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皇上?

麦芽也道:“采笋最好的时候不超过半个月,十五天,要是光靠背,还不得累趴下!”

牛牛待在田氏怀里也不老实,一直盯着他娘看,小手伸着,就想着去够她,好像是看能不能够到娘亲,自己再爬过去。

田氏也不管山上的那两个家伙,她看着牛牛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麦芽,没好气的道:“你娘又没跑,瞧把你给急的,娃娃抱不是一样的吗?就不能让你娘歇歇手?照这个样子下去,我看你断奶的时候咋整!”

麦芽也觉着这样的依赖不好,断奶时肯定很麻烦,这小子现在胃口越来越大,她都快跟不上了,要不是因为没有奶粉喂,她早把奶断了,“断奶的时候,要不弄只母奶回来,叫他喝羊奶?”

田氏直摇头,“尽说傻话,这养娃,要么你一开始就让他喝羊奶,要不中间就别换,直到断奶,然后再喂饭,他已经吃习惯了,羊奶沾都不会沾,等再过一个月,就能喂些稀饭吃着,慢慢给他添粮食。”

这个麦芽了解,即使田氏不说,她也准备熬米糊,或是稀饭给牛牛吃。她现在的奶里,已经没什么营养了,是该添加些米糊糊。

冬生跟李元青跑起来也挺快,因为要留一个人在山上,只由一个人扛着绳子往回赶,这回来的是李元青,看他扛的那样累,麦芽便跑去接他,等跑近了,李元青却直摆手,叫她别管,不过要在中间撑着,不然不好捆。

林德寿这时家里往后山这边赶来,“你们这是在干啥,咋拉那么长的一根绳子?”

田氏回头见是他来了,便道:“还不是冬生跟元青两个人想的点子,说是采竹笋的时候来回背下山太麻烦,干脆从山上拉个绳子,直接让篮子滑下来,也省得来回往山上跑。”

林德亮惊奇道:“这点子不错,要是真给做成了,可是一件大好事。他远远的看着麦芽撑绳子撑的很吃力,就急着跑过去帮忙,路上遇上往这边走的李元青,两个人简单说了几句,林德寿又继续往前走,接过麦芽手里的活,她一个女娃子,哪有那么大的力气。

李元青走到大路边之后,从家里找了个梯子,爬上他选定好的那棵树,比划了下两边的高度,最终选了个位置把绳子套上去。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么长的距离,绳子垂在地上,要想把绳子拉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他爬下树,试着拽了拽,绳子却重的跟铁丝圈似的。

冬生远远的看他栓好了这边,也料想到他一个人拉不动,便往回跑。

可就算加上他们三个人的力量,也只能勉勉强强,让绳子离地,可是那弯度太低了,篮子挂上去,肯定得着地,这样不成。

麦芽瞧他们累的直喘气,便提议道:“你们咋不用石磨做个滚轮子,让马儿拉着石磨转动,这样绳子自然就绕上了嘛!”

林德寿一拍大腿,直呼道:“看我这脑子,真是急糊涂的,往年我们大河里打鱼时,那些大船放下的渔网太大太沉靠人力拉不上来,就用驴子拉转盘,靠着转般的力量,可比人拉省事多了。”

冬生跟李元青虽然不打渔,但他俩也不笨,况且现在不过是一根绳子而已,可比泡过水的渔网轻巧多了,也不用费那么大的周折,只要稍稍改进下方式方法就成。

三个人又是一番倒腾,过了小半个时辰,才算把绳子固定好。

田氏招呼他们赶紧拿个篮子去试一下,篮子矮一些,不像水桶那长高,试过就知道差多少了。

为了精确的验证效果,冬生还弄了几块石头,照着竹笋的重量装的,看看放下来是个什么情况。

还是冬生背着竹篮上山去了,他站的那块山边,正是竹林的方向,高度落差有大概有几百米,而且路上还有几条小河沟,赶上冰雪融化的季节,就得蹚水过去。

麦芽一转头,看着绳子打结的地方,突然想到一点,急的她扯着李元青慌里慌张的道:“这个样子不行哪,快去弄些稻草,越多越好,得把树围上挡住!”

田氏跟郑玉也看向她指的地方,田氏也惊呼道:“哎哟,是哩,快快快,赶紧的,这要是这个样子滑下来,那篮子还得撞碎了。”

她一讲明白,李元青跟林德寿也反应过来。绳子系在光秃秃的树干上,篮子滑下来时,速度又快,撞击力也更大,还不得鸡飞蛋打。

他俩赶紧回家拿铁叉,去叉稻草,但是高度又不够,绳子离地有两米高呢,这得叉多少稻草才能垫起来?

还是林德寿想到了点子,他把田家院子里的大桌子搬出来,又搬了好几个箩筐堆上去,再在箩筐上面堆稻草,这只是临时的办法,等到真用的时候,还得再用其他东西加固一下。

四周都是山,回音很好。

冬生在山上嚎了一嗓子,李元青也回应了一声,有了回音,他才敢放篮子下来。

远远的,众人就瞧见刚开始一个小不点,慢慢的朝这边来了。

田氏抱着牛牛,叫上郑玉,躲得远一些,免得被连累。

不过,篮子到达时的速度,却出乎众人意料,竟然在离树两百多米之外的地方停住了。原来,篮子本身也有重量,加之绳子拉长之后,整体的重量会因为引力而加重,所以篮子没有到达大树。

林德寿很满意这个结果,虽说还有两百米,可那也比上山下山的强多了,“我看就这样吧,这绳子先这样系着,等收完竹笋,再收起来,等回头秋天的时候,还得再栓上,咱们不还得上山捡板栗嘛,回头可以把运送到工具改良一下,比如可以用麻袋装,也就不用担心东西从半路上漏掉了。”

忙活完了这一头,田氏就得赶紧回去做饭,陈二顺回了县城,中午还得回来吃饭呢!冬生下午也要去放牛,李元青就得去放马,牛跟马可不能在一起放,得分开了。

麦芽瞧见牛牛在田氏怀里也挺乖的,就想偷个闲,让田氏抱着,她去做午饭,中午两家人在一块吃。

家里有的是咸货,那咸肉也有不少。麦芽想着用咸肉炒青蒜,反正菜园里的青蒜长势正好,用来炒咸肉是最好不过。

香菜也得赶紧着吃,不然天气一暖,香菜也得长薹,长了薹就老了,不能吃了。不过中香她不想烧锅子,就想做几个凉拌菜,尝个新鲜。

说起凉菜,就不得不说她发明的皮蛋,拿到临仙楼之后,效果好到不行,只可惜,她做的不多,剩下的也不打算拿去卖,留着自己家吃就成。这个季节鸭子也产蛋。但是数量不多,所以她想着用变鸡蛋,虽然效果不如变鸭蛋好,但聊胜于无。鸭蛋得慢慢收集,可以分批做。算好日子,到时候也能准确的知道哪些是变好的,哪些是没变好的。

郑玉不好长时间弯腰,麦芽就让她歇着,中午饭她一个人就能搞定。

麦芽拎着菜篮子,拿了把小铲刀,换了双旧鞋,便去菜园子挖香菜。香菜也叫芫荽。其实这里的人还是习惯把香菜叫做芫荽。

田氏种芫荽的时候,是跟菠菜在一起种的,麦芽挖芫荽的时候顺便也挖了些菠菜。这两样可以放在一起,做凉抖菜。就是择菜比较麻烦,得一棵一棵的挑捡。麦芽又拔了不少青蒜,这些青蒜有的都已经开始长蒜头了。

菜园里的土质酥松,这全是陈二顺的功劳,他就喜欢没事的时候,拿个锄头在菜地里,这边刨刨,那里松松,菜园子被他拾掇的,简直跟艺术品似的。

郑玉虽然不能长时间弯腰,但择菜还是可以的。田氏就抱牛牛,在外面转悠,过一会,又去李家,顺便叫李氏中午别烧饭了,过来吃饭。

冬生跟李元青一块去承包的水塘看了看,刚栽下的菱角以及其他东西,因为没经验,所以也不敢保证能不能存活。

麦芽跟郑玉一边叙家常,一边择菜。

芫荽跟菠菜,洗干净之后,得用开水,快速烫一遍,烫的时间不能长,倒掉开水,再用冷水泡一会,随后把菜时的水攥干,切碎了,再加入干红椒,以及新蒜瓣,加盐,腌进味。

麦芽又剥了几个皮蛋,洗过后,切成四瓣,在盘子里摆好。撒上剁碎的蒜瓣,跟辣椒,加了增加香味,还要搁些没有烫过的芫荽,直接切碎了摆在盘子的正中间就行了。

至于青蒜炒咸肉,她做过很多次了,实在不算啥难事。

田氏早上有发面,准备中午蒸馍馍吃的。但是麦芽想到应该加些玉米面在面粉里,这样蒸出来的玉米面,口感会更好。想着便去做了,她又另外和了些玉米面。

把整个的面团搓成长条之后,用刀切成长方形的小块,这样做出来的馍馍,形状也更好看些。

郑玉见她一个人在厨房忙的团团转,便进来帮她烧火。

馍馍下锅蒸,凉菜也弄好了。麦芽正准备炒菜时,就听见冬生在外面叫她。很快的,冬生就抓着一把香醇头进来了,“妹,这是我们从外面摘的,刚冒出来的芽,还嫩着呢!”

麦芽双手捧着他递过来的香椿头,放在鼻间闻了闻,的确很嫩,“这么嫩,要不还做凉拌菜吧,就用香椿头拌豆腐,可是家里没豆腐了。”

冬生挠挠头,“那我现在去林大姑家买些豆腐回来?”

郑玉也道:“你快去快回,她还有两个菜没炒呢,你买回来正好能赶上。”

冬生道:“嗳,那我这就去!”

其实麦芽是想说,没有豆腐就算了,这香椿头也不是只能吃一天,明天也可以做凉拌菜,今天可以煎了鸡蛋吃嘛!可是没等她张嘴,冬生就跑没影了。算了,买就买吧,嫩香椿最好的食用方法还是得凉拌,只有这样才能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

等冬生匆匆买完豆腐回时,麦芽已经烧好,青蒜炒咸肉,又另外用新鲜的五花肉烧了咸菜,这是去年腌的,现在用来烧五花肉是最好不过,等会吃馍的时候,把咸菜夹在馍里面,最下饭了。

因为中午是吃馍,麦芽又蒸了些黄豆酱。

锅里的馍馍很快就蒸好了,热气一上来,再闷一会,就差不多了。

看郑玉怀孕挺辛苦,麦芽就从院里的水池子里捞了两条胖头鱼,刨洗干净,先用少量的油炸了下,再加入冷水中烧开,炖成一锅鲜美的鱼汤,加入泡发的蘑菇,这汤的滋味,不用说,也是奇鲜无比。其实不光郑玉得喝鱼汤,她自己也得喝,因为她发觉最近奶水少了,都快不够牛牛吃了,不补可不行。

炖好的鱼汤,怕凉了,麦芽就用火钳从锅洞里夹了几块炭,等会放在炭炉子里,再把装鱼汤的汤锅垛上就成。忙完了这些,郑玉从锅台后面站起来,拍了拍手,深吸一口气,夸赞道:“你做菜真香,为啥我做,就觉着没这么香呢?”

麦芽对她笑了笑,接着给小锅里上些水,待会好刷锅,“你烧饭的时候,被油烟炝的狠了,闻油烟就闻饱了,哪还有肚子吃饭,你快出去透透气,厨房里面闷,等老爹回来,咱们就能开饭了。”

郑玉甜甜一笑,“嗳,你忙完了,也出来吧!”

麦芽点了点头,大锅里馍馍都已经拿了出来,不过锅盖还是挺热乎,她便把几个炒菜,搁在锅盖上,再蒙上干净的布,这样就能保温了。凉菜就不用了,反正都是凉着吃。

忙完了厨房里的活,她又去院子的墙根下,翻开其中一个大水缸的盖子,一股浓郁的酒气,扑面而来。这是去年酿的李子酒,酸甜可口,不似白酒那般辛辣,但是后劲有点足。

她拿了个小酒壶,从缸里舀了些李子酒出来,中午可以叫他们喝一点。

陈二顺背着包袱,从外面进来,笑呵呵的道:“真香啊,我离的老远就闻见了,还是家里的饭菜香啊!”

麦芽抬头笑道:“老爹,你回来的可真准时,我刚把饭做好,正在打酒呢!”她把缸子重新盖好,把酒壶拿到院子的大桌上。

陈二顺大笑道:“那是,你老爹我,就是踩着饭点回来了,你娘呢,咋不见他们回来吃饭?”他进屋去搁下包袱。

麦芽站在院子里提气,高喊一声,“吃饭喽!”

那边,李家的方向,传来一声回应。郑玉刚才去洗了把脸,见着陈二顺回来,也忙打了声招呼。

来吃饭的人,很快就过来了,这回连着摇篮车一并抬过来的,原因无他,牛牛睡着了,可不能把他一个人放家里睡觉,不放心。

田氏进厨房帮麦芽端菜,看见弄了好几个花样,她笑道:“现在气温又不高,你炒那么多菜,也不怕放凉了。”

麦芽咧嘴笑,“没事的,你没看着我放在锅盖上温着呢吗?”

三盘凉菜弄的都很精致,临上桌前,都淋了芝麻香油,特殊的香味,引的人口水直流。

装鱼的汤锅也被点了起来,馍馍用竹扁装着,上面盖着布保温。

李元青把牛牛的摇篮车摆到背风,又有太阳照到的地方,又仔细给他盖好了被子,这才坐过来吃饭。

陈二顺这一路赶回来,累的够呛,接连吃下两个花卷,喝了一碗鱼汤,外加一杯李子酒,才缓过劲来。

田氏看他吃的狼吞虎咽,禁不住叮嘱他吃慢些,“又没人跟你抢,你急个啥?”

陈二顺正掰开馍馍往里夹菜,闻言,呵呵的笑,“我早上就喝了点稀饭,昨晚也没睡好,以前在那个宅子待着,也没觉着有啥,可现在睡着就是不习惯,还是家里睡着舒服。”

麦芽揶揄他道:“老爹,我看你是因为娘没在身边,所以才不自在吧?下次再回县城,记得把我娘稍上,省得你半夜爬起来看月亮!”她一说完,众人都跟着笑了。

陈二顺更乐的嘴巴都合不拢,田氏可生气了,狠狠瞪了麦芽一眼,“你这丫头说话越来越没规矩,啥话都敢往外讲啊?”

李氏正吃着麦芽盛给她的鱼汤加鱼肉,“我倒觉着麦芽说的对,你们几个也这样想的吧?”

李元青他们一直忍着笑,本来想笑的,可看田氏的脸色,又只得忍住,但李氏一问,他们一个个的就死命点头。

郑玉打着圆场,道:“嗳哟,老爹跟娘就该在一起,这有啥不好意思的,不都说老来伴嘛,老了不就得搭着伴吗?娘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老爹照顾好了,这样我们才能放心。”

麦芽笑道:“嫂子说的对,你们现在只管享受生活,其他的事,都交给我们好了,婆婆也是,等有空的时候,便叫他俩不管哪个赶着马车,带你们出去逛逛,我听说每年端午的时候,大运河那里都有龙舟赛,好多人都去看了。”

陈二顺迫不及待的插话道:“你不说龙舟,我还想不起来呢,我听说,今年的龙舟赛,皇上也会来看呢!”

皇上?

乍一听到这两个字,倒让麦芽呆住了。她来到这个异世两年多了,除了县太爷之外,还没见过比他更大的官,更别提什么皇上太子公主了。

她在这里已经生活的习惯了,若不是穿着不同,她真要以为这里是现代的某个偏僻小村庄,好像非洲原始部落的那种,不与外界沟通。今天恍然听到皇上两个字,这才觉着原来她真的在古代,是封建统治者的天下。

不光是她呆住了,其他人也听傻了,他们跟麦芽一样,有生以来见过最大的官,也是县太爷。皇上一词,在他们看来,简直跟神仙一词差不多,遥不可及。

陈二顺见他们都不说话,好奇道:“你们咋都没反应啊?我还心想着今年端午带你们去见见世面,大运河边上的码头镇,有我的一个老朋友,他托人稍信来,邀我去看龙舟,要是想去,咱们多雇辆马车,一块都去!”

李氏直翻白眼,“咱们都去,家不要啦?反正我是不去,我留家里看门。”

田氏道:“你咋能不去?你活了这么久,见过皇帝长啥样吗?现在不去看,难不成等入了土,你再去瞧他?”

李氏不在意的道:“皇帝有啥好瞧的,还不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也没多长个脑袋,没啥可瞧的,哦,为了几他一面,我把自己弄的半死不活,我傻呢!”

田氏见她反驳的很有力,也来了兴致,两人边吃边争论。

郑玉避开她俩,小声的对麦芽他们道:“你们都去,我跟冬生在家看门就成了,反正我身子也不方便,可受不住长途跋涉。”

她这话倒是真的,马车跑起来颠的很,就是胎气稳固了,也不宜长时间在马车上颠。这一路,从榆树村去码头镇,少说也有一百多里地呢。

麦芽想了下,道:“哎呀,还有一个多月呢,等到时候再说吧,计划赶不上变化,谁知道到时候是个啥情况,皇帝的心思怪着呢,说不定他临时改了主意,看上别的新奇玩意了呢!”

陈二顺点头道:“这话说的极是,先吃饭吧,到时候再说。”

快吃完饭的时候,麦芽问起他二妞开店的事,牛牛还小,她也不方便带着他进县城,也不知道她现在的情形怎样。

陈二顺吃青蒜炒咸肉,正吃的香,听见她问二妞,直言不讳的道:“依我看,她那个生意难做。”

麦芽心里一凉,“怎么会难做呢?本钱小,虽说利润不大,但保本总没问题吧?”

李氏也道:“是啊,我也觉着不应该难做,去年我们在庙会上卖臭豆腐,生意也好着呢!”

陈二顺直摇头,“我不是说她做的生意赚不了钱,我是说,她那个生意难做……”

他指的难做,是因为二妞他们租的铺子,斜对面不远,大概三十岁的距离,就是宏家客栈。臭豆腐的味道,顺着风就得飘到客栈里。试想一下,谁愿意自己的店铺里面,整天弥漫着臭豆腐味?他又不是开饭馆。

这臭豆腐的味道,田李两家人是最了解的,今年麦芽又泡了不少,比去年还要多,两家的院子都摆满了臭咸菜坛子,后来摆不下了,还埋到屋后去了。当时就是想二妞的店开起来之后,臭豆腐的销量肯定好,所以才了这么多,就是现在卖不出去,搁在那里,也不会坏。

听陈二顺的口气,宏家人肯定闹过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担心。

李元青道:“这倒真是个问题,大家都是开门做生意的,以后也还要长久相处,要是关系闹的不好,怕是要招麻烦。”

田氏叹气道:“庄县太小了,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搁在平常,得罪就得罪了,可要想求个安稳,就得把生意做的和和气气的,尽量少生事端,否则三天两头的找麻烦,那生意还咋做?”

陈二顺喝了口酒,道:“宏家酒楼现在做的挺大,把其他差不多的小客栈也都给挤了,现如今,除了县城外,有几家民宿还在之外,只剩他一家独大,他当然猖狂了。”

田氏呸了一口,“他还不是仗着他女婿在县衙里当官,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哪敢真的跟他们对着干,就算有事,也只得忍了,忍着忍着,也就忍习惯了,他们就更翘尾巴了。”

她现在已经可以很自然的当着麦芽的面,提起谢文远这个人,就像提及一个不相关的陌生人。

其他人也没在意,甚至连麦芽都忘了谢文远跟她有啥关系。

李氏搁下碗,道:“等哪天咱们有了钱,也去县城开客栈去,把宏家挤跨喽,看他还咋狂!”

麦芽呵呵笑道:“娘,开客栈那得要好多钱,就是把咱们两家卖了,也不一定开的起来呢!”

李氏却难得固执一回,“大的不能开,咱们可以先开家小的,你们几个脑子都活,肯定能赚到钱,等有了钱,再开大客栈也不迟,再说了,不是说大运河的码头要改道从庄县走吗?这可是个好机会,你想想看,那些来往的客商,也不尽是有钱人,他们都精明着呢,宏有成多会算计,人家住他的店,肯定心知肚明,是吃亏了,但是没办法,不住不成,所以啊,这买卖,咱们能做。”

麦芽听她讲了这么一通,也心动了,“可是家里还有那么地要耕种,还有果树,还有一大堆活,我们咋能留你一个人在家,再说,我也舍不得啊!”

李元青也道:“我看这事还是从长计议,现在还不是时候,就像麦芽说的,家里离不开。”

陈二顺却不同意他们的说法,他打岔道:“等不得了,大运河马上就要开工修了,可能就在今年秋天,到那时,再想开客栈可就晚了,这做生意,就得有远见,落到人家后面,可做不成大买卖。”此话一出,大家都不吭声了。

本来只是随意讨论的话题,被他这么一说,倒像是刻不容缓似的。

麦芽原本是想过进县城,却不是现在。他们一走,李氏就肯定得跟着走,那这屋前屋后,还有那水塘里的东西,不就都得扔了?

郑玉瞧他们皱眉沉思的模样,好笑着道:“这有啥要紧的,家里有我跟冬生就够了,娘他们也经常在家,大不了以后少喂些牲口,等店里的生意稳定下来,到了农忙的时候,你们再回来就是了,现在家里有马车,一来一回,用不了多长时间,回头找几个可靠的人,帮衬着,不就得了,多简单的事!”

陈二顺赞赏的看着郑玉笑,“对对,郑玉说的对,你们看看我,现在不是在家闲着呢吗?只要生意走上正轨,也不用天天看着,元青也不想种地种一辈子,等生意稳定了,还能带着冬生一块干,到时候咱们全家,就在县城里相聚哩!”

田氏瞪他一眼,“八字还没一撇呢,瞧你说的,就好像他们明儿就要走了似的,赶紧吃你的饭,都快凉透了。”

这一顿饭吃的,可谓是心事重重。麦芽本来还觉着去县城这事挺远的,却没想到,接连发生的两件事,却打破了她的计划。

不过这是后面的话,眼前的事还多着呢!

晚上,李元青从厨房打了水进来,要跟她一起泡脚。

麦芽刚哄睡了牛牛,看着他呼吸均匀的沉入梦想,她低下身,在他小嘴巴上亲了亲。孩子长的就是快,他刚出生的情景,似乎就在昨天,可一转眼,他都会笑,会爬了。

李元青兑好了水,“过来泡一会,水温有点热,放下去的时候当心些。”

麦芽坐到床沿,布袜子早就脱了,连外裤跟小棉袄也都脱了,她只穿着单薄的里衣。因为刚才在给牛牛喂奶,所以衣领也没扣,就转过去洗脚。

李元青眼神在她身上瞟了瞟,最终盯在某处,眼神瞬间暗淡了许多。

麦芽正把脚放进盆里,像他说的,有点烫,她便把脚搁在他的脚上,想等着凉了,再泡下去。一抬头,就发现他看的方向不对,她低头一瞧,原来是衣领开了,露出一大片白皙的胸口。

觉查到他的目光不单纯,麦芽俏脸红了,正要动手把扣子扣上。李元青的大手突然就抓了过来,“别扣了,省得待会还要再脱。”

麦芽佯怒的瞪他一眼,“你倒是越来越会贫了,你儿子最近睡觉可惊着呢,要是弄醒了,看你咋办!”

李元青笑的很无害,“那有啥,咱俩都钻进被窝里,就是动静再大,他也听不着。”他越说越激动,急着就赶紧洗脚,等麦芽泡过之后,还帮她把脚擦干净。

知道他的心思,麦芽也不说啥。就听见他风风火火的出去倒水,又风风火火的走回屋里,插上门,吹灭了油灯,紧跟着便摸上了炕。

麦芽刚解了发辫,还没来得及脱衣服,他便从后面抱过来,双手从后方抱住她的胸口,麦芽推搡他,“哎呀,我衣服还没脱完呢,又不是头一次,干啥这般猴急!”

李元青把头靠她耳边,呵着气,“我来……”他把双手都挺进她的衣服里,往两边一拉,便开了。

麦芽回过头,捶了下他的胸口,“你今天是咋的了,好像不对劲呢?”

李元青已经抱住她,把她抱在身下,轻轻翻身而上,两人身躯紧紧相抵,也没再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用满腔的热情,点燃她,邀她一同坠入,属于两个人属于两个人旖旎梦幻之境。

事后,麦芽一身是汗的趴在胸膛上,听着他强而有力的心跳,只觉得此刻最是满足,心也是满满的。想起白天的事,她便撑着身子,借着外面的月光,盯着李元青的脸,一手在他胸膛上画着圈圈,问道:“关于去县城开客栈的事,你到底是咋想的?不准拿那些大话来敷衍我,我还不了解你吗?”

李元青欠起身,狠狠亲了个她的唇瓣,“我只想给你跟孩子更好的生活!”

他说话的声音很轻很柔,听在麦芽心里却是十分震撼的感动。做为一个相公,一个爹爹,他是无可挑剔的,麦芽对这一点很知足,没有丝毫的不满,可是站在他的角度上想,可能他觉着不够。

特别是看着谢文远有了一番成就,男人的好胜心,是不分贫富的。

好比,李元青永远不想站的比谢文远矮,让自己永远仰望他。即使麦芽不在乎,他却不能当做视若无睹。

麦芽轻轻贴上他心脏的位置,柔声道:“我知道你咋想的,可我还是得告诉你,别人过别人的,咱们过咱们的,永远没有可比性,有些人表面上看很风光,其实背地里,你也不知道他过着怎样的生活,表里不一的人,多了去了,咱们俩虽然看上去没有大富大贵,可咱过的开心,过的幸福,这就足够了。”

李元青眼神飘散在窗外,他抚上麦芽的长发,长舒了口气,“话是这样讲没错,可这人活一世,总该要搏一回,等到我们老了,便把外面的事情都交给孩子们,咱俩带着老娘,再回到这里,守着这山,这水,到那时,咱们种下的果树,一定都长成大树了,你试想一下,漫山遍野的梨花,随风飘荡,等到傍晚的时候,我拉着你,沿着小路一直走下去。”

麦芽心里有些酸酸的,算起来,这里人的寿命平均不到六十岁,像李太公活了快七十多岁,已经算是奇迹了人。时光飞逝,眨眼间便过去了,也许他们真的应该为自己的小娃拼搏一番。等老的时候再回榆树村养老,也是一桩不错的美事。

想到此处,麦芽轻声道:“那就先凑租铺子的钱,等凑齐了再去开店也不迟啊!”

李元青也知道现在买店铺不可能,也只有先租,可这租店铺,成本也就大了,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赚到钱。

一场雷阵雨敲响了小山村的宁静,也意味着春天的正式到来。

下过雨之后,山上的竹笋也全都冒出来了,此时是采笋的最佳时机,还有菜园里的好些夏季吃的蔬菜,也得赶紧播种。农家人,在春天的时候总是最忙的。

有了田家门口栓的绳子,运笋就方便多了。

李元青受到麦芽的启发,找铁匠做了个滑轮,因为技术落后,他这滑轮做的很是简单,但是可以用,多抹些油就成了。

采笋的时候,麦芽把牛牛留在家里,先喂到一遍奶,之后又熬了些米糊,叮嘱李氏,等他醒了,再喂给他吃,有了粮食垫底,他吃奶也就少了,麦芽也能离开的久一些。

她自打怀孕生娃之后,一直也没能跟着他们上山,就像现在的郑玉一样,一点重活都没干,可把她憋死了。麦芽的体质比生娃之前好了很多,越来越像个乡下悍妇的派头。

郑玉跟李氏留在家里,因为还要剥笋,所以田氏也留下了,麦芽跟着老爹,还有冬生,元青他们,一并上山采笋。

秦语堂可能是从小二嘴里得到的消息,知道他们要为了采笋而大干一番,他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就差了李和过来帮忙,也算是他出了一份力。

而村里的其他人也纷纷跟着冬生他们一起上山采笋。林虎去县城上学堂了,家里只有林氏带着林娟,还有林德寿。

林氏背着小娃不方便上山,便跟田氏一起剥笋,林德寿上山去了。至于黄家,基本不太可能去山上,黄氏被两个双胞胎小娃缠的神经衰弱,已经自顾不暇了,哪里还能上山干活。

但是黄年也不想在家闲着,他也想赚些外块。

陈二顺今年采笋出了新点子,要是不直接把笋子采回家,自己加工,便可以卖给田家,又或者田家花钱雇人采笋,这两种方案对村里人来说,都是有利的,眼下油菜又没收割,庄稼地里也没啥活要干,能赚到外块,何乐而不为呢!

这烘笋干,以及卤制笋丝,方法都比较麻烦。其他人家里也没这个条件,更没这个技术。所以,除了自家挖回去烧肉吃之外,其他挖的笋子都卖给了田家。

也有在田家帮工的妇人,也就按天算钱给他们。分工协作的效率就是高,就看着一袋一袋的竹笋被从山上运了下来。

冬生前几天就多编了好几个茶熜,也多备了几个瓦制的炭火盆,用来烘干竹笋。

麦芽只上山挖了半天的笋,就不得不回家来帮忙,山上留的都是男人在挖笋,他们干起活来麻溜,再说,家里也忙不过来,请人干活,不得管人家吃饭嘛!

在山上干活的人,中午也不想下山来,来回跑一趟太麻烦,只要有人把饭送上去,或者他们派一个人回去拿来,这样其他人就有休息的空档了。

田李两家的男人都心疼自己的媳妇,陈二顺年纪也大,来回跑吃不消,便由李元青跟冬生提前下山回来拿饭。

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64章 黄鳝笼第107章 烀咸鹅第134章 家有宝马第33章 入伙第70章 臭豆腐第6章 人生第一桶金(一)第44章 又下暴雨第3章 来要账第66章 替二妞看人第4章 打牙祭第183章 大杂烩第53章 说话算话第121章 被蛇咬第14章 春雨绵绵第23章 去后山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0章 挖水池第165章 流血了第171章 洗澡澡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38章 第一次买卖第53章 说话算话第108章 丧礼第142章 分红喽!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5章 麻辣小龙虾第28章 韭菜豆芽第99章 看病第36章 陈掌柜来家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80章 都生了第12章 擀面第120 章 吃斋饭第48章 遇见谢文远第73章 另谋出路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25章 红烧鱼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64章 黄鳝笼第128章 又到一年春忙时第65章 批发卤肉第139章 农忙时第49章 砍油菜第48章 遇见谢文远第78章 上坟第101章 筹钱第73章 另谋出路第30章 路遇拦路者第133章 撕破脸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52章 喂鱼汤第176章 饭菜飘香第3章 来要账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01章 筹钱第25章 红烧鱼第102章 美味又来袭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135章 有喜第99章 看病第123章 筹备亲事第181章 又入深秋第14章 春雨绵绵第7章 人生第一桶金(二)第5章 麻辣小龙虾第145章 饭熟了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10章 挖水池第155章 给秦语堂做媒第64章 黄鳝笼第29章 买驴子第57章 做衣服第13章 送小龙虾第72章 粉蒸鸭第181章 又入深秋第63章 水果酒第84章 收稻子第99章 看病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95章 就是心疼第179章 算账第31章 挣钱大计第10章 挖水池第82章 智斗何秀第74章 要盖房了第14章 春雨绵绵第56章 上集市第183章 大杂烩第46章 灵感暴发第43章 豆腐脑第46章 灵感暴发第59章 又来了第52章 喂鱼汤第72章 粉蒸鸭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7章 人生第一桶金(二)
第141章 一箭双雕第64章 黄鳝笼第107章 烀咸鹅第134章 家有宝马第33章 入伙第70章 臭豆腐第6章 人生第一桶金(一)第44章 又下暴雨第3章 来要账第66章 替二妞看人第4章 打牙祭第183章 大杂烩第53章 说话算话第121章 被蛇咬第14章 春雨绵绵第23章 去后山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0章 挖水池第165章 流血了第171章 洗澡澡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38章 第一次买卖第53章 说话算话第108章 丧礼第142章 分红喽!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5章 麻辣小龙虾第28章 韭菜豆芽第99章 看病第36章 陈掌柜来家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180章 都生了第12章 擀面第120 章 吃斋饭第48章 遇见谢文远第73章 另谋出路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25章 红烧鱼第151章 又是新年到第64章 黄鳝笼第128章 又到一年春忙时第65章 批发卤肉第139章 农忙时第49章 砍油菜第48章 遇见谢文远第78章 上坟第101章 筹钱第73章 另谋出路第30章 路遇拦路者第133章 撕破脸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52章 喂鱼汤第176章 饭菜飘香第3章 来要账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01章 筹钱第25章 红烧鱼第102章 美味又来袭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135章 有喜第99章 看病第123章 筹备亲事第181章 又入深秋第14章 春雨绵绵第7章 人生第一桶金(二)第5章 麻辣小龙虾第145章 饭熟了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10章 挖水池第155章 给秦语堂做媒第64章 黄鳝笼第29章 买驴子第57章 做衣服第13章 送小龙虾第72章 粉蒸鸭第181章 又入深秋第63章 水果酒第84章 收稻子第99章 看病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95章 就是心疼第179章 算账第31章 挣钱大计第10章 挖水池第82章 智斗何秀第74章 要盖房了第14章 春雨绵绵第56章 上集市第183章 大杂烩第46章 灵感暴发第43章 豆腐脑第46章 灵感暴发第59章 又来了第52章 喂鱼汤第72章 粉蒸鸭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7章 人生第一桶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