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烀咸鹅

秦语堂终于肯抬起眼睛看他了,表情也略有松动,不似刚才那般死板,“给你妹妹治病的药草,已经采好了,今天先不去其他地方采药,先回去,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我想多住些日子。”他看这山势,知道这山里定有不少好药材,他来一趟也不容易,可不想空着手回去。

他们当然不介意了,他们巴不得秦语堂永远留在榆树村,永远不走了呢!要知道,他们看一次病不容易,要是秦大夫在这里住下,村里人看病岂不是方便多了?

冬生立马道:“这没问题,我们家屋子多的很,别说你一个人了,就是再来几个人,也住得下。”

他的一腔热情,遭到秦语堂一盆冷水泼灭,“你有妹妹,我不住你家,不方便。”

冬生哑然了,李元青马上接话道:“那住我家吧,我家只有我跟我娘,还有个堂弟,这总不成问题吧?”

秦语堂半响才点点头,“可以!”

田冬生跟李元青相视一笑,在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安心二字。

他们的背风的地方,也没待多久,李元青的棉袜烤干了之后,秦语堂也已把自己的皮靴穿好,站起来便朝着下山的路走。

“走,咱们快跟上,”李元青抓起地上的东西,急着追上他。

冬生也赶忙,捧着雪,把火扑灭,又用脚使劲踩了踩,确认不会有火星冒起来之后,才去追他们。

这下山的路,原本就不好走,加上还有积雪结成冰的覆盖,走在上面,真是如履薄冰。即使像秦语堂这样经常上山,走山路走惯了的,也接连滑了几跤,要不是李元青跟冬生两人,及时拉住他,只怕要顺着山路滑下去了。

冬生提议道:“还是捡着有枯草的地方走吧?那样好走些。”

山路的两侧,都是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落叶层,虽然可以防滑,却并不好走,因为踩上去,深一脚,浅一脚的,弄不好就会掉进某个野畜挖的地洞里去。

三个走走停停,下山耗费的时间比上山长多了。

中途他们在一处平缓的地方暂作休息。秦语堂一停下,眼睛就四处乱瞄,希望可以碰上稀有的药草。

而李元青却在此刻警觉起来,冬天树林鸟兽很少出没,要说静一点,也并不奇怪。但远处耸立的松柏之间,竟然掠起一群飞鸟,像是被惊吓所至,而且那些飞鸟,还是朝着他们而来。

“不好,怕是有野兽出来觅食,我们快下山,”李元青脸色骤变,不顾秦语堂的反应,拉着他便山下飞奔。

冬生也看出情况不对,二话不说,也从另一边搀扶起秦语堂。山路本就狭窄,两个人并肩走,都显得挤的慌,更何况是三人并排,此中艰难,可想而知。

但此时此刻,谁还顾得上想这些,即使会踩到冰窟里,也无所谓了。

田冬生跟李元青长期在山里活动,虽然不曾见过虎狼这等大型野兽,但没见过,不代表不了解。没吃过猪肉,还没见到过猪跑?

果然,随着他们下山的步伐加快,那股呼啸而来的动静,也随之逼近。

“不好,是野山猪!”李元青眼尖,一眼瞄到在齐人高的草丛间穿行,偶尔露出的一点黑色毛发。

田冬生也为之一震,“别看了,赶紧往山下走,最好能走到平缓的地方!”

秦语堂也听见李元青说的话,还真想停下脚步,想看看,是否真是他口中所说的野猪。这东西他没亲眼见过,却医治过不少被野猪撞伤的猎户,从为医者的角度来说,他很想亲眼看看,能把身手矫健,还带着猎犬经验丰富的猎户撞的肠破肚穿的野猪,究竟生的何种模样。

他想看,可惜时机不对。田李二人哪容得下他站在原地不动,连拖带拽的,就把他往山下拖,有好几次,三人的拉扯,直接导致脚下不稳,踉跄着摔了跟头。

他们三个人,六条腿,却没跑过野山猪的四条腿。

那头受了刺激的山猪,从灌木后面蹭的掠了出来,一头便撞进他们下山必经的小路,可能是惯性太大,加上雪地滑湿,它没收住脚,“昂……”嘶鸣一声,又撞到另一边的白杨树的树干上,再弹回地面上,又向上滚了几滚,才停下。那树怕是有十几年的高龄,加上这种树本身长的就快,树身足有一米多粗。野猪这一下撞的,着实不轻。

李元青三人看呆了,半响之后,冬生忍不住狂笑不止。接着,其他二人也笑了起来。

这算怎么个情况,人家守株待兔,他们却是守株待猪,还是一头发了疯了野猪。

李元青笑了会,便催促道:“此地不宜久留,野猪都是成群活动的,它出现在这,只怕它的亲戚就在附近,成群的野猪,咱们可招惹不起。”

冬生指着地上的撞的脑浆崩开的野猪道:“那这东西怎么办?就扔在这里吗?要不然咱们带回去过年烧野猪肉吃?”

秦语堂立即反对,“这头猪怕是染了病,吃不得,不光这头猪吃不得,以后在山里遇见染了病的牲畜,都不能吃,一旦沾染上疾病,可就得不偿失了。”

听他这样一讲,田冬生哪还有心情真的把野猪扛回家,再说了,这只野猪,恐怕得有上百斤,这个大的个头,就凭他跟李元青二人,哪里抬的下去?不要归不要,他还是得把野猪处理了,“要不……我们把它搬到路边去,要是有铁锹就好了,可以挖个坑把它给埋了。”

李元青看着他,好笑道:“这附近都是冻土,你就是挖到天黑,也挖不出一个能埋它的坑来,况且,这山里还有很多动物都是靠它活着,既然死都死了,不如留给那些动物,它们也要在冬季活下去。”

“你说的也对,行吧,就这样了。”

他俩合力把死沉的野猪搬到路边,接着,便赶在天黑之前,下山去了。

田氏每隔一会就要到门口去张望一下,看看他们回来没有。

李氏坐在堂屋,冲她喊道:“门口那样冷,你老在那儿站着了,也顶不了啥大用,赶紧回来吧!”

田氏把双手拢在袖子里,她一直在门口站着,这会身上已经冰凉入骨,隔着院子,对李氏道:“没事,我再站一会,再等等!”

她再度将视线投向远处的山影之下,入眼的是成片的白色景像,隐隐约约,有几个黑点在慢慢移动。从她的角度看,就是几个黑点,小的跟蚂蚁差不多。

田氏眯起眼睛,往雪地里走了几步,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

天知道,从他们上山到现在,她这一颗心,就吊在半空。担心这,担心那的。

她也是自小在山脚下长大的人,对山里的情况,再熟悉不过。

也深知在下雪的时候上山,是多么危险的事。

那几个黑影慢慢走近了,田氏看的清楚,这不正是冬生他们几个吗!

“冬生,元青,秦大夫,哎哟,你们总算是回来了,可把我担心死了,”田氏也顾不上棉鞋会不会湿了,踏着雪,就迎了上去。

冬生想笑的,可脸都快冻僵了,想笑也笑不出来。

李元青便对田氏道:“我们在山下耽搁了一会,天太冷了,便点了个火堆,烤了会火。”

田氏忙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我给你们熬了些牛肉汤,赶快回来吃点东西,好暖暖身子。”

“谢谢,”秦语堂低头对田氏道谢。

田氏有些不知所措,也跟着对他点点头,“不谢不谢,快进屋吧!”

李氏从堂屋的小凳子上站起来,关切的问道:“你们采到药了没有啊?没遇上啥危险吧?”

李元青帮着秦语堂把装草药的背篓拿进堂屋,对她微笑着道:“现在山上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哪来的危险,不过就是路难走些,所以去的时候长了,这不,刚一把要用的草药采到,秦大夫便叫我们下山了。”

秦语堂这时已经坐到小凳子上,脱皮靴,“你们把没用冰包上草药,用水洗干净,连着根,一块搁进药罐子里煮开,再用小时焖半个时辰,就能拿给病人喝了。”

“好,我这就去,”李元青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便准备拿着背篓去厨房了。

田氏走进来,抢过他手里的背篓,命令道:“你们几个都给我好生歇着,不就是煮药嘛,我又不是不会,饭在锅里,牛肉早都烧好了,放在炭炉上热一会就成,行了,你们赶紧的,都去吃饭,其他的事不用你们管了。”

说完,她便拿着背篓去厨房了。

李氏冲李元青招招手,“先吃饭吧,米饭在大锅里蒸着,端出来就能吃了,牛肉锅就在大桌上,先放到炭炉上煨着,秦大夫要喝酒不?要不然你们喝点酒暖暖身子?”

冬生一手拿了一双棉拖鞋,他自己也换了拖鞋,“秦大夫,还是穿这个吧,这是我妹妹做的,穿着可暖和了,还很软乎呢!”

秦语堂接过他递来的棉拖鞋,略微打量了下,与其说,这样式他从未见过。不如,在这个时空根本没有拖鞋这一说。

乡下人顶多穿草鞋,有钱人家只穿绣鞋,还没过有拖鞋这一说。

其实麦芽做的拖鞋,在现代是最常见,有带后拖跟不带后拖的两种。

先前,她没想起来做拖鞋,再说也不会啊!直到入了冬,气温骤降,才想起来要试着做几双棉拖鞋。还好,有李氏的帮忙,做起来就是多费些时间,只要开了头,后面就很容易了。

这不,她给每人都做了一双,根据各人尺码做的。后来,想着家里可能会来客人,也做了几双男鞋备用,要是不来客人,也能给哥哥穿着,正好今儿就派上用场了。

麦芽做的棉鞋,里面垫着棉布,就是脱了袜子再穿上,也是舒服的很。

李元青二话不说接过棉鞋,又跑去打了盆温水,把脚洗干净,再穿上鞋。外衣也温了,便一同脱在大椅背上晾着。

在他们烤火的功夫,炉子上炖着的牛肉也烧开了。冬生拿了碗筷过来,招呼秦语堂吃饭。

秦语堂站起来,到外面舀了水洗干净手,回到堂屋的时候,冬生已经帮他把饭盛好,还倒了杯酒给他。

“我不喝酒,”秦语堂只端饭碗,看也不看酒杯。

田氏炖的牛肉是麦芽之前就烧好的,只要重新入锅烩一下加点佐料就成了,而且她切的牛肉块都较大,炖的又很烂,所以吃着极为过瘾。

他们三人吃饭,田氏就在厨房赶紧熬药。

这熬药不能用大锅,只能弄个小炉,烧点柴禾,慢慢煮。不过田家有炭,这就省了被烟呛的苦恼,只要拿个小扇,把火扇旺就可以了。

等田氏马药草熬好时,天色渐黑。

李和饿着肚子,跑过来看看,有没有饭吃,结果只看见他们三人吃空的锅碗。李氏看他一脸的懊恼,嘴巴都快耷拉到下巴去了,便笑着叫他把碗收一收,她这就去烧晚饭。

李和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从命,谁叫他现在饿呀!

秦语堂之后又去看了下麦芽,见她喝下药之后,脸色并无大碍,便又背了竹篓,准备到李元青家去休息。

李元青也进去看了看,随后便带着秦语堂回家了。

俗话说,良药苦口,可这秦语堂给麦芽开的药,可真不是一般的苦,不光有苦味,还有股说不出的味,让她差点咽不下去。

“别吐,千万别吐,忍着也要喝下去,”田氏一边拍着她的背,一边给她拿了些酥糖,放在嘴里,同时她也纳闷了,“这咋还吐呢,以前喝再苦的药,都能咽下去,这会咋说不能喝就不能喝呢!”

李氏在外面听见里屋的动静,就扶着小板凳,推开门,进来了,道:“这有啥,别说是她,就是我闻着这药味,都想吐,这药比我喝的难闻多了!”她一面又安慰麦芽,“丫头,闭着眼睛,把鼻子捏着,眼一闭,心一横,一口就惯下去了,你越磨蹭,那苦味就越留在你嘴里,赶紧喝下去才成。”

麦芽苦着脸,看着碗里黑乎乎的东西,真心怀念西药。田氏瞧她端着碗不动,便跟李氏一起催她,别等药凉了再喝,那就得坏肚子了。

麦芽使劲咬了咬,捏起鼻子,把药碗移到嘴边,嘴巴张大大的,把那药真的一口惯了下去,结果惯的有些猛,呛的她直咳嗽,险些将药就给吐了出来。

田氏把药碗接过来,“忍着啊,可不能吐了,要是吐了,就得再重新喝了。”

李氏冲她摆手,“别说了,给她一个人睡会,要不等会给她弄点饭吧,这生病就得吃饭,不吃饭可不行。”

麦芽缩进被窝,“等过会我饿了再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吃。”

田氏道:“不吃就不吃,她刚喝过药,等药性过了,有胃口了再吃,那我们先出去了,你一个睡着,有什么事就赶紧叫我啊?”

麦芽缩在被窝里的脑袋点了点,算是回应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为现在得到的,所拥有的关爱而感到幸福。

李氏跟田氏轻手轻脚的出去了,顺便把屋门带上。

冬生在堂屋,看着他们出来,忙迎上去问道:“她咋样了?烧退了没?”

田氏一屁股坐到板凳上,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神说不出的落寞。这一天下来,可真叫她把心都快揉碎了。

李氏看着她脸色不对,便叫冬生把他娘背到炕上去。田氏听见了,摇头道:“我没事,就想坐一会,哎?你们都吃饭了没?”

李氏笑道:“我把饭做好了,热了些馍馍,煮了一锅辣猪肠,再烫些青菜,就凑合着吃吧!”

田氏叹口气,“唉,老天保佑,芽儿今晚这烧可一定得退了。”

李氏劝她,“哪有这样快,伤风没个两三天,哪里会好,芽子就是身体弱些,所以才比人家病的重些,没事的,你呀,得先把自己顾好了,才能去顾她。”

李和饿的肚子咕咕响,可一看他们表情都这样严重,他也只能抱着小黑,缩在一边,咬着烤熟的山芋,这是他跑到地窖里掏的,实在饿的紧了。不过此刻听见他们的对话,不免也担心起麦芽来,毕竟她一直对他不错,“婶,你们都别着急,要不待会我送两个烤山芋给她吃,我这烤山芋的技术可厉害了,瞧瞧这山芋烤的,一点没糊,里面还能熟透了。”他掰开还热乎的山芋,里面果然是红心一片。

田家种的山芋,都是红心芋,要是放在锅里蒸,里面稀乎着呢!可甜了。

李氏笑着戳了下他的额头,“行了,吃你的山芋吧,也别吃多了,赶快去把锅里的馍馍端来,咱们要吃晚饭了。”

一听说有饭吃,李和笑呵呵的搁下山芋,起身便去厨房端菜了。

冬生瞧着炭炉边上还放着个烤熟的山芋,便拿着到麦芽屋里,打开门,把那山芋递给她闻了闻,“妹,这是李和现烤的山芋,你要尝尝不?”

烤山芋有股特浓郁的香气,说不出,道不名,却足以勾住你的味蕾,叫你欲罢不能。

麦芽喝了药,身子正有些发热,头上,背上,也微微冒出汗来,哥哥开门进来,带来一股冷风,叫她脑子清醒了不少,又闻见烤山芋的香气,这才感觉到肚子空空的,手脚都没力气。

“我正好饿了呢,我吃一半就成。”

冬生走过去,把山芋掰开一半,放在她手上,问道:“要不要给你倒些水?”

麦芽使劲点头,“要要,我就说咋好像缺了啥,原来是没喝水,你快给我喝水吧,这发烧的人就要多喝水。”

“好,我这就给你倒水去,”冬生去了厨房。

田氏在堂屋,看见他匆匆忙忙的出来,还以为出了啥事呢,吓的不轻。当得知是麦芽要喝水时,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厨房里有温水,要赶着热喝,不能给她喝温水呀!”

冬生匆忙应了声,便去厨房用瓦壶装了些热水,又在堂屋拿了个杯子,一并拿到里屋去了。

麦芽正坐在炕上,啃山芋。冬生进屋,把东西搁在炕上,又去搬了个矮桌,放在炕上,再把瓦壶什么的,都搁在桌上,同时也把油灯拿到桌上,用大头针,把烛芯挑亮了些,好让房间里光线充足一点。

冬生看她吃的一头汗,去试了试麦芽的额头,发现冰冰凉凉的,“现在感觉怎么样,是不是舒服多了?看这情形应该是退烧了,太好了,你慢慢吃,我出去跟娘说一声。”

看着哥哥快速跑出去,麦芽苍白的小脸,漾起幸福的笑容。随后又听见他在跟田氏他们汇报,听到哥哥夸张的语气,她觉得着好笑。其实发个烧而已,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

田氏很快推门进来,李氏也跟着进来了,又是一阵嘘寒问暖,好一会之后,田氏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直说胆儿要好好谢谢秦语堂,他虽然看着年轻,不想医术却如此了得。

看着麦芽没事,李氏才跟李和回家去了。不过在田家插大门之前,李元青还是不放心的跑过来看了看。

到田氏睡觉之前,麦芽都没有再发烧,所以田氏今晚算是睡了个安生觉。

麦芽的确没有再发烧,可伤风的症状却在第二天全都冒了出来,打喷嚏,咳嗽,鼻塞,反正感冒有的症状,全都来了。秦语堂看过之后,只说很快就能好了。病态外露,浮于表像,就代表病症会很快散去,只要持续喝药,慢慢恢复,就能逐渐康复。

他说的确实不错,在连续几天闻不到任何味道,吃饭也没了味觉之后,麦芽的伤风总算是好了。

期间,二妞,林翠他们都来瞧过她。

她们一看李元青家住了个男子,本来还要脸红来着,可一听说他是郎中,便赶紧跑回村子。

结果到了下午,来看病的人把李家院子都快围满了。

秦语堂干脆在李家的堂屋摆了个桌子,给前来看病的人,一个一个诊脉,一个一个开药方。

连林大姑也来了,她从家里抓了只母鸡,说是拿给麦芽炖汤喝,麦芽哪里肯要她的。田氏也直说,家里正准备杀只鸡,炖鸡汤呢!死活不要林大姑的鸡。林大姑没法子,只好又把鸡拎回去了,便临走时,想拜托他们,说是能不能叫秦大夫到她家里看看。

虽然林大姑言词闪烁,但明眼人还是能瞧出,她丈夫情况一定很不好。

田氏答应下来,等晚上的时候,秦大夫忙完了,她试着去说说,想来,他也不会推辞。

自打麦芽的病好了之后,这做饭的任务便又落到她头上了,虽然田氏跟李元青他们都不同意,但麦芽也不想闲着,老坐在炕上,她都快捂出病来了。这人哪!还是得多活动。

秦语堂诊病期间,麦芽便嘱咐李和去充当他的助手,李元青年前还有好些活没干完,根本没有时间再干别的。

李和自然是不愿意,可又拗不过麦芽的威逼,只得硬着头皮守在秦语堂身边,他跟小黑关系好,他在那边,小黑也就跟着,反正陌生人这样多,每天都从田家门口经过,它就是想叫也叫不过来。

冬天能吃的新鲜蔬菜不多,麦芽只得变着法的烧菜。当然最常烧的,最方便的,就是吃锅子,可以一边烧着,一边烫菜,免得菜一上桌就凉了。

不过,家里能吃的咸货多了,也能为她的菜谱,添上些花样。

比如这烀咸鹅,烀咸鸭,完了再跺成块,就饭吃是最好了,咸香入骨。

麦芽还最喜欢拿烀咸货的汤,来烫菜,特别是烫自家地窖里的大白菜,搁一两块豆腐,炖到入了味,那香味从老远就能闻到了。

因着秦语堂住在李家,由他亲自给李氏开了些除湿的药草,还亲手为她拔火罐,几番治疗下来之后,李氏的疼痛好转了不少,身体好的时候,便把菜都准备好,喊麦芽过来烧菜。

知道李氏家没咸鹅,田氏便拿了三只咸鹅给她,这在乡下不算啥,这一只鹅的价值,却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的。

从年头喂到年尾,吃了多少粮食不说,光是人力就是不可估量的。鹅跟鸭子不同,鹅得放,而且春夏三季都得在傍晚的时候放鹅,若是鹅不吃青草,便不能长肉,鹅肉味道也不鲜美了。

烀咸鹅确实是道好菜,光是看秦语堂吃的那样香就知道了。

晚上,田家人都在李家吃的饭,李氏跺了半个咸鹅,烀的时候拿竹签子把鹅皮里的油放了,所以端上来的鹅肉,皮薄肉厚,骨头更是美味,连小黑都经不住诱惑,躲在大桌底下,瞪着两只眼睛,看谁会扔骨头下来。

另外,麦芽用咸鹅汤,烫了豆腐,这是林大姑下午送来的,因为没收她的鸡,她便又回去拿了些豆腐过来。

最近,快过年了,买豆腐的人明显多了,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便在村里请了个人帮忙。因着她是婆娘,年轻小伙子也不好去给她干活,便请了钱氏跟另外一个婆娘,钱满仓最近闲下来了,也有时间带小娃,钱氏便能腾出手,不然她哪里能帮着林大姑干活。

田氏见林大姑送了那些的豆腐,总觉着过意不去,下午便炒了些花生,又拿了些山芋,给她送去。林大姑家没人种地,这些农货自然也就没有了。

结果回来的时候,田氏还是端了一大盆豆腐,说是林大姑给他们过年吃的。一来二去,倒是谁也没吃亏。

冬天豆腐容易储存,只要放豆腐的盆着加满水,让水没过豆腐表面,只要气温够低,这样放上半个月都没问题。农家磨房做出的豆腐,豆香气很足,颜色也不会太白,但吃起来却很有口感,全然不是嫩到入口即化的那种。

想来,秦语堂十分爱吃豆腐,大白菜也很喜欢,鹅肉也不错。

田氏眼尖的发现,秦语堂这些日子好像胖了些。之前来的时候,瘦的好像一阵风就能刮倒了,这会脸颊也丰润了,身板上钉钉也壮实了,性格也好了很多,不再惜字如金,也愿意跟大家交流。

不过,他这性子有一半,都是李和软磨硬泡出来的,只因那天麦芽讲的一句话,她叫李和多跟秦语堂学些医术,不说学的多好,一些简单的医疗常识就行,以后治病救人,也是一种营生。

李和的想法更简单,因为他发现,只要跟着秦语堂,就有好菜吃,他甚至幻想着,以后他要是成了有名望的大夫,到哪里都能被人奉承着,高高在上,到哪都有好酒好菜的往上端,这种日子岂不是美哉?

秦语堂一向喜欢安静的待着,看医书,研究药草。李和的出现就像他身边突然多了个小麻雀似的,一整天就是叽叽喳喳,没完没了不停歇。

“秦大夫,这是啥?”这不,李和又拿着从外面挖回来的枯草,举到秦语堂跟前问他。小黑也一路跟着,跑到秦语堂跟前时,又围着他打转,时不时的还跳到他棉拖鞋上趴着。这棉拖鞋,冬生瞧他挺喜欢的,便送与他了。自打软乎的鞋子上了脚,秦语堂就不想脱了,因为暖和嘛!

秦语堂看着眼前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枯草,甚至还很丑不拉叽的东西,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就是草而已。”

李和似是不相信的将那棵连着根的草举到眼前,“不会吧,你不是说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你那天不也从外面挖了好些草回来,不都是药吗?咋这棵草就不能做药了?”

秦语堂对他真是无言以对,干脆扭过头去不再理他。怎奈李和的求知欲在这一刻突然暴涨,不求出个结果来,绝不罢休。追在秦语堂身后,连他上茅厕也要守在外面。秦语堂被磨的没法子,只得摆正神色对他道:“虽然万物尽可入药,但也分轻与重,有些植物虽然有药性,却也是微乎其微,难以起到疗效,”他说完,看了李和一眼,发现李和正拧着眉沉思,他赶紧乘热打铁的督促他一定要把这问题想明白了。李和还真的端了个小板凳,坐到堂屋门口,小黑坐在他脚边,跟他一块沉思。

秦语堂的如意算盘在李和这里,永远都打不响,因为李和这人根本坐不住,没一会,又活蹦乱跳的跑起来,该干嘛干嘛去了。对此,秦语堂对李元青表明自己的看法,以李和的心性,根本不可能在医术上有多少成就,即使会了一星半点的,也恐会误人性命。为医者,最忌讳浮躁,讲究的是入定心

虽然李和的求学之路很是波折,但秦语堂的性子却因此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这不,当田氏试着跟他讲起去林大姑家看病时,他只闷头吃着饭,等饭吃完了,把碗一搁才道:“乘着天早,早些去,回来我还得研磨草药呢!”

田氏心里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好好,早去早回,等会叫冬生陪你一块去,她家住的也不远,几步就到了。”想起小花他爹的病,田氏不得不出言提醒他,“那个……小花他爹病的不轻,先前看过一次大夫,说是能把这个年过了,就算不错了,所以,就是看不好也不要紧,林大姑也是途个安心。”

秦语堂面色柔和不少,慢声道:“生老病死,都是世间常情,我也不是神仙,不可能起死回生,我所能做的,只是尽我之力而已。”

麦芽对他暗暗赞赏,他说的不错,那些妙手回春,包治百病之说,都是逗人玩的,哪里有那样神。小花他爹可能是先天性的心脏病,除了开刀动手术也没别的法子。

田氏又想起一事,“冬生啊,你们干脆一块去看看孙夫子,他一个住着,也不晓得会不会冻着,要不带些菜去吧?”

麦芽把碗里剩一半的咸鹅端了起来,道:“这一半的咸鹅,我们都没动,不如带给夫子吃,再端些烧好的猪头肉,好给他烫锅子吃,还有青菜……”

李氏道:“夫子那里每天都有人送菜送饭,要不就被人请到家里吃饭,平时很少一个人在家做饭,不用带的太多,要是真的吃没了,再送也不迟。”

田氏一想也是,夫子在村里的地位,不比村长低。榆树村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要是真的一家一家的请,只怕吃到过年都吃不过来。等到过完年,又赶上过正月,更是要从这家吃到那家,不下正月,夫子怕是都没有机会在家闲着。

既然是如此,麦芽便把剩的一半咸鹅装着了,回家装了些猪头肉。她家杀的一头猪,拆的那些猪头肉,早都吃完了。后来村里也有不少人家杀猪之后留下的猪头,也都拿些麦芽处理,他们嫌猪头肉收拾太麻烦,也弄不好,便经过林德寿的手,都拿到田家来了。麦芽把新鲜的猪头肉,都放在外面的大缸里存着,外边堆上雪,这样就是放到过年也不成问题。

冬生拿上东西,秦语堂背上药箱,便一同往村里去了。

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只怕还有大雪要下。

村里都是土路,只有少许的脚印跟车轮的印记。那屋顶上结冰溜子,都已垂到屋檐下。

快近晚上了,脚下的雪快要结成冰,气温也越发低了。

冬生苦于腾不出手,只觉得两手都快冻僵了,“今年这雪真是下足了,不晓得会不会把庄稼冻坏了。”

秦语堂也抬头看了看天,“应该不会吧,不都说瑞雪照丰年。”他不种庄稼,对这些事,也是一知半解。

冬生边走边边瞧着他的侧脸,有些问题他憋在心里很久,却没敢问出来。秦语堂的性子,他还摸不透,万一把人家问生气了,一甩袖子走了,岂不是榆树村的损失吗?但他确实是出于关心。

秦语堂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不以为然的道:“你有话要问吧?”

冬生愣了下,也不作辩解。见着快到村里的祠堂,便转了话题,“夫子住的地方到了,我们进去吧!”

推开祠堂的门,入眼的是一片雪白银妆的院子,雪地中间,只有一排脚印从中间穿过,一直沿伸到孙夫子住的屋子。

“夫子?”冬生带着秦语堂径直穿过院子,往里面去了。

孙夫子从屋里探出头,身上披着厚厚的棉袄,眯了眼睛才看清来人是田冬生,“是冬生啊,这么冷的天,你过来干啥?”

孙夫子把他让进屋,等冬生走过去了,才瞧见他身后带跟着个年轻人。冬生忙给他介绍,“夫子,他是秦大夫,是从县城下来采药的,暂时就住在村里。”

秦语堂抱着拳,对夫子拜了拜。

孙夫子呵呵一笑,看着眼前清瘦如柳的年轻人,眼露暂许,摸着胡子道:“这几日我也听说村里来了个郎中,没想到竟如此的年轻,好啊,青年才俊哪!”

秦语堂谦逊的弯腰敛目道:“夫子过奖了,语堂不过是略通医术,为人排病解疼罢了,怎担得起青年才俊四个字。”

冬生已经将带给夫子的东西放好了,听见他们二人寒暄,反正他也听不懂就是了,“夫子,这咸鹅是麦芽中午烀的,带给您一半,回头放在饭锅里蒸热了吃就行,还是这猪头肉,都是熟的,要是烫些青菜也可以,您这有青菜吗?没有的话,明儿我再给您送些过来。”

第26章 洗面粉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42章 澡盆子第118 章 双胞胎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154章 斗地主第79章 小猫仔第64章 黄鳝笼第168章 外卖第69章 杀鸡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116章 烘笋干第41章 搂鱼第41章 搂鱼第3章 来要账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20章 黄豆香第3章 来要账第44章 又下暴雨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166章 苦恋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156章 过往第11章 蔷薇花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146章 痛死我了第103章 杀年猪第48章 遇见谢文远第91章 你想干啥?第33章 入伙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43章 豆腐脑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61章 啥叫红头巾?第50章 两个淘气包第167章 濒临崩溃第35章 找皮树叶第21章 难缠的舅妈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112章 麻烦终得解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56章 上集市第62章 摘果子第20章 黄豆香第183章 大杂烩第31章 挣钱大计第101章 筹钱第72章 粉蒸鸭第25章 红烧鱼第144章 生米终成熟饭第134章 家有宝马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123章 筹备亲事第137章 晒谷场第57章 做衣服第102章 美味又来袭第158章 二妞的店第84章 收稻子第11章 蔷薇花第21章 难缠的舅妈第47章 送面粉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91章 你想干啥?第90章 脸红了第88章 辣白菜www.xianjie.me第178章 上刑第136章 腿长第81章 放鹅第137章 晒谷场第129章 糖饼第4章 打牙祭第61章 啥叫红头巾?第59章 又来了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17章 来客了第118 章 双胞胎第153章 电灯泡第92章 这话够毒!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3章 来要账第100章 自己的店面第88章 辣白菜www.xianjie.me第33章 入伙第82章 智斗何秀第36章 陈掌柜来家第166章 苦恋第35章 找皮树叶第121章 被蛇咬第78章 上坟第29章 买驴子第107章 烀咸鹅第149章 补办婚宴第78章 上坟第145章 饭熟了第148章 该打第109章 包饺子第72章 粉蒸鸭
第26章 洗面粉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42章 澡盆子第118 章 双胞胎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154章 斗地主第79章 小猫仔第64章 黄鳝笼第168章 外卖第69章 杀鸡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116章 烘笋干第41章 搂鱼第41章 搂鱼第3章 来要账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20章 黄豆香第3章 来要账第44章 又下暴雨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166章 苦恋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第156章 过往第11章 蔷薇花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146章 痛死我了第103章 杀年猪第48章 遇见谢文远第91章 你想干啥?第33章 入伙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43章 豆腐脑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61章 啥叫红头巾?第50章 两个淘气包第167章 濒临崩溃第35章 找皮树叶第21章 难缠的舅妈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112章 麻烦终得解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56章 上集市第62章 摘果子第20章 黄豆香第183章 大杂烩第31章 挣钱大计第101章 筹钱第72章 粉蒸鸭第25章 红烧鱼第144章 生米终成熟饭第134章 家有宝马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123章 筹备亲事第137章 晒谷场第57章 做衣服第102章 美味又来袭第158章 二妞的店第84章 收稻子第11章 蔷薇花第21章 难缠的舅妈第47章 送面粉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91章 你想干啥?第90章 脸红了第88章 辣白菜www.xianjie.me第178章 上刑第136章 腿长第81章 放鹅第137章 晒谷场第129章 糖饼第4章 打牙祭第61章 啥叫红头巾?第59章 又来了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17章 来客了第118 章 双胞胎第153章 电灯泡第92章 这话够毒!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3章 来要账第100章 自己的店面第88章 辣白菜www.xianjie.me第33章 入伙第82章 智斗何秀第36章 陈掌柜来家第166章 苦恋第35章 找皮树叶第121章 被蛇咬第78章 上坟第29章 买驴子第107章 烀咸鹅第149章 补办婚宴第78章 上坟第145章 饭熟了第148章 该打第109章 包饺子第72章 粉蒸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