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送饭

李元木凶巴巴的瞪着麦芽,“你想干啥?”

麦芽抹了把眼泪,“我不干啥,我就是想知道,何秀刚刚不是还说自己腿断了吗?咋这么快就好了,你跟二妞不是打过架了?她踩了你的脚,你擂了她一拳,何秀啊,你这个时候怎么可以离开呢,事情没弄清楚之前,你哪都不许去,听见没有!”

何秀急着要回家,冲口而出道:“你别胡说,我哪有跟她打过架,没有的事,田麦芽,我告诉你,你别信口雌黄,我今儿下午压根就没去过地里,我一整天都在家待着,不信你问元木!”

李元木一时没搞清她为啥突然变了口风,还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脑子反应慢了些,硬被何秀扯着脖子点头。

因为黄年的嗓门不小,这会动静也闹大了,黄家门口围了不少的人,都在七嘴八舌的议论。

麦芽忍住笑意,正色道:“哦,这样说,你们从没打过架,你没擂过她,她也没踩过你,一切都是你无中生有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何秀断然没有再收回去的道理,脖子一挺,倔声道:“你别说的那么难听,我不过是过来窜窜门子,这就要走了,回见,你们都不用送了。”

她接着李元木就跑了,麦芽追到门外,故意大声道:“乡亲们都听见啦,这可是她亲口说的呢,没人逼她哦!”

见他们跑远了,她才转身回到院子里,对着还在装受伤的二妞踢了一脚,“行啦,别再装了,他们已经走了。”

二妞挺尸般的从地上坐起来,“真走啦?”

她这一下,倒把黄年吓的不轻,他还寻思着要不要连夜到县城里找大夫呢,怎么一眨眼的功夫,二妞就没事了?

麦芽走过去安抚他道:“黄叔,我们还是先回屋说吧,这里人多。”

二妞也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对围观的人道:“你们也都回家吧,我家没什么好看的了,都走吧!”

人群中窜出来一个人,是回家之后听说妹妹跑到黄这来的田冬生,他担心妹妹一个人不安全,才着急忙慌的跑了来。

黄氏也跟着他一块回来了,一进门,看见二妞在井边洗脸,黄年一副死而复生的模样,倒把她弄糊涂了。

几个人回到堂屋,麦芽把事情跟他们解释清楚。

黄年指着她俩,半天没说出一句话,他是哭笑不得,“你们啊!”

黄氏气的照着二妞后背打了她一巴掌,“死丫头,瞧你闹的这一出,都快把家整翻了,我告诉你,以后嫁到婆家要是再敢乱耍脾气,再跟人打架,我看谁能给你收拾烂摊子!”

黄年听到老婆的话,也赞同道:“娃啊,你娘说的不错,如今在这家里闹,也就罢了,以后到了婆家,你这脾气可要收敛些,哪能两句话不合就跟人打架哩,记得你小时候,不光跟女娃打架,连咱村的男娃都怕你,好在你慢慢大了之后,你娘管着,不再出去胡闹了,要不然,你看谁敢娶你!”

黄年前面的话,二妞听着还很感动,忍不住就要掉下泪来,可后面几句话,叫她听的不痛快了,“爹,啥叫没人敢娶,那是他们胆小,连个女娃都打不过,他们也真好意思!”

黄年气道:“你还敢说!”他是顾及到冬生还坐在这儿呢,这丫头真是什么话都敢往外讲。

麦芽拦下还要狡辩的二妞,轻声对她道:“黄叔说的对,你这性子是得改改了,往后不能动不动就跟人打架,咱忍了一时,就省了好些事,你瞧瞧先前在山坡边放羊,要是你忍了,后面哪来那么些的事,就算事情都摆平了,可人多嘴杂,传来传去,谁知道最后会传成什么样,人言可畏啊!”

二妞嘟囔着:“这不都过去了吗?还提它干啥!”

黄氏气不过,上手就去拧她耳朵,“叫你再不长记性,往后我再瞧见你跟人打架,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哎哟疼,”二妞捂着耳朵,直往桌子后边退。

这时,黄家的门被人敲的咚咚响。

坐在屋里的几个人,都愣住了。天都晚了,会是谁来敲门,难道是何秀去而复返?

麦芽瞧他们都愣着不去开门,正要站起来去开,冬生按住她,“你们都坐着,我去开。”他走到院子里开门,黄年一家三口都有些紧张了。

外面传来门栓被拉开的声音,接着清脆的女娃叫嚷声也跟着传来,原来是林翠。

“二妞,二妞,你咋样了?吃亏没?”她气喘吁吁的跑进来,再一瞧,看见麦芽也坐着,便笑着挤到她俩跟前,“麦芽,你也在啊,我回来晚了,刚进门就听见人家闲聊,说二妞跟何秀干架了,二妞,战况咋样啊,你俩谁占上风?”

林翠一家人,今儿走亲戚去了,直到天黑时才回来。

林氏跟林德寿随后也跟着过来瞧了瞧,见没什么事,就都回家去了。

麦芽看着天色不早了,便起身跟哥哥告辞回去,二妞一直把他们送到大门口回家去了。

路上,麦芽想着今天发生的事,忍不住笑了起来。

冬生不太高兴,闷闷的道:“你还有心思笑,那何秀连咱娘都不敢去招她,就你还去跟她干仗,你别看她人没多壮,可干起架来,那也吓人的很,以后你还是离她远点,这二妞也真是的,一个女娃子三句话说不上就去跟人动手,以后嫁到王家,只怕也过不安宁。”

“哥,你说啥呢,”麦芽忍不住要替二妞辩解,“两个人打架,哪能是一个人的错,我瞧二妞忍何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晚得干一架,再说了,谁碰上何秀那种难缠之人不生气,我是慢了一步,要不然,我可能也会去跟她干架呢,我告诉你还别不信,她要真把我惹毛了,我绝不会对她手下留情,到时候就这样这样……”她拿手在空中瞎比划。

冬生本来还有些郁闷,被她一闹,倒还逗笑了,“就你还去跟她打架,你可别忘了,以后你嫁了元青,你俩就是妯娌,你还准备跟她斗一辈子哩!”

麦芽无所谓的道:“那有啥,人不都说活到老就到老,也可以活到老打到老嘛,嘿嘿!”

她冲哥哥娇憨的笑了。

头顶上的月儿已由圆月变的少了一角,接下去就该越来越细,最后消失不见,等它再度慢慢变圆时,就该到中秋了。

麦芽又问了孙夫子的情况,他之前不是去送了南瓜饼吗?

听哥哥说,孙夫子的学堂明儿就要开课讲学了,纪安山已经通知下去,村里的小娃们都可以去听听课,至于束脩可以等收了稻子再说,要是家里没钱的,拿些鱼啊,山货啥的,也可以代替。

过了几日,李元青家的房子就要正式动工了,那天他又用驴车去把李太公请来了。

因为李家地方小,没地住,他干脆就住到田家了,虽说不太合规矩,但田家新盖的房子,地方也大,也敞亮,还省的他老人家两边跑。

或许是看见李太公来了,何秀一头钻进家里,极少再露面,她也许是怕李太公要到她家去住,毕竟李元木也是他孙子。原本何秀发现自己上当了,黄二妞根本啥事都没有,第二天就活蹦乱跳的,在村里晃悠。她是想找黄家麻烦的,可一瞅见李太公来了,一声不吭的跑回家,把门一插,带着两个娃躲在家里,放鹅啥的都由李元木去干,反正院里有菜地,关上个三五天也饿不着。

李家盖房具体的地点,是李太公亲自选的,而且他还给了李氏不少银子,也算做他对孙子的一点心意,当初李元木成亲时,他可是一个子都没掏,也是他看不上李元木,在遇上个不讲理的婆娘,他连个屁都不敢放。

可这一回,老爷子态度完全不同了,绷着个脸把钱往李氏手里一塞,还是冷着脸,对她道:“别啰嗦,赶紧把你家房子盖好喽,赶紧把亲事定下来,以后我见天的就来住了个把月!”

这还是李太公头一次对他们娘俩这般好,李氏感动坏了,捧着钱,一时连话都讲不出。可一抬眼,李太公就往田家去了。

麦芽专门给他老人家收拾了间屋子出来,房间的窗户朝着屋后,跟冬生房间是一个方向,虽然房间不大,可麦芽收拾的很利落,床单被褥都换了新的,乡下人讲究孝敬长辈,像李太公在家族中有些威望的人,不管是不是一个姓氏,都对他敬重的很。

开工之后,李氏也搬了东西,跟田氏住到一起,要方便烧饭嘛,你请人干活,自然得管饭。

李氏这回是把老本都拿出来了,全用在盖房子上。惹得躲在家里的何秀跟李元木,气的眼红。

李家请的人,还是上一回,给田家干活的,乘着地里的稻子还不能收割,就得赶紧把房子盖起来。

两家的房子并不是紧挨着,中间还隔了一块地。这样其实是最好的,并不是两家并一家,才叫亲近,彼此多一些空间,才能更好的相处。

盖房子的同时,家里的卤肉生意也不能耽误,如今麦芽跟林大姑都谈好了。由她提供千张,豆腐干,以及其他豆制品,给田家做成素卤。因为有了田家这个大客户,林大姑生意也越发好了。

每天上午,都是田家最忙碌的时候,这时李太公也会帮着他们看称,然后再记下来。每天上午,小二也会准时把新鲜的猪下水送来,然后田家院里就摆满了大盆小盆,大桶小桶。

林氏跟黄氏也常过来帮忙,只要家里没事,他们就过来。有时林翠跟二妞,也会一同来帮忙。

村里人就是这样,一家有事,百家帮。比如哪家要办喜事了,不用催请,谁有空谁都过去帮衬着些。

李太公真的是惦记麦芽做的菜好吃,跟她讲话也有趣,她不像其他女娃子,除了缝缝补补,就是洗洗涮涮,连个主意都拿不定,可麦芽不同,他观察的这些日子,发现这女娃子主意大的很,却从不咄咄逼人,总是先问过别人的意见,才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这天中午,田氏去河边洗猪大肠,院里只有麦芽跟李氏在挂刮洗猪耳朵。

李太公眯着眼睛,像是忽然想起一些事,就跟李氏说道:“前几天还有人问我,元青亲事定下没有,说起来咱家跟他家还有些渊源,他家住毛家坝子,就是元青大伯的岳母家,那地方临着大河道,你以前听过吧?”

李氏正在埋头干活,一时没听白他为啥这样问,便心不在焉的接了话,“毛家坝子我当然知道,刚才来进卤肉的人里,就有毛家坝子的,他问我家元青干啥?”

李太公点点头,心想你终于问到点子上了,“李和他舅舅家不是有个闺女,也跟麦芽差不多,早些年,他家女娃子见过元青,对他上心的很,他上回见到我,就问元青亲事,你说说,我该怎么回他?”

李氏终于听出李太公话音不对了,抬眼瞧他道:“爹啊,你管他家事干嘛?我家元青跟麦芽都要定亲了哩,他跟着瞎参合个啥!”

李太公却只是笑,并不接她的话,反正把目光转向麦芽,“田家丫头,你说这事咋办呀?”

麦芽一直听着他们讲话,不想听也不行啊,李太公声音那么大,分明是故意说给她听的嘛。

她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若是她表现的过于大度,就会叫人觉得她不在乎李元青,也因为不在乎,所以才不去在意。若是她一口拒绝掉,或是生气,或是吵闹,又会显得小家子气,处事不够从容,不够大方。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李太公这心眼,比那姜太公也不差了。

李太公静静的等着她的回答。

麦芽抬起头来,笑颜如花的回道:“太公,这话你应该去跟元青说,跟我说干啥哩?至于要咋办,那也是他说了算,我不发表意见!”

她几句话,就将问题推给李元青,是啊,就算李太公说的真有其事,那也是李元青的问题,他要是愿意跟别人结亲,她指定二话没有,一不闹,二不哭的把他放了。话了这么些年,浅显的道理她还是懂的,强扭的瓜不甜,强结的婚更不会幸福。

Www ⊙тTk Λn ⊙¢O

李太公哈哈大笑,李氏没听明白他俩之间说啥,不过,却也瞧出些许的不同。

田氏在河边洗完了猪下水,便交给麦芽去收拾,如今家里十几个大老爷们吃,这做饭也是按大批量去做,也不求有多少好吃,只要能给他们填饱肚子就行,麦芽只在能力范围之内,把菜做的可口些。

李太公又坐了会,就去隔壁查看工程进度。中途,冬生回来拎了茶水过去,都是泡的粗茶,拿了个大瓦壶装着,麦芽觉得大家都用一个茶杯不干净,便多拿了几个碗过去。

田氏最近又新添了不少的碗蝶,足够用了。

麦芽早上在屋外的围墙边上,发现冬瓜秧上结了个大冬瓜,大概有三四十斤重,她正愁着没菜炒,这下可解决燃眉之急了,这冬瓜,加肉红烧,或是烧汤,都鲜的很,特别是自己家种的,都是天然的生物肥料,结出来的冬瓜,都带着甜味。

田氏还咕哝着今年可惜了,没种西瓜,要是在菜园地里种了一垄两垄的,现在不正好有西瓜吃?

今儿小二的送猪下水里,还有新鲜的猪后座肉,给钱也不要,说了陈掌柜给的,叫他们尽管吃。

麦芽也不客气,中午就拿后座肉烧冬瓜,另外,再蒸上两锅馍馍,烧一锅汤,再有一个辣猪肠,这一个中午的菜就齐了。

现在干活,一般都管两顿饭,如今天短了,就中午一顿,傍晚一顿,他们有些饭量大了,要是家里做饭迟,还能再吃上一顿。

家里有大柴,麦芽也不用田氏她们帮忙,只管把火点上,人站在锅台上炒菜就成。

她先是把馍馍做好,搁进锅里蒸,再把下一锅的馍馍也做好,放在一边,然后赶紧洗了手,汆汤猪大肠,再切成小块,做平辣猪肠。

这回要做的猪大肠,会很竦,所以得先爆炒红辣椒,今年,她家也晒了不少的红辣,都用红绳串着,挂在厨房门口。虽然不是那种越南特级辣椒,但爆炒出来的辣味,却也足的很。

大锅烧干之后,锅里下菜油,将菜油烧滚之后,再倒进切碎的干红椒,因为先要炒辣椒,所以她改了小火炒。

冬红椒炒出香味,跟辣味来,就得赶紧把它们捞出,空干油,锅里只留辣椒油,这时再把清理干净的猪大肠倒进去爆炒,辣味就能毫无保留的融入猪大肠里,等炒到一定功夫,再添些调料,最后加水,小火焖烧即可。

她炒好肠猪大肠之后,大锅里的馍馍热气已经顶上来。一般来说,在馍馍没蒸熟之后,都不能开锅看,主妇就凭着热气上升的程度,估摸着时间,算出馍馍大致有没有蒸熟,不过,要是有表就更好了。

一锅馍馍蒸好,夹到竹扁里装着,麦芽又得赶紧下另一锅馍馍。

然后添上大柴烧火,再乘着这会功夫,把猪肉跟冬瓜切了,等馍馍蒸好,再用这口锅烧猪肉。

竹扁里的馍馍,上面盖了层纱布,防止馍馍变冷。

麦芽就喜欢把时间抓的紧紧的,一刻都不敢浪费,忙完这边,忙那边,她一个上午,就跟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两锅馍馍都蒸好了之后,就得再抓紧时间烧猪肉。

炒猪肉的秘决跟要点就是,肉一定得炒久一点,炒到肥肉皮变软,瘦肉收缩,再搁进酱油,醋,生姜,这些调料,将猪肉烧入味。

这里的猪肉都是农户自己家养的,没有打瘦肉精,没有用猪饲料,更没有用馊水喂的,虽然猪成长的时间慢了点,但肉质却是极好的。也没有夸张到,肥肉一层,瘦肉一大膘,真正家养的猪,哪来那么些瘦肉,除非那猪是放养,成开在山林间,跟个兔子一样的养,否则绝不可能。

但是对于干重活的人来说,吃肥肉是最解馋的,而且干活也更有劲。

因为不加饲料,猪肉不是很硬,炖个十几分钟,就能烂了。这时再把切好的冬瓜放进去,冬瓜在乡下人眼里也是好东西,有素闻肥肉之称,可见这东西吃了对身体也是极好的。

秋末了,菜园里的青椒少了许多,田氏后来又栽种了十几棵迟辣椒,也结青椒,可跟夏季的时候比起来,结的又小又少,不过自己家里吃也够了。

等冬瓜烧肉出锅时,放入青椒跟大葱,稍微翻炒几下,那香味立马就出来了,地道的农家香味。

连离了几十米之外,正在干活的人,都闻见香了。

不得不说,在农村里生活,标志性的气息,一个是做饭时的香味,还有另一个就是乡间烧柴草的烟味,纯生态啊!

为了让干活的人,多休息会,这饭是得送过去的,除了李太公要回来吃之外,其他人都在工地上吃。

李氏腿不方便,田氏便叫她留在家里,由她跟麦芽去送饭。

大竹扁里装了馍馍,两样菜,除了留些在家吃之外,其他的都装进瓦坛里,送到隔壁去了。

另外,麦芽早上还炒了些泡豇豆,以及酱菜,也能就着馍馍吃。

因为闻见香味,那干活的人早眼巴巴的盼着送饭人的身影。

一见她俩进来,忙上去帮着接过东西。

林德寿咧着嘴,呵呵笑,“我就喜欢到你们家干活,能吃上麦芽做的饭,这干活都有劲哩!”

其他几个干活的人也跟着乐,其中有些人,麦芽并不认识,不过也有上回给她家盖房子的,比如钱满仓。

吃饭的时候,麦芽问他,家里怎么样了,小娃还好不?

钱满仓一听有人问他家里的情况,乐的合不拢嘴。

林德寿打趣道:“他如今正春风得意呢,一下来了两个男娃,能不高兴吗?”

钱满仓谦虚道:“两个男娃好是好,可也麻烦的很,以后娶媳妇,盖房子,都得准备两份,我这命苦啊,一辈子就能他们兄弟卖命了!”

麦芽明白,在乡下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也无可奈何,谁让男娃子力气大,长到十岁左右,就能帮着家里干好些活,有些能干的男娃,连犁田这种活都会干。可女娃就不行,力气小,除了放放鹅,干些不卖力的事情之外,就是缝缝补补,而且长到十几岁,就要找婆家,嫁了人之后,就是婆家的人,为人家干活卖力去了。

但要是男娃多了,也要苦了父母双亲,得挣下多少的家业,才够给他们安家呀!所以钱满仓的担心不无道理。

黄年安慰他道:“你担心个啥?你家两个娃都还小呢,不像我们,眼看着娃们就要成家立室,可我们有家业吗?不还是一穷二白,啥也没有,要我说呀,我们能养大他们就不错了,以后的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走,总不靠老子,靠一辈子吧!”

林德寿现在都顾不上说话了,嘴里嚼着猪大肠,辣的他眼泪汪汪,可还是忍不住去下筷子,边就馍,边吃菜,没一会功夫,就塞下去两个馍馍。

田氏打趣道:“他林叔,你至于急成这样吗?馍馍多着呢,麦芽蒸了两锅呢,那行,你们在这慢慢吃,我们先回去了。”

元青忙道:“婶,待会我再把东西送回去。”

麦芽道:“你别送了,待会我过来拿就行,你们吃过饭歇歇吧!”

李太公在一旁,催的急了,“丫头啊,你太公快饿死了哩!”

麦芽噗嗤笑了,心想,人说,老小孩,老小孩,越老越像个小孩,这话可真是一点不假,“行了太公,这就回去了。”她走过去搀住老人家,跟田氏一块往家去了。

在田家吃饭的时候,李氏心中一直压着块大石头,总觉得麻烦田家太多了,心里过意不去。

李太公呵斥她道:“就你事多,如果现在你去请人帮忙,再回去请人烧饭,麻烦不说,又得费多少钱?要是再去借钱,那以后等两个娃成亲,这笔账不还得得他们还吗?现在苦一点,以后就能轻松一点,这点账你都算不过来,还在这瞎掰扯!”

麦芽对这位老人家是由衷的佩服,此番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田氏一手拿着馍,一手拿筷子夹菜,冲李太公直点头,“太公说的在理,他婶子,你觉得咱俩家能掰扯的清吗?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两个娃的事,你我就能算清啦?”

这两个女人有很多共同点,算得上同病相连,都是寡妇,也都带着孩子。要说不同,就是田氏比李氏看的开些,许是因为李氏病了这许久,风湿病把她折磨的,关节都变了形,加上长年灌药,坐久了都站不起来。她羡慕田氏能跑能干,家里家外都能伸上手,可她呢?只是给孩子们凭添了麻烦而已。

面对着好菜,李氏有些食不知味,麦芽心想她可能是哪里不舒服,家里盖房子这么大的事,她哪能不急呢!

吃罢饭,李氏就被麦芽赶回床上歇着了,她也叫太公回去歇歇,毕竟年纪大了,坐的时间久了,腰也撑不住。

田氏也去放鹅,顺便摘些皮树叶回来喂猪,李元青忙的也顾不上喂猪,李氏回去一趟又不容易,所以这几日喂猪都由田氏去帮忙。

自打上回麦芽第一次放鹅,还惹出事来,田氏就再不敢叫她去放鹅了。

可李氏哪里能睡下,田氏一走,她就起来,慢慢挪着步子,去院里给麦芽帮忙。

三天之后,地基挖好了,接着就是砌砖,这回李元青家盖的房子,比麦芽家盖的还要大些。农村人,盖一次房子不容易,当然得往最好的盖。

纪安山中间来了一趟,看了看工程进度,也跟李元青说了,有啥困难,就叫他提出来,村里能帮忙的,都尽量帮忙。

不过,有李太公监督,而且这回又是他亲孙子盖新房,他可比给田家监工时,还要上心,用料的时候叮嘱他们物尽其用,监督质量的时候,也是精益求精,一点都不允许马虎,所以在工程快要完工时,他也晒黑了,脸都瘦了一大圈,不过好在,有麦芽天天给他做好吃的,老爷子胃口又好,身形虽瘦了,可精神却不差。

每天下午,麦芽做会炸些臭豆腐,送过去给他们垫吧垫吧肚子,李太公虽然年纪最大,可吃的一点都不少。麦芽心想,幸亏自己的臭豆腐是亲手制作,就算吃多了也没事,要是搁那黑心的小摊贩,用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泡,再吃这么多,只怕要闹肚子。

田家的臭豆腐也卖到县城里去了,听小二来的时候跟他们说,县城也有人仿照着做臭豆腐,本身泡的方法就为难,唯一难点就是选咸菜水上,所以各家做出的臭豆腐味道也不一样。但有的吃就行,所以臭豆腐现在已算得上庄县一道有名的小吃了。

李太公则是彻底爱上这道美味,一天不吃就心痒痒,非得就着小酒,每天喝上一盅,再来一盘现炸出炉的臭豆腐,那滋味,真是赛神仙。

因为孙夫子的学堂开课了,村里乱晃的男娃们少了许多,而且孙夫子还极其开明的叫村里的小女娃们也去上学,当然,不是像麦芽这么大的,就像林大姑家的大女娃子,像她们成天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可惜了大好时光,便同意让她们也进学堂。

这下可把林大姑感动坏了,她不指望女娃以后去考功名,但识几个字总归是有好处的,以后算个账,跑个集啥的,都能派上用场,总之比两眼一抹黑强吧!

林虎下了课之后,喜欢跑到田家去溜一圈,原因无二,他爹在那干活,他是理直气壮的去,正好麦芽准备吃的东西也不少,他去蹭个口福。

有时,麦芽也会拉着他帮着干点活,省得他到处乱跑。林虎也乘着这个机会,跟她大吐苦水。

这日下午,李家的房子已经快上大梁,再有个几天,主体就能完工了。不得不说,这时候的人,思想都比较淳朴,既然来干活,就不存在,偷懒打混的,所以才能干的这样快。

家里的猪喂的玉米渣快要吃完成了,麦芽就乘着林虎来找吃的,使唤他帮着赶驴拉磨。

李氏就坐在一边,搓玉米,麦芽拿着小扫帚,怀里端着小竹扁,不时往里面添加玉米,又或是拿小扫帚清理下石磨。

林虎摇着鞭子,边牵着驴子,边抱怨道:“芽子姐,我真不想上学堂,你是不知道那老夫子讲话有多慢,慢的跟乌龟爬似的,有几次我都在课上睡着了哩!”

麦芽拿扫帚扫了几下石磨顶端,听他这样讲,笑着道:“你还敢睡觉哩,你就不怕夫子赏你几个戒尺?”

李氏笑着道:“他哪里会怕戒尺,他爹拿胳膊粗的棍子打,都不顶用,孙夫子哪有他爹的劲大,打他也不疼!”

林虎听了她的话,很不赞同,拧着脖子跟她掰扯道:“才不是呢,您别看孙夫子走几步路就顺气,他拿戒尺打人,可疼了,我这手心都被打红了,回去跟我娘一说,我娘还骂我活该,你们说我冤不冤?”

李氏也骂道:“你娘说的对,你是活该,你知道有好多小娃想去上学,都没那机会,可你呢,有了机会还不珍惜,我看你是生在福不知福,要是元青也跟你一般大,我指定也送他去上学。”

听李氏提到这个,麦芽忙问道:“婶子,不是说孙夫子要教元青哥认字跟画画吗?怎么,夫子没教吗?”

李氏道:“夫子是说了,可元青这段时间不是忙着盖房子的事吗?哪有时间学,还是等房子盖好,都安顿下来再说吧!”

麦芽点点头,知道李氏说的在理,眼下的确没有时间,于是她又抓起林虎的问题,认真对他道:“虎子,你要是不好好上学,以后可别想到我家吃饭,以后你跟钱勇,哪个学的好,我就疼哪个,给他做好吃的,你听明白没?”

林虎愣了,停下脚步,急道:“麦芽姐,你说的不是真的吧,我来这吃饭跟上学有啥关系?”

麦芽瞧他一脸错愕的模样,觉着好笑,“当然有关系了,你想想看,以后你学多了知识,认得好多字,懂得好些道理,成了我们村的文人,以后我要是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事情,都能问你,可你要是不好好学,辜负你爹娘的苦心,就是对不起他们,我也要生气的,当然就不想理你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她讲了一通,倒把林虎绕糊涂了。

李氏瞧他一脸迷糊的样,呵呵的笑了,“虎子啊,反正你就记着,要是不好好不学,以后麦芽做好吃的,就没你的份,就这么简单的事,听明白了不?”

林虎又想了好大一会,才算把事情给搞清楚,然后他就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苦恼,支吾的半天,才扭捏着道:“其实……其实我也不是不喜欢上学,就是那个……那个大花好讨厌,你说她吧,来上学就来上学,可她整天盯着我干啥?我脸上又没写字,真是的,整天烦死个人!”他把气出在驴身上,多抽了它好几鞭子。

麦芽跟李氏相视一笑,心想,这不大的小娃,倒是也长了不小的心眼。

不过,麦芽更心疼她的驴子,凶了林虎一声,不准他再打驴子。随后,李氏笑着调侃林虎道:“哟,虎子啊,你莫不是瞧上大花了吧?虽说大花家里不好,可那娃长的倒是很清秀,就是年纪小了些,今年也有七八岁了吧?虎子要是看上了,干脆叫你娘去下个聘,给你定个娃娃亲好了,到时候我们也能上你家喝喝喜酒啊?”(在乡下,男娃可以随便讲,说这说那的,都没啥,可女娃就不行,不能随便乱扯。)

林虎小脸涨的通红,气的差点要扔了鞭子,扯着嗓门跟她嚷嚷道:“李婶,你说的这叫啥话,我哪里看上她了,您别在这儿胡说八道,要不……我不干了,我回家!”

见他是真生气了,麦芽急忙哄他道:“虎子别生气,婶子是跟你说着玩的,瞧你,这点玩笑都开不起啊,不是就不是,你急个啥?”

林虎真急红眼了,一听别人把他跟大花相提并论,他那个气,那个急,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不管大花长的啥样,他就是不喜欢她,在学堂里讨厌,在外面就更讨厌了,甚至于从她家豆腐坊路过,他都得绕着走,你说讨厌到啥程度了!

李氏只是笑,并不再说了。

可她越是这样,在林虎看来,就越是笑的很有用意,“本来就是啥也没有,你们说这夫子也真是的,干嘛非叫她们女娃子也跟我们一块上学堂,这不是添乱吗?搞的我都不想去上学哩!”

麦芽拍了下他的头,“你少来了,分明是自己不想上学,还把责任都推给人家,哦,许你上学,就不许大花他她们上了?你呀,人没多大,思想还挺封建!”

林虎不服气,“她们又不考秀才,上学堂干嘛?浪费时间!”

麦芽瞧他人小鬼大,道理还挺多,正要反驳他,就听见李氏语气生硬的凶他道:“臭小子,你是瞧不起她们女娃子哩?你要是不想上那就拉到,以后你就看着人家去学堂,你就一个人在村里当游手好闲的闲人,我看这样挺好,省得你整天瞎抱怨,不知好歹!”

第56章 上集市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66章 替二妞看人第23章 去后山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121章 被蛇咬第82章 智斗何秀第180章 都生了第63章 水果酒第139章 农忙时第163章 你要干啥?第78章 上坟第144章 生米终成熟饭第93章 终于定亲啦!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131章 别有一番深意第144章 生米终成熟饭第109章 包饺子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99章 看病第105章 管好你婆娘!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91章 你想干啥?第40章 都卖完了第135章 有喜第179章 算账第58章 卤肉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50章 两个淘气包第125章 喜夜第69章 杀鸡第137章 晒谷场第101章 筹钱第109章 包饺子第87章 话不投机第122章 傻妞第131章 别有一番深意第127章 重男轻女第47章 送面粉第73章 另谋出路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150章 小牛牛降生!第3章 来要账第67章 庙会的商机第54章 忙播种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18章 烟熏咸鱼第110章 年夜饭第180章 都生了第104章 捂被窝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180章 都生了第38章 第一次买卖第156章 过往第121章 被蛇咬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27章 重男轻女第20章 黄豆香第179章 算账第7章 人生第一桶金(二)第121章 被蛇咬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139章 农忙时第119章 耍起无赖第158章 二妞的店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11章 蔷薇花第79章 小猫仔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05章 管好你婆娘!第69章 杀鸡第34章 做午饭第113章 二妞成亲第58章 卤肉第84章 收稻子第27章 做凉皮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21章 难缠的舅妈第17章 来客了第169章 回家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71章 泡菜包子第140章 找抽的福婶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2章 擀面第43章 豆腐脑第93章 终于定亲啦!第156章 过往第146章 痛死我了第59章 又来了第66章 替二妞看人第176章 饭菜飘香第41章 搂鱼第20章 黄豆香第142章 分红喽!第73章 另谋出路
第56章 上集市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66章 替二妞看人第23章 去后山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121章 被蛇咬第82章 智斗何秀第180章 都生了第63章 水果酒第139章 农忙时第163章 你要干啥?第78章 上坟第144章 生米终成熟饭第93章 终于定亲啦!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131章 别有一番深意第144章 生米终成熟饭第109章 包饺子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99章 看病第105章 管好你婆娘!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91章 你想干啥?第40章 都卖完了第135章 有喜第179章 算账第58章 卤肉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50章 两个淘气包第125章 喜夜第69章 杀鸡第137章 晒谷场第101章 筹钱第109章 包饺子第87章 话不投机第122章 傻妞第131章 别有一番深意第127章 重男轻女第47章 送面粉第73章 另谋出路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150章 小牛牛降生!第3章 来要账第67章 庙会的商机第54章 忙播种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18章 烟熏咸鱼第110章 年夜饭第180章 都生了第104章 捂被窝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180章 都生了第38章 第一次买卖第156章 过往第121章 被蛇咬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27章 重男轻女第20章 黄豆香第179章 算账第7章 人生第一桶金(二)第121章 被蛇咬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139章 农忙时第119章 耍起无赖第158章 二妞的店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11章 蔷薇花第79章 小猫仔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05章 管好你婆娘!第69章 杀鸡第34章 做午饭第113章 二妞成亲第58章 卤肉第84章 收稻子第27章 做凉皮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21章 难缠的舅妈第17章 来客了第169章 回家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71章 泡菜包子第140章 找抽的福婶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2章 擀面第43章 豆腐脑第93章 终于定亲啦!第156章 过往第146章 痛死我了第59章 又来了第66章 替二妞看人第176章 饭菜飘香第41章 搂鱼第20章 黄豆香第142章 分红喽!第73章 另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