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美好的东西

送走了一脸凝重拿着报告的颜福庆,约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之中。

那份报告,颜福庆是第二个看到的人。

事实上在经过了那么久之后,整份报告的内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因为约翰整合了自己在过去三十年思考的结果,提出了和美国人那份报告完全不同的思路!

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把它推上精英教育的路子。

这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过程,但是美国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稳稳站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上,而且国家的财力、各大基金会的雄厚投入以及未来几十年飞速发展的国家实力,都是达成这一个目标的保证。即便如此,佛来克斯纳报告提出了之后,美国人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耗费了无数的美金才得以完成。

但是对于1910年的中国,这条路完全是条死路!

事实上,哪怕到了一百年后,约翰穿越而来的那个时代,中国也不可能将医学教育推到精英化的范畴之内。所以每年高考报考医学院的时候,唯有协和一家只有八年制临床专业,其他几家有招生八年制资格的院校,除了北医曾经一度这样之外,无不同时招收五年制的学生。协和是从洛克菲勒时代开始就是精英化教育,后世虽然三起三落,但是基本理念并没有改变过而。北医虽然有一段时间只招收八年制,但是因为实力、经验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最后又重启了五年制的招生计划。

五年制,才是中国医学教育的主流。

只不过和欧美各国成熟的医学教育体系不同,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咋一看杂乱异常,有最顶级的八年制,全国仅有十所左右的学校可以招生,其次是七年制,各省的顶尖医学院校也有这个资格,接下来是五年制本科以及三年制专科。另外,某些院校还搞了一些“特色”,出来了六年制之类的学制。

五花八门的学制,适应的是中国的医学教育现状,说白了就是国情!

说到底医学教育的投入还是太大了,基础阶段的课程需要设施完善的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和其他耗材,还需要大量的人类尸体;而到了临床的阶段,需要的是拥有教学实力的附属医院或者教学医院。当然最重要的是,是需要足够数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些条件,尤其是最后一条,哪怕一百年后的中国也不可能有!

哪怕医学教育发达如美国人,自己培养的医学生也不能满足需要,每年只能培养出万把名医学博士,大量的缺口需要用其他国家的医学院毕业生来填充。上辈子约翰就有不少同学放弃国内的工作,跑去考usmle,然后到美国去参加住院医师培训。而且据他所知,中国人的数量还算是非常少的,最多的是印度人和菲律宾人,他们撑起了美国医院的一小片天空……

但是对于未来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对于医疗资源的渴望却是非常急迫!

十几亿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而之前长时间的欠账让中国的医生数量远远不足,护士人数更是少得可怜。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去不起医院看不起病的情况虽然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是少数人了。

只不过……

因为发展的不均衡,大量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比如说北京一个城市的三甲医院数量高达八十所以上,所以北京的医院总是人满为患;而在各省内部,最优质的资源又集中在省会城市!这就造成了一种畸形的发展,大城市大医院越来越多,而且规模不断扩大,慢慢就造就了像华西、郑大一附院那样的怪物医院……

最终的结果,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到。

乡里面如果大家生了病,就会往县城跑,县城里如果看不了就去市里,市里看不了就去省里,省里如果还看不了或者技术不够好的话,全国人民的疑难杂症都去北京或者上海……

很多时候,所谓的地域之争就是这么来的。

大城市的居民理所当然的认为本地医疗资源是他们的,因此对看病难的问题牢骚满腹,但是对于那些辛苦跑到大城市看病的人来说,同样是怨气十足:谁愿意跑这么远看病?你北京上海把最优秀的医师们都搜罗来了,我们不来这里去哪里?

医疗资源的集中,只是未来中国各类问题的一个缩影而已。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在未来一百年后的中国,想要执行和美国一样的医学精英教育是不可能的。哪怕国家愿意投入巨资去改善,但是师资力量的匮乏等问题也无法解决,这只能通过某些政策来慢慢改善,比如说执业医师的准入制度,后来已经取消了中职学生的资格,把临床医师的最低学历提高到了专科层次,而且专科生的就业也异常艰难;另外的话,就是通过规范化培训的方式提高医学生的质量……

所以说医学教育的改革,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哪怕因为看病难、看病贵等各种问题,政府饱受社会各界的抨击,甚至一度黑化医生的事情层出不穷,但是中国政府也只能徐徐图之。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医疗资源的缺口又大的惊人,政府也只能是一步步的改善,拼命的增加医学院校的数量,高职纷纷开设护理专业,原本的医专不少升级到本科……

一时间,约翰的心头万念纷飞,陷入了沉思之中。

上辈子当医生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要满腹委屈,比如说看病难的问题,比如说门诊得不到认真对待的问题,比如说红包的问题,比如说回扣的问题等等。

事实上,医院没有外面想象的那么黑暗。

比如说门诊的问题,一个医生半天要接待几十个病人,怎么可能一一详细给诊治?再比如说乱收费的问题,做个阑尾炎手术国家的收费标准只有几百块,不从其他各个细节上找补医院岂不是亏死?

当然,约翰也不是在为医院洗白。

红包、回扣什么的,医生不负责任什么的,乱开检查或者药物什么的,现实中都是存在的,而且也相当的普遍。只不过约翰同时也知道,这些东西并不简简单单是医师的问题,其实牵扯到各个方面,如果要说的话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

“我……我能改变这些么?”

一时间,约翰的心情突然变得惶恐了起来。

有了上一辈子的记忆,又有了这一辈子的能力之后,约翰一度曾经想把美国的医学教育照搬到中国来。直到年龄越大,见得越多,他越来越觉得这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看到那份报告之后,他改变了想法!

现在的中国医学教育,其实就是一张白纸。

虽然已经有很多国家进入其中,在中国开办了多所医学院,但是约翰自信只要他愿意加入其中的话,很快就能把所有的声音统一起来。他相信,中国的医学史上将不会在出现所谓的英美系,也不会有所谓的德日系,只会有一个亨特拉尔系!

但是……

一想到他要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医学教育未来,而且是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约翰心中的不安就像是雨后的春笋一样,怎么也压不下去了。未来一个国家要花费几十年时间去改变的事情,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吗?

万一……

要是失败了呢?

如果是在美国,约翰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哪怕重生后已经在那里呆了三十年,约翰依然没有对那个国家产生什么归属感。

但是现在,约翰面对的是中国!

可以说前面几十年的准备,约翰所做的一切有一大半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回到这里!而真正到了这个时候,约翰心中却突然产生了这么一种惶恐的感觉……

“不!我必须做到!”

短短几秒钟之后,约翰的牙一咬,表情重新变得坚毅了起来!

失败?

未来几十年中国的一切在心中缓缓流过,约翰的眼中频繁闪烁着精光!

无论自己还是这个国家,失败又有什么可怕的?

如今辛亥革命已经成功,最大的绊脚石已经被踢开,中国即将迎来的是一个封闭与进步疯狂交锋的时代,也正好是约翰最好的机会!无论结果如何,他一定要给未来留下一些东西,一些让未来的人们更加美好的东西……(。)

第16章 临床边第4章 最优秀的第8章 危机第10章 基础培训第45章 唐突第29章 大萧条第35章 开玩笑?第23章 最好的那一个第4章 不锈钢第26章 女孩儿们第56章 招揽第11章 未雨绸缪第23章 作用第四十章第51章 无题第6章 拖拉机第31章 上海第6章 新工厂第24章 交换第76章 决定第10章 X线第10章 干了那杯霍乱的权威第10章 老友第2章 是时候了第39章 危机第36章 巅峰第10章 危急第33章 挖人第58章 一言为定第28章 大神第八章第13章 第一第19章 电力公司上市第三十五章第25章 浪潮第25章 高昂的收费第二章第64章 奥斯勒和凯利第17章 会长第1章 冠军第28章 布里斯特夫人第43章 规矩第4章 麻烦第11章 亨特拉尔先生第14章 进入病房第39章 计划第38章 激励第16章 又见卡内基第二十一章第36章 转让第三十五章第62章 负担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30章 扭转第39章 般配第20章 统一第37章 伙伴第12章 摩托罗拉第47章 橡胶第15章 来客第33章 访客第36章 勃朗宁第30章 出版第23章 重要决定第16章 为难第29章 各方反应第44章 访客第29章 不爽第28章 打算第24章 战争第36章 手术与想法第6章 美元与电灯第46章 眼光第29章 兴奋第35章 开玩笑?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11章 未雨绸缪第52章 投资未来第28章 奥地利第21章 三大发现第56章 提前的计划第28章 投资第26章 争论第30章 目标第48章 比赛第19章 海军部第4章 枪手第42章 因地制宜第四十七章第24章 它不叫阿司匹林第9章 伦琴第38章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第9章 布局第60章 声名鹊起第19章 新药上市第54章 拜耳第10章 样品第19章 新药上市第三章第10章 大事
第16章 临床边第4章 最优秀的第8章 危机第10章 基础培训第45章 唐突第29章 大萧条第35章 开玩笑?第23章 最好的那一个第4章 不锈钢第26章 女孩儿们第56章 招揽第11章 未雨绸缪第23章 作用第四十章第51章 无题第6章 拖拉机第31章 上海第6章 新工厂第24章 交换第76章 决定第10章 X线第10章 干了那杯霍乱的权威第10章 老友第2章 是时候了第39章 危机第36章 巅峰第10章 危急第33章 挖人第58章 一言为定第28章 大神第八章第13章 第一第19章 电力公司上市第三十五章第25章 浪潮第25章 高昂的收费第二章第64章 奥斯勒和凯利第17章 会长第1章 冠军第28章 布里斯特夫人第43章 规矩第4章 麻烦第11章 亨特拉尔先生第14章 进入病房第39章 计划第38章 激励第16章 又见卡内基第二十一章第36章 转让第三十五章第62章 负担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30章 扭转第39章 般配第20章 统一第37章 伙伴第12章 摩托罗拉第47章 橡胶第15章 来客第33章 访客第36章 勃朗宁第30章 出版第23章 重要决定第16章 为难第29章 各方反应第44章 访客第29章 不爽第28章 打算第24章 战争第36章 手术与想法第6章 美元与电灯第46章 眼光第29章 兴奋第35章 开玩笑?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11章 未雨绸缪第52章 投资未来第28章 奥地利第21章 三大发现第56章 提前的计划第28章 投资第26章 争论第30章 目标第48章 比赛第19章 海军部第4章 枪手第42章 因地制宜第四十七章第24章 它不叫阿司匹林第9章 伦琴第38章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第9章 布局第60章 声名鹊起第19章 新药上市第54章 拜耳第10章 样品第19章 新药上市第三章第10章 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