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用

1921年5月初,安娜公主号抵达了中国上海。

这艘刚刚投入使用不过三年的邮轮,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容纳乘客最多的邮轮,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客轮之冠!这是在夺得世界最大的海运公司头衔,并且规模超过了第二名和第三名总和之后,亨特拉尔海运委托亨特拉尔造船厂打造的一艘巨型邮轮。

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安娜公主号的票价却不是很高。

原本按照亨特拉尔海运的打算,这样的邮轮必须是最豪华的,而且最好是运行在大西洋上。但是在约翰的亲自干涉下他们放弃了这个打算,下海之后就一直运营在太平洋,跑旧金山到上海这条航线,当然也会在日本、菲律宾等地停靠。这样的情况下,这艘邮轮并没有走高端路线,价格非常的亲民。

约翰和两位朋友,乘坐的就是这艘邮轮。

按照亨特拉尔海运的安排,既然是自家的大boss要出行,那肯定是要派出一艘豪华邮轮,就算是用安娜公主号的话,也应该拒绝所有其他的乘客,专门为老板服务才行。但是约翰却不希望如此的浪费,最终只占了邮轮所有的头等舱。而随行的是一支极为庞大的队伍。光是约翰?亨特拉尔一个人,就有一名管家,两名司机,两名随行厨师,四名女仆,四个秘书,和超过三十名保镖……

5月4号,邮轮抵达上海码头。

包括上海市长,江浙两省省长,中央政府一位副总统、工业部长、教育部长、财政部长、外交部长等数十名军政要员,以及全国医学界、工业界、科技界、工商界代表六百余人齐聚码头,欢迎安娜公主号的到来。与此同时,为了迎接中国最亲密的朋友,上海市政府甚至不惜暂停了其他所有轮船的出入港口,专门为安娜公主号空出了半天的时间!

这种礼遇,几乎是空前的!

在刚刚过去不到两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在约翰的帮助下获得了莫大的利益。因为亨特拉尔银行的大规模低息贷款,政府和民间都有了相对充裕的资金,而洋行则是保证他们的产品可以在列强那里卖上一个好价格。比如说汉冶萍的钢铁,原本历史上因为定价权一直不在手上,一直到战争末期才开始涨价,活活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这个世界汉冶萍的产品一直都和美国本土的价格保持一致,五年下来已经有了非常庞大的积累……

就连参战这一回事儿,也被很多人暗暗感激不已。

虽然因为欧洲战场伤亡了数十万人,但是中国却得到了八十万经过战争考验的精锐以及大批不花钱的先进武器,而且也培养出了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这对中国来说是难以估量的财富。而且更重要的是,借着这次参战的机会,中国也获得了协约国列强们的“友谊”。谁都知道这种友谊有多么不靠谱,但是当巴黎和会上日本人在对华问题上频频碰壁,当中国和苏维埃俄国的合约第一时间获得各国承认,当各国纷纷放弃在华特权和租界,并且开始送回关税权的时候,这一切都已经值得了。

所有的这一切,亨特拉尔财团居功至伟。

所以当约翰?亨特拉尔先生要来中国的消息传到中国之后,无数人都为之躁动了起来。亨特拉尔系的人们自不必说,从中央到上海的各级政府也是高度重视,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和世界第一富豪亲近的好机会——按照不久前报纸上的说法,借着这次世纪大战的机会,亨特拉尔先生已经确定了第一富豪的名头,据说光是银行里的现金就够中国政府借上几十年……

……

一周后,上海。

“这些天感觉如何?”

在自家别墅的大厅中,约翰笑眯眯的开口问道。

“还不错。”

耸了耸肩,小摩根微微一笑道:“大多数工厂的设备看起来都像是二手货,但是产品的质量还不错,尤其让我惊讶的是你们竟然在这里也建起了流水线!呵呵,那些工人的素质也非常棒,并不比美国的差。”

“哈哈,那可都是经过培训的!”

哈哈一笑,约翰也略有些得意的点头道;“要么就是毕业于我们旗下的技工学校,要么就是从欧洲归来,技术上肯定是没的说……这种人,现在在中国有四百万,十年后很可能会突破一千万人!”

“喔,这可是了不起的数量。”

听约翰这么一说,小洛克菲勒也来了兴致。

对于他们这些大资本家们来说,资金和设备从来都不是问题,在意的无非就是人手和市场。如果在美国的话也没问题,但是在中国就比较困难了。原本在这个时代,中国也就是几十万产业工人,工厂数量更是只有一千多家。但是有了约翰的插手,二三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之下,如今中国的工人数量已经超过了五百万,硬生生的翻了十倍,工厂数量更是超过了两万家!

相对于后世这个数字很小,但是对于1921的中国来说已经很庞大了。

小摩根和小洛克菲勒当然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小摩根看着约翰意味深长的笑道:“亨特拉尔先生,只有亲自来到了中国这个地方,才明白您这些年在这里到底投入了多少啊……”

“呵呵,谢谢。”

轻轻一笑,约翰淡然的点了点头。事实上没有谁比他更加清楚,这些年自己到底投入了多少了。

用数字对比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简单的。

比如说工业,在原本的历史上,中国一战期间新开设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包括矿场)共379家,资本额8580万元。但是在这个世界,光是亨特拉尔银行直接投资就高达一亿一千万美元,相当于将近三亿元,加上国内民族资本的话将会超过四亿元!

比如说土地,现在整个上海谁不知道亨特拉尔先生是最大的地主?稍微好点儿的地段几乎都是亨特拉尔银行和洋行的地盘,这些年持续买下的土地几乎占了整个城市的十分之一!而且在江浙地区土地储备更多,大多都被租给了那些留学生们创业,每年只收一些象征性的租金而已。

再比如说教育,几所综合大学和数量众多的医学院,现在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少数几家甚至已经开始招生。而作为亨特拉尔教育体系的嫡系,他们拥有着全中国乃至全亚洲最顶尖的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未来的发展几乎是注定了的。而数量更加庞大的技工学校、师范学校和中小学,则为这些现代“科学”大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约翰想要做的就是改变1949年前中国高等教育重文轻理的历史,所以这些学校基本都是以理工农医为根本,文科发展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这些数字,何止翻了一倍?

除了直接投资之外,亨特拉尔财团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引进技术,购买设备,培训工人,这些甚至比直接投资的作用更大!尤其是现在每年上万人的留学生们,更是中国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

而且……

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更大的作用,还体现在抵抗国外资本的侵略上面。如果没有他们插手,一战正好是日本资本大举入侵的时候,而战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正是因为亨特拉尔财团不计投入的狙击,日本人在一战中集中精力发展陆军,反而忽略了经济的发展,收获大大降低了。而中国参加欧战的胜利,也让他们收回了几乎所有的列强特权,而中国庞大的陆军也保证了他们未来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些投入,可不是光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对于两位“外人”约翰当然不会说的太明白,所以笑过之后约翰淡淡的说道:“先生们,这些天我们在江浙沪跑了那么多工厂,我想你们应该也了解的差不多了。我可以担保,中国这里不缺熟练工人,市场容量也足够巨大,欠缺的无非就是资本和技术罢了……相信我,在这里投资你们是不会亏本的!”

“哈哈哈……”

相互看了一眼之后,小摩根和小洛克菲勒同时大笑了起来。

如果说来之前两人还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这一个月之后他们已经确定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确实是个好地方。别的先不说,就是亨特拉尔先生列出的那些铁矿、油矿之类的矿产,以及未来庞大的铁路投资计划,就足以让他们下定决心了。

“先生,我有些奇怪。”

笑过之后,小摩根目光闪烁的问道:“以亨特拉尔财团如今的资本以及在中国的影响力,大可以自己吞下这些蛋糕,为什么……”

“先生们!”

不等小摩根把话说完,约翰就摆了摆手笑道:“我明白你们的顾虑,其实理由也很简单,一方面战争结束后亨特拉尔财团面临着一些困难,因此我现在需要盟友,而且是强有力的盟友,而另外一方面的话……”

说到这里的时候约翰顿了一顿,然后才微微一笑道:“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亨特拉尔财团对在中国发展这些普通工业没有什么兴趣,我们更看重的是教育和医疗产业……”

第12章 推荐第14章 焚烧第35章 筹备第11章 法案第9章 确认第2章 投资第44章 炼钢第44章 杀手锏第五十三章第20章 形势第26章 转让第二十二章第22章 越开越好第四章第32章 赠送第17章 达成合作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28章 大神第4章 不锈钢第35章 基石第34章 项链第30章 福尔摩斯?第13章 电池第27章 改良破宫产术第11章 亨特拉尔先生第29章 不爽第54章 拜耳第5章 毕业第二十一章第28章 觊觎者第69章 转向第13章 上市第42章 最重要的一步第3章 1916年年底第4章 不锈钢第30章 扭转第33章 重病第5章 惊喜的礼物第40章 疯狂第9章 疫区第7章 哈维?库欣第49章 第二篇论文第30章 放弃第23章 重要决定第28章 皇帝第十八章第二十二章第9章 流感第71章 放手去干吧第十三章第6章 新工厂第7章 大恐慌第28章 奥地利第34章 阿司匹林第41章 回报第32章 洛厄尔第22章 授权第37章 伙伴第31章 分拆第7章 征服蓝天第29章 兴奋第6章 非难第63章 巴尔的摩第4章 麻烦第63章 kky第38章 启动第24章 战争第19章 提前的一幕第3章 随后第63章 巴尔的摩第4章 大胆的想法第四十三章第十一章第6章 摩根第16章 好机会第33章 海德堡刚发现少了一章第54章 建一所医学院?第7章 哈维?库欣第17章 资助第11章 法案第18章 出处第44章 兴趣第13章 变革第38章 议定第49章 合作第2章 典礼第十三章第11章 怀疑第15章 青霉素与磺胺第二十六章第13章 要求第31章 医学第1章 黄金时代第4章 大胆的想法第18章 开始第67章 外科医师的新形象第8章 分院第36章 准备
第12章 推荐第14章 焚烧第35章 筹备第11章 法案第9章 确认第2章 投资第44章 炼钢第44章 杀手锏第五十三章第20章 形势第26章 转让第二十二章第22章 越开越好第四章第32章 赠送第17章 达成合作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28章 大神第4章 不锈钢第35章 基石第34章 项链第30章 福尔摩斯?第13章 电池第27章 改良破宫产术第11章 亨特拉尔先生第29章 不爽第54章 拜耳第5章 毕业第二十一章第28章 觊觎者第69章 转向第13章 上市第42章 最重要的一步第3章 1916年年底第4章 不锈钢第30章 扭转第33章 重病第5章 惊喜的礼物第40章 疯狂第9章 疫区第7章 哈维?库欣第49章 第二篇论文第30章 放弃第23章 重要决定第28章 皇帝第十八章第二十二章第9章 流感第71章 放手去干吧第十三章第6章 新工厂第7章 大恐慌第28章 奥地利第34章 阿司匹林第41章 回报第32章 洛厄尔第22章 授权第37章 伙伴第31章 分拆第7章 征服蓝天第29章 兴奋第6章 非难第63章 巴尔的摩第4章 麻烦第63章 kky第38章 启动第24章 战争第19章 提前的一幕第3章 随后第63章 巴尔的摩第4章 大胆的想法第四十三章第十一章第6章 摩根第16章 好机会第33章 海德堡刚发现少了一章第54章 建一所医学院?第7章 哈维?库欣第17章 资助第11章 法案第18章 出处第44章 兴趣第13章 变革第38章 议定第49章 合作第2章 典礼第十三章第11章 怀疑第15章 青霉素与磺胺第二十六章第13章 要求第31章 医学第1章 黄金时代第4章 大胆的想法第18章 开始第67章 外科医师的新形象第8章 分院第36章 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