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合约

1920年2月14日,国际联盟成立。

同日凡尔赛合约签订,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了。

但是在十天之后,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加入国际联盟的提案,而和美国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中国随后也拒绝加入中国联盟,选择了和美国坚定的站在一起。这个决定在国内无疑引起了哗然一片,但是在权威越来越重的政府弹压之下,些许的反对声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中国人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北方!

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也不远了,很多人都已经预见到了北方即将到来的一场大战!所以在二月底的时候,十五万军队抵达了中亚,和另外二十多万大军一起,与高尔察克的十八万大军组建了最强硬的军队!

无数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抵了中亚。

于是在几乎全世界的目光注视下,1920年3月20日,苏维埃红军向中国人和高尔察克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六十万红军如潮水一般涌向中国人的阵地,而在这道洪流之中,甚至出现了六十辆性能不弱的坦克!

上百万大军,在别拉亚河畔发生了剧烈的碰撞!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半月,当中国人打光了一百二十万发炮弹,损失了三百七十辆坦克和一百一十七架飞机之后,损失惨重的苏维埃红军终于崩溃了。同样损失惨重的中国人和高尔察克军,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反击,三十六万大军在六百门大炮,三百架飞机和两百四十辆坦克的掩护下,想苏维埃红军发动了全面进攻!

再严苛的红军军官,也无法阻止士兵们崩溃了。

就像是赶鸭子一样,中国人和高尔察克军赶着苏维埃红军一路向西,两百公里后才停下了脚步。在欧美各国支持下,中国干涉俄国革命的最后一场大战终于结束了。

损失惨重的双方,都无力再把战争进行下去了。

先后有八十五万红军走进了战场,最终苏维埃收拢起来的却只有区区十一万人,其中三十一万人伤亡,三十四万人被俘,还有将近十万不知所踪——他们大多数怀着对战争的恐惧,同时又难以忍受苏维埃政府严苛的共产主义制度,悄悄地逃走了。

五万中国军人,埋骨他乡。

除了五万阵亡之外,还有十三万人受伤,中国的伤亡人数也达到十八万人。反而因为实力弱小一直在打酱油的高尔察克军损失很小,伤亡人数只有两万不到。

这一战,最终成为了压垮苏维埃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济早已经濒临崩溃的苏维埃乱了,原本就对和中国人大战持反对态度的一方强硬了起来,列宁开始清洗那些反对的势力。而国内原本糟糕的农业生产也崩溃了,大批的军队和人民陷入了饥饿之中,甚至有很多忍耐不下去的农民揭竿而起,真正开始动摇苏维埃的统治。

高尔察克和邓妮金等白军势力,更是趁机开始了反攻!

在这个危机时刻,列宁终于展现了他革命导师的魄力,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肃清活动,瞬间便掌控了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随后他第一时间宣布向中国派出全权特使,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和中国人的战争——他知道苏维埃的主要敌人是谁,同样也知道只要中国人不撤出俄国,苏维埃就不可能赢得这个国家!

1920年6月11日,中国和苏维埃俄国签订了停火协议。

两国的边界线回到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候,中国人则撤出所有在俄国的军队,俄国人保证不再因为边界问题向中国发难。除了高尔察克等白军和失望的英法美等国之外,中国人和俄国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一方夺回了自己的土地,另一方则收获了希望。

对于英法美等国的质问,段祺瑞态度相当强硬。

中国人表示自己已经做到了五千万英镑和那些武器援助之外,甚至还超出了不少,如果列强们希望把这场干涉继续进行下去,就必须提供更多的援助——最少三亿英镑的军费和一百万人的武器装备——当然这一次,必须要提供足够熟练的火炮、飞机和坦克!

面对中国人的讹诈,英法两国根本就是无可奈何。

美国人本来就对干涉俄国并不是很热衷,而且好歹中国现在也是他们的小跟班,双方关系正处在蜜月时期,美国自然就不会多说什么了。所以三大强国无可奈何之后,中国和俄国签订的协约就被正式承认了,中国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和安定时期。

遭受重创的苏维埃,还没有到休息的时候。

俄国国内的白军势力依然存在,而且此消彼长之下势力越发的强大,他们的内战一直持续到1924年,才一苏维埃的最终胜利而告终。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俄国国内的经济已经无限濒临崩溃,而且数百万人在数年的饥荒中饿死,也让苏维埃积累了无数的民怨。为了解决这些民怨,苏联人花了更多的力气,一直到1930年以后才算是缓了过来……

结束了和俄国的战争,中央政府的声望瞬间抵达了顶峰!

收回包括外蒙古在内的三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口气把袁大头和段祺瑞推上了神坛,而强大的陆军也给中国奠定了陆上强国的地位。他们和日本人一样,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俄国人,这已经为他们奠定了强国的基础。

只不过论起工业和经济,中国人还差的很远。

所以在1920年年底,中国政府正式开始了一项长达十年的庞大计划。由亨特拉尔财团和留学归国的专家们为主导,他们制定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军工的发展计划。比如说未来十年中,他们将建造至少两万公里铁路,十五万公里的公路;至少三百座发电厂,发电量要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一等,再比如说重点发展航空业和汽车工业,大范围引进美国人的技术和资金等等。

与此同时,工业、农业和教育的发展规划也一一出台。

中国人现在不缺人手,大量待转业的军人和回国劳工保证了这一点;中国人也不缺技术,每年上万名从美国归来的留学生就是他们的底气,他们唯一欠缺的只是实现这些计划的资金,而在得到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保证之后,中国政府的最后一丝顾虑也消失了……

第65章 干吧第37章 同船第5章 确定第10章 发展第1章 留学欧洲第十三章第6章 制成第18章 卡内基第56章 提前的计划第17章 积累第1章 1891第6章 摩根第7章 机会第17章 破伤风第47章 大人物的兴趣第3章 自行车第22章 X射线第28章 另一个想法第4章 起航第24章 战争第9章 流感第29章 两本书第51章 逼迫第9章 亨特拉尔财团第20章 达成第7章 试驾第49章 订单第20章 离去第6章 建议第16章 合约第46章 又有意外?第1章 成了第36章 准备第45章 唐突第45章 汉冶萍第27章 改良破宫产术第10章 老友第10章 老友第20章 压痛第32章 二战第13章 讲述第44章 兴趣第47章 报价第27章 医学中心第7章 征服蓝天第1章 离开第1章 黄金时代第47章 期待第五十五章第36章 发展第7章 试驾第19章 三封来信第60章 声名鹊起第18章 满意第9章 疫区第22章 诞生第4章 最优秀的第69章 真正的医院第51章 大学联盟第16章 无题第43章 分工第45章 汉冶萍第42章 1900第24章 抵岸第43章 分工第31章 领事第17章 电报第37章 加盖一层第51章 画展第30章 规范化第3章 征兆第57章 同归于尽第2章 三轮车和玩具第19章 未来第44章 他们以为自己是谁?第17章 检查第4章 准备与等待第35章 开玩笑?第49章 先看这一章,再看前一章第二十七章第28章 另一个想法第19章 恫吓第52章 算计第57章 霍夫曼第5章 竞争对手第63章 kky第7章 血管吻合术第6章 我们该有一家银行第二十一章第11章 法案第8章 临时邀请第31章 尽力第9章 慢慢来吧第2章 招生第38章 莫名的邀请第22章 资助第28章 大神第40章 老牛吃嫩草第五十三章第75章 认真考虑
第65章 干吧第37章 同船第5章 确定第10章 发展第1章 留学欧洲第十三章第6章 制成第18章 卡内基第56章 提前的计划第17章 积累第1章 1891第6章 摩根第7章 机会第17章 破伤风第47章 大人物的兴趣第3章 自行车第22章 X射线第28章 另一个想法第4章 起航第24章 战争第9章 流感第29章 两本书第51章 逼迫第9章 亨特拉尔财团第20章 达成第7章 试驾第49章 订单第20章 离去第6章 建议第16章 合约第46章 又有意外?第1章 成了第36章 准备第45章 唐突第45章 汉冶萍第27章 改良破宫产术第10章 老友第10章 老友第20章 压痛第32章 二战第13章 讲述第44章 兴趣第47章 报价第27章 医学中心第7章 征服蓝天第1章 离开第1章 黄金时代第47章 期待第五十五章第36章 发展第7章 试驾第19章 三封来信第60章 声名鹊起第18章 满意第9章 疫区第22章 诞生第4章 最优秀的第69章 真正的医院第51章 大学联盟第16章 无题第43章 分工第45章 汉冶萍第42章 1900第24章 抵岸第43章 分工第31章 领事第17章 电报第37章 加盖一层第51章 画展第30章 规范化第3章 征兆第57章 同归于尽第2章 三轮车和玩具第19章 未来第44章 他们以为自己是谁?第17章 检查第4章 准备与等待第35章 开玩笑?第49章 先看这一章,再看前一章第二十七章第28章 另一个想法第19章 恫吓第52章 算计第57章 霍夫曼第5章 竞争对手第63章 kky第7章 血管吻合术第6章 我们该有一家银行第二十一章第11章 法案第8章 临时邀请第31章 尽力第9章 慢慢来吧第2章 招生第38章 莫名的邀请第22章 资助第28章 大神第40章 老牛吃嫩草第五十三章第75章 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