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十)

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韩冈将之前已经写就的草稿修改了一番,以札子的形式进呈给了赵顼,条陈编修药典,并以厚生司的名义设立医馆,医治在京军民两事。

对于韩冈的申请,赵顼那边自不用说,御笔一挥,便批复给了政事堂。而政事堂也没有耽搁半点,十分顺利地就让韩冈拿到了几位宰辅的签名。

而且赵顼为此还特地责成翰林院的医官们,让他们全数听从太医局和厚生司的调遣。只是以韩冈如今在医学界的声望,基本上每一名御医,都没胆子跟他的吩咐顶着来。

钱乙在翰林医官中算是很大牌了,是天下有名的小儿科名医,一部《小儿药证直决》,乃是如今儿科诊疗的圭臬。六皇子的健康问题,都是由他来日常看护。

但韩冈说是要在医馆中设立小儿科专科门诊,让他选派门下弟子参与,同时,还让他在医馆成立之后,每隔十天就抽出一天来参与医馆的工作,对此钱乙都没有二话就答应了下来,而且还毕恭毕敬地递了帖子请求韩冈接见。

且不说医馆少不了他这个小儿科专家,就是自家儿女日后若是生病,也还要靠他来诊治,没有慢待的道理,韩冈很快地就出面接见了他。

一般来说,能学医的都少不了攻读诗书。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也让许多在儒学上无法成就的读书人,转投医术的天地。钱乙这个名字虽然跟那一干没名字只有排行的平民百姓一样,但出现在韩冈面前的这位五十上下的儿科权威,完全就是一名温文有礼的儒者。

钱乙是翰林医官,同时在太医局中也有一份差事。作为下属来拜见韩冈,他的表现比起一干卑躬屈膝的官僚,更让韩冈欣赏。

太医局有教学的任务,其下分为九科,相当于内科的大方脉科,儿科的小方脉科,外科的疮肿兼伤折科,专治风疾的风科,连妇科一起包括在内的产科,看名字就知道其治疗手段和范围的口齿及咽喉科、眼科、针灸科,最后,还有使用祝由术、几近于巫术的金镞及书禁科——这是用符水来医治病人的专科,虽然韩冈对这一科嗤之以鼻,但有些病症,比如心病,用符水往往比针灸药石更管用。

就在去年,朝廷还准备成立第十科——免疫科,但给时任判厚生司的安焘顶回去了。在他看来,免疫学是厚生司的禁脔,如何能让太医局插手进来?此事遂不了了之,但韩冈准备在太医局中成立此科。

太医九科中的每一科,都设有一名教授,下面教着一班弟子。钱乙便是小方脉科的教授。疮肿兼伤折科的教授则是韩冈的旧识雷简——他在西北军中多年,最近才调回来。

基本上,太医局就是一座将教学、研究和医疗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机构。从制度上说,已经有了后世的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雏形。韩冈如今要做的,不过是让其规模更大,更加贴近后世而已。让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皇亲贵戚才能得到的医疗,同时也将御医和他们的学生们的医术水平加以磨炼。

对于韩冈的设想,钱乙没有半分难色,而且是十分的欢迎:“旧岁钱乙尚在郓州时,官宦寒门无分高下,皆医治如一。可自从入了京,上门问诊率为公侯子弟,不见寒门素户。在乡间,医治的多是疑难杂症,但到了京中,则都是头疼脑热。太医局生更是历练不足,多有学医数载,却不辨脉象的。”

韩冈对此很是赞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天下的学问皆是如此,医术何能例外?光读书不能叫做博学,学医的不多练一练手,如何能出师?”

从钱乙开始,韩冈逐一接见过几名在太医局中有教授职位的翰林医官,向他们交代自己的构想。并根据几位专家的意见,对初期的构想加以修订。

医馆的制度,经过韩冈与医官们多日的交流已经确定得差不多了,而与此同时,医馆的位置和设施,韩冈也都一一安排妥当。他与开封府和枢密院两家商议过,就是将京城中原有的四座疗养院加以改建扩建,由此设立面向所有京城百姓的医馆。

将大体的框架搭建出来,剩下的琐事,当然就不需要韩冈来做了。

厚生司中的吴衍是韩冈的老朋友,也是韩冈的恩人。在厚生司创立时,被韩冈推荐给王珪,在司中做判官,算是司中老人。

两年来,他的官位没有变,远比不上当初同做判官的蔡京在官场上的顺畅。不过也让他能够顺利地扎根在厚生司中。韩冈想要以厚生司和太医局主导成立医馆,自然就选了吴衍作为助手。

吴衍是官场老人,向韩冈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敢问玉昆,这医馆是由朝廷拨款,还是要靠诊金来维持?教授、医师和医生们的俸禄又怎么算?”

“当然是要靠诊金和药费来维持。至于俸禄,在太医局中挂名,本来就有,不需要另外给付。不过出门诊一次,当计人头,另给贴职钱。”

吴衍又问道:“教授、医师,和太医局生,诊金是不是应当不一样?”

“自是当然。”

韩冈很清楚,光靠善心,任何事业都是不可能长久的。收养弃婴,安置鳏寡,安葬无名死者,从法度上说,官府都有责任。但这种只管花钱的政府福利制度,早已是名存实亡。朝廷的钱粮划拨得本来就少,加上一干贪官污吏,哪里还有实际的效果?真要说起来,寺院都比官府做得好。

朝廷曾有规定,各县每逢夏日,每个月都有两百贯药钱,用来向百姓散发避暑药。但除了很少的一部分官员还能记得这件事,绝大多数不是没有划拨,就是划拨了之后给人贪了去。

恩泽百姓不是不好,但有名无实,朝廷损失钱粮,百姓得不到实惠,最多一两年就会名存实亡,就毫无意义。韩冈是现实主义者,不会一听到福利就高潮迭起,要想善政能让朝廷维持下去,而不被日后各种各样的借口裁撤,就必须有一定程度上的盈利能力,至少要能做到不会亏本。

吴衍是老官僚了,在中下层的官场混迹多年,朝廷的善政到了下面,多半会成为地方官吏渔利的手段,这一点哪有不清楚的?所以直截了当就发问。

得到了韩冈的回答,吴衍心中有了底。不过韩冈还是提醒他,若是急症,还是得以救人为先,收钱得放在后面。

让吴衍主管医馆组建,而医生们也都安排好了人选,等到四处疗养院改建完成,就可以正式接待京城百姓了。

将医馆之事丢给吴衍,剩下的就是医典的编纂了。

说到医药之学,大宋立国以来就十分重视。别的不说,太宗皇帝就是最爱玩毒药的,御药院里不知藏了多少毒药方子。毒与药向来不分家,这医药从太宗皇帝开始,也一直重视有加,士大夫少有不研习医术的。

仁宗的时候,朝廷更是成立了校正医书局,将古代流传下来的各色医书,一一加以校正、修订、出版。

医家最重要的几部医经——《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的整理和考订,都是校正医书局的功劳。如《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这一干医书,校正医书局也都一一加以编修。

不过校正医书局是个临时性的机构,要修书时往里面塞人,不修书时就裁撤,当前两年将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修订完毕后,便没有动静了。

说起来韩冈前些年因为疗养院而声名鹊起的时候,也有让他参与修订孙思邈医书著作的提案,毕竟传言说他是孙思邈的私淑弟子,但韩冈基本上都在外担任实职,不可能回京中任差编书,这个提议也就不了了之。

现如今,赵顼既然将编纂药典的差事交给韩冈,理所当然的,韩冈是必然的主编,而辅佐的助手,就要从校正医书局的旧人中找寻。

林亿、高保衡,都是曾经在校正医书局中做事的官员,虽不是医生,但皆是精通医术,对医书也知之颇深。韩冈第一个就点了两人作为自己的助手。但还有一人,是韩冈想要的,却有些难处。

“其实要不是苏子容名位已高,他其实是最合适的。”韩冈与章惇喝酒时还提起此事,“他前些年在校正医书局参与修订《神农本草经》,又编写《本草图经》,说起医药,韩冈是瞠乎其后。”

韩冈很想借助苏颂在医药上的才干,但苏颂的地位不低,资历又老,官阶上跟韩冈相差无几。调他来做编纂药典的副手,乃是屈尊,朝廷那边也很难通过这项提名。何况韩冈出言批评《本草》,对苏颂也有些不好意思。

章惇倒觉得韩冈的顾虑太多了,“只要苏子容自己愿意,朝廷又岂会拦着?玉昆你何不写信问一问苏子容,相信他也是愿意回京的。”

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十)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议(十七)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第三十一章 虚实(十一)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四)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中)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三)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下)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七)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上)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五)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绝迟(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议(二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七)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九)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九)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二)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三)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一)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三)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二十一章 涉川无咎黄龙锁(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变迁(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一)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一)第二百九十章 飞信(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四)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一)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上)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七)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第九章 君臣(下)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下)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六)第一十六章 庙堂(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下)第三章 巩州(下)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点画(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九)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四)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一)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七)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扑朔(下)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八)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下)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六)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
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十)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议(十七)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第三十一章 虚实(十一)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四)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中)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三)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下)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七)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上)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五)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绝迟(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议(二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七)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九)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九)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二)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三)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一)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三)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二十一章 涉川无咎黄龙锁(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变迁(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一)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一)第二百九十章 飞信(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四)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一)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上)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七)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第九章 君臣(下)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下)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六)第一十六章 庙堂(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下)第三章 巩州(下)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点画(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九)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四)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一)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七)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扑朔(下)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八)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下)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六)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