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看病

田氏手上纳着鞋底,扯线的时候,想了下说道:“我看,要不还在陈掌柜那里卖,咱跟他熟一些,也不怕他占我们的,再说了,咱跟他做了这么久的生意,要是突然换个主顾,只怕他会不高兴呢!”

冬生也是这个意思,“我们把炒板栗的法子跟小二讲一下,他们可以批发生板栗,也可以炒出来论斤卖,不管咱卖,他们也能赚钱,这买卖他们能不想做吗?”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麦芽想的却不止于此,虽说他们家跟陈掌柜家,一向关系都不错,但再怎么说,陈掌柜家是开饭馆的,他们家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山货拿到县城去卖,没个专门接应的人,那可不成。只是可惜了,田二叔没那个人脉,也没那个经济头脑,要不然她哪里不想把山货放到他那里去。

她想了下才道:“我看我们得在县城里再找个店铺,或者说,咱应该还找个合伙人,这样咱们卖东西也更方便一些。”

田氏闻言惊诧道:“丫头,你不想跟陈掌柜做生意啦?哎哟,这样……怕是不太好吧,他对咱家不错,要是没有他,只怕我们还过不位现在的好日子呢!”田氏是属于,别人对他一分好,她就得回人家三分好。陈掌柜为人确实不错,若是他们送货不往陈掌柜那儿送,以后碰见了,那咋好意思呢!

麦芽笑着宽慰她,“娘,我不是那么个意思,以后咱家卖熟食,或者卤肉,当然还得往他那儿送,只是这生货,得批发,得称量,他要开饭馆,哪里有空做,如果能有个专门的店铺,咱就不用费心,只要把东西送去,怎么卖,怎么做,跟人家支一声,以后哪还用得着管?这是长久计划,咱现在不得不考虑。”

冬生比较同意妹妹的看法,“娘,我觉着妹妹讲的对,咱也不能总指着陈掌柜一家,要是您实在担心,那我改天进县城一趟,跟他好好谈谈,我相信他也是知理的人,不会计较这些。”

第二天一早,麦芽忙完家里的活之后,便把昨儿分剩下的板栗,用小篮子装了,怕是有四五斤的样子,准备送到林大姑家去,她答应了大花跟小花,可不能失言了。

昨儿其余炒出来的板栗,都让二妞跟林翠他们各自带回去,带给她们老爹尝尝。现在田家就只剩下生板栗,小二可能要过几天才来,所以冬生准备今天把板栗炒好,带到县城里。赶早不赶晚,宜早不宜迟嘛!

在经过福婶家门口时,瞧见孙良树蹲在自家院子里喝玉米糊糊,福婶正端了凳子从门里出来,准备坐到大门外吃饭的。她看见麦芽跨着篮子打她跟前过,笑眯眯的招呼道:“哟,这不是田家丫头吗?一大清早的,这是要去哪儿啊?”她最近经常看见田麦芽从门串户,偏偏她又是个爱讲闲话的人,最近村里没啥事可说,把她给急的,抓心挠肝,别提有多难受。

要是换个人问,麦芽肯定会抓些板栗出来给她尝尝,但是对福婶,她说不上有好感,也说不上有多讨厌,冲着当初她能借给田家钱的份上,她就不能多同她计较。所以她只是冲福婶微微笑道:“不干嘛,我去林大姑家买些豆腐。”

“哦,去买豆腐啊,”福婶若有所思的盯着她瞧了又瞧,忽然道:“她家晦气,我劝你还是少去为好,说不定她家豆腐吃多了,也能沾上晦气呢!”

麦芽被她这番话说的莫明其妙,难道家里有病人,就是晦气了?虽然心里不服她讲的,可麦芽也不能真跟她辩驳,“福婶,您还是慢慢吃饭吧,我先走了。”再讲下去,只怕福婶能讲出更多不堪入耳的话呢,谁都知道她是有名的长舌妇,而林大姑家故事最多,也就成了她的头号话题。

“你这丫头,连好话坏话都听不出,我能骗你吗?”林大姑瞧见麦芽不理她,可又忍不住在那唠叨,“她不光克丈夫,还克小娃呢,现在一家四口人,就她没病,这不是命里带煞嘛……”

她后面的话,麦芽却没听清,只听见她讲到克小娃,她心里一沉,难不成连大花跟小花都病了?

现实就是如此,往往你最怕什么,她就会来什么。当麦芽推开林大姑家大门时,以往蒸气四溢的豆腐坊,今儿却冷冷清清的,没有烟火的迹象。

“林大姑?”麦芽站在豆腐坊里,朝后面的院子喊了一声,却半天没听见回音。她紧张了,怕真出什么事,就直接进了林大姑家的后院。

只见四五十平米的院子里,到处堆着坛坛罐罐,里面有刚泡的黄豆,还有泡好的,有些长时间没清洗,上面都长霉了,好在这几天没下雨,要不然这院子根本无处下脚。

正作坊的,是一排三间的瓦房,墙壁,门窗损坏都挺严重,这样的屋子到了冬天就得钻风,虽然不至于把人冻死,但也足以冻坏了。

她正端看这处院子,里屋的林大姑终于听见动静,掀了竹帘门,走出来,一看来的是麦芽,她震惊的很,“哎哟,是麦芽啊,这么早,你咋来了,快进来坐,”她冲麦芽招手,唤她进去,又觉得自己家这样脏,怪不好意思的,“我家太乱了,也没空收拾,你别介意啊!”

麦芽勉强的笑了笑,进了堂屋之后,才把挎着的篮子搁下,她一路走来,都没见着大花姐妹俩,想起福婶的话,心里就有些忐忑,“婶,没事的,我就是来送板栗的,我前儿答应了大花跟小花,说好了,炒好了板栗,就给她们送来吃,咦,她俩这是还没起床吗?”

就在这时,左边的屋里传出几声脆弱的咳嗽声,麦芽听出是小花在咳嗽。

林大姑眼睛又红了,“她俩昨儿发热,昨儿下午就开始了,昨晚又烧了一夜,唉,我正愁着不知道咋办好呢!”

“婶,你别急,我进去瞧瞧,”麦芽心里也紧张了,这里缺医少药的,要是真病了,只怕还得送到县城里请大夫瞧瞧呢!

林大姑见她要进去,急忙拦住,“丫头,你还是别进去了,万一要是被传染上,那可就遭了。”

她说的情况,麦芽是知道的。有些瘟疫的病症也会高烧不退,林大姑一见着孩子发烧,就害怕是不是瘟疫,更不敢出去找人帮忙,就怕人家说孩子得了瘟疫,要是到时候村里人再嫌弃她们,说三道四的,那可怎么得了。恰巧昨儿孩子在外面的玩的时候,小脸红通通的,叫福婶看见了,所以她才知道

麦芽安慰她道:“婶,咱们这里今年既没涝,也没旱,哪来的瘟疫?但是咱们得知道娃儿究竟是啥毛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我哥等下要去县城,真要不行,咱用驴车把孩子带到县城里去,请大夫瞧瞧,总不能就让她俩在家躺着,啥也不做吧?”

林大姑听了她的话,也心软了,她哪里是不想给娃儿瞧病呢!只是这一没钱,二没能力,光靠她一个人,又能怎么办?

麦芽还是掀帘子进去了,大花早听见她讲话的声音,便趴在床上,小脸红通通的伸在被子外面,一直盯着房门瞧,看见她推门进来了,咧嘴笑了,“麦芽姐姐!”

她讲话的声音沙哑,麦芽估摸着有可能是嗓子发炎,她笑着走过去,一旁睡着的小花也翻过身,笑容可爱的瞧着她,“麦芽姐姐,你说给我们送板栗的,今儿带来了吗?”

麦芽笑了笑,“当然带来了,我们昨儿炒好的时候都太晚了,所以才拖到今天早上才给你们送来。”她摸了摸她俩的额头,又仔细查看了她俩的手心,以及前胸后背,又听了听她们呼吸的时候也没有太喘。中医的望闻问切,她都不懂,也没有听诊器,光凭着肉眼看,也难以看出啥端倪。

小花一听说有板栗吃,赶忙就要从被窝里钻出来。

“小花,快钻进去,别又招了风,这会烧都还没退呢,快听话,”林大姑一见她要爬起来,迅速冲过来,又把她塞回被子里去。

大花也是,只不过她比妹妹动作慢些,还没来得及爬出来,就被她娘给按了回去。

麦芽笑道:“你俩别急,我把板栗都给你们带来了,等下剥了壳再给你们吃,那我去外面剥板栗,你俩就在这儿乖乖睡着,等一会再给你们把板栗肉送来,好不好?”

大花使劲点头,“好,我们听话,我们就待在这儿不动。”

小花干脆用行动证明,一下钻进被子里,只露了两个小眼睛出来。

麦芽拉着林大姑到堂屋去了,她家堂屋右边,是小花爹的房间,这会门也关着,里面听不出有啥动静。

林大姑招呼麦芽坐下,本来想给她倒杯水,可又一想,锅灶都还是冷的呢,哪来的热水。

麦芽道:“婶,你别忙了,坐下吧!”她将带来的篮子掀开,里面尽是开了口,油亮饱满的板栗。等林大姑坐下之后,麦芽才轻声的询问她,“婶,我看她俩不会有啥大毛病,可能就是天气突然冷了,她俩底子弱,我听着她俩讲话声音哑哑的,可能是嗓门发炎引起的发烧,不过具体是啥病,还是得带到县城里找大夫瞧瞧,正好我哥等会要进城,你要是忙的话,我带着她俩去给大夫瞧瞧?”

林大姑闻言欣喜不已,“这……这怎么能麻烦你们呢,冬生要是真去县城,要不我跟他一块去吧?你家活也多,哪能总麻烦你们。”

麦芽笑道:“我家现在没事,昨儿我跟二妞他们上山去捡板栗了,哥哥想把板栗带进县城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卖处,咱这山里板栗树都成片的长,不拿去卖,就都得烂在林子里,太可惜了,要是带上大花小花,我哥哥一个人可不成,反正我在家也没事,干脆陪着她们一起去,你在家还要照顾叔叔,别跑这一趟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力替她们找个好大夫,再把她们平平安安的带回来。”

林大姑感动的直掉眼泪,这么大块头的人,内心却脆弱的不成比例,“瞧你说的,我哪里是不信你们,就是觉着给你们添麻烦了,要是有你陪着,我还放心些,真要我去了,还不晓得要去找谁呢!上回请的大夫,我是托大全给我找的,每回进黄豆,也是托他给我联系的货商,人家进接就把黄豆送来了,要是让我跑县城,只怕连路都找不到哩!”

麦芽心下了然,看来黄大全这小子,面上油嘴滑舌,心还是挺好的。她坐着剥了一小碗板栗,剩下的就都留给林大姑剥,也让她端些给小花爹尝尝。临走时,她又跟大花姐妹俩个说好,等会用马车来接她俩进县城。一听说要进城,两个小娃激动坏了,要不是还生病,这会只怕都得在床上蹦翻天了。

不晓得哥哥有没有走,麦芽加快步子往家赶,还没到家门口,远远的就瞧见哥哥在整理驴板车,就准备上车要走了。麦芽赶紧把事情跟他讲了,冬生听说大花跟小花病了,也担心不已。

田氏在院子里,听见他们兄妹两个讲话,冲他们高声道:“你林大姑过的也不容易,既然咱们知道了这事,就不能不管,你就带着小花她们去吧,要不要带上点银子,万一诊费不够怎么办,这不行,我回去给你们拿些钱去,”田氏自说自话,转个身又往家去拿钱了。她也是当娘的,当初麦芽寻短剑,她四处求医问药,其中的那心疼跟苦痛,只有当娘的才身有体会,所以现在她也见不了邻家的孩子生病,都是乡里乡亲,林大姑家条件又不好,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她的孩子病着吧?

李氏站在自家门口,看见她们娘三个叽叽咕咕的,便扯高了嗓门询问。见她问了,麦芽又只得跑过去,把事情又给她讲了一遍。李氏的反应跟田氏一样,她转身也叫李元青去家拿上几十文钱给麦芽带着,以防万一。

李元青正在家里做家具,听见李氏喊他,赶忙放下东西,过一会又去拿了一吊子钱出来塞进麦芽手里,“就你们两人去行吗?要不要我陪着一块去?”

麦芽知道他这会正忙着,哪里分得开身,便道:“不用了,有我跟哥哥去就行了,我瞧着她俩应该就是一般的发热,不会是啥疫症的,再说了,我到县城里请陈掌柜帮我找大夫,他对那里的人比较熟,有他照应着,人家不会多收我们钱。”

李氏一听说,不是疫病,心就放下了,“不是疫症就好,小娃儿有个小病小灾的,那也是正常的,行了,那你们赶紧去吧,赶早回来。”

“哎,知道了!”

因为要带了她们两个,于是田氏又从家里抱了两床旧棉被铺在上面。之前他们拉砖的板车,早都坏了,后来李元青琢磨着,又自己用木板做了一个板车,这车轱辘当然是从专门的铺子里买的。不过这板车经过了改良,由原先的两轮,改为四轮,这样人坐在上面就舒服多了,而且他们家的驴子也长大了,喂的料子也好,身板长的很结实,拉上几百斤的货物都能跑上一天,这也得归功于麦芽平时对它的照顾。

板车上面没有挡风的地方,所以田氏在棉被下面又垫了些稻草。等他们弄好之后,天也不早了,于是冬生拉着妹妹赶到林大姑家,准备接上她们两个就往县城去。

林大姑在麦芽走了之后,赶紧给她的两上娃穿好衣服。因为发烧,大花跟小花从头一天晚上开始,就没吃什么东西,直到麦芽给她们带了板栗姐妹俩才有胃口吃东西。林大姑带孩子粗糙的很,基本就是有什么吃什么,不会专门为她俩说饭,经常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所以她俩身板才这样瘦弱。

听说要去县城,一穿好衣服,两个小娃就顶着风,眼巴巴的等在家门口。瞧见板车来了,两人欢叫着迎上去。

冬生把她俩一个接着一个的抱上板车,麦芽急着替她俩脱了鞋,让她俩钻进被子里去,又试了试她俩额头上的温度,还是没退烧,瞧着体温,只怕是有三十九度了。

孩子的抗病性比大人强,若是大人烧这种程度,哪还想动弹,可小娃不一样,烧成这样,都还有精神嘻嘻哈哈。

林大姑听见动静,赶忙追出来。

冬生对她道:“婶,你放心,我们会把她俩照顾好的。”

林大姑还是愁眉不展,她拿了个布包塞给麦芽,“丫头,你把这些钱带上,要是不够的话,回来我再给你们。”

麦芽道:“你家困难,这些钱你还是拿回去吧,我娘跟李婶听说她俩病了,都拿了钱给我,这些钱够她们看病了。”

“哎哟,这哪成,我哪能用她们的钱给娃儿看病,谁家庭也不容易,麦芽你听话,把这钱带上,一定得带上,”林大姑哪里肯答应。

冬生见她俩推辞不下,就让麦芽先把钱都带着,等回来之后再说。

林大姑也道:“就是就是,万一不够呢,都带着吧!”

麦芽只得把钱收下,看着准备好了,冬生便挥鞭子赶着驴车走了。经过二妞家门口时,又碰上二妞。她听说大花跟小花病了,又听说她们要去县城找大夫,便自告奋勇的要同他们一块去,要是不找陈掌柜,找她哥哥帮忙也行啊!二妞是急性子,不等他们同意,便回家跟她娘讲了一声,随后风风火火的跑出来,窜上板车,就嚷嚷着冬生快些赶车。

麦芽被她弄的哭笑不得,瞧她坐的那样稳当,只得带着她一块去。也因为路上有了她,叽叽喳喳的没完没了的讲个不停,这一路才没那么寂寞。

路上小花体力差一些,再被板车一晃一颠的,很快又睡着了,大花好一些,可也经不过摇篮似的摇晃,眼睛一闭一闭的打着瞌睡。

麦芽冲二妞作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她别再讲话,让她俩睡一会。

她跟二妞一边坐一个,给她俩挡着些风,冬生边走着路,边赶着驴车。

快到城门口时,她俩才睡醒,冬生问道:“咱们是不是先去陈掌柜那?”

麦芽替她俩盖好被子,才道:“先去找他,不然咱也不晓得哪个大夫好一些。”

到了陈掌柜家店铺门口,门口招揽客人的小二,认得他们,瞧见他们来了,赶忙招呼着请他们进去坐,又替他们把驴子牵到后院去了喂料子。

他们上回到陈掌柜店铺的时候,也是在二楼雅间坐的,现在快临近中午了,他的店里热闹不已,进进出出的成绩,看样子生意还不错,在跨过门槛时,麦芽回头瞧了眼宏记客栈,大概是还没到中午,他那边住店的客人不多,显得冷冷清清。想起林翠跟宏宝的事,她还真想冲过去把宏宝臭骂一顿,或者干脆将他痛扁一顿。想归想,现在还不到真要找他算账的时候。

陈掌柜一如既往的热情,即使店里客人很多,楼上雅间也紧张的很,但还是将他们引到了楼上,替他们安排了个雅间,又叫小二给他们上两个热锅子,再烫些青菜,想着这锅子也是麦芽烧出来的,陈掌柜又叫厨子另外做了几个新鲜菜色,给他们尝尝。

二妞怀里抱着小花,冬生也背着大花,到了雅间之后才将她俩放下。二妞头一次进这么贵的酒楼吃饭,一到里面眼睛就转个不停,嘴里还在啧啧称赞。

麦芽却惦记着请大夫的事,便对陈掌柜说道:“陈叔,您这附近有相熟的郎中吗?这两个娃生病了,我想带她们去瞧瞧去。”

打从他们一进店,陈掌柜就瞧见大花姐妹俩,小脸蛋泛着不一样的红色,像是发热的模样,他也是个善心人,听麦芽问了,便道:“有有,出了我们店几步远,就有家药铺,里面坐诊的郎中就是药铺的老板,他为人实在,也好替穷人看病,而且医术也不错,你们找他一定行。”

此事不宜耽搁,反正菜也没上来,他们便决定先给两个小娃看病。陈掌柜马上搁下店里的事务,亲自带他们过去找郎中,反正店里的一切事情都分工明确,他离开这一时半会的,也没啥问题。

于是,二妞抱着小花,冬生也将大花背起来,麦芽跟陈掌柜在前面走着,他们几个一道往药铺去了。

那家药铺的确没多远,才经过三个店面,就瞧见一处古色古香双开的门脸,门上的匾额上赫然写着同济堂,三个字。还没走进里面,就闻到一股浓重的药香,深吸一口气,只觉得神清气爽,舒服的不得了。

陈掌柜第一个进去,走进去便问:“秦大夫在吗?”

坐在堂中,一个身着青布粗衣的年轻男子,闻言站起身,只见他面容清瘦,身材挺拔,眉宇间有股子书生气息,要是细看了就会发现,他的面容,已不光是清秀可以形容,甚至算得上俊朗。他一见陈掌柜来了,连忙起身,拱手对他施以一礼,“原来是陈掌柜,您是来买药,还是要看病?”

“是来看病的,劳烦您给这两个小娃看看,”陈掌柜招手让麦芽他们进来。

走到药铺里面,那股药香更浓了。

麦芽进来的时候,快速扫了一眼这间药铺,正对着门的,是一排药柜,零零总总有不下上百个小抽屉,与外面隔开的地方摆着个高木柜子,显然是他们抓药称量的地方,而这位秦大夫问病看诊的桌子,则是摆在门的一边。陈掌柜进来的时候,他大概正在看书,因为在他面前的桌上摆着一本翻开的书卷。

二妞跟冬生两个,将小花姐妹两放下。秦大夫见陈掌柜带来的是两个小娃,又见她们脸色很红,便赶忙叫她们过来看诊。

他看诊的时候十分专注,陈掌柜便小声的招呼麦芽他们在一边坐下,麦芽不想再耽搁陈掌柜的时间,便让他先回去,等这边看完了,再过去吃饭。

陈掌柜心里也惦记着自己的生意,便跟秦大夫张嘴打了个无声的招呼,转而回店里去了。

二妞坐不下来,就在药铺里面到处转,这边看看,那边瞅瞅。冬生不像她那般好奇心重,他也跟麦芽一样,十分担心大花姐妹两的病情,他便跟麦芽一同坐着,等待郎中问诊的结果。

秦大夫仔细看了两个小娃的眼睑,舌头,以及手心,甚至连脚心都看了,然后问道:“她俩发热多久了?”

麦芽如实将林大姑讲的话,同她说了,也加上自己的看法,“大夫,她俩除了发烧之外,一路上就叫嚷着嗓子疼,而且呼吸的时候肺部还有杂音,要不您瞧瞧她们的嗓子是不是红了?如果是红了话,可能是支气管有炎症,所以才倒置的发烧。”

秦语堂颇为惊讶的看着眼前清灵秀雅的少女,其实从他们几人一进店门起,他只注意到两个生病的女娃,因为在一个郎中眼里,除了病人之外,其他人基本都长的一个模样,直到听见她这一番话之后,才对她另眼相看,“你刚刚说……肺部?还有支气管?那是什么?”

麦芽听见他的问话,才恍然回过神,她刚刚一时情急,没注意到自己说什么,现在被人家逮个正着。完了,这要她怎么解释呢!难不成她解释出连人家郎中都不知道的东西?那人家还不把她当怪物看!

本来她想糊弄过去的,可秦语堂一直盯着她,身为大夫,强烈的求知欲是肯定要有的,不然还怎么提高自己。

麦芽清了清嗓子,眼睛滴溜溜的转,“呃……我以前看过一本医书,就说过什么内器分五脏,当时也不懂,就随便记着了,以前人家不也说嗓子眼,嗓子眼的,而且我娘杀鸡的时候,都要抽出一截气管,我……我就想着既然鸡都有气管,人当然也有了,你说对吧?”她这番解释,若是仔细去琢磨,简直就是狗屁不通。因为秦语堂问的绝不是名称,他是想知道,她是怎么晓得炎症会倒置发烧的,这个就连他也不敢妄下断论。毕竟这里没有专业检测仪器,看不到身体内部的病症。

冬生见妹妹为难,一时也不知道怎样替妹妹解围,只得询问起两个小娃的病,“大夫,她俩得的不是疫症吧?”

秦语堂终于拉回心思,又细细给她们把了脉,才说道:“不是疫症,如果只是一味的发烧,还伴着咳嗽的话,就只是普通的风寒,我看她们身骨瘦弱,应该是因为她们体质太弱,加上时节骤冷,风邪侵入肌表而引起,才会久热不退,我给她们开些去风寒的药,不过即使是普通的风寒也得小心调理,内经有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若是现在不调理好,总会留下病根。”

其实麦芽刚刚进来的时候,瞧见里面坐堂的大夫是个年轻俊雅的男子,着实有些意外,按着她的想像,大夫应该都是五十多的中年人,脸上蓄着山羊胡,说话的时候慢慢腾腾,不急不燥。却没想到陈掌柜介绍的人,竟然这么年轻,要说不怀疑他的医术那是假话。

但是看他刚才的一番讲述,的确是句句在点子上。就像他说的,即使是风寒之症,但因为患者本身体质较弱,需得小心调养,免得留下后患。古代的医疗条件,以及生活的环境,虽说十分的纯朴,但相对的,生病得病的几率也要大上很多。甚至小娃在十岁之前夭折的比例都高的惊人,所以就算是小小的风寒,也不能怠慢了。要是换作其他郎中,说不定就是开几副药,让他们自己回去煎服就成了。

病症找到了,秦语堂便专注着写下药方,然后自己亲自去抓药配药,他这店里连个抓药的学徒都没有,什么事都得他亲自来。

在称量分装的时候,他居然也跟冬生闲聊起来,“你们是哪儿的人?这两个是你们的妹妹?”

冬生一直站在柜台边上,看着他抓药,他可能没想到人家大夫会主动跟他讲话,所以在呆愣了片刻之后,才微笑着回答道:“我们家就住榆树村,您不常下乡,可能没听过这个地方,哦,她们两个是我们邻居家的小娃,因为家里大人病着,正好我进县城有事,便随道带着她们一块过来了。”既然人家大夫主动开口问了,冬生便把麦芽跟二妞都一一介绍了。

见秦语堂看过来,麦芽淡淡的笑着,冲她点点头,并没有像那些大家闺秀一般,福身施礼。而二妞干脆就冲他挥挥手,就算打招呼了。

秦语堂一边称重药材,一边多看了麦芽几眼,他只觉得这女娃不似一般的乡下丫头,笑起来,不卑不亢,颇有几分深沉的味道。

二妞悄悄拐了下麦芽,用嘴巴朝秦语堂的方向努了努,无声的告诉她,人家秦大夫,正在打量她,麦芽转头瞪了她一眼,随后只将目关切的目光,放在小花身上。

秦语堂收回视线,脸色依旧平静的跟死水潭似的,“哦?你们是榆树村的?你们那里常常有个猎户往我这里送药材,他跟你们也是一个村子的。”

冬生眼睛一亮,“你说的是李元青吧?”

秦语堂看他一眼,然后点点头,把装好的几包药材递给他,“没错,就是他。”

冬生笑道:“他跟我们当然是一个村的,到了明年他就是我妹夫了,咱能不熟呢!”

秦语堂跟冬生讲话的时候,始终没啥表情,麦芽看哥哥一个人在那笑,怪难过人的,赶紧上前拿过药包,“哥,你还傻愣着干嘛,快点把药钱给人家。”

“哦,哦,看我这记性,秦大夫,一共多少钱?”冬生急忙收起笑脸,从怀里掏出装钱的小布包。

秦语堂淡漠的道:“若是有的话,就给五十文,没有的话,三十文,二十文都行。”

冬生正在拿钱的顿住了,这叫什么答案,什么叫有,什么叫没有?麦芽却听的明白,她将哥哥手里的钱袋子拿来,数了五十文钱放在柜台上,又对秦语堂道了谢,便带着他们回陈掌柜那去了。

秦语堂看着他们走出门,默默的把桌上的钱收下,神色莫测。

出了药铺,冬生还是没想明白,他在外买卖这么久,还是头一次听人卖东西是这样讲话的。

二妞抱着小花,仰头对他笑道:“这有啥不明白的,人家是要看你有没有诚意,看你会不会做人,这都不懂?或许这药只值二十文,他故意把价钱抬高,你要是给了二十文,他也不亏本,要是给了五十文他就赚大发了,他这是能多要就多要,这回明白没有?”

冬生以为她讲的是真话呢,将信将疑,道:“不会吧,陈掌柜介绍我们找的人,咋会占我们便宜呢!”

麦芽白了二妞一眼,“哥,你别她胡说八道,人家秦大夫是善心郎中,他是怕我们给不起医药费,让我们有多少给多少,所以才这么说的,你们可千万别把人家的好心当作驴肝肺了。”

冬生一拍脑门子,恍然大捂,差点就被二妞带沟里了,“我就说嘛,他看着也不像个唯利是图的郎中,还是麦芽说的对,二妞,以后可不许再胡乱猜测别人了。”

二妞不好意思的吐吐舌头,拍了拍小花的脸蛋,笑嘻嘻的道:“我这是准备做最坏的打算,你们看吧,有了我的猜测,所以你们现在才会觉得那位帅帅的郎中这样好,简直是大善人哪!”

小花这会晕的很,哪里听明白她说什么,只弱弱的叫着身上好冷。大花也是,走起路来,两腿发软,冬生便又将她抱起来。

麦芽道:“咱们赶快回陈掌柜那边去,他那里有现成的炉灶,我去把药煎了,让她俩喝一遍再说。”

回了楼上的雅间,陈掌柜早让小二把锅子摆上了,还有几样冷菜,以及时兴的炒菜。麦芽却没有心思吃东西,本来是想自己去煎药的,可让陈掌柜拦下了,他让小二去后面煎药,让他们留下赶紧把饭吃了,免得过会菜都凉了。

小二跟麦芽他们混的都烂熟,他也属于心软的人,得了掌柜的命令,当即放下手边的活,去后面专心看着药罐去了。

麦芽让妞挑些清淡的汤,给大花姐妹俩弄些饭吃,米饭拿鲜汤一泡,既容易消化,又容易下口。弄好了她们俩的吃食,麦芽这才把带来的板栗拿出来,冬生便同陈掌柜讲起正事来。

陈掌柜毕竟是开饭馆的,啥样的吃食他都见过,这板栗虽然稀少,但不表示他没见过。

麦芽道:“我们家后山上有很多板栗树,虽然现在已经过了摘板栗的时节,但还是很摘到很多,我想,既然有,就不能浪费,让村里人多赚些零钱也是好的,而且这板栗不光能炒着吃,还能剥了壳拿来烧肉,比如板栗烧鸡,陈叔,您不防试试,加到汤里也行,我们那产的板栗,入口甜的很,一点苦味都没有,我觉着一定能卖出价来。”

陈掌柜剥了几个板栗,尝了尝味道,“我之前也吃过板栗,是从其他外县来卖的,当时那价卖的可高了,也只有大户人家才买的起,丫头啊,你这想法不错,我看你们这板栗炒的也不错,赶上过年卖,应该不会差。”

冬生也道:“反正这板栗在山上烂掉也是烂掉,只要能换成钱,多少都无所谓。”

------题外话------

妞们,轻烟看不到你们的热情啊!好伤心哦!

第55章 泡豇豆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178章 上刑第104章 捂被窝第145章 饭熟了第52章 喂鱼汤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167章 濒临崩溃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100章 自己的店面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90章 脸红了第47章 送面粉第64章 黄鳝笼第30章 路遇拦路者第71章 泡菜包子第2章 看见不该看的第70章 臭豆腐第77章 炖老鳖第27章 做凉皮第54章 忙播种第10章 挖水池第78章 上坟第38章 第一次买卖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13章 送小龙虾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02章 美味又来袭第145章 饭熟了第167章 濒临崩溃第35章 找皮树叶第149章 补办婚宴第87章 话不投机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98章 野外烧烤第134章 家有宝马第109章 包饺子第49章 砍油菜第92章 这话够毒!第149章 补办婚宴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79章 算账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160章 出口伤人第146章 痛死我了第172章 被狗咬第82章 智斗何秀第169章 回家第168章 外卖第169章 回家第75章 请客第160章 出口伤人第17章 来客了第91章 你想干啥?第159章 难缠的女人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58章 卤肉第56章 上集市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136章 腿长第59章 又来了第63章 水果酒第161章 找铺子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36章 陈掌柜来家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9章 人生第一桶金(四)第172章 被狗咬第51章 皮上天了第34章 做午饭第68章 执着的谢文远第134章 家有宝马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54章 忙播种第136章 腿长第170章 可怜的小牛牛第55章 泡豇豆第89章 斗 架第154章 斗地主第28章 韭菜豆芽第47章 送面粉第1章 醒来之初第67章 庙会的商机第81章 放鹅第48章 遇见谢文远第35章 找皮树叶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06章 上山采药第148章 该打第148章 该打第30章 路遇拦路者第78章 上坟
第55章 泡豇豆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178章 上刑第104章 捂被窝第145章 饭熟了第52章 喂鱼汤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167章 濒临崩溃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100章 自己的店面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90章 脸红了第47章 送面粉第64章 黄鳝笼第30章 路遇拦路者第71章 泡菜包子第2章 看见不该看的第70章 臭豆腐第77章 炖老鳖第27章 做凉皮第54章 忙播种第10章 挖水池第78章 上坟第38章 第一次买卖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13章 送小龙虾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02章 美味又来袭第145章 饭熟了第167章 濒临崩溃第35章 找皮树叶第149章 补办婚宴第87章 话不投机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98章 野外烧烤第134章 家有宝马第109章 包饺子第49章 砍油菜第92章 这话够毒!第149章 补办婚宴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79章 算账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160章 出口伤人第146章 痛死我了第172章 被狗咬第82章 智斗何秀第169章 回家第168章 外卖第169章 回家第75章 请客第160章 出口伤人第17章 来客了第91章 你想干啥?第159章 难缠的女人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58章 卤肉第56章 上集市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136章 腿长第59章 又来了第63章 水果酒第161章 找铺子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36章 陈掌柜来家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9章 人生第一桶金(四)第172章 被狗咬第51章 皮上天了第34章 做午饭第68章 执着的谢文远第134章 家有宝马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54章 忙播种第136章 腿长第170章 可怜的小牛牛第55章 泡豇豆第89章 斗 架第154章 斗地主第28章 韭菜豆芽第47章 送面粉第1章 醒来之初第67章 庙会的商机第81章 放鹅第48章 遇见谢文远第35章 找皮树叶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06章 上山采药第148章 该打第148章 该打第30章 路遇拦路者第78章 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