤容第68章 道观偶得第10章 各自算计(上)第53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上)第113章 守城(五)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176章 千里托孤(三)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产第4章 暖阁叙话(上)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48章 婚前准备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20章 高句丽风云第172章 牛痘活体试验(下)第185章 生产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217章 郗家来人(中)第266章 南梁(二)第209章 谢知二胎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30章 第一天上课(上)第203章 柔娘成亲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58章 秦家新妇(四)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19章 谢家往事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87章 夫妻情话第240章 平城大乱(三)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51章 年前(一)
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71章 姐妹情深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38章 平城大乱(一)第229章 京城风起(七)第130章 翁婿夜话(上)第206章 逃奴第83章 别后重逢第282章 宫廷琐事(四)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观第61章 过年第266章 南梁(二)第280章 宫廷琐事(二)第244章 平城大乱(七)第1章 宫乱第175章 千里托孤(二)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136章 风生水起(三)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188章 各方反应第80章 瑶姬传人第192章 整治革岛第283章 宫廷琐事(五)第102章 敌袭(上)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20章 回京城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62章 暂时的安定(四)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237章 京城风起(十五)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纮第257章 乱世起(八)第268章 南梁(四)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97章 驿站逃离(四)第65章 赏雪(三)第124章 谁是替罪羊(上)第33章 波澜又起(二)第58章 婆媳烦恼(上)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13章 守城(五)第173章 瑶姬庙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267章 南梁(三)第216章 郗家来人(上)第90章 大赫连氏第223章 京城风起(一)第208章 太子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262章 暂时的安定(四)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应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192章 整治革岛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第92章 失态的秦纮第102章 敌袭(上)第62章 赫连凤容第68章 道观偶得第10章 各自算计(上)第53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上)第113章 守城(五)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176章 千里托孤(三)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产第4章 暖阁叙话(上)第228章 京城风起(六)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48章 婚前准备第226章 京城风起(四)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20章 高句丽风云第172章 牛痘活体试验(下)第185章 生产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217章 郗家来人(中)第266章 南梁(二)第209章 谢知二胎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30章 第一天上课(上)第203章 柔娘成亲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58章 秦家新妇(四)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19章 谢家往事第199章 弟妹们的婚事(二)第187章 夫妻情话第240章 平城大乱(三)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51章 年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