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死人了

他们起程赶路的时候,天都快黑了。冬生劝他们明天一早再走,从这里到李家庄,可不近呢,现在走,没一会就得摸黑了,大冬天的走夜路可不安全。

李氏心里着急,哪还顾得上等天亮,只能走慢些,好在今晚有月亮,借着月光走,应该还是能看得见路的。

路过村里时,李元青又去敲了李元木家的门,李元木本来是要去的,可被李氏拦住了,他要是去了,两个娃就得带上,这家就得空了,两家都没人在也不成,李元木在家,可以隔一天到上面睡觉,总好过接连几天都没人在家。

麦芽从没在夜里赶过路,头一次赶夜路,总觉着心里虚虚的,说不出的不踏实。感觉外面又静又黑,到了秋天,四周野外更是连虫鸣声都听不到,除了寂静还是寂静。

李和跟李元青都在前面驾马车,李氏陪着麦芽坐在里头。牛牛晚了就要睡觉,麦芽一早就让李元青把他的小床搬进马车里头,下面铺上被子,就能给他睡觉了,否则也不能总抱着。

李氏心急的很,一路上不停的掀车帘往外边看,可外头一片漆黑,根本看不清走到哪了。好在只有一条大路一直往前通着,中间也没什么岔路,不用担心走错路。

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麦芽只能感觉到身下颠簸的路面,以及马车滚动的声音。她一手抓着牛牛的小床,就怕把他颠着了。

李氏安慰她道:“别担心,就快到了,再过一个大转弯,就能到李家村了。”李太公病重的时候是住在小儿子家的,并不在原先的老宅子,他们此时也正是往李家村去。

马车进村子时,都已快到深夜,村子里的人家早都睡觉了,房子外面透不出一点光亮,看着的确挺吓人的。

村子的中间有一家点着灯笼,不是一盏,而是挂着好几盏灯笼。

李氏指着那有灯光的屋子对麦芽道:“那里就是元青小叔家,他家宅门挺大的,当初元青他爷爷最疼小儿子,把家里的祖产都卖了,给小儿子置办房产,才有了他家今天这样的宅子,所以当初他们兄弟几个分家时就说过,老人去世出棺材,就得从他家出。”

按着李家村的风俗,老人去世,要在家里停尸一天,接受乡里邻家,亲友们的拜祭,之后才要请专人将尸体抬进棺材内,这还不算完,次日一早还得抬着棺材,在屋前屋后转上一圈,行绕屋之礼。

之后才要抬着棺材下葬,这期间还有很多细节之礼。麦芽是不清楚的,但李氏知道,她趁着有空,便跟麦芽粗略讲了讲,看着马车已经到李元青小叔家门口了,李氏只得长话短说,让她有啥事多看多听,需要做什么事,再另行跟她讲。

一下马车,还没进屋,迎面就遇上李和爹拿着个布口袋,里面好像装着稻草,布袋上还用毛笔写着什么人的生辰八字。他要往外走,正遇上李氏他们。

李氏见着他拿的东西,眼眶立马就红了,“他大伯,这就要烧了吗?”

李德中直叹气,“就剩一口气了,也不知是不是在等元青回来,你们快些进去看看吧,我到外面把这个东西烧了,省得待会来不及。”

“嗳,那你先去吧,我带着孩子们进去看看,”李氏急着要进去,也不忘回头让李元青带着麦芽一块进去,牛牛也一块抱进来。

李元青返身进马车里抱起牛牛,一面叫李和把他的小床也拿下来,至于带着的包袱什么的,暂时先在这儿搁着,还不知道睡哪呢,也不急着卸下来。

李太公的小儿子也是李德中的弟弟,本名李沐河,他家有四个小娃,都还小,可能是因为成亲迟吧,大的也才十五,小的今年才八岁。

进了李沐河家的大门,一眼就瞧见宽敞的庭院,已经围着院子盖的几间大瓦房,加起来怕是有七八间之多,看来李沐河真得了不少的产业,否则哪会盖得起这样的大瓦房。

院子里一侧房屋门前围着不少人,好些都是李家这边的亲戚,麦芽并不认得,只看见有个跟李德中有三分相似的中年男子朝他们走过来。当初麦芽跟李元青成亲时,李沐河有事耽搁了没去,让他媳妇去的。后来也不怎么来往,他自是认不得麦芽,听看着走在李元青身边的女娃,猜测她可能就是李氏的儿媳妇,“这就是麦芽吧!”

“是呢,”李氏也忙给麦芽介绍,“麦芽啊,他是元青的小叔,快叫人。”

麦芽乖巧的叫了他一声,出了门,嘴巴就得放甜,才不会叫人说你拿架子,这一点,她比谁都懂。

李沐河看见李元青怀里抱着的小娃,笑呵呵的看了又看。李氏担心李老太公的安危,便让他先带着进屋去看看。

临近那间屋子,就有股子浓烈的药味传出来,屋子门口还摆着个火盆,不过那火盆没点上,只在一旁烧着些东西,大概是薰药之类的。

一路走过来,有些人李氏也不认得,很多年没走动了,人长着长着也就变了。李沐河一边带着他们进屋,一边给他们介绍谁是谁,不是哪家的姑姑,就是哪家的表叔,或是表亲的奶奶爷爷之类的,名目众多,看的麦芽眼都花了。

好不容易进了屋子,看见那平躺在床上,气息微弱的老人。

先前麦芽成亲时,还请了李太公去,那时看他身体还硬朗的很,没想到,不过才一年多而已,那时精神抖擞的老人,此时却是这样的一副模样,脸颊消瘦,身形瘦成一成骨头了。躺在那里,眼睛半睁着。李元青跟他说话,也没有动静,连眼珠子也不会转动了。

李氏看了一会,便走到一边抹眼泪,顺便询问李沐河,老太公的病情,以及有没有找大夫看过。

李沐河毕竟是跟着老太公最久的孩子,跟太公感情最深,一提起老父亲的病,他又是叹气,又是自责的道:“先前都还好好的,吃的也好,睡的也好,就是不知怎么了,前一刻还好端端的跟门口的邻家讲话,后一刻就倒在地上不醒人事了,郎中自然是请了的,可接连看了两位郎中,都说老人家血气上头,已经堵了七窍,救不回来了,也就是随时咽气的事,别的办法也没有,只能干等着了。”

李氏听着就想哭,“这可咋办哪,咱们难道就看着他走吗?”

李德中烧完东西进来,道:“年纪大了,要走了,咱们能有什么办法呢,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么大年纪,也算是喜丧了,就该往喜丧办,让他老人家走的安生些!”

李沐河直点头,“大哥说的是,我爹也算是有福了,连重孙子都有了,这会孩子们也都在跟前侍候着他,也没啥可遗憾的,就让他安安静静的走吧!”

麦芽把牛牛从李元青手里接过来,站到一边去了。以她的猜测,李太公是脑溢血或是脑梗塞上来了,这病说来就来,又快又难=、/以医治,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根本没法治。

李沐河看牛牛还在睡,外面又挺冷的,便让她带着牛牛先去休息,家里的屋子都收拾出来了,他顺手指了一间,让李元青带着他们过去。

李和帮着把马车上的东西搬下来,送到那间屋子去了。

李氏也点了盏油灯过来,一看这屋子,还算不错,炕上收拾的很干净,就是被子旧了些,里面堆着些农具用品。

麦芽让李和把小床搁在炕上,先把牛牛安顿好了再说,他们这些大人都好办。

李氏不放心外面,坐了一会便出去了,屋子里只留下麦芽跟李元青。

看麦芽神色疲惫,李元青很是心疼,他把被子铺好之后,说道:“你带着牛牛先睡,今晚不用你守着,有我跟娘在那边就行了,有事我再叫你。”

麦芽倒是不晕车,可就是一路被颠狠了,这会只觉着胃里翻腾不已,浑身也都快颠散架了,真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嗯,那我先睡一会,你待会出去多穿件厚衣服,给娘也带一件,夜里冷,你们守着的时候不防升堆火。”

“嗳,守的人多,不会冷的,”李元青嘴上这么说,但还是去找了件棉背心,“我出去了,门给你从外面带上,我就在院子里,有啥事叫我就成。”

麦芽轻轻点头,看着他退出门外,听到门外落锁的声音后才转过脸,看着陌生的屋子,陌生的环境,若不是牛牛就在身边,她肯定要不习惯。

想着这被子也不知是谁睡过的,也不知洗了没有,她便只脱了外衣睡觉,油灯也不敢吹灭,这环境不熟悉,若是吹灭了油灯,可真成真眼瞎了。

即使躺下了,她也没睡踏实,外面那么多人声,脚步声的,哪能睡的着。天还没亮,正当她想要起床出去看看时,猛然听见外面有哭声。

她依稀辨认,这是李氏的哭声。乡下的女人哭起丧来,那声音跟平时讲话时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像唱戏的,麦芽想着,那样的调调,要是让她哭,肯定学不来。

接着又有几人婆娘在哭了,此时天色隐约才露出一点点的红光,太阳还没露头,天也还没大亮,这哭声在黎明时分听来,格外的凄惨悲切。

麦芽心知肯定是李太公不行了,她赶紧爬起床,穿上衣服,牛牛还在睡着,她也不想把牛牛弄醒,正准备轻手轻脚的去开门,就听见门锁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

李元青从外面开了门进来,身上还着朝露跟烟火的味道。看着麦芽起来了,他只道:“你先别急,把衣服穿好了再说,待会出去的时候,把这个蒙上吧!”

麦芽看清他递过来的,是一件白布。按着风俗,老人去世,晚辈都要披麻戴孝,不过披麻戴孝是亡者的儿子,他们这些做孙子孙媳妇的,只要披一块白麻布也就是了。

看见这白布,麦芽心里一沉,试探着问道:“太公走了吗?”

李元青点点头,脸上有难掩的哀沉之色,“嗯,他走的时候没啥痛苦,睁开眼睛,看见我们都在跟前,脸上还带着笑,然后闭上了眼睛,也算是走的很安详了吧!”

麦芽接过他递来的白布,也没再说话。怎么说呢!李太公年纪也大了,说句不好听的,活的也够本了。别人不知道脑溢血的病症,她可知道,就是缓过劲来了,轻者偏瘫,重者卧床不起,到时大小便都在床上,非得有人伺候不可。那种生不如死的日子,还不如眼睛一闭,去了了事。

光想着这些事,麦芽脑子还朦朦的,但是一道闪光从她脑子里飞过。对哦,她差点都给忘了,自己也是魂魄穿来的,如果没有这具身体,她现在可能就是个孤魂野鬼。现在的情景,只能算是鸠占鹊巢,如果哪天要把她的魂魄收回去,那这一世的所有经历过的事,是不是都成了幻影一场了?

麦芽越想越害怕,站在那不声不响。李元青看着她的异样,走过来抱住她,以自己的体温温暖她,“你别怕,太公没有带着遗憾走,他走的安心,咱们这是喜丧,你出去瞧瞧就知道了,门外都挂着红布,并没有挂白布呢,你今儿啥事也不用干,只管看着孩子就成了,准备丧宴的事有几个婶娘,这个李家村有很多跟我们一家的叔叔婶子,有她们在,你只管抱着牛牛,别让他到处乱跑。”

麦芽把头靠在他肩上,微微点头,眼神浮在虚空里,久久没有落下地。谁又能知道她的担心,她的惶恐不安。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李沐河家的院子也渐渐聚集了不少人。

麦芽一直待在屋子里,等到牛牛睡醒,把了尿,穿好衣服,又把昨晚睡的床铺整理干净,这才出了屋门。

昨晚进来的时候匆匆忙忙,加上天又黑,她也没仔细瞧李沐河家的屋子。但这会也瞧不出本来的样子了,正屋的廊檐下,挂着长长的白布,只有厨房跟她住的屋檐下,挂着一小块红布。

李太公的遗体就摆在堂屋的地上,头对着门口,脚朝里面,头前摆着一碗香油灯,一碗白米饭,上面搁着两个熟鸡蛋,中间用筷子穿插而过,直插入碗里。太公的遗体下面铺着被褥,被褥下面垫着稻草。李氏跟李和娘就坐在李太公遗体的旁边,头上也蒙着白布,看不清脸色。

当初村长纪安山去世的时候,她是见过办丧事的场面,可跟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

李和就坐在廊檐旁边,一个炭火盆边上,里面插着香烛。

看见麦芽抱着牛牛过来,李和站起来,眼睛微红的对她道:“带着牛牛去磕个头吧!”

旁边好几个婆娘也猜到麦芽不懂礼,便也催她戴上白布去磕头。

麦芽知道这是礼,非行不可,便抱着牛牛走到门前铺着稻草的台阶,跪在那稻草上,她把牛牛放在一边,自己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

随着她磕头而来的,还有堂屋里李氏跟李和娘的哭声。

麦芽站起来抱着牛牛闪到一边去了,牛牛不明所以,懵懂的看着陌生的院子,有些搞不清状况。好几个围观的年轻婆娘看着牛牛可爱,都过来逗逗他,伸手要讨他过来抱抱。

牛牛哪里肯干,把头一扭,根本不理她们。麦芽歉意的笑道:“这孩子认生,一早醒来便到了这里,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呢!”

有个脸上长满雀斑的妇人走过来,她腰上系着围裙,看见麦芽,双眼都要放光了,“你是麦芽吧?我是李远他娘,经常听我家林翠提起你,说起来,我可真要好好谢谢你,要不是你给了他们在客栈做工的机会,我家李远现在还在家里种地呢!”

麦芽在心里哦了一声,当初林翠成亲时,她也没能来送亲,自然也没见过李远的爹娘,算起来李远跟李和是表亲,也应该算是李元青的表亲了,可是因为李远跟李和家住的比较近,两人从小在一块来往,感情自然来的深厚些。

李远娘是个矮胖的妇人,加上一脸的雀斑,实在算不得好看,不过这长相在乡下的妇人中间,也属正常。

麦芽笑道:“婶子,你可别这么说,我还得要多谢他俩呢,要不是他俩帮着看店,就我跟元青两个哪忙的过来,他们付出劳动,我会月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没啥好谢的。”

李远娘在围裙上擦着手,听她这样讲,禁不住对身边的几个婆娘夸赞道:“瞧这丫头多会说话,不愧是做生意的人哟!”

那几个婆娘一听麦芽家开了客栈,都纷纷对她投来羡慕加钦佩的目光。

这个夸她能干,那个夸李氏有福,娶回这么能干又漂亮的儿媳妇。这一大串的赞美声,却让麦芽听的头皮发麻,而且她们讲话的声音都太大了,震得她脑子嗡嗡的。

乘着没人注意,她抱着牛牛又溜回屋子了。大门外也不想去,谁都不认识,去了又能干嘛呢!

李氏这会只顾着哭丧,不是她伤心过度,是非得有人坐在那哭不可。李元青的小婶娘,也就是李沐河的媳妇,也忙的不可开交,这是她的家,来了奔丧的客人,给人端茶送水啥的,都得她安排人干。还得备下午饭,不能叫人空着肚子来,空着肚子走。

作为主家,这是必要的礼节。

李远很快也赶回来了,但林翠没回,冬冬太小了,一路颠簸受不了,再者说,他太小,来这儿不好。所谓的不好,是对冬冬本身不好。牛牛是没办法,不得不来,算起来,也是太公唯一的重孙呢,不来哪行。

李远先对着灵堂跪拜,三叩首,之后便拉着李元青,跟他讲了一会话。麦芽把牛牛放在炕上,拿了个小东西给他玩,安抚住他。这间屋子的窗户,是对着院子的。麦芽便把窗子开一条小缝,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

李元青跟李远讲了会话,便把他拉到麦芽所在的屋子。牛牛看见爹爹过来了,张开手臂,便要他抱,“爹……”

李元青上前亲了亲他的小脸,歉意道:“儿子对不住啊,爹爹现在有事,不能抱你,你要乖乖的跟娘亲待在屋子里,知道不?”

牛牛才不管他有没有事,见他凑过来了,攀着他的手臂就站了起来,双手搂着他的脖子,再不肯撒手了。

李元青抱着他软软的小身子,怜爱不已,摸摸他的小脸蛋,又摸摸他的脑袋。

李远笑道:“牛牛怕是在屋里待的闷了,不如我带他出去转转,毕竟还是小孩子,总在这里待着,无事可干,自然是急的。”

麦芽摇头,“他哪里是急,是饿的,从早上醒来到现在,啥也没吃,以往在家里,这个时间,他早都吃饱饱的了。”

李元青闻言,转过头来看着牛牛,好笑的问道:“儿子啊,告诉老爹,你是不是饿了,是不是想吃包包啊?”

他前面讲的话,牛牛是听不懂的,但听到包包两个字,赶忙跟着他学,附和着道:“包包……包包……”边说还边流口水,看样子是真饿坏了。

李远想着麦芽在这儿人生地不熟读,便道:“你们在这儿坐着吧,外面人多,我去给你们拿些早饭过来,等吃过了,让元青带你们到外面去转转吧,我们村虽然不富裕,可还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他转身出屋子了。

麦芽乘着机会,叮嘱李元青,“过一会你去看看牛牛他奶奶,总这样哭,会把身子哭坏的,要不拉她出来吃些东西。”李氏跟李和娘从早上就一直坐在那哭丧,每来一个拜祭的客人,都得哭一哭,可老这样哭,很伤人的。

李元青点头,“再等一会吧,现在来了好多同村的人,正是人多的时候,这个时候她不能出来,等到中午开饭的时候还差不多,那间堂屋,你带着牛牛千万别进去,免得牛牛害怕,要么过会到外面转转,总之别到堂屋去。”

想着堂屋里躺着一具遗体,不说还没事,一说起来,倒是真挺瘆人的。先前站在廊檐下拜祭时,她曾偷偷看了一眼,李太公穿着寿衣。这寿衣跟平日里穿着的衣服不一样,有些像唱戏人穿的戏装,绿色的底子,连鞋跟帽子也是一样的绿色。太公脸上蒙着一张黄纸,有些胆子大的拜祭者,都会去掀开黄纸,瞻仰下亡者的仪容。麦芽是不敢的,打死也不敢。

想到堂屋里的场景,麦芽觉得后背凉凉的,“这我知道,可是这样的拜祭要持续几天哪?不会真是三天吧?”把遗体停在家里三天,半夜三更的,她都不敢睡觉了。

“怕是不用三天,刚才来了个长者,说太公这是喜丧,今天算一天,明天是吉日,最好是赶在明日午时前下葬,小叔说下午去找抬棺的人,等找着了,明日一早入殓,正午之前下葬,等下了葬,咱们就能回去了。”

麦芽仔细想了想,他们原本是想着回县城的,可这样一耽搁,如果先回榆树村再回县城,来回一绕,时间可就长了,“要不咱们从这里直接回县城吧,反正客栈里也有咱们的东西,家里的东西就在家里放着,哦不对,那娘怎么办?”

李元青道:“家里的牲口差不多也处理完了,那便把娘一并带上,一起去客栈,等回头把年货置办好了,我再单独送她回去就是,咱家有马车,来回也方便。”

麦芽思量一番,觉得这是目前最快最方便的法子了。

正说着话时,李远端着大碗进来了,“厨房里摆的都是猪肉,早上现杀的,我找了半天,才找到也是刚刚煮出来的鸡蛋,顺便弄了些红糖过来,看看行不?”

麦芽把碗接过来,一看碗里净装着七个鸡蛋,“这么多鸡蛋,我们俩哪吃的完。”

李远笑呵呵的道:“吃不完就搁在一边,等回头饿了再吃,我看厨房里忙的很,还得在院子里架两口大锅,中午一时半会都吃不上吃呢,不多做准备哪行。”

麦芽一想也是,这里毕竟是乡下,不像在县城里,买个糕点,或是给牛牛下碗馄饨饺子,都能填饱肚子。在这里,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外人又进来好几个拜丧的人,李元青跟李远都得出去帮忙。

等到他们都走了,麦芽去把屋门关了,这才回到炕上给你牛牛剥鸡蛋吃,牛牛喜欢吃有味道的东西,好在有一碗糖水,否则他肯定吃不下去。

牛牛果真是饿了,除了蛋黄不肯吃外,接连吃了三个鸡蛋白。

随着中午的临近,院子里越发闹腾起来。不知从哪请来的厨子,还带着两个徒弟,三人在院子里,靠近厨房的一边,架起了土柴锅,用来烀整块的猪肉,猪蹄子。还有些刚宰杀的鸡鸭,看来荤菜不少,可就是不见有青菜,最多的是豆腐。现在是寒秋,又不是盛夏,除了小白菜跟香菜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可吃的青菜。

麦芽抱着牛牛站在厨子的边上,离他们有几米远的位子,看着他们动作利落的切菜,收拾鸡鸭鱼。按着乡下的标准来说,李家办丧宴,已经够体面的了,有这么多样的荤菜,要知道如今这个年代,还有许多人家,连白饭都吃不上的。

不过来拜祭的,也不能空手来,有钱的送几个丧礼钱,没钱的扯块白布,或是买些纸钱啥的,也算是一点心意的。

也有大户人家来送礼,送些纸人纸马,或是纸轿子,等到下葬的时候,一并烧了,给亡者下到地府用。

牛牛看着那几个厨子手不停的忙来忙去,大概是觉着好玩,他看的眼睛一眨不眨。那个年长的厨子,看牛牛长的白白净净,煞是可爱,便徒手抓了块烧好的肉,递给他,“来来,小娃儿,吃块肉吧?”

牛牛狐疑的盯着他,再看看他递过来的东西,可能是闻到香味了,便张开嘴接了。

看见牛牛接了肉,那老厨子很是高兴,直夸这孩子得人疼。

麦芽歉意的笑笑,“他哪里是可爱,就是嘴馋了些,看着你们烧的东西香呢!”

那老厨子听她夸自己烧的菜香,笑的更大声了。麦芽却慢慢往后退了退,不无尴尬的盯着他的双手,最终还是眼不见为净的,抱着牛牛跑到外面去了。

这些厨子长年给人家做宴席,红白喜事都做。因为是请来的厨子,所以主家对他们都十分恭敬,也因为如此,他们这些人总是拿着架子,把自己端的高高的。菜洗或不洗,洗几遍,那都是他们说了算,即使你在吃席的时候,吃到什么石头或是不干净的东西,也别觉着奇怪,更别去指责他们,只当没看见也就是了。

刚刚麦芽就看见他笑时,口水都喷到菜上去了。还有他那手,哎呀呀,不说也罢。

到了院外,麦芽赶忙把牛牛嘴里的肉抠出来,那肉熟没熟都不知道,哪能吃呢!牛牛正嚼的起劲,见娘亲硬是把嘴里的肉给掏出来了,老大不乐意,哼哼的抗议起来。

麦芽好笑着道:“等明儿咱们回了客栈,娘一定炖最软最嫩的红烧肉肉给你吃,现在就忍忍吧,知道不?”

李氏哭到下午的时候,嗓子都哭哑了,旁边的人都劝她俩别哭了,心意尽到就行了,没必要把自己哭坏。麦芽也进去劝了,她是把牛牛交给李元青抱着,自己一个人进去的。

第100章 自己的店面第31章 挣钱大计第55章 泡豇豆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105章 管好你婆娘!第94章 新花样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66章 替二妞看人第61章 啥叫红头巾?第113章 二妞成亲第116章 烘笋干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111章 看光光第163章 你要干啥?第112章 麻烦终得解第62章 摘果子第17章 来客了第33章 入伙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74章 要盖房了第84章 收稻子第184章 死人了第21章 难缠的舅妈第157章 皇上?第77章 炖老鳖第13章 送小龙虾第99章 看病第19章 辣味包子第184章 死人了第131章 别有一番深意第184章 死人了第142章 分红喽!第88章 辣白菜www.xianjie.me第55章 泡豇豆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68章 执着的谢文远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145章 饭熟了第56章 上集市第108章 丧礼第185章 如此负责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177章 招赘女婿第3章 来要账第140章 找抽的福婶第9章 人生第一桶金(四)第50章 两个淘气包第80章 去县衙第20章 黄豆香第168章 外卖第65章 批发卤肉第175章 菜园地第69章 杀鸡第94章 新花样第46章 灵感暴发第96章 板栗来了第72章 粉蒸鸭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183章 大杂烩第35章 找皮树叶第129章 糖饼第76章 望门楼子第135章 有喜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2章 看见不该看的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61章 啥叫红头巾?第107章 烀咸鹅第171章 洗澡澡第181章 又入深秋第166章 苦恋第108章 丧礼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165章 流血了第5章 麻辣小龙虾第137章 晒谷场第65章 批发卤肉第43章 豆腐脑第95章 就是心疼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169章 回家第106章 上山采药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63章 你要干啥?第35章 找皮树叶第47章 送面粉第19章 辣味包子第148章 该打第76章 望门楼子第122章 傻妞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175章 菜园地第96章 板栗来了第17章 来客了第100章 自己的店面第39章 田家二叔第178章 上刑
第100章 自己的店面第31章 挣钱大计第55章 泡豇豆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105章 管好你婆娘!第94章 新花样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66章 替二妞看人第61章 啥叫红头巾?第113章 二妞成亲第116章 烘笋干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111章 看光光第163章 你要干啥?第112章 麻烦终得解第62章 摘果子第17章 来客了第33章 入伙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74章 要盖房了第84章 收稻子第184章 死人了第21章 难缠的舅妈第157章 皇上?第77章 炖老鳖第13章 送小龙虾第99章 看病第19章 辣味包子第184章 死人了第131章 别有一番深意第184章 死人了第142章 分红喽!第88章 辣白菜www.xianjie.me第55章 泡豇豆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68章 执着的谢文远第8章 人生第一桶金(三)第145章 饭熟了第56章 上集市第108章 丧礼第185章 如此负责第147章 吓的半死第86章 田和菊的悲哀第177章 招赘女婿第3章 来要账第140章 找抽的福婶第9章 人生第一桶金(四)第50章 两个淘气包第80章 去县衙第20章 黄豆香第168章 外卖第65章 批发卤肉第175章 菜园地第69章 杀鸡第94章 新花样第46章 灵感暴发第96章 板栗来了第72章 粉蒸鸭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183章 大杂烩第35章 找皮树叶第129章 糖饼第76章 望门楼子第135章 有喜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2章 看见不该看的第16章 孵出小鸡仔第61章 啥叫红头巾?第107章 烀咸鹅第171章 洗澡澡第181章 又入深秋第166章 苦恋第108章 丧礼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165章 流血了第5章 麻辣小龙虾第137章 晒谷场第65章 批发卤肉第43章 豆腐脑第95章 就是心疼第143章 田氏住进陈家了第169章 回家第106章 上山采药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63章 你要干啥?第35章 找皮树叶第47章 送面粉第19章 辣味包子第148章 该打第76章 望门楼子第122章 傻妞第174章 来了大人物第175章 菜园地第96章 板栗来了第17章 来客了第100章 自己的店面第39章 田家二叔第178章 上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