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

李诫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坐在宽敞的车厢中,钢铁制成的车轮不断咔哒咔哒地响着。

由于钢铁质地的轨道,会随着四季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长度,这使得一条条铁轨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长度,以防在夏日艳阳照射下,两条铁轨相互挤压,最后让轨道变形。

重复而单调的声响,不停地敲打着双耳,但只要习惯之后,便会不知不觉地忘掉这样的响声。

可铁轨却很容易在这样的撞击中损坏,在过去,经常是一段轨道的两端被碾压出裂痕甚至破损的缺口,使得方城山的铁路不停地换铁轨。幸好如今钢铁的质量越来越好了,铁轨的质地也越发的坚硬,铁路的维修费用这才降了下来。

睁眼望着窗外,窗帘已经被拉起,穿过透明的玻璃窗,一座房屋便映入眼帘。但下一刻,又刷地一下,离开了视野,被远远地抛到脑后。

车窗外的风景不停地变换,从房屋到田地,从田地到道路,一座座的房舍,一株株树木,从窗前接连不断地闪过。

当看见一座如彩虹一般拱起的桥梁自车顶上跨过,李诫心中一动。这是汴水京畿段最常见的虹桥,现在跨越铁路,也依然使用虹桥。

睡在车上,只能感受到轻微的摇晃,李诫也睡得很沉,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进入了开封地界。

舒展了一下腰身,李诫看向对面的窗口。

对面窗外,高耸的堤坝连绵不绝,灰土黄的颜色,一直遮挡着视野。

从李诫自泗州上车开始,一路上,车辆前进方向右侧的窗口。一直便是黄土累积而起的大堤。几百里了,也不见发生半点变化。

这就是京泗铁路。

耗用了以百万贯来计算的金钱,以百万计的钢铁和木材,难及计算的人力,沿途诸州各县全力动员,历经四载方才修成。同时这也是在建的三条干线中,第一条全线贯通的铁路。

刚刚建成不久的京泗铁路,沿途市镇百余,车站总共二十三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凝聚着李诫的心血。

开通后的第一次行车,李诫便从泗州上车,准备一路抵达京师。

京泗铁路全长近八百五十里,完全沿着汴河修造,自始至终与河道平行的这条铁路轨道,将是皇宋未来的命脉,按照韩冈曾经使用过的医学上的比喻,就是连接心脏的主动脉,一旦有失,便是性命堪忧,神仙难救。

这样的比喻并不为过。

在襄汉漕运尚未打通,京泗铁路更不见踪影的一百多年里,若是没有汴水上的纲运,将南方的粮食不断运送到拥有百万军民的京师,皇宋的都城,根本无法支撑下来。整整一百万张嘴,不是一年两熟、亩产三五石的江南美田,如何养得起?

那时候,皇宋只有这么一条主动脉,所以举国上下都对汴水战战兢兢,每年都要差人去整修汴水沿途的堤坝和水闸。而且为了维持纲运通道的稳定,汴水两岸常年配备一支厢军,专门用来清理河道中淤积的泥沙,同时检查大坝是否损坏,投入的资金都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而这样的投入,并没有改变汴水逐年升高的势头,更让朝廷不得不年复一年地投入更多的资金去保证汴水畅通,以及堤防无损。

如今汴水已经与黄河一样,河床不断抬高,大堤也一年年的增长,也让人越来越担心汴水会不会哪一天彻底淤塞起来。但这依然是京师上下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幸而如今有了铁路轨道。

先是襄汉漕渠,因为有了方城山轨道而得以畅通,如今又有了贯通淮泗和京师的京泗铁路。

这就相当于在一条主动脉之外,又增加了两条主动脉。这样一来,即便是汴水断流,也照样不会影响到东京军民的生计,大宋朝廷也能够始终保持稳定。

按照最近修改的设计,日后来自南方的货物和旅客,都将会通过京泗铁路来运输。至于汴河,则只负责输送纲粮和一些大宗又不需要赶时间的南方货物。

在李诫看来,在京泗铁路开通之后,即使是中断了汴水的航运,只要能够及时调整,将朝廷过去灌注在汴水上的心力放一半到京泗铁路上,南北纲运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不过上面的宰辅们都觉得,还是将铁路和运河都拿在手里更安心一点。铁路可以用来赚钱,而汴水的运力,则就是维持京师的安稳。

也不知道这样的改变,会不会让那些水耗子们得意。李诫知道,自从掌控纲运最为得力的薛向因大逆案而被发配南疆,继而殒身于彼,汴水上纲运便成了贪官污吏嘴下的肥肉,这几年抓出的水耗子一窝接着一窝,但不论朝廷杀了多少人,还是灭不尽人心的贪婪。

不过李诫有一次与方兴喝酒,曾听他提起过,之所以韩冈不去整顿六路发运司,只是因为他想要在汴水上看到一个混乱的纲运体系,好用来逼着朝廷去修建京泗铁路。

不论是真是假,现在朝廷上下的确是对六路发运司颇有微词,而京泗铁路能够如此顺利地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与之离不开关系。

一块石碑从眼前闪过。

陈留二字,刻在了石头上,朱红色的正楷烙在了李诫的眼底。

陈留到了。

这也是抵达开封前的最后一站。

但早在看到刻着陈留二字的石碑之前,李诫就已经通过鳞次栉比的房屋,以及几处重要的建筑,分辨出了此地究竟是何处。

车在站台上停稳,推开车门,李诫跳下了车,与迎上来的官吏一一招呼过,他便向前面走过去。

全线贯通的初次运行,这第一列车辆总共八节车厢。李诫独自占了最后面的一节车厢,甚至在里面睡了一觉,不过这个车厢也仅仅是普通的客运车厢。

李诫没有选择官车,他打算体验一下普通旅客长时间乘坐的感觉,而官车就太舒服了。

虽然官车车厢的大小,与普通车厢别无二致,同样不算宽敞。但每一节官车车厢都分做了内外两重,靠前的半截是内间,有着松软的床铺和精致的摆设,甚至还装了玻璃油灯,牢牢地卡在车厢壁板的凹槽内,燃烧后的油烟能通过事先安装的管子通到车厢外。靠后的半截是外间,夜里仆役打地铺,白天则可以见客、读书,而上下车都得从外间走。

韩冈曾经提议过打造一种新式的车厢,加宽车厢宽度,同时在里面安上床铺,在车厢的一侧留下一条通道,可以连接前后,同时方便上下车。但那样的车厢太难制造了。加宽车厢宽度不算很难,可前后有门,前后车厢连贯相通,这虽是好想法,可惜现在还做不到。

所以如今想要到前面或是后面的车厢,要么等下车后再去,要么就是从车顶上走过去。

李诫自不能从车顶上走路,他走到中间的位置,在车门外通报了一声,便被迎了进去。

这里是全车唯一一节官车,布置和陈设都不是后面的车厢能比,日后将会供给上京的官员使用。

车厢内,五六人,但只有一人还在内间坐着,直到李诫走进来后,方才出来迎接。

李诫上前行礼:“李诫拜见端明。”

沈括自开封知府任上调职,便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出京,都大提举轨道工役等事。

迄今为止,已有三年之久。

这三年间,沈括虽然不能说是天南地北地跑,可河北、河东、京畿等地的轨道工地,他也都跑了个遍。

眼下的几条轨道,在同时兴修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速度和质量,至少有一半是沈括的功劳。

沈括伸手扶住李诫:“说过多少次了,明仲你勿须多礼,坐下来说话。”

“礼不可废。”李诫坚持行了礼,方才依言坐下。

日以继夜的劳作,往来千里的奔波,李诫的外表,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纪还要大了不少。

沈括打量着李诫,感叹道:“转眼就到京城了。”

“最多一个时辰。”李诫道,“在车上也快三天了,再有一个时辰终于是结束了。”

“还不到三天!”

沈括比了一个手势,着重强调着花费的时间。

从泗州到开封,只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这的确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普通人出行,能达到日行三百里、四百里的高速,这是十年之前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的,这本因是急脚递才能拥有的速度。

“主要因为是空车。此外,拉车的都是健马,车夫也没有顾惜马力。”

日后正常运营,有轨马车的速度可能会降到一半。不过四天走完八百里路,这也已经是过去难以想象的速度了。

从金陵至开封,总共二十二程,按照朝廷制定的驿传速度,二十二天才能从长江南岸的金陵抵达京师。而在京泗铁路修成之后,二十二天的时间能减去一半还多。

“这一回回去,当可以说一句幸不辱命了。”

李诫拱了拱手,“恭喜端明。”

“当是同喜才是。明仲你的功劳,可不是等闲可比。”

李诫自从当年被韩冈征召入幕,工作和官职便一直围绕着轨道。如今作为沈括身边最为得力的助手,李诫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时间,一直站在第一线督造。功绩不必说,光是时间,就投入得不比任何人少。

“非为此事。而是以端明之功,一张清凉伞不在话下。”

沈括谦退地笑了两声,“就是进了政事堂,也还是主管工役营造,跟现在也没多少区别。何况还没有开始选,现在说也还太早。”

“如今有两位相公在,哪里还会有什么意外?”

沈括只是摇头。

但韩冈已经明确说要支持沈括,而苏颂与韩冈也同进同退。

之前两次廷推,韩冈对沈括的支持力度并不够,甚至没有去说服太后。

沈括并不指望太后能对自己另眼相看,没有韩冈的关说,太后根本不会提起朱笔,在自己的名字上画圈。

但现在韩冈已经明确说会在太后面前为之美言,而且进入两府的人选又多了一个。有两个名额,又有韩冈在太后那边说项,再加上这一回适时的京泗铁路通车,沈括相信自己这一次肯定能够得到梦寐已久的那一张清凉伞。

恍惚间,沈括好像做了个美梦,清凉伞张挂在头顶,不论刮风下雨,都牢牢护在左右。

但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正好看见李诫望着外面。

“明仲……”

沈括正想说话,就见李诫指着窗外。

“已经到京师了。”

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中)第三章 墙成垣隳猿得意(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故(二十二)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第二百一十一章 变故(八)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七)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上)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九)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下)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九)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二)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四)第九章 闹市纷纷人不宁(上)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三)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一)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中)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下)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九)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三)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八)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二)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东行(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七)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第二十七章 鸾鹄飞残桐竹冷(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师(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四)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一)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中)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中)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八)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七)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四)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一)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一)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七)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下)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上)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三)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上)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三)
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中)第三章 墙成垣隳猿得意(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故(二十二)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第二百一十一章 变故(八)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七)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上)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九)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下)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九)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二)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四)第九章 闹市纷纷人不宁(上)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三)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一)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中)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下)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九)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三)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八)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二)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东行(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七)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第二十七章 鸾鹄飞残桐竹冷(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师(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四)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一)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中)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中)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八)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七)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四)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一)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一)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七)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下)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上)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三)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上)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三)