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临近年关

“主公,您看这是元蒙朝廷最新发下来的一份邸报。”

襄阳城,将军府的书房内,知道张世华对天下的大局极为重视。所以在搞到这份最新的元蒙朝廷发下来的邸报之后,李五便也不由在第一时间送到了张世华的眼前。

“恩!颍州沈丘人察罕帖木儿与信阳州罗山人李思齐同起义兵,破贼有功,授察罕帖木儿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知汝宁府。”张世华念着邸报上这句话,对元末历史有一个大概了解的他,原本平静的内心,也不由随着这条消息,凭生出了几分波澜。

“察罕帖木儿,颍州沈丘人。沈丘人,沈丘?难道……该死!”好似猛的想起了什么,张世华也不由的气急败坏的怒砸了一下身前的桌案。

“主公,您……怎么了?”猛的见张世华这般失态,为张世华送邸报的李五也不由被吓了一大跳。

“没事。”只是恨当初自己有眼无珠,平白放走了一条大鱼都不知道。

在猛的想起当初在沈丘和自己对战的那个‘李先生’,极有可能就是察罕帖木儿之后,张世华便也不由生出了一种悔断了肠子的郁闷感。

所以现在他虽然嘴上说着没事,但是看张世华现在的脸色,就绝对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对此,李五却也是不敢多问的。

毕竟时间越久,张世华在他们这些人心中的积威便就越重。所以见到张世华一发怒,即便是李五这样每天跟在张世华身边的亲近人,也不由被吓得心惊胆战,哪里还敢多嘴啊。

他娘的,劳资我怎么就把这样的大鱼给放走了。劳资当初怎么想的,怎么就……“哎!”

看着手上的邸报,再一想到自己竟然放走了一个不下于朱元璋的人物,越想就越发郁闷的张世华,也不由深深的叹了口气。

“阿五。”郁闷的叹了口气。用手支着额头,狠狠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之后,张世华便也不由将目光再度转向了李五。

“末将在!”见张世华的目光扫来,知道张世华现在心情不好的李五,也忙不由单膝下跪,应声领命。

“阿五,你现在立即给我将余俊达他该我叫来,我有要紧事要吩咐他。”

“是,末将遵命!”李五听闻此言,自不由的第一时间领命退下。

而直到退下之后,李五他再想着张世华方才的异常举动,和张世华现在有要紧事要吩咐余俊达这个专搞情报的家伙之后。便也不由隐隐猜到,张世华这样的异常行为,应该和那个叫察罕帖木儿的鞑子,有着重大关系。

不过此等想法在生出来之后,便也就再度被他迈进了心底里。

张世华想让他李五知道的,他李五便就知道,而不想让他李五知道的,他李五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而这,便也就是李五之所以能担任这么长时间亲卫统领的最重要原因了。

……

两刻钟之后,身为千户的余俊达便也不由在第一时间来到了张世华的面前。

“末将余俊达,拜见主公!”书房中,见到张世华,余俊达便也不由推金山、倒玉柱般对着张世华行了一个叩拜礼。

“好了,且免礼吧。”张世华说着,摆了摆手便让他站了起来。

虽然余俊达现在主管着张世华手下的情报部门。但因为这个所谓的情报部门——‘暗卫’刚刚成立没有多久。所以余俊达的权利和职位其实都很低。因而他现在,是没有想赵子玉或郭羽那样,有坐着跟张世华说话的资格的。而张世华也并没有让他坐下。

毕竟,古代的情报部门和特务机关,为了保证他们的纯粹性。这类部门组织,都是自绝于外界势力的,他们只会向他们的建立者负责,且自身全部的权利,也都来自于建立者。

所以今天也好以后也罢,张世华想杀他余俊达,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而在这样极不对等的情况下,余俊达又怎么敢坐着跟张世华说话;又怎么可能会坐着跟张世华说话。

毕竟严格说起了,像余俊达或是暗卫,不过就是张世华手中的一个工具罢了。

而对于这一点,余俊达本人也是明白的。所以他接任这个职位之后,他便完美的适应了这个职位。因为余俊达骨子里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所知他知道,只要自己做好这份工作并表现的足够忠诚,那么他的付出,便也会得到足够的回报。

“主公,不知主公宣末将前来,所谓何事?”按张世华的吩咐,从地上站起来后,余俊达便也不由的发问。

而听到他发问,张世华顿了顿之后,看着他便也不由道:“是这样的,我现在需要你派人去汝阳府,给我打探一个人的情报消息。那个人叫做答失八都鲁,现在已经成为了元蒙朝廷任命的汝阳府的达鲁花赤。”

“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我希望我可以看到一份足够详细的情报资料,你明白了吗?”

“是,末将明白。末将愿立下军令状,定不负主公所托。”余俊达闻言,第一时间便也高声做出了保证。

而张世华见他这样,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摆了摆手,便也不由让他退了下去。

等到他退下,张世华也不由的展开了放在桌案上的一卷地图。

看着这张元蒙疆域图,沉默了良久,也终不由长叹了一口气,“哎,这天下局势,真的是越来越乱了。”

……

时间缓缓流逝,眨眼间便也不由到了腊月二十号。

而从这天开始,附属黑衣军的大小官员们,在忙了近一年的时间后,也终于得以休息了。

按照后世明清时期的节假安排,张世华这一次准备好手下的官员们‘封印’一个月的时间。

毕竟自年初开始,张世华手下的大小将官便就一直在忙碌,一整年下来,一个节假日也都没有。现在好不容易能过一个相对安稳的年,也该补偿他们一下了。

所以就连手下的士卒,张世华也为他们准备了不少的酒食,好犒劳犒劳他们。

当然,因为临近年关,襄阳城的中年味也不由越来越浓。

虽然说这一年来,襄阳可谓是兵祸连连。但万幸的是春耕和秋收这一年中两个最重要的时节,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加上张世华以襄阳为治所后,减轻了襄阳地区的税收,并为襄阳城带来的畸形繁荣。

所以,一年下来,大多数襄阳百姓手中,倒也有着一些余财。所以今年这个年,比起往年来,反倒还算是好了一些。

当然了,对于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来讲,过年也就是置办身新衣服,在买些年货什么的。

像后世那般烟花爆竹、大红灯笼什么的,却是只有大户人家才消费的起的了。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襄阳城中的大户人家却也是不少的。虽然说城中原本的大户人家除了林、楼两家之外,余下的都消散了。但不要忘了还有张世华手下的那些个高层将官们呢。

虽然说他们和人家比起来都只能算是暴发户。但随着张世华四处征战,并在之后得到大量战利品的将官们。这一年多的时间下来,一个个却也都是颇有家资的。

故而在这些人‘有了钱就要好好显摆显摆’的朴素思想之下,襄阳城一下子便也显得热闹了好多。

不过和他们不同的是,张世华却并没有那么铺张,在这个时候只是大致装扮了自己的将军府。而并没有动用公库中的钱,去采买灯笼,装点街道。

毕竟黑衣军功业草创,这样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在张世华想来,与其这样做,还不如拿出这份钱来去做一些个实事。

所以在腊月小年那天开始,张世华便让李五等人以慰问的名义,拿着早就准备好的棉衣或粮食,分发给了城中的一些个穷困百姓。

虽然说张世华这样的行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但张世华这样的行为,无疑赢得了襄阳百姓的一片交口称赞。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人说张世华此举不过是为了‘沽名钓誉’。但这类人毕竟是极少数,再说事实就摆在那里,张世华丝毫不惧别人的评价,自然也懒得理会这些个跳梁小丑。

而除了这件张世华本人并不怎么在意的‘小事’之外,更让张世华感动的其实是妻子郭薇儿的行为。

在怀孕后,作为张世华妻子的郭薇儿却是发动起府中懂针线的丫鬟一起,亲自动手为张世华和黑衣军士卒缝制了两百多双军鞋。

而对此,张世华自也不由生出了一种‘有妻如此,夫复何求’的感动来。

所以等他将这些军鞋军中立过功的士卒之后,这些士卒也不由的倍感荣耀。

以至于除了张世华本人之外,余下领到鞋子的士卒,却是没有一个人舍得穿。

……

时间在宝贵的平静之中一天天的渡过,眨眼间便也不由到了腊月二十九号了。

这天晚上,襄阳城内,文官只要是有着正七品以上的职位,武官只要是职位在千户这一个级别的,也全都应张世华的邀请,来到了平章元帅府。

按说一个满员满编的百户官,就已经是从六品的官员了。可没办法,张世华手底下的武将实在是太多了,要是把百户和副千户这一个级别的也算上,估计单单是武将就能来五六百人。

而以张世华在襄阳城的元帅府,就算是在扩大一倍,也不可能召开如此大规模的宴会啊。

所以也只能这样限定了。但即便是如此,在今天晚上,千户这一职位的,照样来了小五十人,人数还是要比文职的官吏多出不少。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在正常情况下,像张世华这样大的地盘,也就是维持三个规模在七千人的万户所罢了。

但现在,光是在襄阳城附近驻守的兵马,就达到了四万人,张世华麾下的总兵力甚至达到了七万三千人的规模。武将比文官多出这么多,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但即便是如此,现在张世华手下的文吏,也根本就没有‘物以稀为贵’。

文官的地位还是不如武将。毕竟在这大争之世中,张世华所建立的政权还是以手下的黑衣军将士为核心的。

不过在这个功业草创的阶段,武将集团和文官集团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两者也正处于合作的蜜月期。

故而当着七八十位将官应邀来到张世华的元帅府之后,两者之间相互聊天交谈,倒也显得十分融洽。

“平章大人到!”等众将官到齐,伴着李五一声高唱,身着紫袍,腰挂宝剑的张世华也不由在数名披甲亲卫的簇拥下,迈步而出。

“我等拜见主公!”君臣名分一定,庭院中的所有将官,包括孟海马等人在内,自然也不会再称呼张世华为平章。所以在见到张世华出来,这些人也不由纷纷从座位上站起,对着张世华恭谨跪拜。

是的,此时也就有张世华一个人。按说在这种场合作为张世华的妻子,也是一众将官主母的郭薇儿也要出席的。

不过郭薇儿现在毕竟有八个多月的身孕了,自然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席了。

“哈哈,好了,诸君不必如此多礼,今夜乃是我等欢乐之时,且快快免礼、落座吧。”笑着说着这话,张世华一撩袍子,便也不由大马金刀的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而庭院中的这一众将官,见张世华坐下,再齐声告谢之后,便也不由相继起身。

“从年初开始,一直到现在,诸君都操劳了整一年的时间了,所以诸君万不要如此拘束。来来来,且让我们为今夜这番良辰美景和欢乐时光,共饮一杯。”为了打开气氛,坐在主坐上的张世华笑着,端起了酒杯。

而堂下众人听到张世华此言,笑着说着各种讨采的话,自也是齐齐端起了酒杯。

故而就这般,以各类名义共饮了几大杯酒之后,渐渐方开的众人,也不由将这场宴会带入了高潮。

第二百五十五章 飞虎军第四十三章 庇护第七章 训练第五十章 平静后的风波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归顺第四百五十章 秘杀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战常遇春第四百一十七章 吕思诚献计第二百三十章 幸运的韩兀奴罕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规 添女 败将第五十二章 催税第三百零一章 失败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一十章 襄阳再度易主第四百二十一章 谈判无悬念 故人已南来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气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阳第四十一章 决定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价 狩猎第四百零四章 夺城之战(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顶山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四百五十九章 动荡 重病第五十二章 催税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冲杀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张士诚第四百一十四章 讯息传来 兵不血刃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一章 上任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胜消息传四方第二百八十八章 强敌 乱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城破第四十五章 免职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练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顶山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规 添女 败将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临许州第五百零六章 战太平(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战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惊为神第一百三十一章 汇合郭羽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九十九章 勇士第五百章 报捷 出使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显威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战第八十五章 去颍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战前议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四十七章 受罚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局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阵而战序章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四百七十六章 领军十万战天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将错就错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业决胜(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杀第三百零九章 ‘襄阳’掌中物也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死城破论封赏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对厮杀以斗勇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八十二章 颍州城的反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三百四十九章 随州之战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九十二章 出发第一百零六章 局势翻转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强敌第十九章 杀俘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败之计第五百零四章 战太平(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动荡 重病第七十章 就这样…败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营啸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七十四章 战事起第八十一章 招兵买马第二百零九章 暂避锋芒第五十一章 乱世近风波将起 张家子年以及冠第五百零三章 战太平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军出动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袭鞑营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战常遇春第九十章 红巾军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二百零一章 大胜第三十八章 招医第三章 买粮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义军’再起
第二百五十五章 飞虎军第四十三章 庇护第七章 训练第五十章 平静后的风波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归顺第四百五十章 秘杀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战常遇春第四百一十七章 吕思诚献计第二百三十章 幸运的韩兀奴罕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规 添女 败将第五十二章 催税第三百零一章 失败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一十章 襄阳再度易主第四百二十一章 谈判无悬念 故人已南来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气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阳第四十一章 决定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价 狩猎第四百零四章 夺城之战(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顶山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四百五十九章 动荡 重病第五十二章 催税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冲杀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张士诚第四百一十四章 讯息传来 兵不血刃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一章 上任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胜消息传四方第二百八十八章 强敌 乱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城破第四十五章 免职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练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顶山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规 添女 败将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临许州第五百零六章 战太平(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战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惊为神第一百三十一章 汇合郭羽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九十九章 勇士第五百章 报捷 出使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显威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战第八十五章 去颍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战前议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四十七章 受罚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局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阵而战序章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四百七十六章 领军十万战天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将错就错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业决胜(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杀第三百零九章 ‘襄阳’掌中物也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死城破论封赏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对厮杀以斗勇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八十二章 颍州城的反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三百四十九章 随州之战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九十二章 出发第一百零六章 局势翻转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强敌第十九章 杀俘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败之计第五百零四章 战太平(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动荡 重病第七十章 就这样…败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营啸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七十四章 战事起第八十一章 招兵买马第二百零九章 暂避锋芒第五十一章 乱世近风波将起 张家子年以及冠第五百零三章 战太平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军出动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袭鞑营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战常遇春第九十章 红巾军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二百零一章 大胜第三十八章 招医第三章 买粮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义军’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