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到1915年年中的时候,约翰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育上!

从欧洲赚到的海量黄金约翰并没有用来继续投资,因为亨特拉尔财团如今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他必须要给其他财团留出足够的出路。 所以大量的资金由亨特拉尔银行运作,一笔笔的从北美来到中国,投入到工业以及教育当中,其中教育的比例非常之高。

一所所的中小学,在更多的地方拔地而起!

在江浙地区使用了多年之久的中小学教材,除了国学之类的内容之外,获得了大多数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因此从1915年开始,北洋政府发布了一道命令,向全国推行亨特拉尔体系的中小学教材。而为了推广这些教材,约翰不顾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制定了一个为期五年,总投入高达一亿美元的庞大计划,准备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省份建成上千所中小学,并在各个省份的省会建成一个师范大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年的大计划——总计十五所医学院的大计划!

1914年3月,和历史上一模一样,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北京收购了协和医学堂,同年7月美国设计师柯立芝抵达北京,开始设计中西合璧的学校和医院建筑群。只不过和历史上稍有不同的是,或许是要湘雅医学院别苗头的意思,洛克菲勒的第一笔投资规模比同期增长了足足一倍之多!

1915年8月,卡内基基金会投资的卡内基大学在广州开建。这所历史上原本没有的医学院,因为卡内基的一个念头而投入了四百万美元的头期巨资,并且避开了亨特拉尔财团的江浙沪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北京,选择了中国的南方。

1915年9月,湘雅医学院新生开学季。

主持了又一届新生开学仪式之后,湘雅医学院的校长颜福庆向学校校董会提交了辞职申请,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奋斗了十年之久的长沙。

1915年10月,颜福庆就任亨特拉尔中国医学教育基金会会长一职。

1915年11月1日开始,用了三个月时间,颜福庆的脚步从广西南宁开始,到武汉、南昌、合肥、厦门、太原等,开始丈量几年前由约翰和容闳一起构造的医学院建设版图。学校的建设两年前已经全面铺开,大多数是专科学校的投入并不算大,但是为了组织足够的师资资源,颜福庆又在1916年2月回到了长沙,然后在3月到了上海,拜访众多美国留学归来的医师们……

在这个过程中,亨德拉尔制药和中华医学会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1913年,亨特拉尔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中国分公司成立。成立的第一年公司盈利一万美元不到,但是第二年这个数字暴增为13万美元,到了1915年年底的时候,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盈利已经突破了30万美元!

在中国这片地方,这个数字已经很庞大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中国现代医师数量不多,哪怕经过约翰这么多年的努力,也不过几万人而已,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城市,服务的对象也多是外国人和少数经济富裕的中国人而已。事实上,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大客户并不在中国,而是一海之隔的日本,而且每年的出口额都在疯狂的增加之中。

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几乎垄断了这些医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

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约翰持之以恒的留学生资助政策,导致了亨特拉尔系的医师数量多达上千人,而且由于压倒性的能力和素质,他们几乎就代表了这个时代现代医学的最高水平,这一点从日渐增多的学术论文上就能看出来了。相对于那些留日的医师们来说,亨特拉尔体系的医师和德国留学归来的医师们几乎是压倒性的。

实力上的强大,带来的是巨大的影响力。

德国系和美国系的医师们,几乎都是亨特拉尔制药和医疗器械的铁杆支持者,在他们的带动下,几乎全中国的医师们都没有了其他选择。

另一方面,中华医学会的推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伍连德和颜福庆的努力下,中华医学会在1914年初成立了。在两位医学巨头的号召下,各大城市的医师们纷纷加入了这个号召力巨大的组织。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加入中华医学会的医师数量就超过了五千人,而拥有了亨特拉尔制药二十年的股份分红权利,医学会自然也是拼命的为其进行着宣传……

除了投资制药公司和医学会,亨特拉尔财团还投资上百家现代医院。

或许用医院这个词并不是很准确,因为这些所谓的医院大多也只不过是一栋小楼,三五个医师而已,稍大一些也就是七八个人罢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小诊所似得医院存在,让现代医学开始慢慢在省会一级的城市开始推广开来。而且因为有着成熟的技术和模式,相对于当年举步维艰的颜福庆和胡美来说,他们的行医之路可就顺利多了。

在上百家“小诊所”铺开了路之后,南宁、南昌和合肥等地开始筹建可以容纳数十名医师的中等规模医院,而在南京、杭州、重庆和太原,一座规模仅次于湘雅医院的大型医院正在拔地而起!

五家顶级医学院和十所中型医学院的计划,正式开始了!

上千万美元的起步资金,被投入到这些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设之中,而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各省的地方政府也投入了相应的资金和地皮,进行全力支持。毕竟和湘雅签订的协议一样,亨特拉尔财团的所有投入将会在二十年后交付地方政府,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

除了亨特拉尔财团,没有人有这个实力和财力了。

要知道,除了建筑等初期投入之外,一所顶级医学院如湘雅和协和,光是器械设备的投入就是上百万美元,一般的医学院也要二三十万,至于说师资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也不小,而且还要一年年的持续下去!没有亨特拉尔财团的支持,光靠政府或者本地士绅的话,就算他们能够筹集到这一笔天文数字的资金,又上哪儿去找数量足够的教师?

以湘雅医学院为领头羊,亨特拉尔医学教育体系正式在中国生根发芽了。

从1915年到1919年,整整五年的时间,亨特拉尔财团用超过一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在中国长沙、南京、杭州、重庆和太原建成了五所顶级医学院,每年招收不到三百名八年制学生;而在南昌、南宁等地建成了十所小型的医学院,每年招收超过五百名三年制学生。而到这些学校转交给中国政府的时候,十五所学校的招生对象早已不仅仅是临床,包括了公共卫生、药学和护理等各个专业,每年毕业的人数突破了六千人……

第43章 莫大的荣幸第44章 兴趣第43章 规矩第41章 内容第2章 报纸第44章 准备完毕第40章 老牛吃嫩草第19章 海军部第22章 传染病学第43章 规矩第29章 愤怒第21章 条件第33章 让我们开始吧第7章 机会第7章 血战第50章 发表第十六章第10章 隐患第33章 让我们开始吧第23章 世界最早的检验室第47章 不是天才第49章 再访巴斯德第46章 又有意外?第31章 上海第1章 交易第44章 传奇之旅第6章 前夜第22章 东方快车第26章 拒绝第14章 必须给第9章 疫区第20章 世博会第29章 兴奋第21章 免除第22章 东方快车第5章 决定第17章 军方采购第24章 战争第十四章第16章 为难第55章 旗帜第11章 汉堡第13章 1913第46章 眼光第21章 成本第35章 无畏第41章 回报第43章 血库第3章 新家第18章 想做的,能做的第20章 噩耗第41章 1886第48章 引荐第八章第10章 发展第41章 护士服第22章 庞大工程第21章 三大发现第30章 时代的序幕第16章 无题第36章 转让第7章 机会第11章 汉堡第35章 基石第37章 清创术第41章 护士服第39章 博物馆第30章 美好的东西第7章 机会第19章 抉择第15章 最好的时代第20章 回信第31章 领事第38章 启动第58章 打算第19章 46第6章 伍德罗?威尔逊第12章 说服第3章 汉堡的坏消息第12章 具备第五十三章第3章 同意第16章 邀请第3章 新家第7章 无题第7章 机会第43章 规矩第43章 编辑的争论第45章 规矩第二十二章第41章 第一篇论文第六章第23章 竣工第25章 爆发第18章 条件第55章 占便宜第15章 瑟琳娜第6章 美元与电灯第23章 竣工第54章 拜耳
第43章 莫大的荣幸第44章 兴趣第43章 规矩第41章 内容第2章 报纸第44章 准备完毕第40章 老牛吃嫩草第19章 海军部第22章 传染病学第43章 规矩第29章 愤怒第21章 条件第33章 让我们开始吧第7章 机会第7章 血战第50章 发表第十六章第10章 隐患第33章 让我们开始吧第23章 世界最早的检验室第47章 不是天才第49章 再访巴斯德第46章 又有意外?第31章 上海第1章 交易第44章 传奇之旅第6章 前夜第22章 东方快车第26章 拒绝第14章 必须给第9章 疫区第20章 世博会第29章 兴奋第21章 免除第22章 东方快车第5章 决定第17章 军方采购第24章 战争第十四章第16章 为难第55章 旗帜第11章 汉堡第13章 1913第46章 眼光第21章 成本第35章 无畏第41章 回报第43章 血库第3章 新家第18章 想做的,能做的第20章 噩耗第41章 1886第48章 引荐第八章第10章 发展第41章 护士服第22章 庞大工程第21章 三大发现第30章 时代的序幕第16章 无题第36章 转让第7章 机会第11章 汉堡第35章 基石第37章 清创术第41章 护士服第39章 博物馆第30章 美好的东西第7章 机会第19章 抉择第15章 最好的时代第20章 回信第31章 领事第38章 启动第58章 打算第19章 46第6章 伍德罗?威尔逊第12章 说服第3章 汉堡的坏消息第12章 具备第五十三章第3章 同意第16章 邀请第3章 新家第7章 无题第7章 机会第43章 规矩第43章 编辑的争论第45章 规矩第二十二章第41章 第一篇论文第六章第23章 竣工第25章 爆发第18章 条件第55章 占便宜第15章 瑟琳娜第6章 美元与电灯第23章 竣工第54章 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